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書分享會上的感悟:誦讀詩歌,是孩子認識和學習語言的絕佳方式

2020-12-17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王湛

通訊員段家欣

近日,有一場新書分享會在杭州單向空間舉行。這本書叫《日有所誦·英文誦讀》。該書對作者,是杭州北苑實驗中學教師王小慶。他和一批英語教育專家們,還為現場的家長和孩子們,帶來了一場英文詩詞韻味解讀課。

《日有所誦·英文誦讀》的策劃編著單位代表,親近母語課題創始人徐冬梅,做了題為《英文誦讀與母語教育》的演講。她闡述了策劃本套書的初衷:《英文誦讀》在《日有所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都屬於面向兒童的詩教經典。

她認為,通過讀詩,孩子能和天地感通,和真摯的心靈對話,體驗不同民族凝聚的文化意象。「在這個意義上,英文誦讀同母語教育是相貫通的。孩子學英語,不應該是天天做題、背單詞、記語法,而應該誦讀英文原汁原味的童謠、閱讀繪本、唱英語歌、觀賞原版動畫片、電影,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英語。」

「《日有所誦·英文誦讀》針對孩子學習英語的特點,通篇均選用童謠和詩詞,增強趣味性。」徐冬梅說,「孩子們在誦讀的同時,也能培養自己的語感。」

新版《日有所誦·英文誦讀》在配套音頻上做了全新升級。親近母語組織了海選,安排最優秀的朗讀者對詩歌韻文進行誦讀錄音,力圖呈現給讀者字正腔圓,充滿情趣的韻文誦讀範本。

家長希望孩子說得好;老師希望孩子考得好。但如何才能二者兼顧,並且讓孩子學得開心學得有趣?王小慶想到了詩歌,「詩歌是語言最精妙的表達方式。而誦讀詩歌,也自然成為了認識和學習語言的絕佳方式。」

在本書的前言中,王小慶對孩子、家長和英語老師分別提出了建議:

希望孩子們能日日誦讀,將閱讀養成習慣,感受語言的節奏和意象,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希望家長們能和孩子一起學習,多鼓勵孩子,積累孩子的自信。希望老師能適可而止地指導孩子,把誦讀的主角交給孩子的同時,又能幫助孩子讀出味道,讀出音律來。

早在2015年,《日有所誦·英文誦讀》系列就曾出版,當時王小慶秉持的原則是「能不翻譯儘量不翻譯」,因為在英語教育界中有一句話:詩歌在翻譯中喪失了很多東西。譬如說詩詞韻味,音律以及雙關、諧音等等。

但是今年1月再版的《日有所誦·英文誦讀》不僅從原先的4本增至6本,更是為幾乎每一首詩都提供了中文譯文。

這耗費了王小慶及其他翻譯老師大量心血,因為詩歌的「不可譯」性與家長孩子對翻譯的需求之間的矛盾,需要努力去彌合。

對此,王小慶解釋道,翻譯是提供一種基礎思路,供大家參考。

春節過後,《日有所誦·英文誦讀》新書分享會還將在上海、南京等城市舉行,敬請期待。

延伸閱讀:

由親近母語策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日有所誦·英文誦讀》是一套適合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英文水平的兒童閱讀的英語誦讀類圖書。內容精選英國兒歌、童謠以及詩歌,同時兼顧到中國孩子的文化環境。這套書還充分考慮兒童審美情趣,所有選文內容大多反映兒童的生活和個性,詩歌節奏和韻律清新、自然、適合孩子誦讀記憶。整套叢書共六冊,每冊八個單元,供孩子自主誦讀,或親子、師生共讀,也可以作為學校閱讀拓展課程的重要資源。

