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民:哭君駕鶴西去,問君何日再來?

2021-01-10 淮海名人

哭君駕鶴西去,問君何日再來?

一一一祭老同學張君業

作者:張安民

驚悉張君業同學,於2019年7月26日凌晨去世!他走完了人生的64個春秋。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特別低落。

我們從小學到高中,都是最要好的同學,讓我不敢相信的是,他真的這樣走了,走得很安詳。同學們再也見不到他的音容笑貌了。

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學友;豐縣紅色旅遊失去了一位忠誠的戰士;豐縣紅色講壇,失去了一位熱心的老師,也是豐縣的一大損失!

我和張君業即是同學又是近鄰,是一位至親至愛的好兄弟,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展示著一位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從他身上能學到很多知識。

張君業同學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以文交友的一生;在他退休後的4年時間裡,為全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做出了突出貢獻。

張君業是散文作家,他當過教師,後來調到了黨政機關工作,他創作的熱情依然高漲,茶餘飯後,筆耕不輟。2018年度,被江蘇省作家協會新增為新會員。

張君業退休之後,致力於紅色文化研究,對「紅軍走過的路」、「井岡山精神」、「延安革命根據地」等紅色元素進行深入研究,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見解,並授之於人,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特別是他做過手術之後,積極樂觀開朗的性格,更讓同學們大為讚嘆,同時,他也在和時間賽跑。

在住院治療期間,豐縣的同學、同士、友人、志願者到醫院慰問,他總是把樂觀情緒和積極向上的態度表現出來,人們總是看到他陽光的一面。很少有人知道他和病魔作鬥爭的痛苦表情。

豐縣首羨鎮張後屯村,是豐縣老縣委辦公地,目前,已經成為湖西老區的小延安,這裡正是張君業同學的故鄉。

他紮根於紅色基地建設之中,為把家鄉紅色文化事業,做大、做實、做強,多次到延安、西北坡等紅色聖地取經,並把取來的真經,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發展理念。

張君業退休不褪色,每天都在為紅色文化備課,親自寫紅色宣傳材料,製作高質量的電腦授課新模式,做到圖文並茂,每次授課均得到學員的一致好評。

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無私奉獻給革命老區人民。2018年,在張君業的努力下,豐縣老縣委遺址掛上了「徐州紅色教育基地」的銅牌。

把他珍藏的軍號、馬燈等一批文物無私的捐獻給了教育基地。

他親自到張後屯村召開黨員幹部大會,進一步挖掘家鄉紅色資源,釆訪過田聖詞很多抗日老戰士,從這些老戰士口中,搶救性的整理了「紅嫂奶媽」、「小紅車」、「湖西秘密通道」、「李貞乾在首羨」、「縣委書記葛布海在張後屯」等多篇有價值的紅色文章。

他親自為張後屯村纂寫「村規民約」。並在村中心位置壘起宣傳牆,把「村規民約」內容,寫到牆壁上,讓村民自覺遵守,受到廣大群眾的熱情讚揚。

幾十年來,張君業同學無論調到哪個工作崗位,對寫作充滿了興趣愛好,堅持業餘寫作,創作了大量的散文、小品、小說、故事等載體的文章。先後在《文匯報》、《中國青年報》、《名作欣賞》、《寫作》、《揚子晚報》、《徐淮名人網站》等報刊雜誌網站發表文章240餘篇。《徐州日報》發表的詩歌《詩的果園》,在詩刊主辦的全國新田園詩歌大賽中獲得三等獎。

張君業還是江蘇省作家協會書畫聯誼會徐州分會會員;徐州書法協會會員;豐縣集郵協會副會長;徐州市紅色記憶教育培訓中心主任。

張君業老同學的病逝,讓我們同學心中無比悲痛!人的一生是短暫的,遇到無情的病魔,生命會縮短。但人活的價值卻有所不同,人生價值觀有所不同。張君業的人生價值觀是可貴的,他給社會留下了一筆精神財富!人們不會忘掉他在紅色文化這塊沃土裡深耕多年,收穫頗豐!

老同學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忘記豐縣的紅色教育。

張君業同學雖然駕鶴西去,但他的精神卻依然存在!

老同學張君業,請您一路走好!

您將永遠活在同學們心中!

