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爆史上最致命恐襲,死235人,與歐美有什麼關係?為啥美國越反越恐?

2021-02-18 新財迷

1.新華社報導,中聯部24日宣布,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將於3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最高領導人將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講話。

畫外音:中國正在展現大國擔當,扮演世界領導者角色。

 

2.新華網報導,中國最高領導人24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

畫外音:中緬走到今天,除了檯面上的英明決策,更有無名英雄出生入死無私付出,包括偶等的好友,致敬!

 

3.外交部網站消息,王毅24日會見敘利亞總統政治與新聞顧問表示,反恐、對話和重建是解決敘利亞問題三個著力點

畫外音:反恐是基礎,對話是出路,重建是保障……不扯犢子,咱務實。

 

4.新華社報導,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4日稱,因朝鮮方面維修需要,中朝友誼橋近期將臨時關閉

畫外音:啥時候修好?看胖胖的態度。

 

5.環球網消息,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23日稱,美軍在敘利亞的身份已經接近佔領軍

畫外音:主人沒同意,又是駐軍又是搞事,冠冕堂皇行強盜之實。

 

6.新華社報導,俄外長拉夫羅夫24日表示,美在亞洲增加武器裝備部署不可接受

畫外音:山姆和秋田雖然有所忌憚,但從沒死心。

 

7.央視新聞報導,美媒24日透露,川普政府放棄關閉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駐華盛頓辦公室,但將對其進行一定限制。

畫外音:俄羅斯、伊朗、土耳其聯手,已經亞歷山大,還有個嗷嗷叫的以色列,山姆也是頭疼。

 

8.環球網報導,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24日被拍到與11位客人進餐照片,其中包括一名中國商人,澳媒隨即展開瘋狂「譏諷」

畫外音:澳大利亞某些媒體像打雞血一樣「逢中必反」。

 

9.央視新聞報導,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23日表示,伊朗已履行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下的承諾

畫外音:山姆一而再被扇巴掌,看著都疼。

 

10.中新網消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4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埃及西奈半島清真寺恐襲,稱及其罪惡並且懦弱

畫外音:譴責有必要,但行動更重要,落不到實處,說啥意義也不大。

 

11.環球網報導,日本大阪市長吉村洋文24日稱,舊金山市長拒絕與其會面,對方稱在慰安婦問題「沒有交涉和商討的餘地」

畫外音:底線不是褲腰帶,不可能經不起拽扯。

 

12.新華網報導,巴基斯坦24日發生一起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一名警方高級官員死亡。

畫外音:各國捷報頻傳,恐襲愈演愈烈。

 

13.參考消息報導,印度內政部長漢阿希爾日前表示,除巴基斯坦和中國外,孟加拉國對印度也構成安全威脅

畫外音:只要和中國交好,對三哥來說都是威脅。

 

14.中新網報導,熱恩別科夫24日正式就任吉爾吉斯斯坦總統,並表示將深化同中國的關係。

畫外音:同中國交好,至少不吃虧。

 

15.海外網報導,姆南加古瓦24日在首都哈拉雷宣誓就任辛巴威總統,誓言改善國家經濟並打擊腐敗。

畫外音:對任何國家來說,貧富懸殊和腐敗程度都成正比。

 

16.新華網報導,阿富汗楠格哈爾省23日發生一起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8人死亡、17人受傷。

