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劉培超:帶領國產機械臂「越疆出海」

2020-12-22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希望我們的產品和技術能跨越邊界,走到全球任何一個角落。——越疆科技董事長兼CEO劉培超

△劉培超「坐在沙發上,智能機械臂為你端來一杯茶,我們希望這一場景成為大家生活的日常。」近日,越疆科技董事長兼CEO劉培超接受深圳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15年成立的越疆科技,目前在全球桌面型機械臂市場佔有率為60-70%。在公司位於南山的辦公室裡,展示著自主研發的各款輕量型智能機械臂。它們的雛形,來自幾年前劉培超研發的桌面型智能機械臂。從那時開始,人們一改對機械臂笨重、難操控的印象,發現它可以做到桌面級。

△越疆科技的機械臂顛覆認知,桌面型機械臂橫空出世2015年,一款輕量型機械臂出現在美國知名眾籌網站Kickstarter,50天就籌得6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40萬元)。這款輕盈到可以擺上辦公桌,而且能夠書法畫畫、穿針引線的機械臂,是劉培超帶領的五人團隊研發近一年的結果。本碩就讀於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劉培超說自己是個「愛折騰的人」,「從大一開始,一直都在創業的路上。」研究生畢業後,他曾在蘇州中科院從事過幾個月的生物實驗設備研發。生物學實驗要不斷篩選生物體等,由此產生大量重複性工作,劉培超想起了上學期間接觸過無數次的機械臂,萌生研發輕量型機械臂,來幫助人完成這項工作的想法。「在蘇州就開始準備了,但我發現很多零部件都要送到深圳生產,再寄回來需等待一到兩周,」劉培超說,「我喜歡高效做事,所以何必等呢,直接來就好了。」

△劉培超(左)於是,劉培超來到深圳創業。最初的辦公室,是自己公寓的客廳。「我們一度卡在了機械臂精度無法提高、成本又無法下降的難關,請教了很多專業人士,大家都告訴我們:不可能,」劉培超說,「材料和技術鏈都要自主研發,就像騎著老牌自行車參加環法自行車大賽,還要拿第一名。」當時,劉培超上學時創業的積蓄已經花光,很長一段時間裡,每月卡裡只有1000塊生活費。「這是一道要麼拿第一,要麼活不下去的選擇題。」他說,好在團隊夥伴對自己有十足信任,最終靠堅持、專業和熱愛,找到了新思路:從算法上著手。「就像自行車下坡的時候,為了減少阻力,我們決定趴著前行。」在反覆提升算法無果後,團隊發現要提升精度,關鍵並不在於算法多麼精密,而是計算的方式。找到突破點後,產品很快誕生。團隊不僅第一次將桌面級機械臂的概念展現給世界,更將十幾萬元的機械臂售價做到了萬元以內。正是這款產品,幫助初出茅廬的越疆科技獲得了天使輪融資。走出國門,做到多個第一越疆,源於唐代詩人陸龜蒙的詩句「越疆必載質,歷國將扶危。」劉培超說,這是屬於工科生的決心,「希望我們的產品和技術能跨越邊界,走到全球任何一個角落。」就在2010年之前,我國作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市場,國產品牌市場佔比不足20%,且80%以上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這樣的數據,讓劉培超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他說:「機械臂是機器人核心部件功能的集中體現,行與不行都無法掩蓋。」在初代產品之後,越疆科技不斷在傳感器、算法、功能上進行優化,2016年推出第二代高精度消費級桌面智能機械臂——DOBOT Magician,實現0.2mm的重複定位精度和高穩定性。該機械臂具備夾取物品、寫字畫畫、雷射雕刻、3D列印等多種功能,在輕量級機械臂中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我們的目標就是真正解放人們的雙手。」劉培超說。因此,DOBOT Magician可以更換機械臂的末端,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求打造自己的機械臂,這款產品已在日本的冰激凌店及多地的智能早餐店「上崗」。此外,為培養孩子們對編程的興趣,越疆科技的機械臂也出現在多所學校的課堂上。

