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李迅雷:中美博弈升級,下半年買股票還是房子?

2020-12-23 和訊

  文 |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康娟、張曉添

  編輯 | 康娟

  李迅雷認為,疫情過後房地產市場不會有太大起色,投資回報率實際上也在下降。長期應該減少對房地產的配置、增加對金融資產的配置。

  7月24日(周五),A股遭遇大幅調整,上證指數失守3200點,下跌近130點。前期一路強勢的創業板指跌勢更甚,創下最近5個多月最大單日跌幅。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近日中美緊張局勢升級只是市場的一個觸發因素,更主要是的市場供需變化帶來的正常調整,中美關係只是擾動市場的短期因素。

  對於A股自3月低點以來總體回升、持續走高的態勢,李迅雷認為經濟和企業盈利基本面並不支持所謂的「全面牛市」。他指出,中國股市指數上漲,是由於原有估值體系正在經歷修正,指數中權重較大的股票估值在走高。

  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結構性轉型,股市正在及時地反映消費升級、新舊產業更替等趨勢。「從2017年到現在為止,其實就是一個結構性的牛市。」他對《巴倫周刊》中文版說。

  另一方面,最受國內投資者關注的房地產市場迅速擺脫新冠疫情影響,復甦勢頭明顯。下半年,投資者該如何在股市和房地產之間權衡?

  李迅雷認為,房地產銷售自6月以來有所走弱,預示著疫情後房地產市場不會有太大起色。由於房價經歷了長期上漲,房地產的投資回報率實際上也在下降。「長期而言,中國居民資產配置中房地產的佔比過大,應該減少對房地產的配置、增加對金融資產的配置。」

  在李迅雷看來,我們目前面臨著「貨幣多、好資產少」的格局。在各大類資產中,他最看好權益資產,並認為投資者應該藉助專業基金經理的專業技能去發現「好的稀缺資產」。

  李迅雷此前曾先後在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600837,股吧)長期負責研究工作。近些年來,他對於中國經濟轉型、房地產市場趨勢等話題的研究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採訪實錄

  01

  中美關係只是短期擾動

  《巴倫周刊》中文版:中美緊張關係近兩日來有所升溫,而A股在23日、24日連續兩個交易日收低,且北向資金也連續出現淨流出。您如何看待當前市場出現的調整?中美關係波動是否會對A股造成持續衝擊?

  李迅雷:我認為中美局勢是一個觸發因素,但不是主要影響因素。主要因素在於,近一段時間以來產業資本減持、新股發行以及北上資金流出等,帶來了一定的變化。今年以來一些股票漲幅比較大,而隨著新股發行規模加大,尤其是7月比較集中,市場短期內的供需關係有了變化,也會造成一些心理影響。市場在這一過程中做出調整是正常現象,畢竟短期內衝高的幅度有些大。

  中美關係波動接下來不會對A股造成較大的衝擊,因為大部分的變化已經在預期之內。另一方面,中美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的可能性也並不大,兩國高級代表還計劃於8月會面,將會評估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落實,並討論下一步如何做。所以,中美關係會帶來一些擾動因素,但市場的調整更多的是市場自身的原因。

  以上這些都是短期因素,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估值的調整。A股市場估值目前處在一個相對均衡的水平,如果經濟基本面下半年能夠繼續好轉的話,那麼市場還是應該會有上升的動力。

  《巴倫周刊》中文版:上證綜指從3月低點大幅回升,進入7月後漲幅尤其明顯。您如何看待當前A股大漲的推動因素?為什麼進入7月後漲幅會明顯擴大?

  李迅雷:對於股市漲跌,我們事後找原因的話會發現有好多原因。但問題在於,事前預測7月會出現大幅上漲是很難通過邏輯推理來實現的。

  不過,股市上漲的邏輯肯定是存在的。美國股市近來為什麼漲那麼多?在美國疫情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在美國經濟大幅度的負增長情況下,美國股市為什麼表現這麼好?美股從技術性熊市變成技術性牛市,而且納斯達克指數還創了歷史新高?這顯然還是跟美聯儲的「無限量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有關,與美國財政部大量舉債來救助企業和個人也是相關的。我覺得這是一個主要由資金推動的市場行情。

  美國作為一個成熟市場,況且有這麼反常的表現,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出現股市上漲就並不意外。無論是資金面、技術面和基本面,中國股市都具備一定的支撐因素。

