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遊體育:遊自由式時身體處於側臥位不會減少阻力

2020-08-19 中遊體育

很長一段時間裡,教練員在教授自由式時都會刻意強調轉動身體的重要性,可能有一部分教練員認為「當身體處於側臥位時它所遇到的阻力會變小,因為人體側臥時比俯臥在水中時所佔據的空間更小」,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很不幸,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為什麼我們會認為身體側臥在水中時阻力會更小

我們認為身體側臥在水中時阻力更小這個觀點是基於視覺感官上的一種錯覺。很多人認為身體側臥在水中時左右兩邊所佔用的水的空間會比俯臥在水中時更窄,但是事實上,當你的身體不做任何動作用皮筋牽拉測算阻力時你會發現:側臥時的身體阻力並不會比俯臥時身體產生的阻力更小,甚至在某些時候側臥時的阻力反而會更大!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雖然在視覺上我們感覺身體側臥時左右會變得更窄,但是事實上當我們身體側臥在水中上下所佔據的水的空間變得更多。簡單說就是:我們在俯臥時的吃水深度增加了。這使我們的身體在水中俯臥與側臥時所佔據的空間基本沒有變化,如果側臥時身體不增加吃水深度還能保持浮力不變這明顯不符合浮力的定義與影響因素「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有關」。



人體側臥與俯臥時對水的形狀阻力沒有區別

當我們側臥時,並不會因為身體變得更窄而減少形狀阻力,俯臥時雖然雙肩同時在水中,但是雙肩可能都有一小部分在水面以上,即使側臥時一個肩膀會明顯離開水面但同時我們的另一側肩膀此時卻已經完全浸入在水中。


我們在遊自由式時為什麼要轉動身體

通過以上的解釋證明了身體處於側臥位時阻力不會因此而變小,但是為什麼教練們還要強調在遊自由式時要積極地轉動身體呢?因為側臥不會減少阻力的觀點與身體是否需要轉動的觀點不是一碼事。優秀的自由式技術轉動身體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一、在遊自由式時適當的轉體動作可以增大肩關節的活動範圍,使手臂能夠更加舒展、從容的完成移臂以及划水動作並且還能延長划水距離。



二、轉動時所造成的身體側臥雖然不會減少阻力,但是它在轉動的過程中減少了人體運動時對側向直線性的破壞。也就是說我們是為了轉動而轉動,不是為了側臥而去轉動。轉動停止後側臥滑行形狀阻力不會變小,它僅僅是增加了滑行的時間。



那麼什麼是側向直線性呢

側向直線性簡單理解就是「人體在遊進過程做動作時要儘量保證左右在一條直線上,不能因為身體的擺動而增加左右的寬度引起不必要的阻力」。

你可能會很奇怪「不是說側臥位不會減少形狀阻力嗎?」是的,側臥位不會減少我們在水中所佔體積所引起的阻力,但是我們轉動身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擺脫手臂划水時所引發的身體擺動。



我們在之前的視頻中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1、當你儘量保持身體不轉動時快速劃手,你會發現你的身體會不由自主的左右橫擺,而正是這樣的橫擺破壞了你遊進時身體的側向直線性,使你左右的對水寬度增加從而增加阻力。

2、當你快速划水時順著手臂的划水方向轉動身體,你會發現你的身體不會因此而產生左右橫擺,所以說正是身體的適度轉動才使你的劃手動作不會破壞遊進時的側向直線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初學者很容易因為身體轉動幅度的不夠而在遊進髖部或者腿部左右甩來甩去的原因之一。


​結論

通過以上的講解相信你已經明白了我們在遊自由式時轉動身體的目的「轉動是為了使你在遊進時不會因為破壞側向直線性而使阻力增大,並不是因為身體在水中處於側臥位時阻力更小「。

