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創新引領,質量驅動。近年來,湖南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全面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以高質量供給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揚「敢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在質量管理、標準制定等領域湧現一批世界和全國知名的湖南品牌,在質量強國建設中展現湖南作為,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匯聚湖南力量。從11月23日起,華聲在線記者聚焦獲獎企業(個人)的經驗做法,探尋質量強省的品質密碼,感受質量強省的湖南動力,今天推出金杯電工篇。
華聲在線12月14日訊(記者 盧小偉 通訊員 黃欣芳)湖南首條地鐵長沙地鐵2號線、全國首條磁懸浮專線長沙磁懸浮專線、中國第一條高鐵武廣客運專線、世界第一條智能高鐵京張高鐵……這些「首條」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金杯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杯電工」)。在高速奔馳又舒適安全的列車裡,金杯電工生產的電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9年前,得名於中國女排奪冠的「金杯」電纜,也立志生產電纜行業的「冠軍」產品。39年裡「金杯」電纜矢志不渝,匠心不輟,終以良「芯」做好線,以好線利萬家,在湖南電線電纜行業首次捧回沉甸甸的省長質量獎。
「傾聽」初心,行業內首創雙驅質量管理模式
12月中旬,今年入冬以來最強冷空氣侵襲湖南。大幅降溫下,電力保障成為「抗寒」關鍵。架設在高壓及特高壓電網裡的金杯電纜,一如既往輸送電力,點亮三湘大地萬家燈火。
電線電纜是國民經濟「血管」和「神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回顧金杯電工發展歷史,「品質」二字一以貫之。
1956年,金杯電工前身——衡陽電纜廠成功試製出湖南第一根塑料電線,填補省內線纜行業空白。1981年,中國女排首奪世界盃冠軍,「金杯」牌商標應勢而生。3年後,「金杯」電線榮獲了全國行業產品質量最高獎——國家銀質獎。
「女排精神激勵著金杯人朝行業最高品質標準去奮鬥拼搏,並把這一精神慢慢融進了企業文化之中。」 金杯電工黨委書記、總裁周祖勤如是說。
進入21世紀後,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電線電纜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一些不良手段、無序現象時有發生。於世紀之交的1999年成立的金杯電工,如何在嘈雜的市場裡「傾聽」前身的「心聲」?
一代代「金杯」產品,是對初心的傾聽與踐行。 盧小偉 攝
「唯有依託品質,才能守住『金杯』。」回望梳理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金杯電工總結提出了「用良『芯』,做好線」的「金杯芯」質量文化。芯」代表線芯、誠心、匠心,「好」代表質量好、技術好、服務好——
擁有省內唯一一家從事全系列電線電纜技術研發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8大研發和檢測平臺,獲得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產品40餘項,國家專利近400項;帶著鋪蓋、連續幾個月在現場鑽研、調試設備安裝……
正是以追求卓越的「金杯芯」質量文化為內驅動,以用戶滿意的客觀評價為外驅動,金杯電工逐步提鍊形成了行業內首創的「『金杯芯』+用戶滿意」雙驅質量管理模式,讓「金杯」成色越來越足。
雙驅質量管理模式成為金杯開疆拓土的利器。目前,公司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國家智慧能源、高壓及特高壓輸變電裝備和電網、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石油石化、鋼鐵及三代核電電機、5G通信、大數據和建築裝修等領域,始終如一提供穩定、可靠的優質產品和服務。
更重要的是,金杯電工還主動培養產業集群,與行業上下遊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讓金杯這個平臺能凝聚更多的成員,與公司共同成長。」
以「星」為尚,在師帶徒、評「星」中傳承匠心
金杯電工總工程師陽文峰的手機裡留存著一條信息,是徒弟發過來的感謝和祝福話語。接受記者採訪時,陽文峰分享了這條信息背後的小故事。
「我有一個徒弟,以前技術學不好,還時常與領班發生衝突。我一直對他有信心,手把手慢慢地去教。有一次遇到個問題,他比我還上心,連續3天,從早上8點忙到晚上10點,最終自主解決了。我表揚了他,他很高興,後來就給我發了信息。」陽文峰邊說邊笑,語帶欣慰。
在金杯電工,師帶徒已形成傳統。每年一次,師傅徒弟聚在一起交流座談,質量文化、工匠精神在溝通互動中悄然傳承。
「做企業,要匠心;做產品,要匠心;做人,也要匠心。」在周祖勤的理念裡,企業質量管理,最終要歸結到人,歸結到全體員工身上。
基於此,早在2014年金杯電工就開始推行《質量星級員工評選辦法》,對車間生產員工產量、成本、質量合格率、質量態度等多個方面進行打分,評選出質量星級員工。並在此基礎上,推行星級班組、星級車間評選。以造「星」活動,推動品質提升。
通過評選星級員工,企業質量文化得到了傳承。 盧小偉 攝
說起評星活動,很多金杯電工人都不約而同地提起兩個名字——質量七星員工楊科和李權。
楊科任職於金杯電工特種電纜事業部,是一名擠橡工,從事電線電纜擠橡工作14年,目前能熟練操作美國戴維斯和德國特樂斯特三層共擠設備,以及國內所有擠橡設備。
李權是金杯電工衡陽電纜有限公司的第一個七星員工,他讓同事們「崇拜」的是,攻克了一個「0.15%難題」。
記者了解到,扎帶機是電線智能化生產線中的關鍵設備之一,它能配合機械手較好完成「中空熱縮包裝」工藝作業。美中不足的是,扎帶機每次扎帶完畢後,扎帶舌片容易鉤住電線扎帶,並拖拽電線導致產品報廢,影響整條生產線產能。雖然扎帶機勾線的發生概率「僅」為0.15%,但每年給企業造成的損失達30餘萬元。
看到設備廠家束手無策,李權坐不住了。他利用業餘時間查資料、看視頻、找專家,還自掏腰包購買零件,「不分晝夜」反覆試驗。經過半年摸索,創新性地給扎帶舌片增加電磁吸合裝置,最終解決了「扎帶機勾線」難題。
以「星」為尚的企業,沒有理由不收穫「金杯」。
今年11月,在由湖南省工商聯、省人社廳和省總工會聯合舉辦的首屆湖南省電線電纜行業製造工(檢驗工)大賽上,金杯電工囊括冠亞軍,並在前6名中佔據5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