蘆筍味道好營養高,市場需求量大,種植收益相當可觀
蘆筍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菜品,蘆筍中硒的含量極其豐富,味道也鮮美好吃,更是具有抗癌,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多種功效,是人們最受好評歡迎的蔬菜之一,因此市場中對蘆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我國的蘆筍種植剛進入一個起步階段,產量遠達不到需求量,所以對於想要種植蘆筍的人群來說,這無疑會獲得相當可觀的經濟收益。那接下來小編就蘆筍的種植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
蘆筍通常是在春季進行栽培種植,一年的時間內蘆筍新鮮莖芽的生長大致是兩到三次。在春季生長的嫩莖是食用最佳的階段,嫩莖的生長維持條件是根部儲存的營養物質,所以這個時候的蘆筍是味道最鮮美的,當蘆筍的莖慢慢長高,嫩莖也就變少。蘆筍是多年生植物,雖然每年都可以採收,但是產量少,一般種植四到十年是高產量高收益的時期。另外種植露天蘆筍和大棚蘆筍是需要在不一樣的月份種植的,七到八月份適合露天種植,九到十月份適合大棚種植。
蘆筍相對於其他的蔬菜來說,有很大的種植優勢。因為蘆筍的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很強,所以蘆筍的種植區域很廣泛,無論是在寒冷的北方還是溫暖的南方都可以,蘆筍的耐寒耐熱也是種植時的一大優勢。對種植園地的進行挑選時要選擇疏鬆肥沃而且透氣性良好的土地,種植的區域地勢要比周圍區域偏高,防止造成積水,排水也能暢通無阻,再者就是土壤中一定要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而且酸鹼度在5.5到7.8之間都可以栽種。
進行蘆筍幼苗的繁殖時,選用種子繁殖最好,這種培育幼苗的方式較為快捷高效,而且不論是種子的發芽率還是幼苗的成活率都很高。幼苗培育的過程中,一定對種子播種的土壤有一個很好的養分搭配,方便種子的快速生長,另外種子的發芽溫度一般要保證在二十五攝氏度到三十攝氏度之間,不能過高,否則種子成活率會下降。在南方和北方播種季節有所不同,北方因為氣候影響了蘆筍的生長發育,所以只能在春天播種,而南方溫度適宜,可進行春季和冬季兩次播種。
定植時蘆筍幼苗應選用生長已經在六十到八十天之間且有三十到四十釐米的高度,然後用合理的密度栽培,幼苗之間的距離在三十到四十釐米之間即可,種植時的挖溝長寬在30×40釐米。幼苗植株定植後幾天時間,要注意對漏苗區域的補栽,種植後的三四個星期就可以進行施肥的追加,以後的時間每兩個月就追施一次,肥料的濃度可根據蘆筍的生長適當的增加。
蘆筍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病蟲危害是阻礙蘆筍生長的一個因素,所以要消除危害就要對種植園地要進行定時的檢查,並噴灑藥劑進行防治。另外一方面灌溉和施肥在蘆筍生長的過程中是必要的,在對蘆筍採收的過程中,也要進行一定量的灌溉和施肥,不能在最後的階段讓蘆筍的質量有所下降。採收蘆筍要在早上或傍晚進行,此時沒有光照不至於讓蘆筍的口感損失。生長的嫩莖高約十五到二十釐米時,便可用刀割下。
以上就是對蘆筍種植的全部介紹了,你是否對蘆筍及其種植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了呢?最後小編還是要再次說一下,想要種植蘆筍的朋友要趕快行動了,蘆筍的種植真的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