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熟」會員?美團外賣回應了!這些殺熟套路你最好知道

2020-12-26 網易

  

  這些殺熟套路你最好了解一下。

  昨天(12月17日),一則「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十位。有用戶發文質疑,美團對會員用戶實施差別待遇。截至發稿,#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話題下已有5.7億閱讀,4.4萬討論。

  對於用戶的質疑,美團外賣回應稱不存在差異定價。會員配送費更貴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因為定位緩存造成預估不準。

  同一商家,同一時間

  會員配送費更貴?

  「同一家外賣,同一個配送位置,同一個下單時間節點,在開通會員後,為什麼配送費比非會員要高?」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微信公眾號發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質疑美團對外賣會員「殺熟」。

  文章稱,作者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12月9日在一家常點的外賣店鋪下單發現,平常不超過3元的配送費漲至6元。隨後作者分別在兩部手機使用會員帳號和非會員帳號同步測試,結果發現會員帳號的配送費6元,而非會員帳號的配送費僅為2元。

  

  為此,作者向美團在線客服進行反映。在等待客服回復過程中,作者再次刷新會員帳號的下單頁面,配送費已降至4元,非會員帳號仍為2元。在線客服回復稱,已經為作者申請到10元紅包作為補償。隨後美團電話客服致電解釋,稱會將配送費問題反饋到技術組。

  12月11日中午,作者再次進行測試發現,幾乎同一時間、同一店鋪、同一地址,會員帳號配送費為4元,非會員帳號配送費為2元。

  12月17日,此事經過發酵,微博話題「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前五位。南都記者注意到,相關微博下,有評論提及自己的類似遭遇,同一地點同一時間,自己帳號比舍友貴1塊錢。

  

  對此,美團外賣回應稱針對反饋的配送費差異問題,已經立即聯繫用戶並赴現場調查。經查,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因為定位緩存造成預估不準。用戶實際下單的配送費,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準確計算,不受影響。

  美團表示向用戶誠懇致歉,目前已成立專門團隊,正在進一步溝通解決問題,提升產品和服務水平。

  

  女子網購同一商品

  不同帳號價差25元

  被網友們吐槽的企業「殺熟」行為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早在2018年3月,就有網友發現, 用蘋果手機打車比安卓貴。

  南都記者隨後請朋友在廣西南寧、廣東廣州做了測試,用同一個帳號登錄打車軟體APP,同一時間、選擇同樣的起始地和目的地。除了從西塔到廣州南站和白雲機場,蘋果手機的預測價格比安卓手機多約10元以上,但其他路線並沒有明顯且普遍的差價。

  

  據了解,打車費用跟手機系統無關,那麼為什麼有人實測和日常感知,會看到差價呢?不少網友提到了「大數據殺熟」。

  

  所謂「大數據殺熟」,有人將其定義為網際網路廠商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用戶數據,對老用戶實行價格歧視的行為。 同樣的商品或服務,不同用戶看到的價格或搜索到的結果不同,通常是老用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用戶要貴,或搜索到的結果比新用戶要少。

  上月中旬,北京消費者韓女士在網購時,就遭遇了大數據「殺熟」。

  

  10月16日,北京的韓女士使用手機在某電商平臺購物時,中途錯用了另一部手機結帳,卻意外發現: 同一商家的同樣一件商品,註冊至今12年、經常使用、總計消費近26萬元的高級會員帳號反而 比註冊至今5年多、很少使用、 總計消費2400多元的普通帳號價格 貴了25塊錢。

  仔細對比發現,原來後者頁面多出來一張「滿69減25」的優惠券。韓女士認為自己遇到了大數據「殺熟」。

  

  面對質疑,該電商客服答覆稱「新用戶,系統會跟進帳號信息,自動發送優惠券,不是每一個帳號都能收到」。

  對此,消費者韓女士表示:「人家說是一種營銷,為了吸引客流。但是,你得跟我說明白了,條件是什麼,不能什麼都不說,就這麼差別對待。 」

  多領域存在「殺熟」現象

  根源於「個性化推薦算法」

  今年「十一」長假期間,南寧市民張先生在與朋友通過訂票平臺,一同預訂一家自己經常入住的酒店時,發現自己的定價要比首次入住這家酒店的朋友貴了五六十元錢。

  同樣來自南寧的消費者小白,有一次在購買從南寧飛往西安的機票時,發現平時不怎麼乘飛機出行的朋友,機票價格是600多元,而身為「空中飛人」的自己,機票價格反而是800多元。

  

  不斷曝光的一起起案例顯示,大數據「殺熟」在網購、在線旅遊、機票酒店預訂,甚至是網約車、電影票銷售等眾多領域廣泛存在,而且往往很隱蔽,沒有對比消費者很難察覺。

  中國傳媒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沈浩教授介紹,消費領域的大數據殺熟,本質上指向「個性化推薦算法」。

