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軍陸軍步兵師編制與裝備發展史

2020-12-11 騰訊網

二戰前的美國陸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國內由戰時狀態轉為和平時期,和平時期以經濟發展為主,這時候已經不需要再保留龐大的軍隊了。因此美國軍隊在戰後就立刻開始了復員工作,有超過273萬名軍人退役,這裡面包括了13萬名軍官和260多萬名士兵。1920年6月,美國實時出臺了《國防法》,此時的美國陸軍由正規軍、國民警衛隊和後備軍三部分組成,其中在和平時期,正規軍只保留28.8萬人。當然這是理想化的狀態,而現實中的是,因為戰爭結束了,美國商人的本質就暴露了出來,幾乎所有人都在以發展經濟為主,美國政府更是敷衍軍隊,進一步縮減軍費,這使得《國防法》只停留在口頭上。

原圖是一戰美軍,但是原圖一直提示不清晰,是在沒法了用現代美軍代替

這直接導致陸軍正規軍被進一步縮編,只用了短短兩年時間,就由28.8萬人減少成了13萬人;另外,不光兵力被壓縮,正規軍的裝備幾乎也不更新。當然這還不算最慘的,1929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危機,全國企業大規模倒閉,這直接讓經濟倒退二十多年,經濟的崩盤讓本就拮据的軍費更是減少,陸軍的發展進入了黑暗時代。好在麥克阿瑟當了幾年陸軍參謀長,雖然陸軍缺乏軍費,但是經過他的努力,常備軍兵力有所提高;時間到了1939年9月1日,馬歇爾升為少將並接管陸軍,成為陸軍參謀長;與此同時,在同一天,德國入侵波蘭,緊接著在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級的戰爭再度來臨了,美國陸軍的春天也到來了!

原圖是一戰美軍,但是原圖一直提示不清晰,是在沒法了用現代美軍代替

二戰初期美國陸軍步兵師

在德軍入侵波蘭的時候,美國並沒有立刻引起重視,因為經濟危機的餘波還沒有完全過去,政府仍然致力於搞好經濟。馬歇爾上任後,首先對陸軍進行盤點,發現陸軍此時的編制是21萬人,而實際上僅有17.4萬人,其中13萬餘人駐紮在國內,約4.4萬人駐紮在海外的殖民地上;除此之外步兵的裝備仍然用著一戰時期的舊式步槍。沿用當時美國人對美國步兵的說法:

一個個氣喘籲籲的咧著大嘴,穿著不合身的軍裝,歪歪斜斜地扛著老掉牙的步槍,在廣大無邊的國土上沒完沒了地走來走去

通過這句話,不難發現步兵的軍紀很成問題,「不合身的軍裝」說明缺乏軍用物資,「歪歪斜斜」說明訓練差勁,「老掉牙的步槍」這個不用多說了。總之一句話:陸軍不僅人少、裝備爛,而且訓練不足、軍紀也差勁。整個就是個三流陸軍。此時的陸軍只有三個不滿編的步兵師,另外還有六個名義步兵師,其實還達不到步兵旅的編制。步兵的主要武器就是一戰時期的M1903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春田式),1903年定型的爺爺輩栓動步槍,槍重3.95kg,最大殺傷射程910米,採用7.62x63mm步槍子彈,彈夾5發。國軍也曾經裝備過這槍,因為長的跟「中正式」步槍很像,所以被稱作「花期中正式」。另外還有非常少的步兵裝備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M1本來計劃是取代爺爺級的M1903式春田步槍的,但是產量太低了。

