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時間飛逝,小亦如約而至!
7月3日,北京宣布
調整低風險地區人員出京相關政策,
自今日(4號)0時起,
對全市低風險地區出京人員
不再要求持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與此同時,北京已連續6天
新增確診病例數為個位數。
種種跡象表明,
這次北京的疫情已經
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有效控制。
不過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在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
一定要將自我防護堅持到底。
本周科技領域大事頗多,
快點跟著小亦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重點
新聞
「收官之星」成功定點
北鬥三號衛星進入長管模式
攝影:唐巍
6月30日14時15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定點於距離地面約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順利進入長期運行管理模式。衛星有效載荷已完成開通,經過遙測數據判讀,星載基準頻率合成器、原子鐘、導航任務處理單元、星間鏈路等載荷設備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號正常。至此所有30顆北鬥三號衛星全部進入長管模式。(來源:科技日報)
小亦點評
北鬥三號系統建設捷報頻傳,相信不日就會實現入網提供導航服務、與北鬥二號平穩過渡的目標。
中國「天眼」首次探測
河外星系中性氫發射線
記者7月2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程誠等科研人員利用被稱作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19波束接收機,對一批低紅移恆星形成星系樣本中的4個星系進行先導觀測,成功探測到3個星系的中性氫發射線。這是FAST公開發表的觀測結果中第一次明確探測到銀河系外星系的中性氫發射線。該研究表明研究人員或可藉助中性氫和CO譜線的觀測數據來研究星系的暗物質分布。(來源:中新網、中國青年報)
小亦科普
作為星系的原初氣體成分,中性氫是星系中分布的最延展的重子物質結構,星系的一氧化碳(CO)譜線的輻射則主要來自星系中心區域,因此藉助中性氫和CO這兩種譜線速度和流量分布,科學家可以估計不同半徑處的星系動力學質量,進而研究星系的重子和暗物質的分布。
FAST觀測的四個星系的假彩色光學圖像。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暗物質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已知的物質。儘管暗物質尚未被直接探測到,但已經有大量證據表明其大量存在於宇宙中。
小亦點評
人們都追求「開眼看世界」,中國「天眼」延伸了這一目標,讓人類「開眼看宇宙」。
疫情
關注
全球多國在去年的廢水中檢出新冠病毒
資料圖
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近日發布公告稱,該大學腸道病毒小組在2019年3月12日採集的當地廢水樣本檢出新冠病毒,而直到今年2月25日,西班牙本土才報告首例確診病例。該小組生物學教授阿爾韋特·博什認為,世界其他地區也可能有類似情況,許多新冠病例或因誤診為流感而被掩蓋。
無獨有偶,巴西聖卡塔琳娜聯邦大學的專家組7月2日宣布,他們在對巴西聖卡塔琳娜州首府弗洛裡亞諾波利斯市去年10月到今年3月期間的下水道水樣分析中發現,11月份的下水道水樣中存在新冠肺炎病毒。這一發現比美洲大陸官方宣布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今年1月21日美國確診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早兩個月,比巴西政府宣布的今年2月底出現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早了三個月。而在此之前,已有義大利、荷蘭、法國、西班牙等多國在去年廢水中檢測出新冠病毒。(來源:新華社、北京日報)
小亦科普
多項研究已證明,在新冠患者糞便排洩物中存在大量冠狀病毒基因組,病毒基因最終會混入廢水中,這是基於廢水研究新冠流行病學的理論依據。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持續蔓延,多國科研人員開始嘗試將基於廢水樣本的流行病學研究作為監測新冠病毒傳播的工具。
小亦點評
看到這個新聞大家也不必過於驚慌,研究結論是否可靠還需更多樣本和數據來論證,而且西班牙研究的廢水樣本中病毒水平其實是非常低的。我們只要做好防護,不放鬆警惕,病毒就會遠離我們!
亦莊
驕傲
亮相國際半導體展
經開區企業帶來最新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
全球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半導體產業年度盛會「SEMICON China 2020國際半導體展」於上周末在上海開幕。北京經開區在全面落實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周密籌備、精心組織亦莊國投和集創北方、京微齊力、ISSI等區內具有代表性的集成電路企業集體亮相,展示最新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
北京經開區將以展會為契機,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堅持以系統應用為拉動、以設計為龍頭、以製造為重點、以設備為突破、以基金為引擎,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先進新型存儲器、基帶晶片和射頻電路、電力電子及功率器件、集成電路代工及裝備四大高精尖領域的研發製造中心,真正成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芯」力量崛起的核心區與承載地。(來源:北京亦莊)
小亦點評
亦莊「智」造又一次亮相國際舞臺,期待亦莊集成電路產業今後能夠湧現更多「芯」力量。
100天內落地!
GE醫療北京影像設備製造基地
移動數字X光機產品線正式投產
6月28日下午,隨著一臺高端移動X線攝影設備在產線上被緩緩推出,經開區企業GE醫療北京影像設備製造基地移動數字X光機產品線正式投入量產。
基於GE醫療全球供應鏈協同創新和經開區的資源優勢,該生產線在100天內完成流程設計、產線建設、註冊審批、樣機試產等,實現快速落地量產,用高技術含量和高品質的產品、更快捷的響應速度滿足中國以及全球的市場需求。該生產線的投產,讓GE醫療國產製造供應鏈在多樣性和能力上更進一步,將不斷帶動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智造」升級。(來源:北京亦莊)
小亦點評
疫情沒有阻斷經開區各企業的正常生產,在企業自身優勢、經開區資源優勢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00天內完成落地,跑出了令人驚喜的「亦莊速度」。
政策
指引
北京經開區印發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於加快
四大主導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6月28日,北京經開區印發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於加快四大主導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6688」政策),將以實現6000億元的產值目標,進一步推動四大主導產業向更高更精更尖端方向發展。
達到"6千億規模":四大主導產業總產值規模達到6000億元。
實現"6個一批",即集聚一批重大項目、突破一批核心技術、搭建一批市場平臺、拓展一批產業空間、匯聚一批高端人才、引進一批金融機構。
實施"8大工程",即主導產業倍增工程、創新效能提升工程、應用場景示範工程、協同發展輻射工程、空間資源優化工程、生活配套躍升工程、產業金融賦能工程、營商環境領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