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傑出的當代藝術家,都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定製」過防火幕|...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這些傑出的當代藝術家,都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定製」過防火幕|大象文摘

文章來源: 假組委會|假藝術節(ID:fakefestival)



維也納國立歌劇院 Vienna State Opera 自1998年起,開始與當地文化藝術機構 museum in progress 展開視覺藝術領域方面的合作。每個演出季伊始,他們都會共同邀請一名(組)藝術家,為劇院內的防火幕「定製」作品。

作為具有開創性的臨時委任項目,「Safety Curtain」把很容易被人忽略的防火幕變成了快閃式的展覽空間。這些由著名藝術家特別為劇院創作的展品,不僅在內容上突出了場地古往今來的歷史,更是為訪客的觀演體驗提供了頗有層次的視覺鋪墊。同時,從作品陳列的角度來看,主辦方採用了一種非常創新的工藝:藝術家的手稿被列印在塑料網上,通過磁鐵與原始的防火幕相連。

「Safety Curtain」項目的藝術委員會由德語區分量十足的策展「師徒黨」 Kasper König 和 Hans-Ulrich Obrist 牽頭成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包括 Cy Twombly, Cerith Wyn Evans, David Hockney, Joan Jonas 和 John Baldessari 在內的一眾大師,都在這塊176平方米的幕布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劇場印記」。

卡拉·沃克 | Kara Walker

1998/1999


美國藝術家卡拉·沃克 Kara Walker 的作品,融入了剪貼工藝。她以一種批判的,甚至有點憤世嫉俗的方式面對奧地利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歷史。

Christine & Irene Hohenbüchler

1999/2000


奧地利藝術家組合 Christine & Irene Hohenbüchler 通過作品細數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過往演出季。紅色的十字暗示著科索沃戰爭,也為按順序排列的歷史提供了一道道「拱門」,蔓延至今。

馬修·巴尼 | Matthew Barney

2000/2001


馬修·巴尼的作品,將《懸絲》和他之前的作品結合,形成了一種充滿暗示聯想的混合物。

理察·哈密爾頓 | Richard Hamilton

Retard en Fer – Delay in Iron

2001/2002

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

Michael Elmgreen & Ingar Dragset

Looking Back

2002/2003


艾默格林與德拉塞特的這件作品,並沒有出現在維也納國立歌劇院,而是率先在柏林喜歌劇院內亮相。「Safety Curtain」項目在維也納大獲成功之後,很快吸引了嗅覺敏銳的德國人的注意。於是他們也迅速在自己的焦點歌劇院裡,玩起了花樣。


朱利奧·保利尼 | Giulio Paolini

2002/2003

義大利藝術家朱利奧·保利尼 Giulio Paolini 的防火幕上,鋪了一片夜空。不少奇怪的物體在星際間漂浮,仿佛在等待著帷幕來開之後的「入戲時分」。

託馬斯·拜勒 | Thomas Bayrle

2003/2004

塔奇塔·迪恩 | Tacita Dean

Play as Cast

2004/2005

瑪麗亞·拉斯尼格 | Maria Lassnig

Breakfast with Ear

2005/2006


奧地利藝術家瑪麗亞·拉斯尼格 Maria Lassnig 在職業生涯晚期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創作的作品取材於她1967年左右完成的同名代表作。拉斯尼格認為歌劇是從視覺角度先入為主的「聽覺盛宴」,而作為觀眾,背部和大腿又是在劇場中端坐時最常看到的簡單畫面。

裡克力·提拉瓦尼加

Rirkrit Tiravanija

Fear Eats the Soul

2006/2007

你是否忘記了,童年時被這個畫面支配的恐懼?

