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立規在線訴訟,學者:可成為行業標準參照

2020-12-23 環球網

2月21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布《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電子訴訟庭審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明確在線訴訟的身份認證和帳號使用,在線庭審的著裝、環境、禮儀,證人出庭方式等內容。

有學者指出,這一《規範》將成為其他法院和訴訟主體進行電子訴訟和在線庭審時可資參照的行業標準。

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共立案51794件,審結43995件。其中,當事人立案申請100%網上提交,在線繳費率90.7%,在線庭審率99.6%,裁判文書電子送達率95%,上訴案件電子卷宗線上移轉率100%,電子卷宗隨案生成率100% 。

首提「虛擬法庭」探索路徑,實現隨時隨地線上開庭

澎湃新聞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法院加大了在線訴訟的探索力度。日前,最高法亦發布通知推進在線訴訟:各級法院要積極引導各方訴訟主體依法有序開展在線訴訟活動,制定發布內容全面、指引清晰、簡便易行的在線訴訟操作指南。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張雯介紹,從2月3日到2月20日,該院共收到立案申請2681件,日平均近150件,與疫情前基本持平。

「作為在線訴訟改革的『試驗田』,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積累了豐富的在線庭審經驗。此次《規範》將為全國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間及今後在線訴訟的探索提供『北京經驗』。」張雯說。

前述《規範》針對在線訴訟的身份認證和帳號使用,在線庭審的著裝、環境、禮儀,證人出庭方式、異步庭審方式、庭審筆錄、庭審公開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

比如,《規範》第四條、第五條確立了線上訴訟專用帳號及密碼的身份標識原則,「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不得授意他人使用自己的帳號密碼,不得讓他人冒充自己參加訴訟。」

對於在線庭審的著裝、環境、禮儀,《規範》亦明確:對於出庭履行職務的人員,按照職業規定著裝,包括律師也應該著律師出庭服裝,沒有職業著裝規範的,應文明著裝。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應當選擇安靜、無幹擾、光線適宜、網絡信號良好、相對封閉的場所參加庭審。

此外,根據《規範》,在網吧、商場、廣場參與線上庭審,開庭時穿著睡衣、吸菸、進食、撥打電話、故意脫離視頻畫面,在現場旁聽、討論、提供庭審建議等,被列為明令禁止情形。

前述《規範》還首次提出「虛擬法庭」的探索路徑,即以虛擬化方式呈現國徽、法槌、席位,實現法官「打開電腦,就有法庭」。

「法官必須原則上在法庭內開庭。」根據《規範》,法徽、法槌是彰顯法律威嚴的必要符號,即使在在線庭審中也應保留。

張雯認為,「虛擬法庭」可以徹底打破法官開庭的空間限制,真正實現隨時隨地線上開庭,「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目前正在強化此項虛擬化技術研發」。

異步庭審是例外模式,庭審錄音錄像可替代筆錄

值得一提的是,在傳統線下庭審中,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未到庭的,按照訴訟法規定,原告按照自動撤訴處理,被告按照缺席審理。但線上審判時「到庭」「退庭」的標準如何界定?

為此,《規範》第十四條明確: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按時參加在線庭審的,視為「拒不到庭」,庭審中故意脫離庭審視頻畫面,視為「中途退庭」,分別按照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處理。

與此同時,證人出庭也是在線訴訟程序設計的難點。為此,《規範》明確,證人不得與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於同一場所參加庭審;法院應當採用音視頻信號隔離等方式,確保證人在線作證前後不能在線旁聽庭審;證人在線參加庭審的,不公開庭審直播,但庭審結束後應當公開庭審錄像。

此外,根據規定,庭審以審判人員、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同時參與為主要方式。但在一定情況下,當事人確無法在同一時間完成庭審,而分別完成庭審也不影響法庭查明事實的,可以異步的方式完成庭審。

針對異步庭審,《規範》第二十一條明確,經當事人書面申請且其他各方當事人書面同意,法院審核後,可採用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在不同時間參加庭審的非同時庭審方式,並在合理時間內完成庭審。「這是一種例外模式,不是廣泛應用的模式。」張雯說。

《規範》還對庭審筆錄、庭審公開、庭審直播予以規範。規定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簡易程序案件,庭審錄音錄像可以替代庭審筆錄;適用普通程序案件,經法院釋明,當事人同意的,庭審錄音錄像可以替代庭審筆錄。

「這份《規範》將是其他法院和訴訟主體進行電子訴訟和在線庭審時可資參照的行業標準。」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哲瑋點評認為,無論是國徽、法槌、席位人員名稱的虛擬化呈現,還是對上網環境和著裝紀律的強調,以及對受爭議的「異步庭審」的限制性使用,都體現出對司法權威和正當程序的底線堅守。

