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9年10月,日軍橫掃八路軍晉察冀根據地。黃土嶺之戰是一場很多人難以忘記的戰鬥,這場戰鬥發生在1939年11月。之所以會讓大家印象深刻,是因為在這場戰役中,我軍擊斃了被日軍譽為「名將之花」的中將阿部規秀。但這場戰役中聶將領很生氣,在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在黃土嶺戰役中,他率部擊斃日軍「名將之花」
楊成武,1914年生於福建長汀縣。早年就讀於長汀省立第七中學,在學校期間,他閱讀了許多的書籍,學習了共產主義思想。後來,他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跟隨紅軍踏上了這漫長的革命道路。
1939年10月30日,晉察冀軍區第一師司令員兼政委楊將軍得知日軍來突襲的消息,立即向軍區司令員聶作了匯報,提出了集中力量以伏擊戰術殲滅敵人的作戰要求。經過分析研究,聶將領同意了楊將軍的請求。
楊將軍指揮部隊夜襲發動,我軍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部署。11月3日,得知第一旅陷入絕境後的阿部規秀,很是憤怒,決定親自率領第二、三大隊。當支隊誘敵成功時,敵人緊跟著到了銀坊。6日晚,阿部規秀率領兵向黃土嶺前進。
「甕中捉鱉」的戰術
我軍利用太行山北部山區的一個岬角,在敵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我軍利用該地區的有利地形開始進攻,並在夜間完成了對敵人的包圍。7日,敵人主力從黃土嶺出發,進入我軍伏擊圈,可以說是來了個「甕中捉鱉」。一時間槍聲大起,日軍一下子被打蒙了。
日軍完全處於了被動挨打的局面,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日軍大部分死傷,只有少部分日軍突圍成功。這場戰爭中,我軍殲滅日軍900餘人,繳獲大量軍事物資,擊斃日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阿部規秀是日本侵華以來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自大是當時日軍的普遍心態,因為侵華戰爭初期日軍節節勝利,普遍有著這樣的心態,阿部規秀之死,震驚了日本政府,也震驚了整個抗日戰場。
當時我軍和日軍激戰,只剩下老一團和120師特務團。面對日軍的彈藥和空投,八路軍的實力顯然不佔優勢。無奈之下,120師特務團和老一團只能交替掩護,退出了這場戰鬥。
聶將領得知整個情況後非常生氣,他想藉此機會打一場漂亮的殲滅戰,但正是因為隊裡的一些指揮官沒有遵守軍令,戰鬥才變得這麼難看。
不過阿部規秀被打死了,在敵後抗日武裝擊斃了這麼一位日本高級將領。在當時還是第一次,所以說這一點意義重大,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聶才放棄了處理幹部的念頭。但這一次他也讓聶明白了全軍的弊端。後來,他下定決心要以團為單位組織軍隊。經過嚴格的訓練和鞏固,整個部隊的面貌和八路軍的素質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結語:
阿部規秀死後還被授予勳一等旭日大綬章,東京為他降半旗致哀。2004年2月14日,楊將軍因病去世,享年90歲。楊將軍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英雄事跡將永遠被我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