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第一個無為而治的皇帝朱見深

2021-02-07 水泉院

朱見深是明代歷史上第一個不上朝的皇帝,他跟後世的那些不朝的皇帝還是有區別,區別就在於原因上。後世不上朝的皇帝大多因為體制方面的原因,而這位皇帝的不上朝卻是由於一些難以名狀的原因。

朱見深自小幽閉在宮中,由萬氏撫養長大,他得了很嚴重的自閉症,他害怕見生人,他上朝的時候看見那麼多人他會緊張。不僅如此,他信道教,每天天沒亮他就要起床做功課,正是因為這些因素,他厭倦上朝。難得上了一次朝,內閣首輔萬安了解皇帝的心思,當其他群臣好不容易見了皇帝一面,有很多話要奏給皇帝聽時,萬安卻連忙跪下來三呼「萬歲」,眼看首輔如此,其他群臣也只好跪安。所以,成化朝萬安得了個「萬歲閣老」的稱呼,眼見萬安如此,內閣其他二人劉珝、劉吉也只好跟著搗漿糊,所以人們又送內閣一個雅號「紙糊三閣老」。從天順年間起,內閣大學士逐漸兼任各部尚書,所以人們又稱六部尚書為「泥塑六尚書」,到了此刻,我們的王朝從皇帝到大臣都開始奉行無為而治。

早已倦怠政事的朱見深開始對神仙鬼怪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喜歡修真,希望能夠長生,即使不能夠長生,也希望能夠長壽。

成化十九年,見深召見了神仙王士能,王士能說他是江蘇灌雲縣人,生於故元至正年間,今年一百二十歲了,但看起來卻像四十歲的人。王士能告訴見深,自己年輕的時候在四川的一處雪山中遇到一位異人,異人只有三尺長,卻鶴髮童顏、形如嬰兒,王士能伺候老人三年,老人才教授他長生之術。見深問道長生之術為何物,王士能說道「不食葷、不近女色、不貪財、不生氣」,皇帝聽說後覺得難度太大,便打發王士能回了去。

除了王士能,還有個尹繼先。尹繼先自稱生於南宋紹興年間,已經三百多歲。不過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一百二十歲已經是人類壽命的極限,如果說王士能的壽命長度還有可能,那麼這位尹道士絕對是自吹自擂。

這些清心寡欲的修真人士不對朱見深的胃口,他更喜歡跟一些會玩魔術的方士攪在一起。這些方士都是朱見深讓太監去民間找來的,李孜省是他們其中的傑出代表。李孜省本是地方官吏,因為犯了法正被通緝,躲到京城來了,不知道怎麼回事讓出宮尋找方士的宦官撞見了,便帶到宮裡來。李孜省自稱他會道教的「五雷法」,善以符籙治病。這「五雷法」是道教的祈雨法術,能夠將天上雷公召喚出來降雨。憲宗讓李孜省演示,李孜省的祈雨法術時靈時不靈,大概他也懂一些天文知識,知道什麼時候會下雨,什麼時候不會下雨。李孜省又說他會「扶鸞術」,這「扶鸞術」是道教請仙的法術,主要是將天上的神仙請下來。見深對這一法術也異常感興趣,便讓李孜省表演,李孜省跪在地上焚香禱告,不大一會,屋簷上出現兩名仙女,見深連忙讓兩名仙女下來,兩名仙女下來後,仔細一看,原來是宮裡的宮女,頓時讓人大跌眼鏡。

除了這些仙術外,見深對變魔術也很感興趣,僧人繼曉是變戲法的高手,他能將水銀變成銀子,能將銀子變成金子。通常這都是障眼法,事先將金銀準備好然後替換之,雖然要自己掏腰包,但成功後皇帝一高興都有賞賜,而且賞賜比自己付出的成本要多,但造金煉銀之術是不能持續的,它只能陪皇上玩玩而已。

成化王朝註定是個轉折點,帝國的權力終是向官僚手中移交,君臣共治在這一刻實現,從此權力的運作既不是依靠強悍的君主,也不是依靠耀眼的文臣,而是依靠制度與程序,任何人都要遵循的一套制度與程序。國家大事由部院提出意見,然後內閣廷議,廷議的結果票擬,報司禮監批紅,然後由六科籤發執行,在這個程序中,國家的決策是集體決策,避免了大臣的獨斷專行,而且內閣的意見司禮監和六科給事中都可以駁回,有了兩道過濾器;皇帝的聖旨首先下達到司禮監,然後由司禮監轉達到內閣,內閣廷議,然後票擬報司禮監批紅,最後由六科給事中簽發執行,在這個過程中有三道過濾器,也就是司禮監、內閣和六科,這三個機構中的任何一個機構都可以將皇帝的聖旨駁回。這套程序雖然繁瑣,在執行過程中發生推諉、扯皮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他卻能避免君主和文臣的獨斷專行,更為重要的是即使在沒有英明的君主和賢良的文臣的時候,依賴這套制度也能夠保證帝國的平穩運轉。

