鰟鮍魚在過去沒人要,為何如今卻搶著要?它貴在哪裡?

2020-12-11 黑洞追隨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水生動物的種類是非常豐富的,即使是在河流和池塘中 ,也有各種魚類存在,比方說在我國很多河流、池塘中,都可以看到一種小型的魚類,在北方,這種魚被稱作「火磷」,它們的學名叫做「鰟鮍魚」,它們其實並不是人們餐桌上的食物,因為它們身上都是刺,而且肉也實在是太小了,無論是處理還是食用,都非常的麻煩,不過奇怪的是,這些魚如今卻身價一路走高。

鰟鮍魚因何身價高漲?

鰟鮍魚是一種很小的魚類,它們主要分布在我國,日本和韓國等地區也少有分布,它們是雜食性的魚類,屬於鯉科,壽命很短。在過去,鰟鮍魚即使是免費送,也是沒有人願意要的,而導致它們身價暴漲的原因,是因為它們如今成為了觀賞魚類。

我們都知道,觀賞魚的價格都是很昂貴的,即使是最便宜的觀賞魚,很小的也要幾塊錢一條,鰟鮍魚的身份也由此改變。當人們開始想要飼養一些魚類在家中,用來作為觀賞的時候,鰟鮍魚因為外形優美,以及它們的顏色大多是非常絢麗的,這就導致它們很快得到了人們的關注,甚至它們還名聲遠揚。

在國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歐洲人將它們稱作「中國的彩虹」,同時因為它們非常容易飼養,而且對於水質等沒有太大的要求,導致它們很快就成為了最受歡迎的觀賞魚之一。

鰟鮍魚從何時被關注?

上世紀60年代,中國的鰟鮍魚就已經成為觀賞魚愛好者最喜歡的魚類了,並且已經出口遠銷歐洲多地。上世紀90年代,日本天皇聽說了鰟鮍魚,在看到它的照片後,認為這種魚實在是太漂亮了,特意派人去中國尋找野生的鰟鮍魚。

而多年來,在人類的培育下,鰟鮍魚也變得更加優美,它們的顏色也變得更加多彩,特別是雄性的鰟鮍魚,它們在發情期的時候,整個身體的顏色真的變成了彩虹一般,非常的繽紛吸引人,所以,它們還有一個名字叫「水中的蝴蝶」。

一直到今天,很多釣魚愛好者也都經常會在河流、池塘中釣到鰟鮍魚,它們非常喜歡咬鉤,不過除了真正的原生魚飼養玩家之外,釣魚愛好者的眼中,很多人都將鰟鮍魚認作了是「鯽魚殼」,認為它不過是河裡的小雜魚罷了,釣起來了也會放回水中,認為自己運氣不好,絲毫不會想到,這種小魚竟然在國外非常的走俏。

