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你知道嗎?這些習俗的含義也許你真不了解

2021-02-08 騰訊網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澱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吧。

一:春節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春節起源上綜合原始信仰、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因素以及後世節俗遺蹟來看,由上古時代的歲首祈年祭祀活動演變來的。最初的歲首是指古老曆法幹支歷的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稱春節。

二: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因此又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三: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是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的說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上古時代人們曾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星辰的位置,據此判斷季節。我國北方廣泛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俗語!也是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

四:寒食節

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五: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清明節源於上古春祭活動。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被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六: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傳統節日,源自天象崇拜,由古越人於午月午日舉行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端午節並非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但是端午節之後的一些習俗受到屈原的影響。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也有划龍舟的習慣。端午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涵。

七:中秋節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是上古秋收祭月的遺俗。中秋習俗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中秋已與年節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八:七夕節

七夕節最早由來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所謂乞巧,即在月光對著織女星用彩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當然了,最重要的是七夕現在是我國的情人節。

九:重陽節

重陽節,為農曆九月九日,是傳統的節日,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形成於上古九月農作物秋收祭天帝、祭祖的活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十:除夕

除夕,即歲除之夜,來自上古時代歲末除舊布新、祭祀祖先習俗。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風土記》等史籍。除夕通常會被稱為大年三十,但是其實由於陰曆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臘月三十,也可能是臘月二十九,但不論如何,它都是陰曆年的末尾。