  資金面來講,上半年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還是比較高的,與名義GDP增速之間的缺口達到了歷史較高水平。雖然我們不像美國這樣大規模的放水,但是我們實際上也採取了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降準、降息也比較頻繁。

  就基本面而言,在全球經濟都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情況下,中國的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所以經濟復甦的跡象是非常明顯。這對於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改善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撐。

  另外,中國居民在收入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消費的降幅更大,導致儲蓄有所增加。老百姓(603883,股吧)少消費、多投資,對股市也是有利的。

  02

  經濟轉型催生結構性牛市

  《巴倫周刊》中文版:基於A股目前的上漲行情,有不少人認為A股正在經歷一輪長期牛市或全面牛市,您怎麼看待這種觀點?

  李迅雷:我覺得A股目前出現長期牛市的觀點不大能成立。我們整個經濟還處在轉型期,中國股市跟美國股市不一樣,我們屬於新興市場。這幾年我們上市公司的虧損面是在擴大的,盈利增速有所下降。

  目前所謂的牛市,我認為更多是對現有估值體系的一種修正——是修正而不是修復。這種估值體系修正產生了結構性的牛市。

  以往,A股估值體系當中績差股、小市值股票估值較高,大市值股票的估值比較低,即「對不確定性溢價」,「對確定性折價」。現在反過來了,小市股票估值水平在往下走,大市值股票的估值水平在往上走。由於大市值股票更能夠帶動指數,所以這個指數是在往上走。另一方面,股價下跌的股票的數量是在增加的,因為中小市值股票在市場當中佔比較大。

  這樣的話,從2017年到現在為止,其實就是一個結構性的牛市。原先的估值體系是不合理的,給予小市值的、淨資產收益率(ROE)比較低的公司比較高的估值,而ROE比較高、大市值的公司估值較低。

  結構性牛市另一種表現是,醫藥生物、電子、通訊、計算機等高科技行業代表新經濟動能的股票,估值水平是在往上走的。另外,代表居民消費升級的食品飲料板塊,總體估值水平也是在往上走。與此同時,傳統經濟板塊的估值水平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現在還是處在相對較低的估值水平。

  所以,這兩種結構性的變化給A股帶來了一種牛市的感覺。這些變化跟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相關的。

  《巴倫周刊》中文版:從基本面投資的角度來看,這些行業和板塊的長期投資價值也更大?

  李迅雷:是的。傳統經濟領域中,一些與消費升級明顯相關的行業,估值得到了提升。最典型的比如白酒行業,估值水平從過去的十幾倍市盈率已經上升到現在的二三十倍市盈率。儘管它屬於傳統行業,但它屬於消費類的行業、不是傳統的周期類行業。中國經濟已經從投資主導轉化為消費主導,所以消費板塊連續兩年的漲幅都處於領先水平。

  對於一些新興行業(包括醫藥生物、計算機、網際網路、新能源新材料等),它們的估值水平雖然不便宜,但大家更看重未來的發展前景,這也是符合邏輯、有理性成分的。這種邏輯跟過去炒小盤、炒績差股、炒地域概念的邏輯還是有差別。

  《巴倫周刊》中文版:A股今年的這一輪漲勢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經濟的改善?

  李迅雷:我覺得對中國經濟轉型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沒有十年、二十年年很難完成。所以,我們不要把股市上漲跟我們的經濟增速變化過多聯繫在一起,我覺得股市的變化更多地是在反映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而通過數學模型分析,A股指數的表現好壞跟我們經濟的好壞,沒有很明顯的相關性。

  大家常說「中國股市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我覺得「晴雨表」更多是在反映經濟結構,而不是反映經濟的走勢。

  現在股市裡面漲得好的股票往往都是跟中國經濟轉型相關的,而不是跟中國經濟周期相關。A股與中國經濟的周期性變化關聯度不大。實際上,這些年中國經濟的周期特徵越來越弱了,因為逆周期經濟政策強度比較大、調控頻率越來越高。

  但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變化還是能夠比較及時地在股市上反映出來。

  《巴倫周刊》中文版:到7月22日,科創板開板整整一年,這一年的表現是否符合您的預期?接下來科創板的投資價值如何?