春田步槍

一戰結束後,在潘興將軍的帶領下美軍開始研究步兵師的新編制。在一戰時期,美軍為了保證充足的火力,步兵師的規模非常龐大,全師上下有2.8萬人,這個編制是其它國家的近兩倍。每師由兩個步兵旅、一個野戰炮兵旅加一個師屬機槍營組成,當然還有工兵團、通信營等等,這些不多介紹,咱們只介紹進攻部隊;每個步兵旅下轄兩個步兵團和一個機槍營,炮兵旅有兩個75mm野戰炮兵團和一個155mm榴彈炮兵團;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營和一個機槍連。通過這個配置你會發現機槍賊多,光機槍營就三個,機槍連還有四個,再加上師屬炮兵,一戰時的美國步兵師火力賊猛。但是機動能力卻不足,進而導致支援速度慢,只適合持久性的陣地戰,而不適合野外機動作戰。因此潘興就開始研究小型化的步兵師,撤掉旅級編制,再去掉多餘的機槍營,只剩下三個步兵團和四個炮兵營,另外要求全師實現機械化,通過車輛來運輸和偵查,通過縮編之後,步兵師還剩下15500人。但是這一編制直到1937年才開始嘗試。

75mm炮

當德軍攻陷波蘭後,美國才開始意識到兵力不足,因此開始小規模的擴軍,首先是把編制內的21萬人湊齊,然後在徵召1.7萬人,大概就是增加一個步兵師的兵力;再之後隨著德軍在歐洲的進攻力度,美軍兵力也在小規模的增長,直到法國的覆滅,才讓美國吃了一驚,開始中等規模的擴軍,常備兵力增長至29萬餘人,按照計劃還會繼續擴軍,正規軍將會增加至37.5萬人,同時開放和建立訓練營,增加後備軍的儲備兵力。除了兵力增長外,軍工企業也開始注入活力,不僅增加軍備訂單,還要求進行擴建,以應對有可能到來的戰爭。到了1941年中旬,美國陸軍的總兵力達到了140萬人,當然這裡面包括國民警衛隊和後備軍。此時這些新組建的步兵師全部按照15500人的規模來組建的。

太平戰爭爆發後步兵師編制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日軍開始進攻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通過步兵師在實戰中的表現,其規模被進一步縮小,一直到1943年步兵師的兵力被縮減為1.4萬餘人,當然因為戰爭的緣故,並不是所有步兵師都被縮編了,基本上留在後方的步兵師都是按照這個新的編制來的,而在前線正跟日軍作戰的步兵師則仍然是原來的編制。

M1式75mm炮

新的步兵師下轄三個步兵團和師屬炮兵,師長是少將軍銜;每個步兵團包括團部、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連和一個反坦克連,團長是上校軍銜;師屬炮兵包括四個炮兵營,其中三個輕型炮兵營和一個中型炮兵營,由一個師屬炮兵指揮部負責指揮,相當於加強炮兵團,營長是少校軍銜;步兵營包括營部加三個步兵連、一個重火力連和一個反坦克排,連長是上尉軍銜;步兵連包括三個步兵排和一個輕火力排,排長是中尉軍銜;步兵排包括三個步兵班,班長是陸軍下士或中士。

步兵班火力配置:12人制,裝備10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一支M1918式白朗寧自動步槍相當於輕機槍,和一支M1903A4春田狙擊步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全重4.37kg,長1100mm,採用跟春田步槍一樣的子彈7.62x63mm,彈夾8發,有效射程457m,此槍在1938年開始小批量準備部隊,直到日軍偷襲珍珠港後,M1的產量才開始飆升。M1918式白朗寧自動步槍,A1式重7.2kg,A2式重8.8kg,長1214mm,採用7.62x63mm子彈跟春田和加蘭德通用,用20發彈匣,A1射速每分鐘是300-450發,有效射程是548m。

M1加蘭德

步兵排擁有三個上面那種裝備的步兵班,在加上一個輕火力排組成步兵連。輕火力排裝備3支帶兩腳架的M1919式白朗寧7.62mm機槍和一挺白朗寧M2式重機槍,還有三門60mm迫擊炮和3具巴祖卡火箭筒。步兵連裝備的白朗寧M1919式有兩種型號,最初裝備的是M1919A4式,從1942年春季之後開始逐步裝備M1919A6式。白朗寧M2式重機槍是12.7mm口徑,即可防空又可平射,還可以裝到坦克和吉普車上。60mm迫擊炮就是M2迫擊炮,1940年開始裝備,也是被日軍打了一頓後,才開始爆發式的裝備,全重19.5kg,炮管長726mm,最小有效射程91.5m。巴祖卡火箭筒重5.8kg,筒的口徑是59mm,長1350mm,發射帶尾翼的破甲火箭彈,射程是100米。根據武器配置就可以猜出輕火力排的主要作用是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和反坦克,同時還兼顧防空,尤其是重機槍。整個步兵連總編制有193人。