如今,越疆科技在輕量型協作機器人的感知、安全等領域取得了核心技術突破,在伺服控制等關鍵部件實現自主研發,填補國內桌面級機械臂行業多項技術空白。其拳頭產品DOBOT CR5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全方位的解決方案,目前在日本豐田、阿迪達斯、索尼、富士通等企業已實現應用。目前,公司產品已銷往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作用戶超20萬,2018及2019連續兩年成為中國大陸品牌工業機器人出口數量的No.1,並獲得CES創新大獎、iF創新設計獎、德國紅點獎等多項國際大獎。銳意創新,用好「深圳鏈條」 對於自己來深圳的決定,劉培超形容為「歪打正著」。「這座城市從供應鏈、人才鏈、資金鍊上都有非常肥沃的土壤,支持人們去創新。」劉培超表示。從供應鏈來看,在創業初期需要打樣,越疆科技上午畫完圖紙,下午就可以拿到產品,看到設計效果如何,「在其他城市可能需要兩周時間」;從人才鏈來看,機械臂是集成AI、大數據、晶片、傳感器等多項技術於一體的產品,深圳能為公司不斷發展提供專業方面的頂尖人才;從資金鍊來看,不僅種子、基金、天使輪、AB輪的各類投資機構很多,政府也是「真金白銀」扶持企業創新。劉培超告訴記者:「公司剛起步時,曾拿到深圳市的100萬創業補助資金,對於一家初創公司,無疑解了燃眉之急。」

和大部分創業故事一樣,劉培超也曾面臨許多困難,「最困難還是做選擇的時候」。2017年,公司成立不到三年,已從最初的「五人團」發展至三百人。他說:「隨著技術和市場不斷變化,2017年我們面臨公司戰略發展的調整,要決定產品到底是面向消費者(to C)還是企業(to B),為此我們連續開了一個月的會來討論。」秉承「要麼不做,要麼最好」的原則,劉培超選擇了技術難度更大、但發展前景更廣闊的的to B端:「做to B產品需要至少3-5年的底層技術突破,但這也有助於公司提升產品工藝能力,不斷拓展新的市場,開發機械臂新應用場景。」談到未來計劃,劉培超說目標已體現在公司名字上:「當時取名為『越疆科技』而不是『越疆機器人』,就是希望加強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結合,促使整個行業更加智能化,從而為各行各業提供智慧機器人的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越疆科技正式發布CR3、CR10、CR16、MG400四款協作機械臂
    其中 MG400 為越疆開創的桌面級協作機械臂新品類,售價僅12,980元,為萬元級協作機械臂市場打開了想像空間,越疆也成為了業內首家擁有從500g到16kg 全產品矩陣的企業。 越疆創始人劉培超介紹說:「五年前,越疆開創了桌面級機械臂,這次我們針對更多行業場景推出了人機協作型的新產品,延續桌面級產品 '省' 的理念,以省空間、省成本、省人力、省時間為目標,開發了這款 MG400 」。
  • 打羽毛球又能拆牆,戴上這款機械臂,秒變蜘蛛俠反派「章魚博士」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穿戴式機械臂,除了幫助殘障人士,還能做什麼?「輕」能打羽毛球,「重」能破牆拆房,從室內生活到高強度勞動,各種任務場景輕鬆拿下。這個最新的穿戴式機械臂來自加拿大舍布魯克大學,團隊剛剛在機器人頂會ICRA 2020上公布了這項成果。運動休閒、施工裝修,無所不能「第三隻手」機械臂全名叫「基於磁流變離合器和靜液壓傳輸線的機械附肢」,使用時,需要第二個人在後方操作機械臂。
  • myCobot - 全球最輕最小的六軸桌面機械臂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機械臂的發展已是如火如荼。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先進位造技術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融合發展,機械臂現已被廣泛應用在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智慧新能源等高新產業,成為「智能製造」時代下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 2020,國產品牌出海還有機會嗎?
