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她手工製作了近千雙「愛心棉鞋」…

2020-12-11 澎湃新聞

7年,她手工製作了近千雙「愛心棉鞋」…

2020-12-05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天氣漸漸寒冷,在江蘇常州市新北區羅溪鎮青蓮社區同心苑小區,有一位技藝超群的「棉鞋奶奶」,她做的手工棉鞋不僅暖腳還暖心。這位奶奶叫陳玉娟,今年60歲,出了名的「熱心腸」,因為有一手做棉鞋的手藝,她一直關心著小區裡的空巢老人和困難家庭。這不,前幾天剛降溫,她就第一時間給小區三戶人家送去了嶄新的棉鞋、棉拖。7年來,陳玉娟做了近千雙棉鞋,除了贈送給困難家庭,她還通過網上銷售,將銷售所得3000餘元全部捐贈給了需要幫助的人。

「棉鞋奶奶」陳玉娟

臨近中午,有一位市民從市裡特意趕來陳玉娟家裡挑選棉鞋。在陳玉娟的家裡,一臺老式縫紉機吱吱嘎嘎響,鞋底、鞋幫、鞋面在她手中上下翻飛,忙得不亦樂乎。這位市民一下子就挑中了兩雙棉鞋,連連讚嘆陳玉娟的手工精巧。兩雙純手工棉鞋,友情價37.6元。原來,這位市民是「慕名而來」,在聽說了陳玉娟七年時間裡做了近千雙愛心棉鞋捐給困難戶的故事後,這位市民覺得一定要來支持一下。

今年60歲的陳玉娟身體不太好,動過多次手術。七八年前,老房子拆遷,作為遷居戶的她一家租住到了一個村上。「村裡有個房客,也是遷居戶,但患有小兒麻痺症,一隻腳不能動,卻做得一手好鞋子。」陳玉娟說,拆遷後她也沒什麼事,就經常去看她做鞋子,漸漸看出了門道,就跟著她學起來。當時,陳玉娟心裡就有個想法,殘疾婦女賣鞋為生,自己絕不能跟她「搶生意」,也正是從那時起,她堅定了要做公益的心。

裁剪布料

一雙棉鞋,從圖紙到成品,從棉花的用量到布料的尺寸,陳玉娟很快爛熟於心。開始兩年,每年她只能做數十雙棉鞋,但三四年後,每年就能做兩三百雙棉鞋了。在她小小的房間裡,放著各種花色、不同材質的棉鞋,小碎花的清新田園風,簡潔的格紋圖案,或是一水兒的純色鞋子。材質從棉的,到燈芯絨的,甚至還有呢的,風格各異。棉鞋、棉拖的尺碼齊全,從兒童到老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

各種各樣的棉鞋

最初幾年,陳玉娟做的棉鞋不少都送給了附近的空巢家庭、困難家庭,分文不取。隨著做的數量增加,她開始想幫助更多的人,於是一部分送人,一部分拿到自己十多個微信群裡銷售。沒想到,這種一雙雙手工製作的棉鞋比起市場上機器製作的流水線棉鞋,更厚實更有溫度。一些老鄰居老朋友,天一冷就開始惦記著買雙老棉鞋過冬,經常通過電話或是微信跟她預定購買。三四年來,陳玉娟銷售棉鞋所得的3000多元她全部通過水滴籌等線上公益平臺捐贈了出去。

作為所住小區的一名樓道長,陳玉娟還是個「信息達人」。她負責的樓道,誰家幾口人、幾輛車,誰家的車庫在哪裡她都清清楚楚。有位殘疾人找工作困難,陳玉娟聽說後就趕緊在小區幫著聯繫有誰廠裡要招工。聽說小區裡有位單親媽媽帶著孩子艱難生活,陳玉娟一面張羅著找人幫忙接送孩子上下學,一方面牽線搭橋幫單親媽媽找到了伴侶。她負責的樓道裡有位83歲的獨居老人,水龍頭開了一夜家裡都泡了湯,也是陳玉娟聽說後第一個挽著褲腳進去幫忙搬東西。陳玉娟還是居民信得過的「老娘舅」。她負責的樓道裡有位媳婦和婆婆老有爭端,她找到媳婦談心,才知道是對方嫌棄婆婆生活習慣不好,不太講衛生。她一邊跟媳婦講尊重長輩、互相寬容的道理,又細心提醒婆婆要做孫子的好榜樣,注意家庭衛生和個人衛生,婆媳關係恢復了融洽。