傑夫·昆斯 | Jeff Koons

Geisha

2007/2008

羅斯瑪麗·特羅克爾

Rosemarie Trockel

2008/2009

特羅克爾的防火幕,比喻著一個跟舞臺相似的充滿想像力的空間。在這樣的空間裡,你可能會相信自己的幻想或許並不是那麼不切實際,它們,可以成真。


弗朗茨·韋斯特 | Franz West

Drei – Vom Vorgang ins Temperament

2009/2010


弗朗茨·韋斯特的作品,是他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於希臘逗留期間創作完成的拼貼畫。畫面中的三個人無憂無慮的裸體讓人想起海灘上的裸體主義者,他們的姿勢好像雕塑一樣。韋斯特希望通過自己的防火幕對歌劇的發展狀況表示關切。他認為劇場中的一切,也都應該是開放自由的。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theatre is more than most of us believe: no colourful surface, not just play-acting but something unsealing and redeeming, something absolutely magic in our being."

/

Franz West

塞·託姆布雷 | Cy Twombly

Bacchus

2010/2011


託姆布雷紅色的筆刷和它在畫布上的移動過程清晰可見,油墨滴下來的痕跡是這件作品的關鍵。作為影響了許多傑出音樂人的當代藝術大師,託姆布雷的作品總是能夠指向自己之外,在觀者的想像和幻覺中,輕鬆找到一席之地。

錫裡斯·溫·埃文斯

Cerith Wyn Evans

2011/2012

大衛·霍克尼 | David Hockney

2012/2013


大衛·霍克尼對古典音樂,尤其是歌劇的熱愛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約克郡童年。青年時期,大衛·霍克尼曾開車載著友人在歐洲各地瘋狂繞圈,只為一覽當季所有的熱門歌劇。對他來說,泡在劇場裡的日子,只有純粹的快樂。霍克尼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量身打造的防火幕,言簡意賅地表達了這種快樂。

Oswald Oberhuber

2013/2014

瓊·喬納斯 | Joan Jonas

2014/2015


瓊·喬納斯對舞臺和表演藝術的偏愛自然不用多說。在這件委約作品中,她著重強調了大多數歌劇和戲劇所依賴的前拱舞臺結構,把將它看成了自己抽象繪畫作品的框架。

多米尼克·岡薩雷斯-弗爾斯特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

Helen & Gordon

2015/2016

多米尼克·岡薩雷斯-弗爾斯特的這件作品,旨在向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老牌周刊雜誌《生活》的一組經典照片致敬。

桃芭·奧爾巴赫 | Tauba Auerbach

A Flexible Fabric of Inflexible Parts III

2016/2017

約翰·巴爾代薩裡 | John Baldessari

Graduation

2017/2018


「Safety Curtain」啟動20周年之際,主辦方特別邀請美國觀念藝術代表藝術家約翰·巴爾代薩裡,為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定製」防火幕。在巴爾代薩裡看來,欣賞歌劇的人群階層分明,但這樣的階層分布一定與消費能力相掛鈎嗎?如果劇院裡的觀眾按審美邏輯和能力排列,那場面一定跟畢業照很像。

那麼,你最喜歡哪件「防火幕」作品?



在這個話題無孔不入且熱愛閱讀的新媒體編輯部,我們經常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公眾號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眾、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它們都將一一出現在這個欄目裡。


我們也隨時歡迎您的參與,留言向我們推薦您讀到的低調好文。


本文由公眾號「假藝術節」(ID:fakefestival)授權轉載,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訪問關注。

