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蔡仲章夫婦將滿滿3個麻袋的134雙棉拖鞋,送到啟東市匯龍中心敬老院老人們的手中,提前向他們致以重陽節的問候。據了解,從2017年起,蔡仲章夫婦每年手工製作「愛心棉鞋」,451雙「愛心棉鞋」送到4家敬老院。
家住王鮑鎮久東村37組的蔡仲章是個老黨員,今年82歲,退休前是一所學校的會計,妻子張惠珍也已70歲了。談起做鞋的初衷,蔡仲章話語樸實:「我們年紀大了,幹不了什麼大事,這些縫縫補補的活兒總能做的。天寒地凍,敬老院的老人鞋底可能不太舒服,我們做些合腳的棉鞋,讓他們也能過好冬天。」
蔡仲章夫婦把家裡二樓一間臥室改成了「工作室」,夫妻倆一個縫紉一個裁剪,鞋幫、鞋底、布料、針線、一切與做棉鞋有關的東西堆了一屋子,廳堂內還有一大捆棉花,這是剩下的原料。
「先把棉布剪裁好,用老式縫紉機縫邊,然後剪裁鞋底,縫紮實。最後,將鞋面和鞋底縫合在一起。」一雙鞋需要老兩口分工完成,一般情況下,蔡仲章踩縫紉機,張惠珍縫合鞋面和鞋底。
為了準確掌握敬老院老人們的鞋碼,蔡仲章夫婦在久東村村幹部的陪同下,多次來到敬老院核准老人們所穿鞋子的尺碼。為了能夠趕在入冬前給老人們送上棉拖鞋,老兩口從半年前就開始準備。
「別看老頭子80多歲了,眼睛還好得很呢!」張惠珍樂呵呵地說。130多雙鞋前後花了3個多月時間,都是平時家裡的活兒幹完後的空閒時間裡,老兩口坐在一起,一針一線縫出來的。
據了解,2017年,蔡仲章夫婦手工縫製了115雙棉拖鞋送到王鮑中心敬老院。2018年,老兩口縫製了112雙棉拖鞋,送給村裡的五保戶和王鮑中心敬老院的老人。2019年,夫婦倆縫製了90雙棉拖鞋送給北新中心敬老院的老人們。
問及這些鞋的成本是多少時,蔡仲章笑了笑,連連擺手:「沒有多少錢的。」旁邊的鄰居告訴記者,一雙冬天的普通棉鞋市場價在30元左右,蔡仲章自掏腰包購買原材料、花時間和精力親手縫製,每雙鞋都用料實在、針腳細密,成本起碼在15元左右。
當天上午9時許,蔡仲章、張惠珍老兩口將134雙棉拖鞋按照尺碼裝進麻袋。隨後,再次來到匯龍中心敬老院,給院裡每個老人送上一雙棉拖鞋。老人們拿著拖鞋滿心歡喜:蔡仲章都82了,我們真是好福氣,他們跟我們非親非故,卻掛念我們,我們的腳上和心裡都是暖乎乎的!
(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