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春秋時期,宋國是個很有意思的國家。「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講的都是宋人的故事。為什麼先秦諸子寓言中那麼多黑宋國的段子?宋國被黑,是因為宋國在當時被鄰國看來是異類。
首先,周王室對宋國的厚待讓鄰國羨慕嫉妒恨。宋國是殷商後裔建立的,且爵位是等級最高的「公」。而當時只有魯國的周公、燕國的召公等寥寥幾位功勳能享受這個稱號,連姜尚的封國齊,也僅僅是「侯」爵。「公」國頭銜簡直成了宋國的原罪:一群亡國之遺,何德何能享受最高等級的尊榮?那些諸侯們不服,對宋國又嫉妒,又看不起,嘲笑可以化解因嫉妒而產生的痛苦。
其次,在文化上,宋國同樣是異類。殷商文明與周文明差別極大,周是典型的農耕文明,而殷商文明中帶有相當濃厚的商業文明色彩。更重要的是,進入春秋後已是弱肉強食的時代,原有的貴族制度解體,而宋國卻還保留許多不適於競爭貴族的禮儀制度,「其俗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如「兄終弟及」的傳位制度、泓水之戰「不擊半渡之兵」等做法頗有些抱殘守缺的執拗勁,被認為迂腐,而受到嘲笑。
再者,國力的強弱也是重要因素。宋國被黑,因為雖然有過一時富強,但始終未能躋身強國之列,主要因公族執政,因循舊規;民風淳樸,消極無為;戰爭頻仍,弱者淘汰。再加之內亂不斷,最終被齊、楚、魏所滅。成王敗寇,宋國自然成為勝利者取笑的對象。今天,我們就來說兩起圍繞孟諸澤而發生的宋國內亂事件,也頗有些「奇葩」異類。在那個「春秋無義戰」以勝利為惟一規則的紛亂時代,可謂是一切皆有可能。
王姬私鮑 宋昭公孟諸澤被殺
宋國古城
宋國的歷代國君中最帥的莫過於宋文公,為中國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按常規他是當不成國君的,但是他的美貌讓他贏得了王位,因為他的祖母王姬看上了他。據《左傳》《史記》載,宋文公的容貌「美而豔」,被中年守寡、獨居深宮的宋襄公的夫人王姬看上並「欲通之」,且極力討其歡心。也因此,導致王姬將自己的另一個孫子、當時在位的國君宋昭公殺死,而將國家送給了公子鮑,立他為君,是為宋文公。
最悲催的莫過於宋昭公,因為如此奇葩的緣由被弒。但宋昭公的名聲實在不好,做事也不地道。公元前620年,宋成公去世。宋國人立成公少子杵臼為君,是為宋昭公。宋昭公還沒正式即位,就打算殺掉公子們以絕後患。司馬樂豫勸他不要這樣做,宋昭公不聽,結果宋穆公、宋襄公的子孫率領族人攻打昭公。昭公即位後,對待嫡祖母王姬(周襄王的姐姐)不加禮遇。王姬依靠戴氏的族人殺死昭公的黨羽孔叔、公孫鍾離和公子卬,依然把持著朝政。
到了宋昭公九年(公元前611年),由於昭公暴虐無道,宋國人都不親附他。而昭公的弟弟公子鮑對國人加以優禮,經常施捨、賑災,親近賢人、族人等。再加之公子鮑容貌帥氣豔麗,王姬想和他私通,公子鮑不肯。王姬於是幫助他在國人中廣施恩惠,並依靠大夫華元的推薦讓他擔任右師,國人都由於王姬的關係而擁護公子鮑。對此,《史記·宋微子世家第八》載:「昭公無道,國人不附。昭公弟鮑革賢而下士。先,襄公夫人慾通於公子鮑,不可,乃助之施於國。」
宋昭公算是和孟諸澤結緣深厚。當宋國國君第三年,就被楚穆王在大澤遊獵時羞辱了一番,楚大夫申舟鞭打其車夫,可謂顏面盡失(《左傳·文公十年》:「楚子命夙駕載燧,宋公違命,無畏抶其僕以徇」)。昭公當國君第九個年頭的時候,王姬謀劃準備讓他在孟諸打獵而乘機將他殺掉(《左傳·文公十六年》:「既,夫人將使公田孟諸而殺之」)。宋昭公得知情況後,帶上全部珍寶而出行。司城蕩意諸說:「何不到諸侯那裡去?」宋昭公說:「和我的大夫、祖母以及國人都沒有辦法和睦,諸侯又有誰肯接納我呢?況且是一國的君主,又要跑去做別人的臣子,倒不如死去。」於是便將身上所有的寶物都賞賜給左右隨行的人,並讓他們離開。