陳玉娟的家人也默默支持著陳玉娟的溫暖之舉,丈夫包攬了所有家務,女兒專門給她買了智慧型手機,教她在網上淘布料。陳玉娟用一雙雙樸實暖和的棉鞋,踐行了互助互愛的精神,溫暖了寒冬,也溫暖了所有人的心。

來源▏通訊員 華文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馬奔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7年,她手工製作了近千雙「愛心棉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常州有位「棉鞋奶奶」七年捐出近千雙手工老棉鞋
    最近幾天降溫,大家都迫不及待穿上了禦寒的衣物,此時此刻,若有一雙純手工的老棉鞋穿在腳上在常州市新北區羅溪鎮青蓮社區同心苑小區,就有一位技藝超群的「棉鞋奶奶」,她做的手工棉鞋不僅暖腳還暖心。   上午十點多,一位特意趕來的市民正在陳玉娟家裡挑選棉鞋。
  • 方秋香連續8年縫製200多雙愛心棉鞋 一針一線都是愛
    2019-01-23 09:43 | 柯橋日報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沈瀟近日,區志願者總會的志願者方秋香等來到平水鎮社會福利中心,為老人們送去了慰問品,其中23雙棉鞋引人矚目。「純手工縫製,老人家您試試,合不合腳?」方秋香蹲下身子為老人們一一穿上。「真合腳、真暖和!」
  • 鄞州有個「棉鞋奶奶」 9年送出500多雙愛心棉鞋
    前兩天,家住鄞州區中河街道城興社區的李文清,把親手編織的48雙棉鞋送到社區,用愛心義賣的方式幫助正在住院的社區保潔員何洪成。在社區,李文清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大家都親切地叫她「棉鞋奶奶」。今年69歲的她從2012年開始,每年都會將自己一針一線納的棉鞋,送給有需要的人,9年來累計送出了500多雙棉鞋。
  • 阿泓師傅,謝謝你的愛心棉鞋
    社區工作人員幫老人挑選棉鞋。拍友 錢李均 攝「又結實又暖和又合腳,太感謝阿泓師傅了,一直記著我們。」穿著嶄新的棉鞋走了幾步,80多歲的王桂英阿姨笑得合不攏嘴。1月6日,嘉興市南湖區東柵街道雲陽社區殘疾人之家格外熱鬧,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老人們圍著一堆各式各樣的棉鞋挑選、試穿,選好後都連聲感謝阿泓師傅。老人們口中的「阿泓師傅」是社區殘疾人沈曹泓,他專門為獨居老人和社區保安、居民做了30雙愛心棉鞋,每雙僅收1元錢,當天是「交貨日」。53歲的沈曹泓患有小兒麻痺症,在社區的支持下,平時在殘疾人之家擺了個小攤,製作售賣手工棉鞋。
  • 【暖新聞】臥室改成「工作室」,八旬老黨員一針一線縫製「愛心棉鞋」
    據了解,從2017年起,蔡仲章夫婦每年手工製作「愛心棉鞋」,451雙「愛心棉鞋」送到4家敬老院。天寒地凍,敬老院的老人鞋底可能不太舒服,我們做些合腳的棉鞋,讓他們也能過好冬天。」  蔡仲章夫婦把家裡二樓一間臥室改成了「工作室」,夫妻倆一個縫紉一個裁剪,鞋幫、鞋底、布料、針線、一切與做棉鞋有關的東西堆了一屋子,廳堂內還有一大捆棉花,這是剩下的原料。  「先把棉布剪裁好,用老式縫紉機縫邊,然後剪裁鞋底,縫紮實。最後,將鞋面和鞋底縫合在一起。」
  • 73歲老奶奶堅持每天做手工棉鞋,背後的原因令人辛酸……
    現在純手工的棉鞋已經不多見了但是這位73歲的老奶奶戴著老花鏡也要堅持每天製作說起來這一針一線都飽含著對重孫女的希望年僅7歲的重孫女忽然查出得了白血病聽到這一消息時這位太奶奶差點暈過去因為化療小姑娘原本長長的秀髮變成了光頭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全家人化悲痛為力量就想著怎麼掙錢給孩子看病那手工棉鞋又是怎麼製作的呢
