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表彰的第六屆湖南省省長質量獎(提名獎)獲獎榜單中,既有中車電動、金杯電工、湖南吉利、艾華集團等先進位造業標杆,也有建衡實業、恆欣實業、天欣科技、鹽津鋪子等細分行業冠軍,還涵蓋了湖南建工、芒果TV、頤而康、友誼諮詢等建築、文化、服務領域的翹楚。
這是加快建設質量強省的一次大檢閱。記者深入獲獎企業車間廠房、生產一線,一路走來,創新驅動、匠心製造、質量強省,釋放強勁的韌性和活力,呈現一幅幅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
堅持創新驅動,用好企業轉型發展的「金鑰匙」
打造強壯的企業肌體,離不開精準的質量管控,更需要科技創新激發新動能。
在湖南市場佔有率第一、將電動大巴賣向全球的中車電動,創新搭建功能強大的「雲智通」監控網絡,實時監控運行中的中車電動車輛,讓出行更加「聰明」。
「電動大巴不僅能自動駕駛,還能利用智慧互聯終端進行訂餐、購物、娛樂、移動辦公。」 中車電動董事長申宇翔介紹,公司10月發布「中車智·未來移動生活空間」,推出智慧互聯移動出行方案,乘客出行將更美好。
11月底,寒氣逼人,湘潭恆欣實業生產車間一派熱火。生產線上,智能數控加工設備高速運轉;工廠門口,等待提貨的車輛排起了隊。
憑藉雄厚的科技實力,恆欣實業生產的礦用架空乘人裝置,連續多年在國內和全球市場位列第一。
堅持創新驅動,此次獲獎的多家企業成為所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
湖南老牌企業金杯電工,櫛風沐雨近70年,煥發新活力。堅持用良「芯」做好線,金杯電工在「專、精、特、新」等方面不斷完善產品結構,在市場上開疆拓土。
「公司立志打造線纜行業最高品質標準。」金杯電工衡陽電纜公司總經理謝良瓊告訴記者,我國第一條高鐵武廣客運專線、湖南第一條地鐵長沙地鐵2號線、長沙磁懸浮專線和世界首條智能高鐵京張高鐵,均使用了金杯電工生產的電纜。
一流企業,定製標準。標準,則須有科技創新實力「打底」。
以創新締造新發展動能,在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衡陽建衡實業遵循「標準領先、全面規範、提升質量」的發展理念,主持制定7個國家標準和7個行業標準,一躍成為國內鋁鐵鹽行業標準引領者和主導者,產品市場佔有率連續8年居國內第一。
創新是企業轉型發展的「金鑰匙」。眼下,我省大批創新能力強、特色突出、在國內細分市場佔有優勢地位的行業龍頭及「單項冠軍」「小巨人」企業接續湧現,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弘揚工匠精神,培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省長質量獎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濃縮了艾華攻堅克難的奮進之路。」艾華集團董事長艾立華告訴記者,公司6次申報省長質量獎,今年終獲大獎。
1985年,艾立華和妻子王安安揣著全部家當3700元,踏上創業之路。起步之初,公司堅持「小、精、特」定位,精益求精鑄造精品,最終獲得華為、三星、OPPO、VIVO、小米等企業青睞,是中國第一、世界前四的鋁電容器上市公司。
生產高品質產品,須有精雕細琢之功,呼喚弘揚工匠精神。
如何讓工匠精神升華為企業文化,員工自覺遵循?
艾華集團給出答案:推出《掃除道與企業管理十二條》,倡導全員踐行「掃除道」工作法,從自己辦公區域保潔開始,知行合一,做到「凡事徹底」,掌握化平凡為非凡的能力。
一個龐大工程,通常是從一個螺絲釘、一個電焊點、一張施工圖開始的。精工細作,方能成就一座座精品建築。
早前,湖南建工集團在和多家央企、地方國企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以高分成功中標承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房建工程CA01合同段,成為這個世界超級精品工程的建設者。
靠質量堅守贏得市場,2019年,湖南建工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今年1至10月,該集團克服疫情影響,總中標量達1487.05億元,同比增長25.39%。
「質量是政治,質量是生命,質量是效益。」一個企業大力踐行工匠精神,提升產品質量,樹立標杆,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自然水到渠成。
「做一個項目,樹一座豐碑!」被記者問及友誼諮詢何以獲得省長質量獎提名獎,董事長張海岸說,公司始終堅守「八字訣」:誠信、創新、標準、專業,為客戶提供極致服務。
最傳統的服務業,亦是孕育能工巧匠的「沃土」。頤而康恪守「竭盡所能、追求卓越」理念,成長為全國直營門店規模最大、服務項目最齊全、服務最正規、設備最先進的中醫養生保健連鎖企業,並將網點開到了英國和荷蘭。
工匠精神的精髓,就是永遠在改進和提高的路上。這是一個企業、一座城市、一個區域整體發展應有的奮鬥姿態。
記者走訪的10多家獲獎企業,將工匠精神融入企業經營全過程,不斷精細的管理服務,持續優化的產品質量,是他們共同的「形象氣質」。
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需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養千千萬萬優秀技能人才,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國內外廣闊市場,形成高質量發展持久的動力源。
積蓄趕超優勢,爭當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好零食,鹽津造」「湘村的豬,兒時的味」……在食品細分領域,此次獲得湖南省省長質量獎提名獎的鹽津鋪子、湘村黑豬,皆為眾多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
目前,這兩個品牌的市場主要集中在湖南。雖在全省行業領先,但放眼全國,仍前有強者,後有追兵。
已於2017年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中國「零食自主製造第一股」的鹽津鋪子,正全力做一個趕超者。該公司董事長張學武說,鹽津鋪子已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速從傳統食品製造向智能製造轉型,向更高質量發展邁進。
創新驅動沒有終點。
高質量發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工業智能製造領域,成立3年的中南智能,專注於工業機器人、工業網際網路的開發和應用,已獲高價值專利200餘項,制定標準20餘項,以小身軀釋放智造大能量。
與全國同業領軍者相比,中南智能無疑尚處於「起步階段」。該公司副總經理賀禮坦言,獲得省長質量獎提名獎,意味著企業迎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與核心技術標準制定、新增大量有效專利、加速新技術應用……我省越來越多的企業踏上潮頭浪尖,在部分技術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的跨越,並逐漸領跑行業發展。
自2005年落戶湘潭以來,湖南吉利累計投資超過100億元,形成顯著的後發趕超優勢:今年1-10月,生產整車13.86萬輛。新推的繽越車型,上市20個月銷量突破20萬臺。從全國來看,吉利汽車已連續3年穩坐中國品牌銷冠。
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我省企業從追求規模、速度升級為追求高品質、高附加值、高效率發展,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大大縮短了與國際國內頭部企業的差距。
湖南省政府參事、中南大學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饒育蕾認為,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我省企業科技創新的質量和效率有待提升,尚存在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部分行業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創新成果轉化率不高等問題。
「加快運用網際網路、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發展實體經濟,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高附加值新興產業。」饒育蕾表示,還要加速培育「高、精、尖、特」企業,通過提供差異化、定製化、專業化服務,加速由單一產品提供商向綜合方案解決商轉變,爭當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記者 劉永濤)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