60迫擊炮

每個步兵營由營部和三個上面那種步兵連組成,在加一個重火力連。重火力連裝備6門M1式81mm迫擊炮,8挺帶白朗寧M1917式機槍,7具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3挺白朗寧M2重機槍。除此之外還有個反坦克排,裝備3門M3式37mm或者57mm反坦克炮。M1式81mm迫擊炮,射速在30發每分鐘,最大射程3000米,炮長1278mm。M3反坦克炮口徑37mm,重413kg,長3920mm,炮管長2100mm,最大射程6900m,M3反坦克炮主要部署在太平洋戰場。綜合起來整個步兵營有871人。

每個步兵團由團部和三個上面那種步兵營組成,還有一個野戰炮兵連和反坦克連,當然必不可少的有個運輸連。野戰炮兵連裝備6門M3牽引式105mm榴彈炮;反坦克連裝備12門37mm或者57mm反坦克炮外加一個布雷排,主要布設反坦克雷。M3榴彈炮基本參數是,重1130kg,長3920mm,炮管長1880mm,最大射程7600m。

M3榴彈炮

師屬炮兵有三輕加一重,四個炮兵營。每個輕型炮兵營裝備12門M2榴彈炮,也就是每連四門。M2榴彈炮也是美國參戰後才開始大規模生產,1940年的時候僅僅裝備了14門,珍珠港事件後就開始暴增,M2榴彈炮就是105mm榴彈炮,基本參數是:重2260kg,長5.94m,炮管長度是22倍徑也就是2.31m,最大射程11270m。這裡把一戰時的75mm野戰炮換成了105mm榴彈炮,值得一提的是M2榴彈炮在戰後名字改成了M101榴彈炮,到現在很有很多國家的軍隊裝備著。中型炮兵營裝備12門M1918式155mm榴彈炮或者它的改進型M1A1式155mm榴彈炮(戰後改名M114式榴彈炮),都是牽引式的,每連四門,另外還有一個M1A1式75mm反坦克炮連。M1A1式榴彈炮基本參數是:戰鬥全重5761kg,每分鐘能發射6發,最大射程14.6KM。M1A1式反坦克炮是75mm口徑,重676kg,射速每分鐘5發,最大射程9000米,M1A1反坦克炮主要部署在歐洲戰場。當然炮兵營還有營直屬連和勤務連等等,勤務連主要負責運送炮彈,整個師屬炮兵由2160人組成。

M2榴彈炮

當然隨著戰爭的進行,美陸軍步兵師不可能一直死板教條的用這個編制,可能會因為任務的不同增加師屬炮兵的火力,要麼增加火炮的口徑要麼增加火炮的數量。除此之外可能還會增加上支援步兵的坦克和坦克殲擊車一類,可能是連級規模也可能是多個連;如果需要防空的話,還會增強上防空部隊。這樣一來步兵師的規模往往會超過1.5萬人。