記者 林平 通訊員 任惠穎

相關焦點

  •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布電子訴訟庭審規範
    人民網北京2月21日電 (孟植良)21日下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線舉行電子訴訟庭審規範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電子訴訟庭審規範》(以下簡稱《規範》)。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為減少人員出行和聚集帶來的公共安全風險,本次發布會依託雲平臺視頻會議系統在線舉行,實現了觀摩發布、專家連線、媒體互動的全流程在線,「雲發布」成為此次新聞發布會的一大亮點。 立案申請100%網上提交 在線訴訟機制初步形成 會上,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張雯介紹了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線訴訟基本情況。
  • 經過13509次、總時長7792小時的在線庭審實踐後,北京網際網路法院...
    2月21日下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線舉行電子訴訟庭審規範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電子訴訟庭審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此次線上發布會由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張雯院長擔任《規範》發布人,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哲瑋接受連線並在線進行點評,發布會由姜穎副院長在線主持。
  • 全國法院都上網審判,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給大家提供了「標準操作樣本」
    目前,各地法院積極推行在線訴訟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印發了加強和規範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講到在線訴訟,不得不提到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自2018年9月9日成立到2020年2月20日,共立案51794件,審結43995件。
  • 民和法院開展網際網路庭審培訓 力保疫情期間在線訴訟全面推進
    民和法院開展網際網路庭審培訓 力保疫情期間在線訴訟全面推進 2020-02-20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際網路法院「喊話」律師:別拿維權訴訟當「生意」? 知產律師回應...
    原創 趙穎欣 俞能強 律新社 來自專輯律新社觀察律新社丨趙穎欣 俞能強圖片維權訴訟可以成為一種「創收模式」?7月7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布的一份報告「內涵」了一把「維權式牟利」,引起了很多律師關注。
  • 左衛民:中國在線訴訟:實證研究與發展展望
    2017年8月18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正式掛牌,標誌著中國開啟了在線訴訟時代。2018年9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廣州網際網路法院相繼掛牌成立。數據顯示,北京、廣州、杭州三家網際網路法院在2019年受理的案件分別為42114件、52258件、26651件,雖然案件數量不算少,但與各地法院受理案件總數相比,佔比卻很低。以北京市為例,2019年北京市三級法院共受理案件總數為983654件,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受理案件數佔比不足5%。粗略估算,廣州、杭州的網際網路案件佔比較北京高,但也均不到10%。
  •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親,我覺得蘋果商城這事還是得你來管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管轄「(一)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籤訂或者履行網絡購物合同而產生的糾紛」,在商家自營平臺購物不屬於我院管轄範圍,被告的工商信息顯示為商家自營平臺(自營網站),在該網站購物我院無管轄權,請到有管轄權法院訴訟。
  • 2020中國網際網路法治大會|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共同舉辦網際網路司法治理論壇
    通過司法判例的積累將抽象規則予以具體化,有助於降低法律標準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企業合規風險。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助理侍孝祥作主題發言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助理侍孝祥認為網際網路平臺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裁判規則不僅為網際網路平臺提供行為導向,亦會改變網際網路技術進化方向。
  • ...網上開庭、雲平臺視頻會、呼叫轉移……防疫期間北京網際網路法院...
    「庭長,咱們年前啟動的小額訴訟研討,不能開會,是不是得擱置了?」「我外地回京需隔離,這段期間當事人打我座機怎麼辦?」這些問題,相信也是防疫期間法官們經常遇到的問題,讓我們看看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怎麼做。「您好,我們的案件是網上審理的,您仔細閱讀下傳票及相關訴訟材料,上面會告知您如何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電子訴訟平臺進行註冊,開庭的時候下載網上庭審的客戶端,坐在家中就可以開庭。」立案庭孫磊法官說。在防疫期間,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方式進一步便捷了當事人,打破了時空界限,坐在家中就可以打官司。
  • 河南各級法院訴訟活動全部延期 申請立案等可在線辦理
    中新網鄭州1月29日電 (記者 劉鵬)來自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消息稱,鑑於當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為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該省各級法院將對訴訟活動全部延期。對於向法院申請立案、提交證據材料等訴訟活動,當事人可通過網絡平臺在線辦理,各級法院將加強後臺維護管理,保障網絡暢通。據通報,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精神,河南各級法院原定於2020年1月31日至2月1日期間的庭審、接待、聽證、調解、質證、執行等訴訟活動全部延期,具體請與案件承辦法官聯繫或等所在法院通知。