  李迅雷:科創板在初始階段估計是「優中選優」,第一批、第二批上市的公司可能是科創企業中的佼佼者,因此它們帶來的投資回報是非常驚人的。

  今後,隨著科創板的擴容,可能上市條件會相對有所放鬆。註冊制這種政策上的創新,一開始必定會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會有非常嚴格的把關。隨著數量的增加,可能上市的門檻會降低,優秀公司的佔比也會下降。這樣的話,它的整體投資回報率可能不會像第一年那麼高。

  03

  A股估值體系還有非理性成分

  《巴倫周刊》中文版:你如何看待當前階段A股與美股的相關性?有觀點認為,考慮到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當中的重要性, A股上漲對於美國、歐洲等股市可能是一個利好信號,您怎麼看?

  李迅雷:我覺得相關性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說,美國的納斯達克指數創歷史新高,A股裡面的創業板也創了近年新高。再比如說,今年上半年醫藥板塊在納斯達克表現比較強勁,基金經理都普遍提高配置比例,在A股市場同樣也是被國內的機構投資者所看好。這反映出全球資本市場的聯動性越來越大了。

  這個也跟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度的提升有關。今年以來,境外機構在國內註冊投資公司、證券公司的條件大大放寬了,境外資金參與A股市場的比重也顯著提高。這也意味著 A股跟美股市場的聯動性的提高。

  《巴倫周刊》中文版:在疫情發生之前,美國股市經歷了將近十一年的長期「慢牛」。現在,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持樂觀態度。在您看來,中國市場能否也實現一段超長期的「慢牛」?

  李迅雷:如果說我們這個市場發展順利的話,我覺得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們一定要看清股市中的「二八分化」現象。比如,過去11年的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中,累計漲幅前10%股票的市值佔到其總市值的將近一半。這10%的股票上漲約20倍,而大部分股票都幾乎沒漲,甚至下跌。

  中國畢竟還是一個新興市場,我們一定要看到差距所在。如A股跟H股的價差是非常大的,基本上都有30%到50%左右。這也就是說,A股的股價水平普遍要要比H股高出30%到50%,說明A股的估值體系其實還是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成分。

  假設H股的估值相對合理的話,那麼A股是不是存在估值偏高的問題?或者沒有整體偏高,是不是存在局部偏高的問題?如果作為局部估值偏高的市場,隨著境外投資者參與度的提高,估值的進一步修正是不是還會延續?

  我覺得還是要看得更加長遠一點,不能做簡單的類比。美國股市已經有220多年的歷程,而中國股市只有30年的歷程,我們跟人家的差距還非常大。

  04

  房地產銷量難創新高,人口集中看三條線

  《巴倫周刊》中文版:截至6月底,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等多個指標降幅連續5個月收窄。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年內還首次轉正。在經歷疫情衝擊的背景下,國內房地產市場為何能夠快速復甦?

  李迅雷:國內疫情主要的爆發期是2月和3月。4月以後疫情已經大大緩解,這與境外形成鮮明反差。二季度國內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所以對房地產的銷售和投資都沒有形成太大影響,主要影響還是在一季度。

  到了二季度,房地產銷售出現報復性的反彈。房地產跟普通消費不一樣,它主要是剛需和投資性需求。與旅遊餐飲等服務消費不同,後者「過期作廢」,而疫情對於房地產的銷售不會帶來太大影響,對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影響也不大。一季度本身就是投資淡季,一般等到二季度投資增速會回升,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發現6月的銷售數據已經有點走弱了,強勁的反彈勢頭主要還是在5月。所以,我不認為房地產會有很大的起色。

  中國房地產畢竟已經經歷了20年的牛市,這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尤其在2018-2019年,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到5%左右,但房地產投資增速依然很高,可以說一枝獨秀。這個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延續到今年的話,我想不管有沒有疫情,今年的新房銷量不會再創新高了。我預計,今後幾年房地產銷量也都很難再創新高。

  《巴倫周刊》中文版:截至6月,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從2019年8月的4.85%降至4.65%。與此同時,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總量增速等指標上半年也處在較高水平。低利率和寬裕的流動性是否會支撐房價繼續走高?

  李迅雷:這個肯定是有一定支撐的,並且我認為利率下行趨勢還沒到位。最近這段時間,利率債的下跌,是因為大家都在預期寬信用,而降息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我覺得,下半年經濟依然有下行壓力,預計還是會繼續降息。

  如果降息的話,對於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都是一個利好因素。

  《巴倫周刊》中文版:您常常從人口流動視角分析不同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目前來看,還有哪些城市的人口趨勢是有利於當地房地產市場的?