這還只是明朝成熟的政治體制,它還有其他的配套措施來保證整個國家平穩有序的運行。它有一套以六科和十三道御史為核心的遍布天下的監察系統,這套監察系統既可以減少官吏的腐敗,又可以匡正朝政得失;成熟而完備的科舉制度更是以公平的方法保證了官吏的選拔;明王朝實行府兵制,世襲的士兵是帝國的人,而不是武將的人,這樣就可以將士兵和他們的將領切割開來,各地的總兵也只有訓練權,沒有調兵權,這些措施都避免了武將做大;帝國除了一套文官系統外,還有一套宦官系統,這套宦官系統跟文官系統一樣也是遍布天下,人數也是一樣多,明王朝就是依靠這兩大中樞系統保持一種平衡,雖然有的時候這種平衡並不存在;除此之外,為了避免外戚專政,皇室普遍都禁止跟文臣和貴族聯姻。通過這些措施,歷代以來的文官專政、宦官專政、武將專政、外戚專政都成功避免。從這以後,皇帝更多的只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一個執行各種禮儀、彰顯倫理道德的象徵,整個國家沒有留下個人表演的舞臺,也不需要偉大的人物,所有的人只是一顆顆螺絲釘在機械的運轉。皇帝似乎不需要跟文臣見面,文臣之間也不需要見面,所有的一切都是通過文書進行,我們的帝國終是進入了「文牘政治」的模式。

當我們回顧成化王朝,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正是皇帝的不作為,使得帝國提前進入一種制度化的運作,皇帝的權力在這一刻也被限入一種制度化的運作模式,它必須通過繁瑣的程度才能體現出來,這種程序化的皇權究竟有多少是皇帝本來的旨意,我們已經很難看清。

政治上雖然進入停滯與制度期,但民間卻進入了活躍期,而正是政治上的這種無為與慵懶帶來了商業的蓬勃發展、風氣的鬆散與奢靡、思想上的自由與活躍。皇帝雖然歇息了,但成化朝的文臣並沒有因此而耀眼的表演,以萬安為首的南人黨和以劉珝為首的北人黨仍是吵鬧不休,文臣們仍舊是延續了前幾朝的思維與行事方式,言官們雖然開始躍躍欲試,但此時還沒有他們生存的土壤,在體制的推動方面皇帝似乎還走在他們前面。

後世人回顧成化王朝時,都認定這是明王朝的一個轉折期,雖然王朝還沒有進入自由、奔放的嘉靖、萬曆時代,但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這個時期奠定,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改變。當我們回顧成化王朝,我們會發現這個時期帝國本質上沒有大的改觀,雖然北部邊境和南方有摩擦,還有延續幾朝的流民問題,但這對於一個複雜的國家來說也是每朝都有的事情,皇帝的荒誕與文臣的內鬥、無為也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些例常之事,這個外無強敵、內無大患的成化王朝仿佛一下子進入休息期,所有一切也似乎進入散漫、慵懶的狀態,雖然王朝更多的依靠制度來運行,但我們也從這種無為之治中發現潛伏的危機。

從這以後,皇帝不再信任文臣,文臣們為了自保開始結成黨派,道德開始淪喪,重商主義、拜金主義開始盛行,中樞對邊疆少數民族,以及國內弱勢群體開始專制與殘暴起來,甚至採取卑鄙的措施對付之,這些跟君主的不作為,文臣的推諉、扯皮不無關係。雖然帝國進入了制度化的運行模式,但是由這種制度化運作模式所帶來的弊端也日益明顯起來,這些都會在以後的歲月中更加顯性的表現出來,並最終將我們這個帝國帶上了不歸路。

對於成化王朝,我們是矛盾的、是糾結的、是難以評價的。它既躊躇滿志,又保守沒落;它既開放、又混亂。朱元璋和朱棣的高壓、專制時代必須要改變,但改變後的帝國卻又顯得重心不穩。雖然對於成化王朝我們矛盾、糾結,但有一點必須要明白,歷史走到了這一步是它本身的規律造成的,雖然歷史都有休息與整理期,但終究還是要延著它本來的道路大踏步前進,人口的增長、社會管制的放鬆、商業的繁榮、新思想的崛起、民眾觀念的改變都使得我們這個帝國已經不可能由上端隨意把持。

