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26蒙莊的宋國成語

2020-12-26 澎湃新聞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26蒙莊的宋國成語

2020-04-10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莊子是宋國蒙人,又在蒙澤澤畔做過蒙漆園吏,故後世人們又稱他為「蒙莊」。如唐代劉禹錫《傷往賦》:「彼蒙莊兮何人!予獨累嘆而長吟。」唐代趙彥昭《奉和聖制幸韋嗣立山莊應制》:「逍遙自在蒙莊子,漢主徒言河上公。」清代黃鷟來《和陶飲酒》之七:「快哉《逍遙遊》,蒙莊真達生。」

莊子在《寓言》篇,最早提出「寓言」一詞。《史記》中說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寓言是《莊子》這部著作的精髓,它所形成的寓言成語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跡。有時一則寓言故事,在後世可形成若干條成語,其形式和意義相去不遠,如「莊周夢蝶」「莊生夢蝶」「蝶化莊周」「蝶化莊生」等,都出自《莊子·齊物論》的「莊周夢蝶」。《莊子》既是一部哲學著作,又是一部文學巨著,博大精深,其寓言成語是歷經數千年而流傳和提煉出來的精華,它體現了我們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

朝三暮四

莊周碑林

成語中有很多與宋國有關,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長等。這些成語主要來自先秦及秦漢典籍,其中一部分就來自《莊子》。翻開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縣誌》的「摭佚」,你會讀到「狙公賦芧」這樣一則寓言,成語「朝三暮四」即源於此。該故事講到宋國有個養獼猴的人狙公,他愛獼猴,養了成群的獼猴。他能理解獼猴的意思,獼猴也懂得狙公的心意。狙公節省家人的口糧,以此滿足獼猴的食慾。不久缺少糧食,要限制他們的食量。恐怕獼猴們不聽從自己的,先欺騙他們說:「給你們橡子,早上三個,下午四個,夠了嗎?」所有的獼猴們都跳起來發怒。他不一會兒又說:「給你們橡子,早上四個,下午三個,夠了嗎?」所有的獼猴們都趴在地上表示高興。惠施聽了「朝三暮四」的故事,很受啟發,覺得莊子對道的研究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心裡也非常佩服,所以他堅持聽完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莊子。

除了這則源於《莊子·齊物論》的故事,《莊子》的33篇中,共有寓言成語108條,分別分布在21個篇章中,可為內容豐富,氣象萬千。如《逍遙遊》中有大瓠之用、越俎代庖、鵬程萬裡、不龜手藥、姑射神人、冰肌玉骨、綽約多姿、吸風飲露、樗櫟散材、跳梁小丑等,《養生主》中有庖丁解牛、遊刃有餘、躊躇滿志、螳臂擋車等,《秋水》中有望洋興嘆、夏蟲語冰、貽笑大方、井底之蛙、邯鄲學步、濠梁之辯等,其它篇章中有相濡以沫、七竅生煙、抱甕灌園、輪扁斫輪、得心應手、東施效顰、鼓盆之戚、屏氣凝神、呆若木雞、鬼斧神工、君子之交淡如水、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宋畫吳冶、每況愈下、空谷足音、運斤成風、涸轍之鮒、屠龍之技、吮癰舔痔、探驪得珠等。

矯情失真

《莊子》中的成語不少條目深刻地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和生活哲理,可謂是思想深邃、富有哲理,對人們了解莊子的哲學觀、政治觀,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書中《外物》篇有「矯情失真」的成語故事,講的是宋國的國都演門那裡有一個人,他的父母死了,他按照當時的禮節披麻戴孝,守喪居哀,哭得死去活來,甚至連飯都不肯吃,這樣沒有幾天就弄得形容憔悴,一點精神都沒有了。宋國的國君聽說了以為這是孝行,便下詔旌表他,還封他官師的爵位。這件事社會上廣泛流傳,鄉裡的人紛紛效法他,一些父母死了的人,便按照禮節,大肆舉哀,不顧自己的心身日夜哭泣不止,有意毀傷自己的面容,有的甚至湯水不下……,因此而死亡的就有一半之多。