相關焦點

  • 鰟鮍魚在過去沒人理會,如今成為市場稀罕品,顧客選擇高價購買?
    說起來鰟鮍魚或許大家有一絲的陌生感,它的魚體側扁而高,呈卵圓形,看起來非常的可愛,體色因魚的大小、雌雄以及季節而有不同的變化。稚魚在背鰭前方有一個大黑斑,成魚則漸褪。雌魚體色呈淡土黃色,沿尾柄中央有條向前的淺藍色的小條紋。
  • 這種魚叫「屎光皮」,以前很多沒人在意,如今成搶手貨,你認識嗎
    如今,生態環境大不如從前,水質退化河道汙染,早些年,鄉下河溝、小溪流,電魚人成群,很多清澈的水流已經沒有了野生魚。以前在鄉下的小溪流中最常見的一種鰟鮍小魚,現在也成稀罕物了。近日見到一位老人家拿著一袋小雜魚,其中就有十來條小鰟鮍,才想起這種過去泛濫的小魚。
  • 農村池塘有一種魚,被叫做「屎光皮」,過去沒人要,現在卻成了香餑餑
    農村池塘有一種魚,被叫做「屎光皮",過去沒人要,現在卻成了香餑餑,為啥呢?
  • 漢江流域「五彩魚」大爆發,原來是最不值錢的鰟鮍魚
    鰟鮍魚是其學名,但它的「俗稱」可能有幾百個,什麼死光皮、苦花魚、麻婆魚、苦鯿魚等等等等……如此多的俗稱,也可見它在我國分布範圍之廣,種群之繁盛——這跟鰟鮍魚的繁殖習性是分不開的,鰟鮍魚的繁殖產卵量不多,但其繁殖過程卻極為安全、孵化率極高!
  • 中國彩虹-漢江鰟鮍魚
    這種魚讓很多釣魚者感到厭煩,我父親也是如此;每當垂釣之時有魚上鉤之後父親都會慌忙提竿,可是一看到出水之後的小白魚片子,都會說上一句:「又是這長不大的石光片」。程繼東(攝)飼養的鰟鮍魚  這種被大家叫做「石光片」的魚,學名叫做高體鰟鮍(páng pí),是鰟鮍亞科大家族裡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位。
  • 巴掌大的鰟鮍誰見過?廣西沙坪鰟鮍魚瘋狂生長,已成當地一害
    如今,生態環境大不如從前,水質退化河道汙染,鄉下河溝電魚人成群,很多清澈的水流已經沒有野生魚了。
  • 互為育仔的鰟鮍魚和河蚌
    經過求愛,配偶的鯉、鯽、鯿、刁產卵於叢叢水草上;青、草、鰱、鱅產卵於滔滔流水中;黃顙、才魚需雙雙做巢產卵;羅非魚產卵後直接含入口中;海馬產卵於雄性腹囊內,讓雄海馬去生仔;食蚊魚、孔雀魚則直接生魚仔仔……。而鰟鮍魚是將卵產到河蚌的外套腔中,讓河蚌去給它們孵化。河蚌對於鰟鮍也不是白幫忙,而是禮尚往來,順將幼仔產於鰟鮍魚身上,互為育仔,互當養母。
  • 鰟鮍
    朝鮮鱊隸屬於鱊亞科,是一種常見的原生魚,但是它的近親似乎更加出名,這就是鰟鮍。鰟鮍魚和鱊是近親,同屬於鯉形目——鯉科——鱊亞科,又稱四方皮、境魚、葫蘆片子、彩園兒、旁皮。鰟魮魚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種類多樣,常見於淡水湖沼中,尤其多見於水質潔淨的溪流中。它們的平均體長在六釐米左右,在北京最常見的鰟鮍是高體鰟鮍,經常可以在各種水域見到它們成群結隊地覓食。
  • 鰟鮍灘:雲上的溼地
    蘆花似雪鰟鮍灘,因水面形似鰟鮍,故名(據錢國強先生介紹)。名不正言不順,這裡簡單說一說鰟鮍魚。鰟鮍,是一直小魚,體型側扁,我小時候,地道溝裡常見。這個「魴魾」,有兩個意思,一指鯿魚,一指我們這裡常說的鰟鮍魚。鯿魚、鰟鮍,雖然大小有別,但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體型側扁。有一種海魚,很大,形扁,叫「鯆魮」,其實就是鰟鮍的聲轉。中草藥裡有一味「烏藥」,也叫「鰟鮍」,就是因為它的葉子像鰟鮍的緣故。
  • 為什麼有人認為鰟鮍魚很難飼養?掌握以下幾點,就可以把它們養好
    那是因為我的鰟鮍魚都是他供應的,他是我們本地的釣魚冠軍,沒事就釣到很多的鰟鮍魚,然後不管我要還是不要,就往我魚店裡的閒置魚缸裡扔……為什麼以前認為鰟鮍魚很難飼養,很多魚友目前仍然飼養不好呢?那麼,現在為什麼感覺鰟鮍魚如此容易飼養了呢?為什麼現在的鰟鮍魚,感覺如此容易飼養了呢?
  • 金鯧魚比銀鯧魚差在哪?為何「銀的」反而要比「金的」貴?長見聞
    相信大家都是很喜歡吃海鮮的,海鮮的鮮味吸引著很多人的味覺,尤其是生活在內陸地區的人,過去想要吃到海鮮還是很困難的,能偶爾吃到海鮮就感覺很好了,所以對海鮮情有獨鍾。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海鮮捕撈和養殖技術都提高了,海鮮的儲存,冰凍,運輸等等也方便了很多,所以想吃海鮮變得越來越簡單。