  

  「現在電商、社交媒體都可以獲取大量消費者個性化的數據,這樣就能給一個用戶貼上成千上萬的標籤,完成用戶數字畫像。裡面清晰記錄著用戶的身份信息、使用喜好、消費習慣等,方便機器識別,甚至深層次預測用戶行為,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商品推薦。 」他說。

  

  沈浩進一步分析,「對於算法而言,通過用戶數據量以及數據更新頻次,就可輕易判斷出是「生客」還是「熟客」。而隨著用戶行為的固化,比如說經常購買某一類商品,算法對其的識別也就越來越簡單。所以只要有個性化推薦,其實都存在著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所謂的「殺熟」的可能性。」

  大數據「殺熟」套路多

  消費者防不勝防

  宰你不是因為你有錢,只是因為你「熟」。除了電商購物,點外賣、訂酒店、訂機票,買電影票都可能發生「殺熟」。要想精準鎖定消費者,對於大數據來說太容易了。所以近來,大數據「殺熟」也出現了不少變種:

  ?根據你的地理位置定價。如果你附近的商場少,大數據就會認為你買東西不方便,然後給你看到的商品加價。

  

  ?根據你的消費記錄定價。如果你買過的東西價格普遍較高,大數據就認為你「不差錢」,然後給你加價。

  

  ?根據你的搜索頻率定價。如果一件商品你在短時間內搜索過多次,大數據就會認為你急需這件商品,然後給你加價。

  

  ?控制商品的可見性,比如直接把價格低的商品屏蔽掉,逼你買貴的。

  

  是否「被殺熟」難界定

  律師:看商家玩陰的還是來明的

  感覺被騙的韓女士通過央視網曝光了自己的遭遇,然而她的經歷究竟屬於電商殺熟還是正常營銷,網友們的看法出現分歧。

  「五年消費兩千多,屬於不活躍用戶,平臺為了留住不活躍用戶,也會發券的,基本操作,因為默認你老用戶會經常購買,哪怕給券少」,在網友@我可能是女王 看來,韓女士的經歷並不屬於被殺熟,而只是電商平臺為促活採取的營銷手段。

  也有不少網友持相左的意見,他們認為這種現象就是利用消費者的無知來「薅羊毛」。網友@狂歡菌 可以理解商家為了搶用戶而採取一定的營銷手段,但前提是需要標註清楚規則,「標註新人用券還差不多,各大平臺都在搶用戶,不用點營銷是不可能的,如果VIP比普通或新用戶還高那就說不過去了!」

  電商平臺的這種做法究竟是不是合理的?

  四川卓安律師事務所律師郭小明認為,大數據「殺熟」一般是通過技術手段,對消費者區別對待,主要是對老顧客設置更高價格,對新顧客設置低價格,這種操作通常是隱蔽的,消費者本人不知情;而正常拉新營銷是公開活動規則,什麼條件可以享受什麼價格,所有消費者事先都知曉。

  可見,消費者是否知情成為鑑別大數據殺熟的關鍵。

  韓女士事先並不知道普通帳號可以領一張 「滿69減25」的優惠券,「沒有對比的話,咱們就不知道我被『殺熟』了,或者說根本不知道我還有更優惠的一個選擇」。韓女士遭遇的這種「區別對待」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接受的,是大數據殺熟的表現形式之一。

  關於如何鑑別的問題,廣西廣正大律師事務所雷家茂律師指出,要看其宣傳、展示頁面是否作出特別說明,如明確標註有新客、新號、首次消費可以領取優惠券、滿減等信息,規則是明確的,且無論用新號還是老號登陸頁面展示的信息均是同一的,則為正常拉新的營銷手段,反之則不是。通俗來講就是商家玩陰的,還是來明的。

  旅遊業10月1日起明令禁止「殺熟」行為

  為了杜絕大數據殺熟現象的發生,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要求在線旅遊企業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侵犯旅遊者的合法權益,違者將被處以最高50萬元的罰款。有律師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如果對客戶實施了價格欺詐,客戶可以主張3倍賠償,最少也是500元的賠償。」

  

  而早在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電子商務法》,第十八條也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徵,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索結果的,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最後分享兩個應對大數據殺熟的反制措施吧,雖然治標不治本,但可以嘗試看看。

  1、貨比三家。大數據對顧客棄熟愛生,優惠已經變成了動心眼兒的遊戲。不同的電商平臺,不同的手機帳號在購買同一件商品時都是存在差異的。所以不要只追隨某一家電商平臺和賣家,多註冊幾個購物網站,飄忽購買,多多比價才能得到真的實惠。