莊子的弟子們聽說後告訴了莊子,莊子說:「這是因追求名利而矯情失真啊!古代人們不以名利所動:堯想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逃走了。湯想把天下讓給務光,務光因此發怒。紀他聽說了,便率領弟子避居到窾水之畔,諸侯便來勸慰他們,三年之後,申徒狄竟因傾慕高義投河而死。」莊子的弟子說:「先生,追求名利而死是失真,傾慕高義而死是不是失真呢?」莊子說:「使用捕魚的竹籠,是為了捕魚,捕到了魚,就把竹籠遺忘了,這叫『得魚忘筌』;使用捉兔子的繩具,是為了捉兔子,捉到兔子,就把繩具遺忘了,這就『得兔忘蹄』。運用語言是為了表志真意,表達出了真意,就把語言忘了。我怎能遇上遺忘語言的人,和他傾談呢?」弟子們像似領悟了,沒有再說什麼。

逆旅二妾

莊子是一位幽默大師,他不但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喜劇性元素,而且在藝術實踐中具有創造和表現的張力。他能在各種細小的事物中揭示出深刻的本質。《莊子》成語的不少條目都顯示出幽默的神奇功效,如《外物》篇「莊子神龜」即說就算如神龜般神通廣大也會有算計不到的時候。《山木》篇中有「逆旅二妾」的故事,「惡貴美賤」成語即源於此。

陽朱到宋國去,住在一家旅店裡。他看到這家旅店的主人有兩個妾,一個美麗,一個醜陋。可是長得醜陋的受到寵愛,而長得漂亮的卻受到冷淡。陽朱很不理解,便問其中的緣故。年青的店主回答:「那個長得漂亮的自以為漂亮,但是我卻不覺得她漂亮;那個長得醜陋的自感醜陋,但是我卻不覺得他醜陋。」楊朱告訴他的弟子們說:「你們記住:做善事而存有積善德之心,就沒有善德了。能為善,而又能拋棄自已的名利之心,到哪裡都能受到人們的歡迎。美的自然為美,自我矜誇,表現出來的反而就不美了,醜的自認為醜,德行反而是美好的。」

三命而俯

莊子在他的著作中展現出動人的歷史畫卷,對當時社會生活、自然環境的反映,達到了驚人的廣度與深度。在《莊子·列禦寇》中有「謙之與驕」的故事,成語「三命而俯」的故事即源於此。孔子的十代祖是宋國的正考父。正考父年少時勤奮好學,青年時更加虛心求進。他的作為被宋國的國君知道了,便任命他為士,讓他出來當官。正考父做了士以後,他就躬著身子與別人說話,以表示對別人的尊重,人們認為他很和順,便都願意幫助他。不久正考父因辦事謹慎,忠於職守,被提拔當了大夫。正考父此時見了人總是彎著腰,表現得很謙恭,說話也更加和氣了。事隔不久宋國的國君又聽不少人說正考父的好話,於是又提拔他作了上卿。正考父此時見了人總俯身向地,行路時便沿著牆根走,他治下的人民見他「一命而傴,再命而僂,三命而俯」,如此謙恭,誰也不敢違反法度,所以他所管轄的地方一片昇平景象。

與正考父同時還有一個與他相反的人。這個人少年時學業有成,青年時便被宋國的國君發現了,任命他為士。他一上任就挺起胸來趾高氣揚;第二次被任命為大夫時,他坐在車子上還手舞足蹈;第三次,被任命為上卿時他忘乎所以目空一切,連稱呼自己的叔伯都直呼其名。於是眾叛親離,他的轄區強盜橫行一片混亂。莊子所講這則故事意思是人在高位得勢的時候要做到謙卑自省,戰兢自持,時刻保持警醒。