  • 最高法發文了,線上訴訟要這樣去規範!
    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的法院,應當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範圍內,嚴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法〔2020〕11號,以下簡稱《試點實施辦法》)推進在線訴訟工作。各高級人民法院要對轄區內法院制定的在線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在線訴訟規程、在線訴訟操作指南等進行全面審核,確保相關內容合法、準確、可操作。
  •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開啟「長輩模式」,這些舉措太暖了
    當這些高新技術給訴訟插上翅膀的同時,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也推出多項暖心舉措,不讓老年當事人徘徊在「數字鴻溝」之外。據統計,目前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的老年當事人數量年均增長40%,其中最大年齡為94歲。如何讓老年人享受到法院信息化發展的成果,近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專門出臺了一則《關於為老年人提供優質在線訴訟服務切實保障訴訟權益的意見》。
  • 【開放學習】信息化讓網際網路法院領跑法治時代
    雖然在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上,自貿區數字法庭實現了通過電子信息技術存檔以及藉助網際網路技術審理案件,全部訴訟事務辦理全網覆蓋的目標,但是由於該數字法庭將受案的範圍限定與幾種特定的糾紛(數字法庭暫適用於浦東新區法院管轄的涉外商事、智慧財產權案件以及一方當事人為外商投資企業的商事、智慧財產權案件),且該數據法庭仍設有線下窗口,當事人可選擇部分程序線下完成,因此,它更多的是起補充作用,可以給當事人提供更多選擇。
  • 廣西法院網上訴訟平臺應用指南
    廣西法院網上訴訟平臺有五個:廣西移動微法院、廣西電子法院、多元化糾紛調解平臺、網際網路法庭、人民法院網上保全平臺。一、廣西移動微法院——手機端訴訟平臺廣西移動微法院是一款基於微信小程序的法院全流程移動辦案應用,提供網上立案、案件查詢、電子送達、在線調解、在線庭審、申請執行等20餘項功能,訴訟參與人不出家門在手機上就可完成全流程訴訟。1.全流程移動訴訟。
  •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與北京版權保護中心共同發布版權鏈-天平鏈協同治理...
    發布會上,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張雯與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版權局)版權管理處處長侯健美共同發布版權鏈-天平鏈行政司法協同治理平臺。據悉,這是全國首個版權領域的行政司法協同治理機制。在傳統的版權登記機制下,版權登記機構主要對權屬進行形式審查,登記證書在訴訟中面臨著可能不一定被法院認定的情形。
  • 雲南法院全面形成一體化訴訟服務新格局
    另外,訴訟服務的在線集成和推廣運用,也減少了當事人山高路遠的奔波,為當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訴訟服務。因此,一站式多元解紛、訴訟服務體系建設適宜云南。   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姜偉對雲南法院「一站式」建設工作評價:「雲南法院從解決思想認識的三個誤區入手,堅持分類指導,既在抓常規項目中堅持標準統一,又結合地區差異做到各有側重,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設做到全面覆蓋、百花齊放,形成了雲南特色品牌」。
  • 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全國首個在省級法院實行「立審執一體化...
    300天以來,該法庭立足海南自貿港建設需要,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先行先試,大膽探索,推出「立審執一體化」集中管轄運行機制、多元解紛調解機制等多項制度創新,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保障。1創新「立審執一體化」機制審理周期大幅縮短記者在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採訪時看到,法庭設有訴訟服務中心、網際網路法庭調解室、在線糾紛調解區、同聲傳譯室等多個場所,配備自助立案機、案件查詢機、訴訟風險評估儀、同聲傳譯機、ODR平臺等智能化設備。
  • 老年當事人最大年齡94歲,年均增長40%,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為他們訂製了...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的老年當事人數量年均增長40%,最大年齡為94歲,如何讓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結合工作實踐,專門出臺《關於為老年人提供優質在線訴訟服務切實保障訴訟權益的意見》,在全面推進司法信息化、訴訟電子化進程中切實保障老年人的訴訟權益
  • 「法大大『實槌』保全系統」助力法院在線審判
    因其全流程在線辦理的特性,該辦案模式可為以原告南平某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業主體提升3-6倍的訴訟效率,節省包括律師費、公證費、鑑定費、差旅成本等在內的50%-95%的訴訟成本。銀行於2019年11月8日向湖裡法院在線申請立案。湖裡法院收到立案申請後,經徵得銀行同意先行訴前調解,湖裡法院在線向被告指定電郵地址發出債務履行提示及訴前調解建議,因被告未在規定期限內回復,湖裡法院於2019年11月18日立案,12月11日審結。
  • 北京河圖公司涉嫌惡意索賠系列報導引發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關注
    7月7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布了涉網圖片類著作權案件的調研報告。報告明確指出,「個別圖片公司或者律師甚至專門從事圖片維權訴訟,主動鎖定圖片權利人,利用專業軟體檢索到侵權行為後再向圖片權利人尋求授權,以提起訴訟的方式獲取不正當商業利益。」報告認為,這種維權方式已經成為這些圖片公司的主要經營方式和部分律師開發客戶和案源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