  2、換個帳號登錄。建議大家平時多開開小號,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用得到。分別用新老號登陸瀏覽同一商品,看商品價格有無變化、有無顯示優惠券,甚至是提交付款時價格是否同一。

  雖然大數據殺熟存在隱蔽性,但要鑑別也並不是很難,就看消費者的細心程度和維權意識了。

  編輯:楊文瑾

  來源:南方都市報、中國消費者報、央視新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美團的「殺熟」生意
    為了省錢,為了享受到美團外賣更優惠的價格,此人開通美團會員卡,滿心以為會享受到更便宜的價格。 事實卻是,在一家他經常下單的店鋪,他的外賣配送費從原來的2元漲到6元!受好奇心驅使,這位網際網路從業人員用另一個未開通會員卡的手機,在同一時段、同一地點查看同一家店,外賣配送費是2元。 你以為你辦了張美團會員卡,領到了優惠券,就該安心享受到VIP服務了,美團回報你的,卻是比非會員更貴的價格。
  • 又被殺熟了?曝會員配送費比非會員貴2倍,美團外賣這樣回應
    今日,自媒體「飄逸神父」文章《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引發熱議。 文章講述作者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常點的一家店鋪,其配送費由平時的2元變為了6元。作者還為此做了實驗,結果發現,一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的手機,其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5元不等,本以為開通外賣會員一個月會省10元,卻沒想到其實貓膩都在配送費上。隨後,在經過和美團外賣的客服溝通後,其會員帳號的配送費下降到了4元,但另一非會員帳號配送費依然是2元。緊接著,有美團主管致電該網友表示對其補償十元紅包。
  • 美團回應「殺熟」,但理由卻讓網友都炸了……
    最後,以「在以後的時間裡會優化系統」這樣的回應收場。這次,也是因為一篇文章,美團又被全網刷屏了。《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來自公眾號「漂移神父」。最終不得不接受:一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的手機,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5元不等。於是,他很生氣的把這件事反饋給了客服。
  • 美團外賣疑似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再次被拉上檯面
    近日,《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一文刷爆朋友圈,引發媒體關注。該文作者「漂移神父」控訴美團外賣專割會員韭菜。對此,美團回應稱預估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大數據殺熟」再一次被拉上檯面。
  • 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
    原標題:財華洞察|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作者飄移神父講述了他開通美團會員後同一家店、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段,外賣費用反而從2塊錢漲到4元。   開過美團會員的人都知道,美團會員一個月的費用是15塊,贈送5個無門檻的5塊錢紅包。會員在消費中共可獲得優惠5*5-15=10元,似乎是很優惠。可實際上,美團通過其他地方明降暗漲,又把錢給賺回來了。
  • 美團會員成「韭菜」,大數據殺熟是如何收割用戶的?
    12月14日,自媒體「漂移神父」發布了《我被美團會員割韭菜》,「漂移神父」表示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之後,發現一家常點的店鋪,配送費從平時的2元變為了6元。 而在美團貼吧,網友也積怨已久,會員用戶不僅享受的津貼更少,配送費用還更高;黑貓投訴充斥對美團的不滿,「同一個地址,同樣的時間,不同帳號點外賣,別人點外賣都不要配送費,我的帳號只要是美團配送商家都多一兩塊配送費,是所有商家……」 美團大數據殺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 美團終究還是「大數據殺熟」了
    12月17日,在事件發酵數天後,美團外賣對外發表公開回應稱: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導致。用戶下單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準確計算,不受影響。 「美團的解釋我並不認同。」漂移神父向AI財經社表示,第一次地址是有問題,但第二次地址是一樣的,因此他不認同美團的回應。
  • 財華洞察|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
    《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這篇近期的網際網路爆文很多讀者應該已經看過。作者飄移神父講述了他開通美團會員後同一家店、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段,外賣費用反而從2塊錢漲到4元。開過美團會員的人都知道,美團會員一個月的費用是15塊,贈送5個無門檻的5塊錢紅包。
  • 美團外賣疑似割會員韭菜 「大數據殺熟」的原罪涉價格歧視
    近日,《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一文刷爆朋友圈,引發媒體關注。該文作者「漂移神父」控訴美團外賣專割會員韭菜,稱自己遭遇了美團會員「殺熟」行為,未開通會員的帳號配送費反而比他已經開通會員的配送費要低!也就理解為,購買了會員,就給了平臺一個記住你的機會,然後,根據你的消費水平給你定價。