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傳統節日即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中國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這些習俗需要我們後人繼續傳承下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有哪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有哪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也許我們不知道冬至是什麼,但冬至是節氣之一.這並不意味著冬天已經開始或結束.冬至也是數字9的開始,我們每年的數字9是從冬至開始,那麼你知道冬至的起源和意義嗎? 冬至是節氣的第22個節氣.當太陽達到270 時,就是冬   原標題:今年的冬至是什麼時候?
  • 端午節,這些習俗你都了解嗎?
    有一定年紀的老上海或許還記得,曾經的上海街頭有不少彈棉花的店鋪。但即使是老上海,可能也不知道這些彈花店,特別是蘭溪幫的店家到了夏天彈棉花的本業清淡時還兼營粽子。好在有檔案為證,記錄下這段過往。更為難得的是,檔案還記錄下了當年粽子的成本價格。端午習俗的變遷如今,物資匱乏已成為回憶。
  • 中國傳統婚禮習俗都有哪些?
    現在很多年輕人舉行婚禮時選擇舉辦中式傳統婚禮,那麼中國傳統婚禮習俗都有哪些呢?今天就讓小編和大家分享分享。(現在一般是由家人或新郎直接抱上車的)九、鳴炮前導車燃炮預備出發,女方家同時鳴炮以示趨吉避邪,出發與回程會走不同方向,象徵著不走回頭路。
  •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擁有很悠久的歷史,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還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就讓我們來看看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吧。登高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就有提到過登高: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對山嶽有一定的崇拜心理,古時就有登山祈福的說法,那時候大家比較信天上的神仙,認為登上山會離神仙近一點。雖然現在大家已經不再拜天祈福了,但是在許多地方仍有登高的習俗。
  • 農曆「五月初五」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哪些?趕緊來了解
    農曆「五月初五」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哪些?趕緊來了解大家好,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美食故事,現在每年到了農曆五月初五的時候,咱們大家也都知道是啥日子了,那就是端午節。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端陽節,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習俗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在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但是有一點就是在這個節日裡面一定要吃粽子,對於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們知道嗎?肯定知道的很少,今天我就給大家來普及一下它的由來和習俗。在端午節的時候咱們大家都會吃粽子紀念,但是你們知道為啥要吃粽子嗎?吃粽子和屈原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 正月十一習俗多,看看有哪些傳統習俗
    正月十一習俗多,看看有哪些傳統習俗【導語】過年期間,全國各地傳統習俗非常多,而且非常喜慶,寓意美好吉祥,數不勝數,充滿歡樂祥和和希望
  • 民間習俗:喪事四禁忌傳說你都知道嗎
    很多人認為靈魂也是有壽命的,不否認輪迴的存在,都寧願相信肉體消亡後靈魂仍然存在,而民間習俗對喪事都會特別注意禁忌,具體禁忌有哪些都知道嗎1、眼淚不能掉逝者身上親人過世都會難免傷心,要節哀,都聽過節哀這句話,卻不知道節哀是什麼意思,而在各處都有哭喪的習俗,在過去哭的聲音不夠大,還說明不夠孝,這話是我外婆跟我說的現代早已淡化了這些哭喪習俗,但是據民間老輩人傳說,節哀的深層意思就是節制眼淚,如果傷心過度把眼淚掉到了逝者身上,逝者會有感覺的,會影響逝者無法專心上路。
  • 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春節可能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在兩廣人的眼裡,冬至卻也是一樣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兩廣人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從此可見冬至在兩廣人心目中的地位.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文化習俗?堅持這些文化特色的意義與價值何在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文化習俗?堅持這些文化特色的意義與價值何在我是大夫覺成,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歡迎關注。01覺成觀點堅持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元素,意義與價值在於:一是可以增加民族認同感,加強民族凝聚力。二是可以增加國人的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三是可以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提升國際地位。
  • 這些習俗你都曉得嗎?
    「疰夏」也是中醫特有的病名,夏天天氣熱,人們往往容易食欲不振,時感口渴,身體消瘦,有這些症狀,就是「疰夏」了。  那麼,你知道寧海疰夏都有哪些習俗麼?  寧海有個傳統習慣,在立夏期間豌豆上市的時候,要燒豌豆飯吃。  在這些習俗中,尤以吃為主。
  • 【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這些端午習俗你知道嗎?
    【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這些端午習俗你知道嗎? 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這些端午習俗你可知道
  •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中秋節的習俗1:賞月每逢中秋來臨,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賞月談月也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
  • 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回娘家你準備好了嗎?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至於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其實小編認為,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其中的含意是嫁出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回娘家」這個習俗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來的。當年,朱元璋是怎麼想到要規定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二這天回娘家的呢?
  • 端午節的起源與習俗,你真的知道嗎?
    端午節到了,你都了解關於這個節日的哪些知識呢?1、端午節名稱與由來在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叫法最多的一個,粗略數了一下,有多達二十多個。有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龍節、正陽節、女兒節、粽子節、天中節等。現在用得最多的當數端午節這個名稱。但是你知道端午節這個名稱的由來嗎?
  • 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十大春節習俗盤點 帶你了解春節來歷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不少關於春節的由來傳說,一般認為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千百年來,也傳承下來不少像祭灶神、掃塵、貼春聯等春節的傳統習俗。下面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春節來歷和春節民俗,一起來了解下吧! 春節起源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
  • 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端午節是我們華人吃粽子、賽龍舟的傳統節日,進入農曆五月,人們會紛紛在門前掛上菖蒲、艾葉,以此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
  • 今天初一這些習俗和禁忌你早知道 能旺一整年!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天初一這些習俗和禁忌你早知道 能旺一整年! 初一,是專指農曆每月第一天,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自然每月的第一天也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最重要的要算正月初一了,它是一年的第一天,第一個初一,自古就有很多習俗,比如聚財、飲酒,放炮   原標題:今天初一這些習俗和禁忌你早知道 能旺一整年!     初一,是專指農曆每月第一天,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那麼你了解春節嗎,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它有什麼傳說故事,春節的起源又是怎麼來的,這些你都知道嗎,接下來小編就跟你一起來認識我們的春節吧。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 秋分是什麼意思,這些有趣的秋分習俗你都知道嗎?
    有人一聽新添了節日,第一反應就是放~不~放~假!前來看看2018年全年公休假放假安排圖,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近期只有中秋節和國慶假兩個公休假,所以雖然秋分多了一重身份,被設為「豐收節」,但是還是沒有假期。不過,今年中秋節放假是9月22日至24日,那麼秋分豐收節就剛好在中秋節的前一天,也剛剛好在中秋假期之內,算是放假啦。書歸正轉。你知道秋分到底是什麼意思嗎?
  • 【過節】冬至已至,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那麼冬至的習俗你都知道嗎?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