本文由中遊體育原創,每天分享一個遊泳小知識。

相關焦點

  • 中遊體育:遊自由式時身體處於側臥位不會減少阻力
    很長一段時間裡,教練員在教授自由式時都會刻意強調轉動身體的重要性,可能有一部分教練員認為「當身體處於側臥位時它所遇到的阻力會變小,因為人體側臥時比俯臥在水中時所佔據的空間更小」,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很不幸,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 中遊體育:遊自由式時哪些技術細節可以減少阻力
    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遊泳速度強壯的身體固然一個必備條件,但是最重要的提高手段仍然是從改善遊泳技巧入手。改善遊泳技巧對於力學來說其本質就是減少阻力、增大推進力。今天我們的主要學習內容就是如何在遊自由式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阻力。
  • 中遊體育:遊自由式時哪些技術細節可以減少阻力
    今天我們的主要學習內容就是如何在遊自由式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阻力。一、減少形狀阻力1、如何減少自由式遊進時左右的形狀阻力我們在觀摩一些初級泳者遊自由式時,你會發現他們通常最易犯的錯誤就是身體左右搖擺,而左右搖擺會使遊泳者在遊進時左右縱向對水的寬度增加從而導致阻力增大。
  • 中遊體育:遊自由式時眼睛應該看向正下方還是前下方
    自由式相比其它三種泳姿來說,它的身體位置是最接近水平的一種泳姿,身體與水面的夾角可以達到5°左右,由於身體位置較平且高,所以在水中遊進時所佔用的水體體積就會小,這會使人體在遊進時引起的湍流變少,湍流的減少會降低遊進時所產生的阻力,並且使身體前後的壓差變小,簡單說就是身體的位置越高、越平你就會遊得越快。怎麼使身體在遊進時位置變得更高呢?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為什麼速度效率都不及競技自由式
    手臂入水後伸向斜下方雖然可以彌補兩次打腿或者打腿效率低下所帶來的劣勢,但是同時會帶來兩個弊端:1、阻力加大雖然有圖解注釋到:向斜下方伸臂手臂仍然在身體正面的阻力面內,並不會增大阻力。但是實際上手臂上端在向前滑行時會造成推壓阻力,上下高度一樣的梭子和鏟子向前移動時那個阻力會更小?競技自由式之所以讓運動員在入水時向前伸就是因為梭型姿態可以將水從上下「劈」開,而向斜下伸臂前伸滑行只會增大阻力。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為什麼速度效率都不及競技自由式
    雖然有圖解注釋到:向斜下方伸臂手臂仍然在身體正面的阻力面內,並不會增大阻力。全浸自由式的轉髖以及髖驅筆者在之前的視頻中講解過:身體的轉動不會增加推進力,而只是因為可以避免劃手時身體的左右擺動降低對身體側向直線性的影響,進而一定程度上降低阻力。
  • 自由式遊不快,在水中先思考減少阻力
    ,挫敗感滿滿,幾乎所有空餘時間都投入進去了,但是還是沒有那些剛練自由式的人遊的快,甚至有些看上去比較瘦弱的女生都能輕鬆甩我幾條街。要想在水中日行千裡,關鍵有兩點:①減小阻力 ②增加推進力兩點相比,思考怎麼減小阻力要比怎麼增強推進力更為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明明力量比較大,卻還不如有些女生遊的快!別問我明明是誰,他就是這麼慫!我覺得遊泳的人都知道這兩點。可關鍵是,阻力大在哪兒了,你們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嗎?是不是覺得阻力大是因為自己的水感不好,動作不到位,從而沒有很好的把動力利用起來。
  • 中遊體育:為什麼有些自由式運動員划水時超過身體中線
    對於國職教科書中自由式划水路線的講解也是嚴禁划水時手超過身體中線,那麼為什麼一些專業運動員划水時手超過中線卻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呢?二、划水手居中實際上自由式划水更提倡手劃到接近身體中線時再開始轉入推水階段,道理很簡單:當划水手拉水到達接近身體中線位置時再進入推水階段會產生更大的推進力。原因是什麼?
  • 中遊體育:髖驅自由式存在嗎 到底何為髖驅
    但是很不幸,馬格利索在《遊的最快》中提到,認為轉髖提供划水推進力的觀點是對力量總和概念的曲解。人在水中時沒有支點存在,在陸地上你可以通過固定腳部支點通過轉髖達到力量傳導的效果,但是在水中人體是在自身搭建的運動平臺上做功,在一個沒有支點的環境下轉動髖部沒有支點做力的傳導,所以轉髖不會增加手臂划水的推進力。
  • 中遊體育:被忽視的遊泳原則 動力的均勻性
