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大的鰟鮍誰見過?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山川河流眾多,大江大河貫串南北,眾多水域孕育了無數野生魚。
如今,生態環境大不如從前,水質退化河道汙染,鄉下河溝電魚人成群,很多清澈的水流已經沒有野生魚了。
在鄉下河溝,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鰟鮍、麥穗、羅非魚的一類的小魚。比如,廣西沙坪釣魚人,在當地河溝,釣起一堆花花綠綠的鰟鮍魚,這魚佔據河道已經泛濫。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鰟鮍個頭很大,最大的幾條更是驚人,有巴掌大小,可能很多朋友沒見過。
鰟鮍魚是我國水域最多的魚種,有幾十個不同的稱呼,如苦瓜魚、瓜子魚、四方皮等。
不管是老百姓還是釣魚人,這種魚都很熟悉,同時也很討厭這種魚,它們分布太廣,有它們的地方別想釣大魚。不僅如此,這可能是我國最難吃的一種淡水魚種。
鰟鮍味苦,可入藥食用,在自然水域中,鰟鮍種群數量多,顏色鮮豔好看,性情較為活躍,適應能力極強,體型比鯽魚、餐條小很多,很難超過二兩。
這次釣起的鰟鮍中,「巨型鰟鮍」已經達到二兩,很多朋友初次見到,都以為是一條「變異」的鯽魚。
據說鰟鮍見風即死,在廣西沙坪水域,鰟鮍種群多,個頭大,在沒有天敵,食物充足的地方,它們能瘋狂生長,繁殖優勢完全體現了出來。
當地一位老鄉,用地籠一次撈起幾百條鰟鮍,和普通的鯽魚、鯉魚相比,鰟鮍沒有太多食用價值,直接被老鄉拿去餵養家禽。
當地釣魚人對鰟鮍恨之入骨,這魚出現在魚塘、蝦塘,就是當地一害。
不知道眾位釣友釣起過巴掌大的鰟鮍嗎?這種魚在你們當地數量多不多呢!
點擊↓↓↓下方藍字「閱讀原文」獲取「秘制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