    還有日出茶太、巡茶這類一開始就盯著海外市場的純出海選手。 藉助先發優勢和海外社交網絡的營銷,這些品牌死死地把「網紅」的標籤貼在了自己身上,在海外得到了如同喜茶和茶顏悅色一樣的地位。對許多二線品牌來說出海不是把國內的業務重做一遍,而是重塑品牌力的一次大好機會。
  • 國產動漫頻「出海」 原創動畫獲北美市場認可
    國產動漫頻「出海」 原創動畫獲北美市場認可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7月24日電 (記者 高凱)國產動漫近年來「出海」頻速日益加快,中國原創動畫在世界動漫舞臺上逐漸「刷」出「存在感」。因在中國市場大受歡迎,《超級小熊布迷》受到世界上領先的動畫影視內容製作及運營公司Nelvana的青睞,成為Nelvana首次購買海外發行權的中國原創IP。加拿大作為原創IP《超級小熊布迷》海外布局中的第一站,其海外發行商Nelvana制訂了詳盡的推廣策略。超級小熊布迷在TreehouseTV首先播出,它在TreehouseTV的高收視率引發了當地媒體的關注。
  • 我的麒麟臂又要發作了..
    上一期剛送完女朋友,這一期小二準備給差友們送一臺比你們的左右手還實用靈活的「麒麟臂」 — —  Dobot 越疆魔術師機械臂 老規矩,只要找到其他四條麒麟臂(四人)組成觸手團,就能參與了。越疆魔術師機械臂採用一體化設計,不需要太多的組裝設置,開箱就可以直接使用。。
  • 馬斯克的火箭回收新創意:機械臂直接抓住降落的火箭
    首席執行長兼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又有了新點子,他認為超級重型火箭(Super Heavy)的返回,應該由發射塔的機械臂來抓住它,這樣降落安全性更高,火箭本身也可省略登陸腳架。據報導,目前SpaceX憑著其他同行還未掌握的「獨門絕活」-可回收重複使用火箭,幾乎攏斷了太空行業,其他太空公司目前也試圖學習,例如Rocket Lab,他們要用降落傘來回收火箭,另外藍色起源(BlueOrigin)也在研發相當類似的腳架式降落火箭。不過SpaceX現在還在進步中,他們正在思考更大型的火箭助推器該如何降落。
  • 王者榮耀國際版「AoV」的出海方法論
    」「AoV」就是移動電競的典型案例,它與中國國民級的MOBA手遊「王者榮耀」分屬同門,卻又肩負遠航出海徵服全新用戶的價值使命,所以它的問世與其說是產品溢出的結果,倒不如說是離開常規戰場的一場增量挑戰。有趣的是,儘管中國的手遊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兩強吃肉、剩者喝湯」的格局,但在出海方面卻呈現出另一種風景:腰部廠商的活躍——比如智明星通、IGG、遊族網絡這些專注於海外市場的開發商——遠遠高於它們在國內的表現。
  • 招商銀行:國產品牌強勢崛起,中國工程機械出海競爭新興市場
    中國工程機械市場近年來的亮眼表現主要由城鎮化建設拉動,預計203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5%,未來十年中國房地產和基礎建設投資有足夠的體量和增速支撐本土工程機械市場總體保持一定的景氣度。中國市場格局:國產品牌強勢崛起,行業向頭部集中。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已由國產品牌佔據主導地位,如國產挖掘機品牌市場份額目前已達60%以上。
  • 國產綜藝「抄襲」簡史
    從最初的參考、借鑑到後來的抄襲,在各個國家、地區,甚至是本土的綜藝節目中「淘金」成為常態。毫不誇張地說,從90年代開始,幾乎每一款國產綜藝都能在世界各地找到影子。千禧年後:百臺真人秀大賞2000年之後,國產綜藝的潘多拉之盒已經打開,在觀眾積蓄已久的窺私慾中,真人秀及選秀節目登上時代舞臺。
  • 工程機械行業產銷兩旺 出海競爭新興市場漸成趨勢
    原標題:【財經分析】工程機械行業產銷兩旺 出海競爭新興市場漸成趨勢   隨著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疫情保持在可控範圍內,工程機械行業
  • 國產手遊出海的「畸形」與「狂熱」
    鏡像娛樂原創文丨龐李潔編輯丨李芊雪國產手遊出海至今,已悄悄走進全球四強。近日,SensorTower發布了2020年4月國產出海手遊TOP30,其中,騰訊的《PUBG MOBILE》在2月的海外收入達到9280萬美元,再創新高,莉莉絲的《萬國覺醒》和網易的《荒野行動》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 「現場實測」FUJIFILM X-S10 香港行貨 出海試鏡 + 6 級防抖
    FUJIFILM 最近推出的 X-S10 輕量級無反數位相機,就以打著簡易操作的旗號,再加上輕盈細小的機身,再以獨特出色的色彩表現,吸引初始接觸數位相機、「習慣」於操作市面其他品牌數位相機的用戶。小編今次就同 2 位模特兒出海,看看碧海藍天再加上美人,如何能發揮 X-S10 的潛能!