    遊泳者都了解兩項基礎原則「減少阻力,增加推進力」對遊泳的重要性,所以在遊泳時會儘可能地保持身體流線型,並且增大划水或打腿時產生的推進力,但是你可能會忽略另外一項很重要的原則「動力的均勻性」。並且由於腿部的第二次下打動作處於手臂出水前,而第一次下打動作出現在手臂臨近入水或者入水時,這使蝶泳腿產生的推進力無法補充空中移臂時所出現的失速。三、仰泳雖然和自由式最為相似,動力也很均勻,但是手臂的划水動作實際上並不是在身體的正下方划水,這使它的推進力與身體不處在一條直線上,這屬於仰泳天生的缺陷,目前的技術難以改善。
  • 中遊體育:為什麼自由式轉身後優先採用海豚式打腿
    原因很簡單,海豚式打腿比交替打腿更有力,同時也擁有更大的推進力,所以在進行自由式轉身時推薦首先採用海豚式打腿,在做一到兩次海豚式打腿後緊接著再使用交替打腿,直至身體接近水面。二、在蹬離池壁後應以斜線方向向前推進,但是不能太接近水面,因為身體過早地接近水面,轉身時在水中形成的湍流會產生較大的阻力,當然,你得離壁方向也不能太深,否則你可能需要更多的打腿次數才能接近水面。
  • 中遊體育:什麼是自由式的「高肘」「低肘」「拖肘」
    我們在學習自由式時經常聽教練提到「高肘」「低肘」以及「拖肘」這幾個名詞,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往往一臉茫然。實際上除了「高肘」是一個正確的技術動作外,「低肘」以及「拖肘」都是錯誤的技術,也是遊泳者在自由式划水時最容易犯的兩大錯誤,今天我們就來詳解一下這三個技術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 教你遊泳時如何減小阻力
    在跑步時,你在地面上消耗的能量大部分都是你前進。遊泳卻不同,遊泳時付出的大部分能量都被用來克服阻力了。世界水平的遊泳運動員最多能達到9%的前進效率,即他們消耗的能量最多有9%。被用來使身體前進,而其餘的91%,都用來克服各種形式的阻力。水平較低的運動員效率更低,也許只有2%的能量使身體前進。因此,我們有必要花費一些時間來了解怎樣對抗,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如何避免這些無情的阻力。
  • 中遊體育:自由式兩次打腿技術的一些注意事項
    這樣打的原因是因為在一側劃手轉身時打同側腿有利於身體的轉動。每次轉身出水時都會相應地打一次轉身側的腿也是自由式打腿技術的一個基本原則。言歸正傳,下面我們將兩次打腿技術分為六步進行講解。注意:雖然下面所講解的技術是一個標準兩次腿的打法,但是根據每個人的身材差異、技術差異,個別人在使用時可能會存在一些細微差異,但是只要不是違背技術原理,都是可以被允許的。
  • 中遊體育:自由式兩次打腿技術的一些注意事項
    這樣打的原因是因為在一側劃手轉身時打同側腿有利於身體的轉動。每次轉身出水時都會相應地打一次轉身側的腿也是自由式打腿技術的一個基本原則。言歸正傳,下面我們將兩次打腿技術分為六步進行講解。注意:雖然下面所講解的技術是一個標準兩次腿的打法,但是根據每個人的身材差異、技術差異,個別人在使用時可能會存在一些細微差異,但是只要不是違背技術原理,都是可以被允許的。
  • 中遊體育:髖驅自由式存在嗎 到底何為髖驅
    中遊體育:髖驅自由式存在嗎 到底何為髖驅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髖驅自由式」「肩驅自由式」這個概念
  • 中遊體育:為什麼有的人拖腿遊自由式比打腿遊還快
    曾經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我腿不動遊自由式比我打腿遊自由式還快?」,雖然這聽起來很神奇,通常我們都認為打腿是可以提供平衡和提高推進力的,但是確實有的人拖腿遊比打腿遊還快,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原因就在於他錯誤的打腿時機沒有與軀幹、劃手合拍,我們在初學自由式時,有些教練不會去教你打腿與劃手之間的配合,即便你請求教練教你,教練也可能會說「一直打就行了」,於是廣大遊泳愛好者們發明的「亂腿」這個詞,對於初學者來說,這麼做是可以的。但是對於想精進自由式的朋友,胡亂地打腿真的好嗎?
  • 20種自由式小技巧,讓你遊得比魚還快!
    20種自由式小技巧,讓你遊得比魚還快! 原標題:20種自由式小技巧,讓你遊得比魚還快!
  • 遊泳時如何減少阻力,遊的更快?
    阻力一直是提高遊泳速度的最大障礙,如何在遊泳時減少阻力一直是遊泳愛好者和競技選手關心的問題。因為遊泳速度越快,阻力就越大,要想進一步提高遊泳速度,就需要找出降低身體阻力的方法。我們在遊泳時受到的阻力主要有三種,皮膚摩擦阻力、壓迫阻力和造浪阻力。
  • 中遊體育:自由式打腿是如何產生推進力的
    那麼對於另外三種泳姿比如自由式的打腿,它是如何使人體向前移動的呢?,這就是為什麼自由式打腿一定要繃腳的原因。 實際上,如果我們上打時即彎曲小腿,那麼小腿後側在向上、向前移動時就會向前推水,它會產生阻力從而抵消你前進的動力,正確地上打(上抬)動作應該是「直腿、並且放鬆」,你在上抬腿部的過程中不應該讓整個腿部產生對抗水的感覺。你需要記住十四個字「直腿向上放鬆抬,屈腿向下用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