  • 敬愛的母親二三事:手工棉鞋
    但是她很樂觀,精神很好。母親手藝極佳。小時候家中6口人的棉鞋都是她親手製作的。製作棉鞋程序頗多,先要做鞋底,把收集的舊布洗淨晾乾,再用漿糊把布一層層的漿在一起晾乾,晾乾的鞋底布一大塊一大塊的,硬邦邦的像盔甲。母親根據我們腳的尺寸,裁好鞋底布,一個鞋底大約需要十幾層裁好的鞋底布,家裡人多,不等入冬,家裡不忙,她就開始納鞋底。
  • 一雙「暖心棉鞋」的故事
    洪江區融媒體中心消息(通訊員:袁野)「李書記,我給你寶寶做了一雙棉鞋,請你別嫌棄,一定要收下,感謝你一直以來對我家的關心和幫助」12月19日,洪江區橫巖鄉橫巖村貧困戶林秀平真誠地說到。村民手工製作的「暖心鞋」原來事情是這樣的,12月19日,橫巖鄉扶貧幹部李強再次來到幫扶對象林秀平家中上門收集臨時救助代辦相關資料時,被村民的意外「禮物」暖到了,一雙普通的棉鞋包含著群眾對扶貧工作、扶貧幹部的肯定和認可。
  • 老人做的「手工棉鞋」,雖愛意滿滿,但寶寶不宜久穿
    一位寶媽就因為棉鞋的事情在網上抱怨自己的老公「不知好歹」。原因是孩子的姥姥覺得天冷了,就給娃做了一雙「豆包棉鞋」,還給寶媽做了一雙,給寶爸做了兩雙,讓寶爸一雙在家穿,一雙下班了在公司公寓穿。但是,拋開寶爸情商問題,這種製作起來費時費力的手工棉鞋真的適合孩子穿嗎?我小時候有幸穿過一段時間,並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應該是小學4年級左右的事,那年冬天特別冷,於是我大姨幫我做了一雙豆包鞋,讓我媽去鄉下帶回來給我穿。
  • 奉城有個「棉鞋阿婆」,一年要做七八百雙鞋!背後有啥故事?
    在奉城鎮奉糧路上有一位家喻戶曉、技藝超群的「棉鞋阿婆」這位年近花甲的「名人」就是陳翠芳幾片布料幾番飛針走線陳阿婆便能神奇地「變化」出一雙雙精美的手工棉鞋陳阿婆今年69歲,她和老伴的退休金,每月僅兩千多元。2002年老伴中風,陳阿婆為了可以在家照顧老伴,就開始學做棉鞋,補貼家用,這一做就是十多年。2019年老伴更是患上了癌症,堅強的陳阿婆並沒有抱怨過生活的不公平。
  • 花甲農婦曹秀宇:自織棉鞋捐贈敬老院 讓老人溫暖過冬
    當天下午,曹秀宇在春水鎮社會事務服務中主任關來的陪同下,來到該鎮敬老院送溫暖,給敬老院的老人們每人送來自織棉鞋一雙,為這個冬日的大院增添了歡聲笑語,看著領到做工精細的新棉鞋,老人們穿著千針萬線織成的棉鞋激動不已。筆者在曹秀宇工作室見到了年近六十歲的她,問其她手工編織的經歷,她喜笑顏開的講了起來。
  • 「溫暖」感動冬日 杭州大媽編織圍巾棉鞋贈送鄰裡
    從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到別出心裁的香袋,錢潮社區「惠老e家」手工興趣班的作品一直深受居民喜愛。隨著天氣漸冷,社區大媽又有新創意,收集居民家中的閒置毛線,針織成帽子、圍巾、棉鞋、椅墊,免費回饋鄰裡,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增添一份溫馨。 do在「惠老e家」手工班老師的指導下,每個大媽都認真製作著自己的「帽子」作品。
  • 玉兒紡-心心相印手工毛線棉鞋教程全集,針織毛線鞋教學視頻
    這款心心相印毛線棉鞋的編織方法,按照通用從後跟起頭織中間花樣就可以了,圖紙及起針表均在文章中分享啦。一、從後跟起頭織毛線棉鞋起針表中間織花樣棉拖鞋起針表二、心心相印手工毛線棉鞋編織圖文教程3,心心相印手工毛線拖鞋,織中間花樣不加不減針,餘下按圖紙編織花樣。4,減針,首行織鞋頭針數8針,從第2行開始減針且每行往前多織2針返回織。5,織完的效果圖。