宋昭公孟諸澤之劫終難逃脫。《左傳·文公十六年》載:「冬十一月甲寅,宋昭公將田孟諸,未至,夫人王姬使帥甸攻而殺之。」也就在公元前611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宋昭公準備去孟諸澤打獵,還沒有到達,王姬便派遣帥甸攻殺了宋昭公。於是,擁立公子鮑繼位,為宋文公。
華氏之亂 使田孟諸而遣華貙
宋國多年以來,華氏、向氏強大,把持國政。但是在權臣華元、向戎死後,局面稍稍好轉。公子佐即位為宋元公,十分忌憚這兩族,雙方矛盾逐漸激化。公元前522年,華氏的華定、華亥和向氏的向寧叛亂,誘殺群公子並劫持元公。隨後,雙方互為妥協,互派人質,盟誓講和。同年冬,宋元公在徵得華氏宗主大司馬華費遂的同意後,誅殺人質,攻打華氏、向氏。華定、華亥、向寧奔陳,華登奔吳。
公元前521年夏,留居國內的華氏發生內訌。宋元公的最大支持者司馬華費遂有三個兒子:華貙、華多僚、華登。華登因為參與叛亂逃亡出國。留下的兩兒子,華貙任少司馬,華多僚做卿士。但是,這兩兄弟關係不和。華多僚最愛挑事兒,偏偏宋元公最信任他,華多僚就使勁在元公跟前說兄弟的壞話,多次誣陷華貙和逃亡叛臣有聯繫,要接應華亥等人返國亂宋。宋元公相信了,但是他不忍心再放逐華費遂的另一個兒子。華多僚繼續挑撥說:「如果您這麼在乎我父親,就應該自己逃亡。不這麼做,您離死也就不遠了。」元公害怕了,於是通知華費遂,要驅逐華貙。
華費遂雖然知道華貙是被華多僚冤枉的,但是出於忠心也只能聽命。他準備安排華貙去孟諸澤打獵,並藉此機會遣送他出國(《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乃與公謀逐華貙,將使田孟諸而遣之」)。孟諸澤真是個神奇的地方,宋昭公使楚穆王「田孟諸」而遊獵,王姬使宋昭公「田孟諸而殺之」,而華費遂使兒子「田孟諸而遣之」。不料,宋元公和華費遂不約而同出於補償心理,都給了華貙不少財物。這種超出一般待遇的舉動引起了華貙手下的懷疑,追查之下,事情曝光。儘管手下們想要殺死華多僚。華貙為了父親還是決定逃亡。
五月,逼走兄弟的華多僚得意忘形,華貙盛怒之下殺華多僚,劫持父親華費遂,召回華亥、向寧,叛亂再次發生。華氏佔廬門,據南裡;元公據守桑林之門,雙方相持不下。十月,華登帶領吳軍前來援助華氏。宋軍與戍守宋地的齊軍先發制人,敗吳軍於鴻口(今虞城縣境),俘其二帥。華登率吳軍餘部反攻,敗宋齊聯軍。宋元公欲棄師而逃,被廚人濮勸止。宋齊聯軍重整旗鼓,敗華氏軍於新裡(今河南開封東)。十一月,晉、曹、衛相繼出兵救宋。次年,楚遣使向宋元公施壓,迫其赦免華氏。華氏族流亡至楚,內亂至此平息。
作者簡介
馬學慶,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現任寧陵縣商務局局長,寧陵縣史志辦主任。為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範仲淹研究會理事、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南省範仲淹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商丘市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商丘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商丘市散文學會副會長、商丘市優秀中青年科技專家。先後在國家、省、市級媒體發表論文、文學等各類文章千餘篇,專著有《範仲淹與商丘》《古宋七子》《殷宋五澤》《尋蹤梁園》《大明名賢呂坤》《寧陵通史》《厚重寧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堅決》等10餘部。
完
總策劃:劉少傑
統籌:江濤
原標題:《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殷宋五澤》09澤畔的宋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