相關焦點

  • 讓你和孩子「不知不覺」學會英語
    本報訊(首席記者張磊)不可否認,目前學習英語已經成為當下學生的必修課,如何學好英語,在市面上有很多書籍和方法,上周六晚,《日有所誦·英文誦讀》在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舉辦了新書分享會,該書編著、策劃方以及杭州市的不少名師都現場出席
  • 《把日子過成你想要的》新書發布分享會舉行
    金山網訊 (見習記者 伍廣慶)12月12日下午,由市作家協會和金山雜誌社聯合主辦的鎮江作家張波《把日子過成你想要的》新書發布分享會,在鳳凰廣場舉行。活動開始,省藝術語言學會著名表演藝術家郝光、張沈平、賈米娜等,帶領《金山》有聲誦讀者們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全民愛書、百姓讀書『閱讀快閃』」活動。分享會上,新書作者張波在現場與大家分享關於本書的創作始末和自己讀書寫作的心路歷程,與讀者近距離對話交流,探討如何《把日子過成你想要的》。
  • 春天來了,一起誦讀幾首關於春天的英文詩歌吧!
    作為《日有所誦》的姊妹篇,《英文誦讀》承接了前者的編寫思路。《英文誦讀》在詳細的修改和校訂之後,特推出了新的版本。精選了一些經典的童謠、兒歌以及一些簡單的兒童詩歌,並加以導讀,目的正是幫助小學生在閱讀中增加生命體驗,感受語言的力量。
  • 「誦」出經典,感悟文化魅力 泰安市實驗學校誦讀活動書香傳校園
    同學們豐富的詩詞功底與充滿感情的誦讀,贏得在場老師與家長的陣陣掌聲。" 我爬泰山時看到過 5 個挑山工,當時他們背著很重的東西,汗如雨下,看到他們負重也仍然堅持,我很受鼓舞,以後在學習中碰到困難我也不會害怕了。" 8 歲的解景屹是節目《我和我的家鄉》的領誦,他告訴記者,自己曾爬過泰山,此次誦讀活動讓他更容易 " 身臨其境 " 地去感受泰山的美、泰安的 " 真 "。
  • 讓孩子多誦讀古詩詞,命運將會對他多一份垂青和眷顧
    而中國古典詩歌更濃縮了我們母語的精華,以其特有的韻律感、美觀性和節奏感,從古至今始終散發著迷人而高貴的氣質。我從教過的很多孩子以及女兒的讀詩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詩歌對孩子的影響十分深遠,尤其是古詩,不論是孩子的氣質,還是對語言的感知能力,都遠超他人。
  • 【精品誦讀】阿紫詩歌《九月,我們去叢林吧》朗誦:楓林、飛兒
    中國僑聯、北京婦聯文化項目「我為母親寫首詩」發起人;百城萬人《讀中國》全國性大型公益文化活動詩詞作者;全國僑聯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報告會宣講團成員;中國誦讀文學貢獻獎獲得者;書香中國北京評選優秀推廣人;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鄉村振興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形象大使;2020中國品牌新時代領軍人物等榮譽稱號。
  • 專訪詩人波兒 希望更多孩子認識詩歌喜歡詩歌
    廣東電臺呂囡囡與詩人波兒對談,了解詩人波兒的內心以及對生活的理解及感悟。代表作《花兒開的日子》《秋的漩渦》入選《2018中國詩歌年選》;《父親的車站》入選《2017中國詩歌年選》。詩風清新自然,唯美浪漫,部分作品已譜曲成歌,作為影視劇的主題曲和插曲。問:您是第一次來到茂名對這座城市的印象如何?波兒:第一次來茂名,這是一座很有愛心、很和美的城市,這裡人很好,城市很乾淨。現在進入新世紀校園裡,這裡的學生很活躍,校園環境很美麗。
  • 成為孩子的生命領路人——獻給孩子家長的詩歌沙龍
    1)與孩子一起讀詩歌,參加詩歌活動; 2)與孩子一起看戲劇和電影,並交流觀後感; 3)訂閱藝術專業雜誌刊物並共同學習; 4)一起寫藝術評論,參加藝術沙龍等。
  • 蓉城小學生參觀「戰疫」專題展受感染 真情實感誦讀自創詩歌《生命...
    「危急關頭,一群群白衣戰士挺身而出,告別年邁的父母,吻別年幼的孩子……」7月7日上午,在四川博物院「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展廳,一位成都小朋友觀展後深受感到,現場誦讀自己創作的戰疫詩歌《生命的防線》,在現場贏得一片點讚。
  • 【精品誦讀】阿紫詩歌《在冬天的麥苗上,看到中國的春天》朗讀者:肖曉
    近年來,阿紫以行吟的方式走進大中小學校園、進機關、進社區、進部隊、進企業、走進服刑人員中間、走進愛心基地及走近殘疾人身邊等,舉辦詩歌朗誦會和公益講座,用聲音誦讀的藝術形式傳播正能量。同時,阿紫帶著詩歌走出國門,遠赴澳大利亞雪梨和墨爾本成功舉辦個人專場朗誦會,受到華人華僑的熱烈歡迎;走進日本長崎和平公園,帶領中日兩國青少年誦讀其原創詩歌《和平頌》,為世界和平發聲;應邀走進阿聯駐華大使館「婦女節」慶祝活動,精彩朗誦原創作品《翻閱陽光》傳播中國詩歌文化。此外,阿紫跟隨中國僑聯走進臺灣花蓮、桃園、苗慄、南投巡迴演出;走進香港特別行政區,成功舉辦阿紫詩歌創作誦讀大型公益講座等。