相關焦點

  • 《太古神王》的暗夜妖皇帝西居然不是《問君能有幾多愁》的趙匡胤
    《問君能有幾多愁》趙匡胤有沒有人感覺黃文豪和常鋮像?《問君能有幾多愁》有沒有人看過《問君能有幾多愁》?看過的話有沒有和我一樣弄混了人。沒有的話大家可以去看看這部電視劇(共40集,央視刪減版39集),拋開裡面的娥皇女英共侍一夫的不喜橋段,單純的欣賞劉濤在裡面的扮相還是可以的。
  • 永鍾醉/問君情何累?
    永鍾醉/問君情何累?一鍾醉,思君常會流愁淚,獨飲相思月光隨。輕聲怨嘆,郎君行遠。問君情何累?四鍾醉,君來又去心難寐,淚落深閨黯皺眉。真情猶在,品思美妙。問君情何累?五鍾醉,清風碎雨添霜事,吟賦怡情贊曲詞。
  • 唐詩三百首 | 12王維《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只管去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飲君酒:勸君飲酒。飲,使……喝。何所之:去哪裡。之,往。
  • 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稱去世為駕鶴西去,為何不稱駕龍西去?
    到了現在,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通常把去世也稱為駕鶴仙去或駕鶴西去。這就令人產生了疑問?既然皇帝稱為真龍天子,尊貴無比,對於皇帝的死亡,為了表示尊重稱為駕鶴西去,為何不稱駕龍西去呢?我們先看看為什麼稱死亡叫駕鶴西去?
  • 老人去世,為什麼叫駕鶴西去?而不是其他動物
    比如,我們稱死亡,可以說去世,卒,不在了,還可以說——駕鶴西去。 駕鶴西去,這個感覺還有一點高級的詞,是我們對於死亡的一種隱晦說法,可是,為什麼我們用的是鶴,而不是用其它的動物呢? 關於鶴 對鶴,中國人從來都是很喜愛的。
  • 人去世最終要去哪?駕鶴西去還是去往西方極樂世界?
    人去世最終要去哪?駕鶴西去還是去往西方極樂世界?文/一淺青絲煙的世界「你是誰?」「你從哪裡而來?」「你要到哪裡去?」其實我們在面對這種哲學問題的時候,很難會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不過在哲學當中的回答就是:「我從來的地方而來,到該去的地方去」是不是很多人覺得這句話非常沒有頭緒,但是看似無釐頭的話其實內裡也有自己的大道理的,我們都是從母親的肚子中出來的,那我們到底以後會到哪裡去呢?有人說人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時候不過也就是一抹黃土罷了,我也好奇過我們以後到底會去哪裡了呢?
  • 為什麼人死了叫駕鶴西去,而不是駕龍西去?看完長見識了
    不過皇帝雖然常常將自己比作真龍天子,但是當皇帝在去世的時候,大家往往會說皇帝是駕崩了,或者是我們現在說的駕鶴西去,所以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家為什麼不說皇帝駕龍西去了呢?原來駕鶴西去的說法並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有一定的文化依據的,根據小編的了解,駕鶴西去的說法起源於道教時期,道教對外宣揚的就是仙人駕鶴的駕鶴而行的文化就深深的流傳在了人們的心中。
  • 古人去世時常說「駕鶴西去」,真去西天了嗎?其實是去找一位仙女
    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死」這個字是非常忌諱的,所以拿來代替「死」字的大約有200種方式,比如皇帝死了叫做「駕崩」、「歸西」、「駕鶴西去」、「馭龍歸西」;諸侯死了叫做「薨逝」、「薨亡」;佛教用「圓寂」、道教用「仙去」……反正就是不想用「死」字。
  • 執手相看君莫問,各自天涯各安心
    執手相看君莫問,各自天涯各安心。天涯渺渺人杳杳,從此無需半掩門。夢裡重逢夢又醒,空餘老淚浸枕紋。幾回夢醒幾回望,幾次掩門幾次尋。次次難掩傷心淚,回回不見夜歸人。會習慣性地想起你用過的東西,你說過的話,你的哭和笑。最後,也總是淚落如雨。)
  • 《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西周君的拙劣表演劇中,西周君出現在嬴異人成功逃回秦國,立為嫡子不久。公元前256年,西周君認為秦國到處徵伐,破壞了當初周朝分封天下的正常秩序,於是舉天子之旗,聯絡東方六國,集50萬大軍合縱攻秦。大軍包圍秦之伊闕,秦國形勢危急。然而,秦昭襄王舉重若輕,他根本不救伊闕,也不理會西周君及六國聯軍,而是令嬴異人與嬴摎帶兵直取西周君老巢洛陽。
  • 學詩計劃|《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君授業】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白茅。從這首詞看,「春花秋月何時了」,問得極痴,唐圭璋以為《天問》之遺。同時,此句又點明了非一時的感慨,而是降宋這三年來,日日追懷往事,以淚洗面。「小樓昨夜又東風」,一個又字,寫出了他多少次登樓南望故國的情境。下片設想南唐故宮,那些承載著美好記憶的宮室應該還在,而當初的容顏已不復往昔。王闓運認為「朱顏本是山河,因歸宋不敢言耳。若直說山河改,反又淺也」,似求之過深。