相關焦點

  • 二戰爆發前,德軍步兵師人員編制和裝備的發展(上)
    二戰德國陸軍 二戰德國陸軍的主要兵種包括:步兵、山地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工兵、煙幕兵(化學兵)、通信兵、衛生兵(醫護兵)和運輸兵等。
  • 二戰蘇聯陸軍部隊的編制發展史(1941~1942)
    蘇聯的軍力最高的時候更是超過了1100萬人,要指揮如此大規模的軍隊,其編制是非常複雜的,而且隨著戰事的發展,蘇聯陸軍編制也一直在發生變化,本系列將會簡單講解一下二戰中蘇聯陸軍的編制變化史。本文講的時間是1941到1942年之間的變化。
  • 野戰尖兵:淺談二戰德軍步兵師編制的中期發展
    《二戰初期德軍步兵師人員編制和裝備的發展》本文接這篇文章,繼續講解二戰德軍中後期的步兵師編制影響二戰德軍中後期編制的原因包括兵源的數量、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以及戰爭的失利,戰爭的失利主要指前線慘敗導致損兵折將、武器丟失或者損耗嚴重等。
  • 蘇德戰爭前夕,蘇聯紅軍步兵師編制的調整
    二戰蘇聯陸軍部隊的編制發展史(1941~1942)蘇聯紅軍步兵師編制的調整蘇聯紅軍的步兵師也是個多兵種的混合體,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夕,1941年4月份的時候,蘇軍步兵師的規模還是挺大的,這個時候蘇軍剛剛通過了一個新的步兵師編制。
  • 帝國的崛起:19世紀普魯士陸軍的編制和裝備發展史
    普魯士陸軍的編制和裝備 1812年拿破崙遠徵沙俄失敗之後,法軍千裡潰逃,法蘭西帝國力量大衰,這讓普魯士有了能夠擺脫法國控制的契機。這一編制一直保持到了1866 年,直到普奧戰爭的來臨,普魯士為了應對戰爭的威脅又增加了3個常備軍,合計12個軍,其中有一個是近衛軍。歐洲各國的陸軍兵種種類都大同小異,最常見的就是步兵、騎兵、炮兵和工兵,這基本上在各國內是相同的。因此咱們也主要講解普魯士陸軍的這四個兵種的編制和裝備。
  • 二戰美軍步兵師火力有多猛?超90門重炮,還有超140輛坦克
    就以其投入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的士兵來說,每個士兵身上都背著數萬人民幣的裝備,並且在步兵編制中還有不同的火力配備,不僅有自動步槍,還有榴彈發射器和輕機槍,甚至執行任務的時候還有坦克和裝甲車開道,一旦發生交火,都是由坦克打先鋒,美軍這樣的作戰方式自然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自二戰時期就早有先例。
  • 美軍現役整編師的人員裝備配置如何?陸軍10個師卻分為了三種六類
    1939年以後抗日軍隊正規步兵師取消旅級建制,師直轄三個主力團(部分師有野補團),所以晉西北鐵三角指揮的三個團,實力就是超過了一個滿編師,無非沒有統一指揮司令部罷了。 至於美軍現役「滿編師」的兵力和裝備配置,卻很難用一個典型的步兵師來舉例。
  • 二戰蘇軍的師級兵力為何遠少於德軍?步兵師番號太多造成補充困難
    二戰蘇軍師級建制的額定人員和充實程度,其實也有一個變化的過程,而不是靜止於某點。戰爭初期蘇軍野戰師的編制雖然略遜於德軍和美軍,但是差距並不是特別明顯,造成軍事愛好者「視覺誤差」的主要原因是蘇軍在戰爭的中前期戰損太大,而補充又不及時。
  • 帝國裝甲軍的崛起:淺談二戰日軍裝甲部隊的編制發展史
    引言在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編制是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其參照舊德國的編制構建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編制體系,在火力和人數方面則是參照了一戰時的美國,總體上日軍的編制呈現出了明顯的不同。
  • 二戰美軍化學兵防化裝備
    起初化學迫擊炮營有4個迫擊炮連和1個營部直屬連組成,在1943年更改為3個迫擊炮連以配屬「三角」步兵師的3個步兵團。在1943年改編後,1個典型的化學迫擊炮營共有37名軍官,138 名軍士和481名士兵,其編制為:1個營部直屬連(由1個連部班,1個營部班,1個維修班,3個彈藥班組成)和3個化學迫擊炮連組成。
  • 二戰德軍的裝備有多好,一個師的火炮,比日軍一個師團還要多