作者簡介

馬學慶,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寧陵縣商務局局長,寧陵縣史志辦主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範仲淹研究會理事、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南省範仲淹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商丘市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商丘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商丘市散文學會副會長、商丘市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其專著有《範仲淹與商丘》《古宋七子》《尋蹤梁園》《大明名賢呂坤》《寧陵通史》《厚重寧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堅決》等

總策劃:劉少傑

統籌:江濤

原標題:《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26蒙莊的宋國成語》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34墨家精神寓成語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34墨家精神寓成語 2020-04-13 1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27空桐澤名源桐國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27空桐澤名源桐國 2020-04-30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09澤畔的宋國之亂
    為什麼先秦諸子寓言中那麼多黑宋國的段子?宋國被黑,是因為宋國在當時被鄰國看來是異類。首先,周王室對宋國的厚待讓鄰國羨慕嫉妒恨。宋國是殷商後裔建立的,且爵位是等級最高的「公」。而當時只有魯國的周公、燕國的召公等寥寥幾位功勳能享受這個稱號,連姜尚的封國齊,也僅僅是「侯」爵。「公」國頭銜簡直成了宋國的原罪:一群亡國之遺,何德何能享受最高等級的尊榮?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2020-03-26 0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02上古名澤孟諸澤
    其水域面積可乘下「不知幾千裡」的鯤魚在此休息,可見天下之澤,唯此為大。《禹貢》中記載澤有九藪,孟諸澤為天下「九藪」之一。《淮南子·地形訓》:「何謂九藪?曰:越之具區,楚之雲夢,秦之陽紆,晉之大陸,鄭之圃田,宋之孟諸,齊之海隅,趙之巨鹿,燕之昭餘。」明人張岱所著《夜航船》中也有「上古九澤」的說法。孟諸澤為宋國的名澤。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05夫子山上曬書卷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05夫子山上曬書卷 2020-04-03 0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03禹封虞國孟諸畔
    古虞城探源:大禹封國商均地虞城舊城遺址虞城,坐落於豫東平原的具有四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邑。當地的文史學者與群眾說起家鄉的厚重文化可謂是如數家珍,說起倉頡造字、杜康造酒,談到伊尹佐湯、木蘭故裡,而他們所講的歷史最久遠的、也是與「虞城」之名來歷關係最密切的,則是大禹封舜之子商均於此建立古虞國的事情。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古宋七子》39名辯思潮的哲思
    惠施曾有著作,可惜佚遺,其思想被其好友莊子記錄下來,最著名的就是《莊子·天下》中的「歷物十事」:「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裡。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 殷商之源 通達商丘 華商同心 天下一家
    參會領導、嘉賓步入主會場 九九重陽,華商聚首,殷商之源,同祭商祖。10月25日上午,農曆九月初九,第八屆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在華商文化廣場隆重舉行。天下華商匯聚「殷商之源」,禮拜華商始祖,傳承商業文明,共襄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商丘絢麗篇章。
  • 應天文化圈 殷商之源流——人皇地皇駐足古商之地 始傳漁獵畜牧農...