  • 會員用戶比普通用戶貴3倍?外賣平臺被曝「殺熟」,官方這樣回應
    2020年12月,一名美食博主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則消息,讓美團瞬間被推上了熱搜。該名博主發現自己在充值美團會員後,配送費相比非會員反而要貴了三倍,對此美團最初以數據緩存為託辭,但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很多網友認為美團外賣可能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充值美團外賣會員後,配送費卻貴了?
  • 壟斷和「殺熟」:美團要邁兩道坎
    12月17日,在事件發酵數天後,美團外賣對外發表公開回應稱: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導致。用戶下單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準確計算,不受影響。「美團的解釋我並不認同。」漂移神父向AI財經社表示,第一次地址是有問題,但第二次地址是一樣的,因此他不認同美團的回應。
  • 繼「會員殺熟」之後,美團又曝出新問題,用戶表示:卸載美團
    美團外賣「會員殺熟」相信當代的大部分年輕人,都曾點過外賣,而如今國內可供選擇的外賣平臺只有兩個,分別是餓了麼和美團。二者相比之下,美團的體量和用戶基數更大,而且去年下半年,美團的市值還突破了萬億人民幣,成為當時國內僅次於阿里和騰訊的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
  • 再陷「殺熟」風波,「慣犯」美團為何如此膽大?
    在「大數據殺熟」都已經立法的情況下,美團還敢「火中取慄」。會員被「殺熟」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12月14日,美團會員「漂移神父」公開發文,指出美團涉嫌「大數據殺熟」,在自己購買了美團會員的情況下,配送費比非會員還要貴2-4元。
  • 美團「殺熟」羅生門:罰錢是小,失節事大,勸你善良
    公眾號「漂移神父」日前發布了文章《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讓美團涉嫌大數據殺熟再次成為刷屏級事件。割,還是被割,成為用戶與平臺的貓捉老鼠遊戲。美團割會員韭菜?美團客服對此表示願意補償10元紅包,客服主管則表示已超出他的處理範圍,會向更高級管理人員反映,文章中還提到,不僅是一家店有這種情況,一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的手機,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基本都要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5元不等。
  • 某外賣平臺被曝「殺熟」?會員花費更貴?官方的回應,你怎麼看?
    當代打工人 「外賣」這個詞常常是不可或缺的 如何用最少的錢, 吃得最好? 有人會說 「買會員。非常划算。」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程式設計師成了「接鍋俠」,簡直不講武德!
    但十年後的這個午後,看著美團關於大數據殺熟的回應,我居然開始懷念起了那個追求理想在乎體面的年代。美團的回應,不僅不夠真誠,還在偷換概念。 文章講述作者發現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常點的一家店鋪,配送費由2元漲至了6元。在向客服投訴後,配送費降至4元,然而非會員的帳號顯示依然是2元。後續美團客服回電作者,表示補償十元紅包,並將帳號提交給技術查找原因,但截止原文作者發稿並沒接到任何處理結果。作者還發現,這種情況不是「個案」,幾乎所有外賣商戶,會員帳號的配送費超出非會員配送費1至5元不等。
  • 官方回應!美團並沒有殺熟會員,配送費是因為定位緩存偏差導致
    昨日,一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討論。許多吃貨因為常吃外賣,所以會充值平臺會員,小編我就是其中一員。昨日的小編看見這篇文章,文章中介紹,作者在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發現常點的一家店鋪,其配送費由平時的 2 元變為了 6 元,後面還看了附近其他商家,五一例外,配送費都增加了不少。為此該作者還去諮詢了客服,如果這事是真的,那麼美團就是在違法。後面文章作者聯繫了美團客服諮詢,開通會員配送費變成了 6 元,請解釋一下。
  • 美團被曝「大數據殺熟」,官方回應!
    昨天的美團可謂是火遍了網際網路,許多網友都表示要將美團App卸載了。理由不為別的,只因美團的大數據殺熟。在網友的罵聲中,美團市值在一夜之間竟蒸發了 400 億。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前幾天有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被網友刷屏。
  • 美團「殺熟」風波背後:失控的輿論與被迷失的公關
    難預見的公眾回應現代企業公關「難念的經」美團為什麼成了活靶子?回顧商業社會的發展歷程,關於「殺熟」的質疑聲其實一直都有。而美團這次在發布調查結果後,輿論似乎又呈現一副愈演愈烈的樣子。除美團自身影響力以外,或許也離不開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1.公關回應欠佳:大眾化感性情緒與回應理性思維之間的衝突。
  • 廈門一男子疑遭「餓了麼」大數據殺熟!回應來了
    這也意味著,他在這些門店叫外賣要花更多的錢,每家差價從2元至10元不等。「太過分了!我使用餓了麼的時間最長、頻次最高,所以我享受的補貼就應該最少?這不是『大數據殺熟』嗎?」小楊表示,他之所以開餓了麼會員,就是認為會員優惠力度必然會更大,「如今感覺自己的信任崩塌,太讓人心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