畫外音:壞消息每天都有,但像這樣集中爆發也是少見。

相關焦點

  • 製造埃及恐襲分子持「伊斯蘭國」旗幟
    當地時間11月25日,埃及北西奈省,人們站在發生恐襲的清真寺外。該事件已至少導致305人死亡、128人受傷。圖/視覺中國  恐怖分子持有「伊斯蘭國」旗幟,目前尚無組織宣布負責;聯合國安理會、美國等發聲明強烈譴責  埃及總檢察長25日發表聲明說,24日發生的清真寺恐怖襲擊已造成至少305人死亡、128人受傷。
  • 面對「自幹恐」,歐美能防住嗎?
    上周末發生在紐約、新澤西和明尼蘇達州的幾起恐襲,雖然沒有造成人員死亡,但對美國社會衝擊卻一點也不小。一個嚴肅的問題:美國還能不能防住恐怖襲擊?從眾多數據和專家分析來看,答案是:很難!具體一點說,「9·11」襲擊以來的15年,美國在防止恐襲方面,比歐洲做得好,需要協調、有組織的恐怖襲擊基本沒有。
  • 高警戒級別難阻巴塞成恐襲高危地
    今次恐襲是西班牙2004年以來死傷最慘重的攻擊,也是歐洲近幾年的第7宗汽車衝撞人群進行襲擊事件。若包括柏林、倫敦和尼斯的類似汽車衝撞攻擊,已逾100死。在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地鐵系統遭受一連串炸彈攻擊,造成191死、2500人受傷。
  • 致命美國! 日死3157超過911! 大封鎖開始 總統們紛紛出動 拜登跪求民眾戴100天口罩!
    大選後的美國,死亡的陰雲卻已經越壓越低——3日,美國報告了總確診超1400萬,死亡超27.5萬。單日死亡再破紀錄,錄得3157例,為新冠疫情以來單日死亡最多的一天,比911恐襲中的死亡人數 ICU裡有1.9萬人在與死亡做鬥爭,7000人已經上了呼吸機。 白宮新冠疫情特別工作組發布了最令人震驚的警告:「所有美國人感染新冠的風險都處於歷史高位。」
  • 法國房東為恐襲分子提供住所卻爆紅 遇難者家屬不滿
    視頻截圖海外網4月11日電在巴黎系列恐襲案中為恐怖分子提供住所的賈瓦德本達烏德日前被控「窩藏恐怖分子」罪成,處4年監禁。此人在出庭受審時一段短短數秒的視頻卻一夜之間意外「爆紅」,折射出網絡世界「無釐頭」式的流行效應,也引發了巴黎恐襲受害者家屬的強烈不滿和質疑。
  • 「911事件」最經典的照片:小布希獲知恐襲瞬間,2016年才被解禁
    「911事件」最經典的照片:小布希獲知恐襲瞬間,2016年才被解禁 工業革命後,19世紀初起歐洲各國進入了資本主義,造成了富裕的人越富有、窮人卻越窮困的情況,而貧富差距擴大,便也引起了底層知識分子的不滿,這使得左翼思想(「左派」、「恐怖主義」
  • 一樁發生在奧運期間的恐襲慘案,引發了受害國9年的亡命報復
    這起巴勒斯坦恐怖組織「黑九月」發動的襲擊,造成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喪命的慘劇,也讓慕尼黑奧運會成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一次運動會。而關於恐襲過程中德國警方拙劣的營救行動、衝突雙方涉及的巴以衝突歷史問題、還有事後以色列最高情報機構「摩薩德」對「黑九月」組織高層人員長達九年的各種暗殺復仇行動,也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的焦點。
  • 《恐襲波士頓》:思維可以有兩種對立,情感卻只有一種
    觀看《恐襲波士頓》的時候,感覺影片的節奏感以及敘事口吻都有和記憶重疊的地方。果然,搜查資料發現它是根據2013年真實事件改編的。這起爆炸案發生以後,震驚了世界,我朝也曾報導過。恐怖份子選擇在無辜的密集的人群中投放炸彈,這是最為可恨的。
  • 致命恐襲發生5年後再現爭議漫畫,法國《查理周刊》在想什麼?
    5年前,一幅漫畫引發了一場驚動世界的恐襲。那一年,接二連三的恐襲讓人們心神不寧。5年之後的9月2日,巴黎特別重罪法庭開庭,十三男一女由於為《查理周刊》恐襲的武裝分子提供幫助而成為被告;身負重傷的倖存者菲利普·蘭松還在艱難地嘗試走出那場恐襲的陰影;而當年因為恐襲「告別」先知題材漫畫的《查理周刊》如今卻決定重新刊發那些讓它惹禍上身的漫畫……真的「一切都被寬恕了」嗎?
  •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恐襲慘案,引發以色列特工隊長達9年亡命報復
    這起巴勒斯坦恐怖組織「黑九月」發動的襲擊,造成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喪命的慘劇,也讓慕尼黑奧運會成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一次運動會。而關於恐襲過程中德國警方拙劣的營救行動、衝突雙方涉及的巴以衝突歷史問題、還有事後以色列最高情報機構「摩薩德」對「黑九月」組織高層人員長達九年的各種暗殺復仇行動,也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的焦點。
