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是東海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迄今為止轉型發展成效最好、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五年。五年來,東海縣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東海」總體目標,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創新實幹,譜寫了建設「強富美高」新東海的嶄新篇章。
綜合實力在爭先進位中
躍上新臺階
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百億元臺階、預計實現568億元,先後入選綜合實力、綠色發展、投資潛力、新型城鎮化、創新能力等5個「全國百強」,累計獲批國家和省部級榮譽50餘項。深入實施「三大」「三型」培育計劃,不斷增加工業專項扶持資金發放,加大產業轉型基金投入,規模工業總產值突破208.87億元。矽工業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增多,食品製造業規模產值逐年提升,循環經濟產業逐步成為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工業納稅過500萬元的企業不斷增多,「太平洋」等一批行業有地位、全國有影響的領軍型企業嶄露頭角。重大項目強勢推進,持續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338.55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6倍,「如意情」等12個過10億元項目建成投產。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農業綜合實力始終位於全國百強,「福如東海晶質農品」區域公共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相繼建成農業創新中心、農業物聯網信息中心,與中國農科院開展鄉村振興科技示範縣合作共建,農業科技進步貢獻逐年提升,高標準農田逐年增加,農業機械化水平較「十二五」末大幅提高。水晶產業持續繁榮,預計年交易額280億元,「雙11」水晶電商交易額破5億元。全域旅遊活力彰顯,獲批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電子商務增勢明顯,預計全年電商交易額198億元,快遞單量突破億單,獲批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連續5年獲評省金融生態優秀縣。
發展動能在破舊立新中
釋放新活力
「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在連雲港市率先實現「2350」,政務服務「一張網」全面運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鎮村全覆蓋,取消多項行政許可和行政權力。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國家級試點,獲評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先進縣,「農田貸」「農保貸」獲人民銀行總行肯定。財政科技支出逐年增加,創成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點,獲批全省首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矽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與省科技情報所共建蘇北縣區首家創新服務基地,已入駐中國農業科學院、揚州大學等知名農業類高校院所9家,建有中國工程院張洪程院士工作室、中國農科院東海試驗站等多家農業創新平臺,多項科技成果獲評「中國好技術」。堅持年年都是「招商引資突破年」,制定了招商引資「雙十條」等相關政策,實際利用外資逐年增加。組建「6+1」駐外招商辦事處,編制完成相應產業鏈招商圖譜,組織多次重大招商活動,招引多個億元以上項目,「韓國大象」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相繼落戶東海。對外經貿穩步增長,獲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與英國、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23.64億美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5倍。經開區、開發區省級綜合實力排名連年進位。潤海工業社區、食品科技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總部經濟+」產業園、電商物流產業園等5個特色產業園區集聚帶動效應逐步顯現。
人居環境在迭代升級中
展現新形象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建設投入逐年增加,建成區面積不斷拓展,城鎮化率不斷提高,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逐年推進。高鐵片區完成站前廣場、綜合客運站、山西路、果園路等基礎配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試運行,城區公共廁所全部達到三類以上標準並免費開放。率先推行「城管+公安+街道」聯合執法模式,持續加大交通秩序整頓力度,制定出臺《東海縣市民文明養成30條》。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五治理、五提升」,建成城鄉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體系,打造了一批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國家衛生鄉鎮實現全覆蓋。農民住房條件改善有序實施,新型農村社區加快實施,農民住房條件逐年得到改善,農村四類人員危舊房改造全面完成。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順利完成,城北水廠建設投入使用。農村公共空間治理紮實推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加3.19億元。國省幹道通過國檢驗收,連徐高鐵通車在即,完成「八橫八縱」城市路網布局,打通鋼鐵路等多條「斷頭路」,背街小巷改造實現全覆蓋。改造提升農村公路,城鄉公交一體化水平達到5A級,「四好農村路」工作經驗全省推廣。紮實推進「263」專項行動,深入開展「鐵腕治汙大決戰」,集中抓好「兩違三亂」專項整治,廢舊機動車拆解、酸洗石英砂等環保頑疾得到根本治理。
百姓福祉在共建共享中
得到提升
居民口袋日益充實,接續實施就業創業助推工程,新增城鎮就業逐年增加,農村勞動力轉移不斷加快,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鄉基本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覆蓋率和參保率實現「五連增」。脫貧攻堅成效斐然,實施扶貧增收項目182個,建成石湖鄉、雙店鎮、石樑河鎮、黃川鎮等10個扶貧產業園,全縣8.4萬人、3.03萬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實現脫貧,36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實現新「八有」建設目標,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由2016年的村均11.88萬元提升至41.73萬元,扶貧項目管理模式全省推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深入推進農村「全面改薄」工程。縣人民醫院通過三級綜合醫院評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獲省政府督查獎勵,躋身省基層衛生十強縣。建成檔案館暨好人館、朱自清文化園,獲評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平安東海」建設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全面勝利,「禁種鏟毒」工作取得成果,網格化社會治理不斷健全,獲評省平安縣和省法治建設示範縣。全面打響「12345有事找政府」政務服務品牌,信訪積案連年下降。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監管體系不斷健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五連降」。
幹部作風在抓鐵留痕中
掀起趕超熱潮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斷深化主題教育成果,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向領航,從靈魂深處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中央和省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在東海落地生根。嚴管厚愛幹部隊伍,高規格召開全縣作風建設大會,開展「強作風、揚正氣、爭第一」大討論,「嚴起來、快起來、實起來」強作風,「愛崗位、愛百姓、愛東海」揚正氣深入人心,「紅黑榜」《作風在線》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全縣幹群擔當作為比態度、雷厲風行比速度、攻堅克難比力度,匯聚了建設「世界水晶之都、中國溫泉之鄉、生態宜居福地」的強大合力。堅持以幹事為導向,以發展實績論英雄,讓能力強、敢擔當的幹部有勁頭、更有奔頭,真正做到「幹與不幹不一樣、幹好幹壞不一樣」。全面加強廉政教育,堅持肅紀反腐,強化監督執紀,涵養浩然正氣,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對標「四實四幹」要求,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持續深化作風建設成果,對定下的事情,以「打擂臺、爭第一、不服輸」的氣勢,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一項一項抓好落實,爭取把每項工作都打造成標杆和樣板,全面掀起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新熱潮。
本版撰稿:張開虎
本版圖片提供:東海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