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疫情至今居高不下,一封導師的郵件將我的思緒拉回那些年在海外北漂的日子。那些寫不完的paper、看不完的文獻、討論不完的小組作業等等,的確是歷練了很多。在2014年,因為課題關係,也進一步接觸了梅奧診所 「以患者為中心的」的理念。2017年,又以管理學習者身份進一步學習了梅奧的點點滴滴。無論多少次回顧,梅奧始終是醫生內心深處的「醫學麥加」。
作為常年佔據美國U.S.NEWS Hospital排行榜的前三位,梅奧顯然已經成為了醫療界信仰。其主院區在明尼蘇達州,另外兩個院區分別在亞利桑那和佛羅裡達。這個位於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的小小診所,通過百年的努力,將一個小鎮譜寫成一個醫療終極聖地。當地政府、梅奧診所和企業家將在羅徹斯特中心建設一個近 200 萬平方英尺的生命科學研究園區——終極醫療中心(Destination Medical Center, DMC),這個集醫療服務、健康中心和科研機構的大型園區立志成為全球的超級醫療樞紐。
就診量:來自全美和全球135個國家,超過120萬名患者
醫生和住院醫生:6900人
管理和醫技護理:63100人
所有臨床員工合計:70000人
全職科研人員:4221人
參與科研的醫生:794人
整體營收:138億美元
Glassdoor Economic Research Blog指出,過去一年,梅奧註冊護士平均薪金增長3.4%,達到了61,306美元;藥劑人員增長4.4%,達到30,522美元;醫療助理增長6.3%,達到33,244美元;醫生增長2.7%,達到197,297美元;醫療技術人員增長0.1%,達到53,221美元。
眾所周知,梅奧的醫生是年薪制的,和看診量和手術量無關。但強調一下,這個「任何」囊括了門診量,手術量,科研產出,績效表現,醫療質量等等。既然完全脫鉤了,也就自然不存在所謂的績效獎金和分紅。假如說預設年薪是50萬美元,梅奧的薪酬設計大致是這樣的:第一年拿預設年薪的60%,也就是30萬,然後每年逐年等額遞增,直至到第六年達到目標薪水50萬。一旦達到目標薪水,不論你的資歷,都將持續穩定在這個數額。
其實,梅奧醫生平均收入在20-60萬美金之間,無論是所謂的科主任還是剛剛招聘來的Attending,薪資不會相差非常大。因為有對於這種「大鍋飯」的薪水,梅奧不允許自己全職醫生在外機構進行多點執業,僅僅限於在梅奧Health System(社區醫療體系)進行多點執業,這其實在美國醫院中是非常少見的。
我曾詢問過梅奧管理者一個問題:「既然是年薪制,沒有其他激勵,那麼如何招聘那些很牛的大牛醫生?」當時的回答很意外:梅奧招聘來的大牛醫生其薪資一定是行業裡面具有吸引力的(因此招聘大牛醫生是分分鐘的事),但同時梅奧招聘醫生需要看醫生是否符合梅奧的價值觀和文化。就算醫生再有名,一旦面試或者試用期發現該員工文化不符,梅奧也會對這個醫生say no。文化和價值觀先行,這或許才是能保證梅奧「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價值理念才能傳承至今。
梅奧的文化傳承從進梅奧門診大廳內就能感受到,這輛「古董」級別的救護車是當年老梅奧在羅切斯特這個小鎮賴以為生的出診交通工具。整個梅奧的院區還設立了博物館,成列當年梅奧診所從小到大的那些事情。有意思的事,在成為世界一流醫療機構的基因是基於梅奧兄弟倆願意走訪世界各國去學習新技術有關,一人看家,一人去週遊世界,然後輪換。久而久之,梅奧這個小小的診所便把世界上各種先進的技術都帶入了診所內,也成為了世界上醫生來學習技術、交流進修的醫療機構。在梅奧診所,「患者需求至上」並不僅僅是標牌上的一句話,而是一種醫療服務方式。曾擔任梅奧羅切斯特診所CEO的格倫·福布斯醫生解釋:「如果宣稱有一種價值觀,而並沒有將其融入到組織的運營、政策、決策、資源配置以及文化之中,那就僅僅是一句口號而已。
梅奧主樓的門診入口,一個字的感覺就是「大」。可能因為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因此門診接待大廳門口設置了3根車道,並且輪椅就在門邊,每個需要輪椅的患者在預約登記時就已經進行了說明,醫院會派專人來進行推送輪椅的服務。而作為家屬,只要陪伴患者即可,根本不需要推著輪椅找著路。這些來推送患者的護工,有些是護工,有些是志願者。但就算是推送輪椅這個工作,無論全職還是兼職都必須接受專業培訓,以防止萬一患者在輪椅上有突發狀況。
不同於大部分國內機構整體統一的裝修風格。梅奧診所不同診區採用完全不同的裝修風格。比如腫瘤門診的布局會充分滿足患者對隱私、尊嚴的要求,桌椅有序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空間,方便患者和家屬低聲交流。而兒科門診則像童話世界,天花板上是藍天白雲,地面描繪著密西西比河,牆上是參天的大樹和茂密的森林,沿著密西西比河順著它的支流循著牆上的小故事就進入到每一個診室。
除了針對病患,梅奧特別注意針對健康人的宣教。畢竟,預防醫學才是真正能夠節省上千億醫療花費。因此,院區內有大樓——「健康生活館」,旨在教授民眾們如何通過改善生活方式更好地健康生活和控制慢性疾病。如果不是有人帶路,我甚至認為走到了某中央廚房和某連鎖健身會所。營養餐廳會每周進行排課,有專業營養師和健身教練、全科醫生給報名參加的民眾們進行授課,主題例如有:如何為糖尿病人烹飪食物?如何做低卡路裡的甜品?諸如此類,既貼近生活又充滿專業性。「讓每個人健康生活是我們的目標」,一位工作人員充滿自信地告訴我健康生活館的價值觀。
這麼高大上的醫院一定很貴吧?的確,比如一個胸腔穿刺,如果沒有醫療保險支付的話大約在1萬多美金。因此任何醫療機構都是希望自費病人,out-of-pocket患者越來越多。梅奧裡面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最喜歡的是中東土豪,光去做一次體檢拖家帶口不說,很多情況是會包下一個樓面(沒有問題,一定安排,並且可以定製中東風格)。當然,梅奧也接受Medicaid\Madicare這兩個美國政府保險和各種美國商業保險,只是PayerMix可能自費客戶更多一些。但值得注意的是,梅奧是一家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所有的收入全部會再投入到醫院的建設、員工福利、IT開發等等內容中。
最後,隨著中國醫改的深入、體制的解放和投資方踴躍,讓我忍不住期待了一下中國梅奧的出現。But,醫療,一定是一個慢慢培育的過程,所有的品質、品牌、理念、文化沒個幾十年是出不來的。最近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拔地而起,經常業內也在討論是否「產能過剩」。在這波潮湧中既要堅持初心,又要有資本投入,直到找到屬於自己的盈利模式。路很難走,但是走的人多了就會成為一條康莊大道。各位,再苦再難堅持下去,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