無論如何,成化王朝作為明王朝一個政治、經濟、思想的轉折點是要被後世銘記的。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最痴情的父子皇帝:明憲宗朱見深和明孝宗朱祐樘
    要說中國歷史上的痴情皇帝應該還不少,秦末楚漢相爭時有楚霸王項羽的「霸王別姬「的眷戀和無奈,西漢有劉病已和許平君「故劍情深「的愛情故事,東漢有光武帝劉秀」娶妻當娶陰麗華「的豪言壯語,還有清朝順治帝和董鄂妃」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動人愛情等等。但如果說父子都是皇帝,而且都是情痴的話,那可能就只有明朝的明憲宗朱見深和他的兒子明孝宗朱祐樘了。
  • 歷史上明朝皇帝列表年號
    明朝皇帝列表(含畫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
  • 明憲宗——明朝被低估的皇帝
    明朝,這個朝代真的是太有意思了,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地痞流氓,但是就是靠這個地痞流氓硬生生的把明朝給發展成了很強的國家,明朝時期的皇帝都非常的有自己的個性
  • 歷史人物|朱見深
    朱見深明憲宗朱見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見濬,漢族。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母孝肅皇后周氏。1464至1487年在位。八月,朱見深重病。皇太子朱祐樘在文化殿全權處理政事。九月九日,朱見深駕崩,年僅四十一歲。九月,上尊諡,廟號憲宗,葬茂陵。
  • 浪漫明朝之痴情天子朱見深:對萬貴妃一往情深,為她不惜付出一切
    明朝是一個浪漫的朝代,很多皇帝都比較痴情。如明太祖之於馬皇后,宣宗之於孫皇后,英宗之於汪皇后,憲宗之於萬貴妃,孝宗之於張皇后,武宗之於劉娘娘,世宗之於曹淑妃,神宗之於鄭貴妃。痴情源於個性,個性源於叛逆,叛逆的對象是儒家的禮制。
  • 歷史過往:明朝一位堪比漢武帝的鐵腕皇帝,使女真消停了一百多
    》所賜,明憲宗朱見深只有兩個評價:阿姨控: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也不是一個好人,他是一個軟弱的人。寧夏一個叫滿俊的蒙古人本是明朝軍官,叛亂後佔據了石頭城,連續擊敗明軍。朱見深頂住壓力,對平叛軍主帥項中用人不疑,項中果然不負皇恩,打下石頭城,滿俊等290多人被押到北京,朱見深親自下令凌遲。
  • 明朝經歷多少皇帝?
    明朝,中國歷史上一個風雲詭譎的王朝。從太祖朱元璋立國的那天起,明朝註定就不會安生,因農民起義而生,也因農民起義而滅,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而太祖朱元璋又是一個充滿傳奇的人物,下面出國留學網的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篇明朝歷代皇帝列表,來細數一下明朝的諸位皇帝們。
  • 明朝歷代皇帝生母,兒子最後當上了皇帝,她們結局如何
    明朝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也就是說,在皇后沒有嫡子的情況下,誰能夠為皇帝生下長子,那麼她就能母憑子貴。只要兒子能夠順利繼承皇位,那麼她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后,實現人生逆襲。不過,並不是所有皇帝生母,都如我們想像中那樣幸福。有的雖然兒子當上了皇帝,可她們本身命運卻十分悽涼。
  • 明朝歷代皇帝簡介
    然而他貪戀權位,不但不思迎回太上皇,還把他軟禁於南宮,同時執意廢掉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結果病篤之時,被朱祁鎮聯合石亨、徐有貞等人奪門,奪門之變後,被軟禁致死。他是明朝遷都後唯一一個沒有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    明憲宗朱見深:年號「成化」,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期間,正是朱見深幼年期間,一直由宮女萬貞兒照看。
  • 福建一本明朝太監家譜,揭開了清朝抹黑明朝,歪曲歷史的真相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一直有後世王朝為前朝修史的傳統,如隋朝滅亡後,負責編纂《隋書》的就是唐朝的魏徵。通常情況下,新王朝的史官都不會替已經滅亡的前朝說好話,能做到客觀公正已實屬不易。像唐朝的史料中都記載隋煬帝昏庸無道,李淵父子這才揭竿而起,替天行道。
  • 明朝皇帝的愛情:千古一帝是「禁慾系男神」,皇后卻「豪橫」傲嬌