  • 英語啟蒙:閱讀《我女兒會五種語言》,分享收穫和感悟
    今天,苗爸就分享一些要點和感悟,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從中受益。01《我女兒會五種語言》要點分享正如本書的封面語所說:不會外語的家長,也能讓孩子學好外語!平凡的家庭,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三)語言不是孩子的全部語言不是人生的全部,而是實現自我的一種能力。發現孩子更多的興趣所在,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和熱愛的事情。(四)支持孩子追求夢想讓孩子認識自己。制定家庭夢想計劃。
  • 三水7位本土作家新書同日推出
    「詩歌創作更講究捕捉創作者內心深處的微瀾,通過用自己的語言營造一種陌生感,讓讀者保持一種語言上的新鮮感。」梁德榮在點評《牆內開花牆外香》時分享了自己的詩歌創作心得。新書發布會上推出的部分新書。新書簡介《北江故事》作者梁德榮,廣東省作家協會雜文委員會委員、三水區文聯副主席、《三水文藝》主編。《北江故事》是作者多年的專欄作品集,致力於探究本土歷史文化和歷史人物,講好佛山故事。
  • 用詩歌打開孩子的表達自信和想像力
    《寫詩真好玩》 樹才 著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孫珺)童年是詩歌的黃金時代。這時孩子心裡感受到什麼,就能隨口說出什麼,他們對世界異常敏感,也對語言異常敏感。詩人、兒童詩歌教育倡導者樹才認為:孩子比大人離詩更近。
  • 【誦讀展播】阿紫詩歌《讀中國》表演:長安區楓葉正紅朗誦詩社
    中國僑聯、北京婦聯文化項目「我為母親寫首詩」發起人;百城萬人《讀中國》全國性大型公益文化活動詩詞作者;全國僑聯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報告會宣講團成員;中國誦讀文學貢獻獎獲得者;「書香中國北京評選優秀推廣人」榮譽稱號等。
  • 浙江工業大學舉行誦讀分享會 致敬「家園」和「母親」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胡語彤 通訊員 傅霞)12月20日-22日,「朝語·和聲——朗讀者」誦讀分享會於浙江工業大學屏峰校區舉行。此次誦讀分享會共分為兩期,圍繞兩個不同主題「家園」和「母親」開展活動。
  • 職校「誦讀中國」經典誦讀大賽接力 中華文化盛宴
    清風網阿拉爾訊(通訊員 姜紅 張聰 宋海萍)新近,伴隨著委婉輕柔的歌聲,一襲漢服及身的姑娘,邁著輕盈的舞步緩緩走上前來,纖細的手指隨著靈動的舞步,婀娜的身姿不時搖曳著飄逸的衣裙,一曲動人的《蒹葭》,拉開了誦讀比賽的帷幕,男女生合誦《蒹葭》,一個聲音低沉渾厚,一個聲音輕柔靈動,娓娓訴說著千年的動人故事
  • 中英文雙語益智遊戲繪本:幫助孩子認識表情,增強語言敏感性
    《大大的臉,小小的臉》《高興的臉,悲傷的臉》這套書籍在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表情的同時,也可以激發孩子情感認知,增強孩子對語言的敏感性。幼兒的學習力、模仿力都是非常驚人的,抓住關鍵期,培養寶寶學習能力,會為接下來的教育省下不少的力氣。
  • 薈同家長分享:終身學習,與孩子一同成長
    而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蘊含無限潛力的個體,因此,對不同特點的孩子進行個性化教育十分重要。為了讓更多家庭可以尋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模式,薈同學校開展了全景式家庭分享系列,邀請到多組各具特色的薈同家庭進行線上分享。不僅將從父母的角度收穫深刻、優質的教育見解,幾位學生嘉賓還將從孩子的角度分享他們學習與成長的體會。  在人生的重要節點上,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做選擇?
  • 昆明多所小學將原創詩歌教學納入語文課堂
    記者了解到,除雲大附屬會展學校外,西山區書林二小、官渡區東華二小等小學也將原創詩歌教學納入語文課堂中。  啟發孩子 讓他們大膽想像和聯想  想要找準兒童詩歌教育的方式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雲大附屬會展學校二年級年級組長洪澤嬌說:「我們全年級語文老師用了兩節課時間集體備課,備課前老師們各自整理思路,交流兒童詩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