  • 《長相守》:君莫問上線,她下線,段月容終究是錯過了真愛
    不過,因花木槿對君家寨有恩,她被族長賜名君莫問!相當於重生,她能否忘記過去,重新開始,並接受新的愛情呢?畢竟,族長賜給她的新名字君莫問,寓意莫問感情、莫問前程、莫問往事,有一種釋懷之感!在《木槿花西月錦繡》中,君莫問成為了富商,她有段氏的支持,外加過人的商業天賦,算是亂世中,獨樹一幟的人物。而,她的感情經歷,只與朝珠夫人有關,他們共同育有一女,乖巧懂事的夕顏,也是他們愛情的神助攻!如此看來,段月容也算是得償所願,他畢竟守候在木槿身邊八年,兩人擁有許多美好的記憶。
  • 原創作者:徐銀秋|君問歸期未有期
    君問歸期未有期文/徐銀秋夜,很深很靜。早春的深夜,在鄉村靜得可怕。一眼望去,百裡山村都見不到人的影子,更看不見往昔城市裡的燈紅酒綠,更沒了那霓虹燈的迷濛。風雨中,逆風而行,待君歸來!工人們在平凡的崗位,像極了身披鎧甲的勇士,用雙手回到了工作崗位,只為曾經我們的並肩作戰。待君歸來,風雨同舟。一場疫情,家中焦急地等待,崗位望穿秋水的急召,待君何時?此時,窗外的夜很深,很冷,下起了毛毛細雨。這是一個萬民等候的季節,等待著你歸來,等待著年年如是的春暖花開!待君歸來,這一年花開是否依舊?
  • 問君能有幾多愁——南唐李煜
    暫約彭涓安朽質,終期宗遠問無生。誰能役役塵中累,貪合魚龍構強名。送鄧王二十弟從益牧宣城且維輕舸更遲遲,別酒重傾惜解攜。浩浪侵愁光蕩漾,亂山凝恨色高低。君馳檜楫情何極,我憑闌幹日向西。咫尺煙江幾多地,不須懷抱重悽悽。悼詩永念難消釋,孤懷痛自嗟。
  • 孟嘗君與門客馮驩的春秋大義
    孟嘗君曰:「先生遠辱,何以教文也?」馮驩曰:「聞君好士,以貧身歸於君。」孟嘗君置傳舍十日,孟嘗君問傳舍長曰:「客何所為?」答曰:「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遷之幸舍,食有魚矣。五日,又問傳舍長。答曰:「客復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輿』。」孟嘗君遷之代舍,出入乘輿車矣。五日,孟嘗君復問傳舍長。
  •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說「駕鶴西去」,「駕龍」不是更有派頭嗎
    古代人去世以後,都會說他是「駕鶴西去」。那麼,為什麼會說他是駕鶴西去,而不是坐別的靈物西去呢?比如,也可以說「駕龍西去」啊。很顯然,「駕龍西去」是不恰當的。「龍」在古代有特別的意義,一般都是與帝王有關。也就是說,只有帝王才有資格乘龍。還有一種,就算不是帝王,乘龍上天的人,一般也都是活著的,而不是死了以後。
  • 愛有「乃敢與君絕」的堅定,也要有「君若無情我便休」的決絕
    我印象中最熱烈的愛情就是《還珠格格》裡紫薇溫柔堅定地說「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之後,我就去找了原文:上邪(yé)!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líng),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yù)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這是一個女子陷入愛河後發的誓言,字字堅定,句句真心。
  • 蔡崇信痛悼科比:紫衣高懸巴克萊,問君此去幾時還?
    蔡崇信和科比的情誼蔡崇信至今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和科比見面的場景。2009年的9月,杭州蕭山機場,凌晨三點半,「當時我去接科比,因為比較晚,路上還在擔心蕭山機場的工作人員會不會下班了,影響出關速度。」蔡崇信說,「結果到了機場,科比正在和三四十號工作人員和球迷合影呢。」2008-2009賽季,是科比漫長職業生涯中最輝煌燦爛的一季。這一賽季,如日中天的他打滿82場常規賽,總決賽中更是打得「小皇帝」詹姆斯毫無脾氣,最終4比1橫掃奪冠。
  • 吃貨走天下(問君能有幾多愁,孜然鐵板燒肥牛)
    但吃貨們認為,他們早已解決了這一點:問君能有幾多愁?可以孜然鐵板燒肥牛。前半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是從宏觀角度統籌看待「愁」這個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後半句「可以孜然鐵板燒肥牛」是通過舉例,由淺入深、以小見大、從局部到整體,一舉解決問題!吃遍天下美食乃是吃貨們的夢想,人活著,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②、「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③、「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④、「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⑤、「君命,不俟駕行矣。」可以看出來,孔子對待君主無論是動作,還是態度,都很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