相關焦點

  • 柏林愛樂樂團、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全球頂級...
    維也納國立歌劇院 (資料圖)據不完全梳理,這批頂級院團主要包括德國柏林愛樂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The Metropolitan Opera)、奧地利維也納國立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
  • 大都會歌劇院、柏林愛樂、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開放免費在線收看
    同日,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宣布在票房關閉的這段時期內開放片庫,自3月15日至4月2日,每晚提供一部之前錄製的歌劇或芭蕾的在線播放。如下為排片,筆者推薦3月17日的《三姐妹》和由中國男高音夏侯金旭演出的劇目,包括由他演唱芬頓的《法爾斯塔夫》。
  • 工藝美學|當代金雕藝術家吳卿的瑰麗黃金雕刻世界
    第一、1993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破例以院費典藏在世藝術家金雕作品「瓜瓞綿綿」,該舉動史無前例,也是絕無僅有的。「瓜瓞綿綿」長達280公分、寬38公分、高120公分,以3株苦瓜及238隻螞蟻為主體,結合了各種昆蟲及小草、樹苗,並搭配重達80公斤的白銀泥土底座,以及以銅翻鑄的竹子和棚架。像這樣大型的貴金屬作品規模,是故宮典藏中前所未見。
  • 40元就能看一場,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把歌劇送到中國觀眾面前
    不用去劇院,宅在家就能看一場來自「音樂之都」的歌劇,而票價只需40元。日前,騰訊藝術指尖劇院「開張」,作為全球最富盛名的歌劇院之一,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率先入駐。建於1869年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與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等齊名。馬勒、理查·施特勞斯、卡拉揚、小澤徵爾等樂界傳奇人物,都曾在此任職音樂總監,是無數人心中的聖地。每個樂季,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都會推出約60部歌劇、芭蕾劇目,擁有龐大的歌劇、芭蕾庫存。
  • 人文課堂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與《齊格弗裡德》
    早在我動身赴維也納之前,便有朋友對我即將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欣賞到2008年製作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大加豔羨。不過朋友也說了,4部戲裡最值得看的是《齊格弗裡德》,因為這裡匯集了該製作的最強陣容。在此之前,我倒並不以歌手為意,因為孤陋寡聞,壓根不知飾演「漫遊者」(沃坦)的朱哈·烏西塔羅為何許人也。
  • 「2020當代書畫傑出藝術家」江佑振作品欣賞
    並經當代著名書法家張德芳,李國光等名師指教,不斷提高,受益匪淺。幾十年如一日臨池不掇,並近年來多次參加全國各地書畫筆會和書畫展得到各地書法愛好者,收藏家喜愛,多幅作品被收藏家,紀念館,私人展覽館收藏。於2015年10月3號參加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拍賣會上(三尺整張立軸)書法作品高額拍賣成交。
  • 「2020當代書畫傑出藝術家」何劍明作品欣賞
    其個人作品及傳略被載入《世界華人書畫家名錄》、《中國當代美術家辭典》、《鄂東文藝家辭典》、《圖說中國當代美術》、《新中國美術編年史1949-2014》、《中國美術選集》、《中國藝術經典收藏》、《新中國美術圖鑑》等書籍中,獲"二十世紀百家書畫家";「世界傑出華人」和「當代藝術名家」 稱號。廣州日報、美術報、中國書畫報、湖北日報等媒體及多家電視臺曾為其作過專題報導。
  • 下次來維也納,一定要住沙哈飯店
    人們原可以在這些地方消閒漫步,但凡是有綠樹和美景的地方,行人的行動都受到嚴格的限制,如果兩個行人幸運地找到一個位置適中的長椅,在它附近往往就有一座大理石雕像,一位威嚴的國王,左足前伸,手執利劍,虎視眈眈地看著你,令人們不得不趕快離去。
  • 走進維也納:世界音樂之都,不只有音樂
    因為維也納的「世界音樂之都」的緣故,戒指路沿線的地標中,第一個要介紹的是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是歐洲最重要的歌劇院之一。1869年5月25日,這裡首場表演為莫扎特的唐-喬望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舞臺被盟軍炸毀,整棟建築也在1945年3月12日被火燒毀。重建的歌劇院有超過2200個座位,於1955年11月5日第一次演出,劇目是貝多芬的費德裡奧,由卡爾-伯姆指揮。
  • 都知道他設計Nike火星鞋,卻都不了解他當代藝術家身份