    蘇德戰爭初期,也就是1941年左右,此時的德軍編制還是老式編制,師一級編制規模較大。比如最為普通步兵師還是3營3團制、1.72萬人的老編制,而這樣一個師的火力是非常可觀的。首先重火力層面,德軍步兵師共有大小口徑火炮302門。
  • 都說志願軍入朝時和美軍裝備差距大,究竟大到什麼程度
    我們不妨對比一下作為戰爭主力的兩軍陸軍一線野戰師,來看一下當年志願軍官兵到底是在一種怎樣艱難的條件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來之不易的勝利。我們以其中最早來到朝鮮的第24步兵師為例,其編制是按照1948年的7N號編制裝備表編成,全師兵力達18804人,師下轄三個步兵團,每個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營,每個步兵營下轄四個連,每個步兵連下轄四個排,每個步兵排下轄四個戰鬥班。除了三個步兵團外,美軍步兵師還編有一個炮兵團、一個坦克營、一個高炮營,及工兵、偵察、通信、維修、憲兵等師部直屬部隊,除工兵為營外,其餘為連級。
  • 軍史秘笈:二戰中日軍照貓畫虎的「海洋師團」全記錄
    二戰的日本陸軍最初有常備師團、特設師團、警備師團等編成,1942年改為「三單位制」之後又分出來甲種、乙種、丙種等師團類型,而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又模仿美軍的海軍陸戰隊步兵師,搞出來奇葩的「海洋師團」,那麼這一類型的師團到底有什麼特點呢?
  •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武器怎樣?美軍看得上眼的就一個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武器怎樣?看到這個問題,不少小夥伴肯定要說了,那自然是裝備精良啊。正面戰場,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嗎?就是在《亮劍》裡頭,繳獲到日軍一些裝備,也足夠李雲龍高興一陣的。新一團,獨立團,這些強悍的隊伍,不少裝備也都是繳獲日軍發展起來的。
  • 美軍紅牛步兵師入城平暴,擁有103年歷史,下轄5個旅,附屬4個旅
    眾所周知,美軍紅牛步兵師已經入城執行平暴任務,這支從1917年8月一戰時期建立、二戰時期成名、冷戰時期蟄伏、21世紀參加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部隊,編制結構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和研究。
  • 二戰時日本陸軍:騎兵和炮兵聯隊,所裝備的火炮種類
    聯隊,是二戰時期,組成日本軍隊的最主要軍隊編制,屬於一級作戰單位;日軍的軍旗,就是聯隊旗,由日本天皇親自授予。聯隊以上的編制,比如旅團、師團等,都是由若干個聯隊所組成,而旅團、師團卻都沒有軍旗,是日本軍隊所特有的現象。
  • 二戰德軍編制:共分四大軍種,力量核心就是152個野戰師
    二戰德軍總共分為四大軍種,分別是陸軍、海軍、空軍和黨衛軍,我們主要介紹下佔主要作戰力量的地面部隊,即德國陸軍和黨衛軍的編制。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時,黨衛軍的實力還較為弱小,只有5個師級單位,總兵力約15萬人,全部用於對蘇作戰。
  • 火力組配置真香,美國陸軍越戰班組編制及革新
    前兩天我寫到了美軍在韓戰時期的班組編制,由於高層錯誤的決定,他們將二戰時期陸軍的2-3-5制12人步兵班(班長班副隨意插隊)改成了僅有班長帶領的9人制步兵班。然後在朝鮮被我們志願軍的輕步兵戰術教做人以後,改成了11人制班,有班長帶領兩個火力組,每個火力組各有一個組長帶隊。
  • 美軍步兵師的軍樂隊,不僅要上戰場打仗,也為城鎮和社區表演節目
    眾所周知,美軍各軍兵種都編制有軍樂隊,他們儘管不是戰鬥人員,但是從二戰開始就跟隨美軍赴海外參戰,各步兵師都有自己的軍樂隊。今天,我們來研究第3步兵師軍樂隊,一支被譽為「全國最好的樂隊」的部隊。第3步兵師軍樂隊有著悠久的歷史。
  • 國軍五大王牌軍的美械裝備到底有多強?
    以該師1946年3月為例,全師3萬餘人(其實是軍的編制),主要裝備如下表(本人自製表,不妥之處,請諒解): 美軍步兵師裝備(韓戰1950年) 要說明的是,此表只是美軍普通步兵師的裝備,不是王牌師或者實力更強大的裝甲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