    為了防止外戚幹擾朝政,明朝從朱棣開始,就讓太子娶普通百姓家的女兒為妻,因此絕大部分的明代皇后都是平民出身。這邊朱祐樘剛剛結婚,憲宗朱見深卻因為萬貴妃的死傷心不已,幾個月後就一命嗚呼,18歲的朱祐樘登基當了皇帝,張氏就自然被冊封為皇后。
  • 明朝皇帝的族譜
    ,乃朱祁鎮長子(庶出),朱祁鈺從子; · 第九代孝宗朱祐樘,乃朱見深三子(庶出); · 第十代武宗朱厚照,乃朱祐樘長子(武宗無嗣,乃由旁支皇室選擇朱厚熜入繼大統); · 第十一代世宗朱厚熜
  • 明朝時,皇帝被蒙古人抓走,于謙力挽狂瀾,為何皇帝卻非殺他不可
    大家好,歡迎來到吹牛的猩猩吹歷史。臧克家先生有一首詩叫《有的人》,其中有一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很適用咱們今天的主角。他以文天祥為榜樣,救國家於危難之中,卻被小人陷害,成了千古冤案,他就是明朝大臣于謙。皇帝為什麼非殺于謙不可?
  • 明朝皇帝簡介,有不少破了歷史記錄,你最喜歡哪一個呢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前言導語明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最有骨氣的王朝。明王朝的歷史延續了16帝,但這些帝王個個與眾不同,「奇葩代代有,明朝特別多」,雖然這話有些誇張,但明朝確實出了不少離經叛道的帝王,有些還打破了歷史記錄。下面就簡單說下明16帝。
  • 明朝十六位皇帝,都用過那些年號,這些年號中又有哪些美好寓意?
    回顧歷史,品味經典,感謝支持青年講歷史。明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從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稱帝,到1644年崇禎皇帝煤山自縊,統治時間長達276年。在這276年中,明朝共出現了十六位皇帝。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朝代是秦超。而且是秦始皇首先創立的皇帝制度,但是年號不是這個時候出現的,在先秦到漢朝初年其實是沒有年號的。年號是漢武帝即位後創造的,創立的第一年稱作建元,在此之後,歷朝歷代繼續沿用。年號一般不會輕易更改,除非遇到特大事件,例如天降祥瑞,二次登基,到了明清大多數就都是一人一個用到駕崩。
  • 明朝歷代皇帝畫像大全
    明憲宗朱見深,憲宗純皇帝,年號:成化(1465年——1487年)明熹宗朱由校,熹宗悊皇帝,年號:天啟(1621年——1627年)備註: 明惠宗建文皇帝朱允炆、明代宗景德皇帝朱祁鈺、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明安宗弘光皇帝朱由崧、明紹宗隆武皇帝朱聿鍵、
  • 明朝不是有16位皇帝嗎?為何皇陵卻叫明十三陵?有幾位皇帝不在?
    目前史學界公認的明朝皇帝共有16位(不包括南明皇帝),分別是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佑樘(chēng)、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cōng)、隆慶帝朱載垕(hòu)、萬曆帝朱翊(yì)鈞
  • 明朝皇帝誰比較正常?
    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明朝常常被拿來和清朝對比,尤其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風靡一時,引領了「明朝熱」。我們發現,明朝歷代帝王,每位都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甚至稱得上「奇葩」一、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布衣天子、和尚皇帝,開國之君,享年70歲,在位30年,也是明朝壽命最長的皇帝。
  • 明朝最昏庸的四位皇帝 當過俘虜的明英宗並不在其中
    尤其是中後期的數位,昏庸無能甚至習性奇葩的照舊上了「龍椅」寶座。有人說,大明王朝能夠維持近三百年的歷史,全賴太祖朱元璋時期定下的高度集權制度。諸如「廢除宰相,取消相權」、「實施廠衛特務制度」,以及「實行文字獄及嚴酷刑罰等等」。正是有了這些制度保證,朱元璋、朱棣的子孫後代們,才把治國理政當兒戲,而把當皇帝的享樂搞得有滋有味。
  • 明朝一女子,長得醜、大皇帝17歲卻獲專寵十幾年,她是咋做到的?
    假如,你的另一半突然獲得數不盡的財富和無上的權利,擁有美女/帥哥如雲,你有把握讓TA不受外界所惑,只愛你一人嗎?雖然這個問題有點扎心,但事實上,這類事兒在我國古代歷史上還真發生過不少。他們坐擁天下,卻為一人,冷落了後宮三千佳麗人。比如說漢高祖劉邦對戚夫人、唐玄宗對楊貴妃、順治帝對董鄂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