  • 釣魚人一臉嫌棄的小魚鰟鮍,在日本卻成了「寵兒」
    卑微的小魚「鰟鮍」在我的釣魚生涯,垂釣過的所有小雜魚中,我認為最不濟的就是鰟鮍屎,它的學名其實叫鰟鮍,被家鄉人加一「屎」字,以示蔑視。加屎字也是有道理的,它長著一個跟身材極端不成比例的大肚子,因為身體很薄,那肚子幾乎是半透明的,一看裡面儘是黑乎乎的泥巴髒物。
  • 在河裡撈了一大盆鰟鮍魚,帶回家養在魚池裡,能活下去嗎
    可能提到鰟鮍魚,各位釣友都是比較熟悉,這是一種分布範圍極廣的魚種,同時也是我們不少釣魚人都厭惡的一種魚。因為它們的嘴巴比較小,又是一種群居性的魚種,當我們在釣魚的時候遇到了鰟鮍魚鬧窩,想要釣到它們又釣不到,想要趕走它們又不現實的時候,別提有多鬧心了。不過鰟鮍魚雖然在釣魚時讓我們感到厭惡,但它們卻是一種很漂亮的小魚,全身花花綠綠極具觀賞性。
  • 「燒火佬」魚,食譜外卻「躺槍」減少,曾送人沒人要,今10元一條
    還記得在過去,一到下雨天,農田缺口處,排水渠裡到處都是這種魚,但因其體型小、肉少又粗糙,基本上是沒人吃的;不過有些人可能會將其抓回去餵豬、餵鴨子等等的。不過在絕大多數的地方都很難看見這種魚兒了,多半是給農藥、化肥害的!
  • 冬季不用追大魚,釣鰟鮍也能讓你過把癮
    冬季大河大江的邊邊難釣到魚了,不防去鄉村的小河釣小魚,小魚連竿也是很不錯的體驗哦!來看下我上兩天的漁獲鰟鮍,馬口,本地小鯽,溪石斑,還有一些小雜魚,這些河魚吃口又猛,標象很清晰,要求不高,待別是鰟鮍,馬口都是一群七八條的來搶食,像釣白條一樣,感覺上比在大江大河守大物過癮!鰟鮍相信很多地方都有,它屬冷水魚,常溫的冷水直到26度都是它的生活覓食水溫。
  • 此魚會上岸行走,半小時走百米,過去山區多沒人吃,如今15元1斤
    導讀:南方1種會爬行的魚,半小時走百米,過去山區多沒人吃,今15元1斤文/農夫也瘋狂大家都知道魚都是生活在水裡面的,它們依靠魚鰭在水裡面遊來遊去,非常的自由那你可知道或者是見過會上岸行走的魚?估計不少人首先就會想到南方才有的娃娃魚,這種魚就有四肢,會在水裡面行走。其實在南方的山區,還有一種魚,它雖然沒有像娃娃魚一樣的四肢,但是卻也能上岸行走,並且它的行動能力很敏捷,半小時能走百米遠。另外它不在水裡也能活很長時間,離水數日都能不死。以前南方的山區很多沒人吃,如今養殖的也要賣到15元一斤。
  • 3年才長2兩,以前當小雜魚,如今60元一斤,價值珍貴少人識
    像以前,農村裡的池塘水質比較好,裡面都會生長一些小雜魚,像麥穗魚、白條魚就比較常見,這些魚長得不是很大,捉到以後,也不受人們待見。還有另外一種小雜魚,可能知道的人並不多,它在農村地區叫鰟鮍魚,城裡人基本很少見,以前在農村比較常見,不過現在這種魚也比較少了。
  • 我國最漂亮的原生魚,未必是鰟鮍和白雲金絲,這種小型魚更漂亮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只要是一提起我國的原生觀賞魚,最具有代表性的,魚友們至少會想起來三種魚,分別是:國鬥、白雲金絲和鰟鮍,除此之外還會有很多蝦虎魚和各類吸鰍等等。
  • 太子螺絲、炸鰟鮍魚…金山這裡的美食和藝術等你來打卡!
    太子螺絲、炸鰟鮍魚…金山這裡的美食和藝術等你來打卡!炸鰟鮍魚:酥炸鰟鮍魚是水庫村的家常菜之一,因魚身色彩鮮豔,被稱為七彩鰟鮍魚。經多次證明,最好吃、口感最佳的是油炸鰟鮍魚,炸好的魚酥脆可口。看了這麼美的介紹趕緊通過視頻一起走進春日裡的漕涇吧!
  • 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之七——高體鰟鮍
    這個名字可謂取得很形象,又薄又扁的魚。其實,土名往往都是含而糊之、籠而統之,這其中包含了很多種魚,最常見的,就是這次要介紹的——高體鰟鮍。高體鰟鮍是曾經在粵東本土廣泛分布的魚類,將近十年前,我還曾多次在許多不同的溪流記錄過,可惜現在也是越來越少了,而且在某些溪流中已經絕跡。第一次認識高體鰟鮍,那是在我很小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