    ,最終製成品沿用了他個人的有趣怪誕思維設計了名為「HELLO KITTY NATIVITY」的耶穌誕生場景,當此藝術品公開後,整個藝術界也得到了各界的關注。 「HELLO KITTY NATIVITY」的耶穌誕生場景 在這次成名之後,開始讓 Tom Sachs 為這些各種著名品牌設計出多款有著反思且富商業性的裝置藝術品
  • 韓國立歌劇院攜普契尼經典《藝術家生涯》來京
    《藝術家生涯》劇照5月11日至13日,國家大劇院歌劇節將迎來由韓國國立歌劇院帶來的普契尼經典歌劇《藝術家生涯》。韓國指揮大師鄭明勳無疑是本次《藝術家生涯》的最大看點之一,儘管他是北京舞臺上的常客,但是還從來沒有在中國的舞臺上執棒過歌劇,此次翹首企盼的中國樂迷終於能夠得償心願。
  • 看完金色大廳無人的新年音樂會,想夢回維也納了
    這部作品處處洋溢著優美絕倫的韻律,讓人感到十分親切,仿佛眼前展現出了一幕幕浪漫而美麗的畫面,小提琴特有的優雅音色更是給作品蒙上一層夢幻般的面紗。此刻,讓我們聽著這首樂曲,一起漫遊維也納。 維也納,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生活多年的城市,他們在這裡創作了許多美妙動聽的經典作品。這座城市有一種天生的音樂氛圍和藝術氣質,它吸引了無數藝術家來這裡生活並尋求創作的靈感。
  • 構建與當代消費者之間的引力場,28歲維也納酒店煥新創變
    蛻變重生 維也納酒店構建簡歐美學生活空間12月15日,以「維美紳活 藝享天開」為主題的維也納酒店品牌煥新品鑑第一站活動在深圳.歡樂海岸創展廣場 「時光·寶藏-對話達文西」展覽館盛大舉行以生活方式酒店為例,通過在酒店內為用戶打造方方面面的生活場景,他們正將生活方式的元素融入到酒店的功能化設計以及服務中,實現「酒店+X」的沉浸式空間,讓客群獲得更多特色住宿體驗。28年如一日 維也納酒店始終年輕那在維也納酒店這個簡歐美學生活空間中,當代消費者將與怎樣的美好生活欣然相遇?
  • 德奧浪漫主義指揮藝術的傑出代表 | 奧託·克列姆佩勒
    這些指揮巨星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但巨大的藝術共性使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德奧指揮流派。在這個強大的共性體系中,克列姆佩勒是一個富有代表性的傑出人物。在歌劇方面,他是莫扎特、貝多芬和華格納作品的優秀演釋者,像莫扎特的《魔笛》,貝多芬的《費德裡奧》,華格納的《羅恩格林》等作品,都是他的拿手好戲。當年在歐洲許多歌劇院任常任指揮時,這些作品都列在他最擅長的指揮劇目中的。
  • 花40元 在家觀看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圖蘭朵》你願意嗎?
    3月6日晚,騰訊藝術指尖劇院將迎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歌劇《圖蘭朵》。騰訊藝術告訴紅星新聞,在《圖蘭朵》之後,還有12部由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集合國際陣容打造的經典歌劇上演,整個歌劇季將持續到今年7月。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被譽為「世界歌劇中心」,為了拓展觀眾群,該院早在2013年就開始了網絡直播,登錄其官方網站就可觀看,一場直播收費14歐元(約108元),一場點播收費5歐元(約38元)。如今,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通過與騰訊藝術的合作,把高質量的歌劇送到了中國音樂迷面前。
  • 「掌握社·甘肅 直播預告」《古典巔峰》交響音樂會
    微博、Youtube、央視頻、Bilibili 、掌握社藝術家介紹李心草首位進入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執棒的華人指揮家李心草的足跡已遍布全球五大洲。與他合作過的音樂團體包括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交響樂團等歐洲重要樂團和歌劇院以及亞洲及大洋洲所有主要樂團和歌劇院。李心草先後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和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師從徐新、鄭小瑛、L. 哈格教授。當他20歲時,就已與前中央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等國內著名樂團有了成功的合作。
  • 維也納旅遊業按下重啟鍵,音樂之都再次奏響樂曲
    文/福布斯中國隨著五月底維也納各項工作重啟,音樂之都的諸多音樂機構,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再次開演, 這個夏天預計將有800場室外舞臺表演。之前只能通過雲旅遊和直播過過癮的遊客們,現在有機會親臨維也納,感受這個城市的文化和音樂魅力。音樂在維也納重新響起。大型維也納音樂會,有一些通常設有1,000多個觀眾席,目前都將觀眾人數限制在100人以內,7月起將放寬到250人以內。近期最令人期待的是7月4日至6日,著名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將攜手維也納交響樂團在維也納音樂廳大禮堂演奏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