    應天文化圈 殷商之源流——人皇地皇駐足古商之地 始傳漁獵畜牧農醫之道 2020-05-22 2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殷商之源•通達商丘」徵文活動優秀作品(三)
    引言: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視察調研時做出重要指示:華夏文明五千年,其中三千五百年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河南。殷商文化起源於商丘,興盛於安陽,要傳承,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有感於斯,於是作《商丘賦》 夫商丘者,古亦勝哉,新亦壯哉!歲在庚子,麗日秋光。金風西陸,菊桂天香。欣逢盛世、華彩樂章。鸞鳳相鳴而振翼,賢達興於懷土,撫憂思之何殤?
  • 《殷商之源·十祖聖地》之農祖:朱襄氏
    《殷商之源·十祖聖地》之農祖:朱襄氏 2020-04-22 1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立宋國的微子啟,為什麼被很多人認為是殷商最大的內奸?
    「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野人獻曝」,「盜取天地」,「智子疑鄰」等等,這些後來變成成語的先秦段子,都有一個主人翁,那就是宋國人。可是,這些明顯只是段子的故事,為什麼被先秦百家安在宋國人身上,讓宋國成為最受傷的那一個呢?其實,這個問題還真不怪微子啟,這裡面有很多因素。首先,宋國是殷商遺民,而其他國家則以姬姓為主,編段子當然往作為外人又是失敗者的宋人身上安。
  • 這3個成語均出自鶴壁,與殷紂王有關,你了解的成語還有哪些?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多數為4個字,但也有3個字和5個字的。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繼承下來的。它們具有固定的結構和固定的術語,表示一定的含義。它在語言上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它代表一個故事或典故。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溫故知新】成語很有趣——宋襄之仁 專業招黑三千年
    縱觀歷史,凡是能登上九五之尊寶座的帝王,大多都是心狠手辣之人。所以,帝王身上表現出的「仁」因罕見而珍貴。比如,宋仁宗趙禎就因為仁政寬容而受到千古頌揚。但若論「仁」,宋仁宗之「仁」遠不及宋襄公之「仁」。此「宋」非彼「宋」,宋襄公與趙宋王朝無關,他來自遙遠的春秋時代。同樣是以「仁」著稱,宋襄公的仁愛為什麼就毀譽參半呢?
  • 【千年齊文化】臨淄成語典故我來講—「國之四維」
    千百年的歲月流轉軋出一道道歷史的痕跡我們順著這些痕跡尋找璀璨文明的根源▼▼千年齊文化濃縮成一個個成語故事臨淄人講臨淄成語典故,臨淄成語典故滋養一代代臨淄人。臨淄區文化和旅遊局、臨淄區融媒體中心、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推出——臨淄成語典故我來講,齊國歷史文明聽我說。
  • 【老莊之說】真的是正統楚文化嗎?
    而另一位道家的重要人物---宋國的莊子,他的母國則更為明顯的是宋國,殷商之後。司馬遷說:莊子者, 蒙人也,名周。班固也明確提到莊子:名周, 宋人。漢代的著名學者都認為莊子的國屬為宋, 乃宋之蒙人, 眾口一詞, 別無異議。
  • 上風上水殷商源,融商融智贏發展 鄭州市商丘商會組織會員見面會
    我們將秉承「匯聚殷商之源力量、弘揚殷商之源文化、打造殷商之源精神、成就殷商之源事業」的宗旨,全面提高商會人員的素質,以服務會員為核心,為做大做強商會,為把商會辦成會員信賴之家,服務之家,學習之家,合作之家,為鄭商兩地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 【茶陵百事通】茶陵:國飲之源,湘菜之源
    目前「千年國飲,始於茶陵」,逐步得到專家和茶人的認可。而更享有聲譽的,是茶陵人「湘菜鼻祖」譚延闓,茶陵也被稱為湘菜發源地。  茶陵:千年國飲之源,湘菜之源  這是一座因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崩葬於茶鄉之尾」而得名的縣城,這也是一座中國唯一一個以茶命名的行政縣。
  • 紂王之子封湯陰邶城,殷商遺民的宋、殷、商、湯佔百家姓第幾位?
    (王建安 攝影)邶國,周代諸侯國,子姓,周武王滅商之後,為了安撫殷商遺民,將商王畿之地分為邶、鄘、衛三地,封商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地,稱邶國。武庚,字祿父,帝辛(周之後稱商紂王)之子,幼時聰明好學。《說文解字》:「邶,故商邑。自河內、朝歌以北是也;」 《後漢書·郡國志一》河內郡朝歌縣亦稱:「北有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