  • 邊做邊思考,谷歌大腦提出並發RL算法,機械臂抓取速度提高一倍
    為緩解以上問題,最近谷歌大腦與 UC 伯克利、X 實驗室共同提出一種並發 RL 算法,使機器人能夠像人一樣「邊做邊思考」。目前,該論文已被 ICLR 2020 接收。該研究在如下情況中研究強化學習:在受控系統隨著時間演變的過程中同時對動作進行採樣。換句話說,所研究的機器人必須在執行著上一個動作的同時考慮下一個動作。
  • 機械手臂機械人關節機械臂3D模型
    01圖紙簡介機械臂3D圖紙,含參數,可以編輯!共100套,含零件結構,壓縮後大小為4.8GB。Solidworks、NX、creo等機械工業軟體可以打開。02模型詳情包含: 五軸機械手、四軸機械手、三軸機械手、二軸機械手、行走機械人、人形機器人、關節機械臂等!
  • 這隻機械手太硬核!失去四指的機械工程師獨立打造,網友:夠朋克
    「如果設計能被延續」在這般精密專業的機械臂背後,Ian Davis本人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耀眼。命運總是開過分的玩笑。在製造出這次更精密的機械手臂之前,他也曾嘗試過不同材料結構的機械臂,下圖中左側的機械臂就是他之前用舊的機械臂,這些機械臂的架構無一例外都很逼真。△ 新舊機械臂對比這次的機械臂是他在前幾任機械臂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結果,不僅手指張開的效果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而且抓握的靈敏度更好。
  • 傲風機械臂電競椅預售破千:硬核表現 實力圈粉!
    2019年10月20日,傲風研發了兩年的原創產品——機械臂電競椅雙十一首發預售,預售僅上線10天,全網銷量破千,成為傲風又一款爆品。傲風機械臂在預售期就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也證明了其強大的產品力,以及用戶對傲風品牌和產品的高度認可。
  • 黑馬備選機械格鬥類型番「Levius」
    關注AC姬,關注最新動漫資訊~ 由Polygon Pictures製作,改編自中田春彌同名漫畫「Levius レビウス/列比烏斯」是2021年1月番中一個獨特題材的作品,本作的主題結合機械與格鬥元素,動畫預定在Netflix平臺2021年1月9日播出。
  • 設計創意學院「機械臂音畫糖人」亮相濱江人人市集
    在近日舉辦的濱江人人市集上,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機械臂實驗室帶來的「機械臂音畫糖人」攤位前遊客絡繹不絕。市集上,頗受歡迎的「機械臂音畫糖人」項目是設計創意學院機械臂實驗室的同學們在鄭康奕老師的帶領下完成的一次團隊實踐。項目採用新技術融入聲音交互等形式向中國傳統老手工藝——糖畫致敬,是一次基於機器臂探索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應用場景與實驗性嘗試。
  • 實力堪比國家隊,曾比拼鄧亞萍,「AI發球機器人」上崗
    一 「龐教練」背後的技術 據了解,「龐伯特」多球訓練機器人是世界上第一個手執球拍發球的機器人。它長著兩條功能不同的機械臂,拋球和發球都由機械臂來操控。之所以能夠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員進行發球,在於「龐伯特」多球訓練機器人背後內置的「秘訣」。在機器人的內部設置利用了人工智慧算法,分成軌跡分析和動作分析兩個模塊,這兩個模塊對應著「龐教練」的左腦和右腦。一個負責分析桌球的運動軌跡,一邊負責觀察對面學員的出球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