  • 美人兔VS圈織兔子棉鞋,一篇文章學不同兔子棉鞋織法,你學會了嗎
    常聽人說,喜歡手工的人跟不上時代,都是些農村大媽才願意做的事,不懂得緊隨潮流。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常常也很困惑,甚至不好意思出門編織手工鞋。但是作為寶媽的我,為了讓生活更加美好,給娃一個好的榜樣,讓我更加堅定,做自己喜歡的事吧,讓別人說去吧!
  • 有人三代皆穿她織的衣物!嘉興99歲「布鞋奶奶」用愛暖寒冬
    幾乎每天,陸秀珍都會在這臺縫紉機前「工作」15個小時,流利而清晰的踩踏聲,很難讓人把她和「99歲」聯繫到一起。雖近百歲高齡,可陸秀珍每年要做嬰兒小布鞋600多雙,無償贈送給親朋好友、社區居民、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等。她的「工作」沒有報酬,可經她手送出的每一雙鞋、每一副手套、每一條圍巾……都收穫了滿滿的感動與謝意。
  • 守護星星的孩子丨暑期社會實踐之手工小禮物製作
    「用雙手編織愛心--手工小製作」線上培訓會結束後,「守護星星的孩子」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成員們滿身熱情地投入到小禮物的製作工作中來。隊長牛子孺也和愛吉瑞麗兒童潛能開發中心的負責人張老師商討了禮物寄送方案,張老師表示孩子們很期待大哥哥大姐姐們正在製作的禮物。
  • 淥口這位「愛心牛哥」 5年來持續贈送「愛心鞋」
    淥口「愛心牛哥」為轄區284名環衛工人贈送「愛心棉鞋」。(通訊員 供圖)環衛工人滿臉笑容,紛紛表示「心裡好暖和」。(通訊員 供圖)環衛工在試鞋。(通訊員 供圖)株洲新聞網1月6日訊(通訊員 言博成 賀曉青 記者 青琪)1月6日上午,淥口區284名環衛工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愛心棉鞋」。在津口西路御福德鞋業淥口專賣店門前,手拿愛心老闆贈送的禮物,環衛工人滿臉笑容,紛紛表示「心裡好暖和」。據了解,送鞋子給環衛工人的愛心老闆名叫劉仲牛,人稱「愛心牛哥」。為何要給環衛工送鞋?
  • 一雙「大黃蜂」、一次文藝匯演…她用愛給山裡娃帶來了冬日暖陽
    在大山裡,她努力用藝術打開孩子們的心靈和眼界,觸發和點燃孩子們的熱情和心智,給予孩子們媽媽般的關愛。一雙「大黃蜂」,溫暖了山裡的娃她把課堂當舞臺,給孩子們提供鍛鍊展示的機會、成長的空間,努力用藝術打開孩子們的心靈和眼界,觸發和點燃孩子們的熱情和心智。與孩子們的朝夕相處中,陳老師時常被一種強烈的現實感和責任感所感染、打動。陳老師尊師愛生、敬業奉獻,在木桐中學支教所作的觀摩課獲得學校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她導演編排的2020年元旦文藝匯演榮登三門峽市新聞「頭條」。課堂外,她更是孩子們的「貼心媽媽」。
  • 「手工達人」顏麗璇入選廈門海滄第三批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2月23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上個月,海滄區第三批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正式公布,其中就有顏麗璇及其傳承保護的戲曲頭飾製作技藝。手工愛好者顏麗璇,憑藉一雙巧手還曾獲「手工達人」「巾幗巧手」等美譽。顏麗璇的作品常常成為各類展會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