  李迅雷:我先不講房價會怎樣,因為誰也說不準如今的房價水平是不是已經反映了未來的預期變化。就像股價上漲了,你說當前的股價是不是已經反映了大家對公司盈利增長的預期?我不知道。

  但是,至少從2019年人口數據來看的話,人口淨流入最多的省份是浙江省,其中90%的人口增量流到了杭州和寧波。而今年杭州和寧波的房價漲幅也名列全國前茅。說明房價與人口流向存在明顯相關性。

  我覺得整個中國人口未來會集中到三條線上。第一條線就是粵港澳大灣區,包括深圳、廣州、佛山,以及珠海、東莞和惠州。第二條線是杭州灣灣區。除了杭州、寧波之外,還包括像嘉興、紹興。第三條線是長江經濟帶,東部包含了上海、南京、無錫、蘇州、南通。這幾個城市的人口也是淨流入的。再往中遊的話,主要是長沙和武漢,往西部的話主要就是重慶、成都。

  未來這三條線上的城市人口還是會不斷增加的,中國的大城市化進程方興未艾,人口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05

  房地產投資回報率下降,配置金融資產是長期邏輯

  《巴倫周刊》中文版:有機構認為,居民財富正在從房地產和銀行體系中走出來,朝著股市轉移或者「搬家」,並且認為這會是一種長期趨勢。您怎麼看?您也觀察到了這樣的趨勢嗎?

  李迅雷:判斷這種趨勢,我們要用數據來說話。從數據來看,我們沒有發現就大量的資金從房地產流出,因為房價現在還比較穩定。沒有確切數據可以證明資金在從樓市流到股市。至於儲蓄「搬家」,居民存款也沒有特別明顯的減少。

  但有一點,目前居民收入是略有下降,而消費是大幅下降。這表明資金從消費領域轉移到投資領域。我們看到,公募基金的發行規模出現比較明顯的擴大,這說明股市增量資金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於居民對公募基金的申購。

  另外,今年3月以來外資出現淨流入,這也是股市增量資金的一個來源。

  《巴倫周刊》中文版:那麼如果現在有投資者在投資房產和投資股票之間面臨兩難選擇,您能給出一些建議嗎?

  李迅雷:房子價格越來越高,隨著分母變大,它的投資回報率其實是在下降的。比如說,10多年前,你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價格買一套房子,可能現在漲到每平方米五萬元,十倍的投資回報率;但你現在以每平米五萬元買房,未來要漲到每平米十萬元,即實現一倍的回報率會更有難度。而且,不是每個城市都有這樣的增長潛力。另一方面,比房地產更好的那些投資工具如今也更加豐富了。

  我覺得我們應該更多地去配置金融資產,這是一個長期邏輯。中國居民資產配置中,房地產的配置比重過大,大概在70%左右。美國大概30%左右。從未來大格局來講,應該降低房地產的配置比例,增加金融資產的配置比例。金融資產裡面又分為股票、債券、公募基金等產品,準金融資產裡邊還包括黃金等等。

  我們現在其實面臨著「貨幣多、好資產少」這樣一個格局,我們應該配置的是好資產、稀缺資產。

  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稀缺資產的估值是不是太高了?我的建議還是要找專業的人士,把錢委託給優秀的基金經理來配置,他們可以判斷目前所謂好資產的估值到底是貴還是便宜。

  就股票投資而言,買股票就是買未來,我們是基於未來預期來判斷目前股價到底是貴還是便宜。如果說它的盈利未來能夠保持每年30%到50%的增長,那麼這樣的股票現在很多是非常便宜的。

  《巴倫周刊》中文版:從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各大類資產當中您比較看好的是哪些?