  • 一樁發生在奧運期間的離奇恐襲慘案,引發了受害國長達9年的亡命報復
    這起巴勒斯坦恐怖組織「黑九月」發動的襲擊,造成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喪命的慘劇,也讓慕尼黑奧運會成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一次運動會。而關於恐襲過程中德國警方拙劣的營救行動、衝突雙方涉及的巴以衝突歷史問題、還有事後以色列最高情報機構「摩薩德」對「黑九月」組織高層人員長達九年的各種暗殺復仇行動,也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的焦點。
  • 穆爾西死了,埃及的未來如何?
    穆爾西的死亡從某種程度上有諷刺性意味,早在歐美媒體已經被批爛了的穆巴拉克下臺後,全世界的媒體都把攝像機對準了埃及,在經過歐美確定的埃及大選中,穆爾西毫無疑問的當選,歐美媒體一時間都有些失語。歐美媒體想問的是:為什麼不選舉一個親西方的埃及人?
  • 原告近200人討說法《查理周刊》恐襲案開審
    【歐洲時報周文儀編譯】據法新社和法國媒體報導,巴黎特別重罪法庭9月2日開庭審理《查理周刊》恐襲案及相關的兩樁恐襲案,14名被告人將受審;這三樁恐襲案的受害原告近200人,預定庭審將持續49天。2015年1月發生在巴黎的系列恐襲案曾經震驚世界,時隔5年的審判受到輿論的密切關注。
  • 美國指控一肯亞男子欲效防「9·11」恐襲
    新華社12月17日消息,美國聯邦檢察官16日宣布,指控一名肯亞籍武裝人員犯有恐怖主義罪行,包括與索馬利亞青年黨共謀劫持客機,在美國發動「9·11」式恐怖襲擊。嫌疑人名為喬洛·阿卜迪·阿卜杜拉,現年30歲,2019年7月在菲律賓被捕,15日被引渡到美國,面臨6項指控。
  • 埃及有上百架F16,為啥又找法俄買飛機?不是錢太多是美國逼太狠
    其中美國與俄羅斯基本佔據軍火市場絕大部分份額。其餘的部分也被歐洲給分了。最近埃及就出手闊綽,手裡有上百架F16還不夠,還要買法國陣風和俄羅斯蘇35。埃及為啥突然需要這麼多飛機?不是埃及錢太多,而是美國逼得埃及F16越來越不敢用了。
  • 恐襲之後,波士頓不相信眼淚
    《恐襲波士頓》中國大陸海報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去年末至今年初,有兩部關於2013年4月波士頓馬拉松恐怖襲擊事件的電影在美國上映,一部是紀錄片《馬拉松:愛國者日爆炸案》,另一部是劇情片《恐襲波士頓》,國內已經引進後者,正在公映。
  • 紐西蘭4名槍手無差別掃射 聲稱模仿加拿大恐襲
    兇手在行兇武器上還寫了兩年前加拿大魁北克省清真寺恐襲案兇手的名字,說是受到他的啟發,估計加拿大人都要氣瘋。有目擊者說,他看見穿著軍服的槍手手持自動武器連開多槍,至少清空2個彈匣,還有多名兒童中彈。他說:「我身邊躺滿屍體。」
  • 肯亞第二大恐襲案共謀犯獄中自殺 動機尚不清楚
    肯亞媒體11月30日報導,因參與謀劃2015年肯亞加裡薩大學恐襲案被判無期徒刑的坦尚尼亞籍罪犯拉希德·查爾斯·姆貝雷塞羅(Rashid Charles Mberesero)於當地時間11月27日下午在肯亞的監獄中上吊死亡。肯亞警方稱拉希德患有精神疾病,生前曾服藥治療。
  • 《恐襲波士頓》:帶你零距離見證恐襲
    文/赤葉青楓11月內地影市最值得一看的電影榜單中,《恐襲波士頓》絕對有資格躋身三甲之列。、真實地還原了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的全過程,令觀眾通過大銀幕零距離見證恐襲。那是一場舉世震驚的爆炸恐襲:兩枚炸彈在波士頓馬拉松終點線附近先後引爆,造成了包括中國留學生呂令子在內的3人死亡,183人受傷。爆炸發生後,兩名恐怖分子又槍殺一名警察奪取槍枝,並且劫持了一名華裔留學生和他的新車,妄圖前往紐約繼續進行恐怖襲擊……經此一事,無數人的命運就此被驟然改寫。
  • 巴塞隆納突遭血腥恐襲!已致13死100多人傷
    目前警方尚不確定這兩起事件是否有聯繫。另據西班牙媒體報導,有一名嫌疑人在與警方交火中已被打死,但目前有關此事沒有更進一步消息。恐襲發生後,中國駐巴塞隆納總領館發出安全警示,提醒在事發地附近中國公民保持冷靜,在安全區域暫避,聽從警方指揮,並請市內其他區域中國公民切勿前往事發地點,如遇緊急情況,請及時與當地警方和中國駐巴塞隆納總領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