  李迅雷:第一個,我還是比較看好權益資產。主要是我前面講的好公司、好的行業。這個話講起來容易,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大部分投資者都不具備尋找好公司、好的稀缺資產的能力。我的建議還是買那些優秀基金經理所管理的基金,這是這麼多年來最重要的經驗。

  第二類,我看好黃金。我認為未來存在資產泡沫破滅的風險,還可能出現全球經濟下行、金融動蕩、甚至戰爭等的風險。此外,貨幣超發是這次疫情下的貨幣當局普遍做法。事實上,從1929年至今,美元紙幣增長了330倍,而美國經濟實際只增長了16倍,黃金存量只增長了6.7倍。從1971年開始算,美元紙幣增長了21倍,美國經濟實際增長2.7倍,黃金存量只增長了1.1倍。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黃金既是避險工具,又是投資品。

  對於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可以關注一些固定收益類的低風險產品,比如利率債、一些貨幣型產品、保本理財產品等等。

  至於房地產,對於那些人口持續淨流入的發達大城市,我覺得還是可以持有,如日本東京在經歷了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還會創新高。不過,從大類資產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房地產不是一個很好的配置工具。

  《巴倫周刊》中文版:謝謝您的分享。

  聽說公眾號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

  文章在信息流中越靠前。

  為了更好的相遇,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巴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專訪迅雷遊戲:大國下半年公測 新遊代號PA首曝
    【17173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提起迅雷,可能你最先想起的是下載工具或加速器。但實際在遊戲領域,迅雷也有眾多動作,迅雷遊戲平臺負責人賀毅接受了17173專訪,據他透露,除了國戰網遊《大國》將於下半年公測外,還有一款代理自韓國遊戲的《代號PA》同樣會在下半年和玩家見面。《大國》:上線就幹回歸國戰最初特色 代號PA截圖首曝17173:迅雷代理了冰川研發的國戰遊戲《大國》,這款遊戲有什麼特色?
  • 中泰證券李迅雷:建議投資者在市場過熱時保持理性
    當然,在近期過於火爆的時候,加大力度去買基金也要保持謹慎。  從基本面情況來看,李李迅雷坦言,長期來看,中國股市是反映經濟基本面的,也反映經濟結構轉型,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處在一個轉型期,科技、醫藥、網際網路、與消費升級相關的食品飲料行業從2017年以來表現都比較好。
  • 李迅雷直言茅臺不貴!小盤股估值或還未到底,A股可能年中盤整
    全球經濟趨勢未改李迅雷提到現在全球面臨的普遍現象就是錢印得越來越多,貨幣政策的效應已經開始遞減,政府債務的水平越來越高,所以他判斷,長期來講,全球經濟仍然面臨衰退,尤其是美國經濟。但是2021年全球經濟都會出現反彈。這主要是因為去年疫情造成的影響在今年會逐步得到改善,屬於超跌反彈。
  • 「專訪」李迅雷:美歐已在金融危機邊緣,中國要防房價暴跌
    李迅雷:這個舉措主要還是應對流動性問題,現在市場比較恐慌,與其等到市場大跌之後再降息,還不如現在先降了。預計美聯儲接下來可能還會繼續降息,可能降到負利率。界面新聞:您認為今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的風險有多高?
  • 李迅雷:2021年 投資供給側機會可能更多
    迅雷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如此表示。   無論市場還是學術界,都有關於需求側和供給側的辯論。需求側增量轉弱、供給側趨強是否已成為大趨勢?全球經濟依然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進行資產配置?明年有哪些投資機會,有哪些風險和挑戰?李迅雷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並分享他最新的資產配置思路。
  • 資本市場三十年|李迅雷:A股市場走向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
    李迅雷回憶道。從股權分置改革到如今的註冊制,我國的資本市場改革一直在持續。事實上,整個資本市場發展的30年其實就是不斷改革的過程,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基礎性制度建設不斷推進。「就股票發行來講,我們從最初的審核制,到核准制,再到試點註冊制。註冊制試點也從科創板到創業板,再擴展到整個A股市場。
  • 資本市場三十周年·中泰證券李迅雷:A股市場走向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
    李迅雷回憶道。   從股權分置改革到如今的註冊制,我國的資本市場改革一直在持續。事實上,整個資本市場發展的30年其實就是不斷改革的過程,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基礎性制度建設不斷推進。   「就股票發行來講,我們從最初的審核制,到核准制,再到試點註冊制。
  • 李迅雷:2500-2600點就是A股底部!GDP增速有望超過5%
    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專訪了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以期找到答案。李迅雷認為,不管是否出現金融危機,經濟衰退似乎是必然的結局,327的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實現全面奔小康的目標,並提出了諸多舉措,如果這些舉措的力度足夠大,可以增加廣義財政支出6萬億左右,則GDP增速有望超過5%。
  • 李迅雷VS鄧曉峰帶你穿透市場迷霧
    中國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的股息率或收益率水平應該更有吸引力,但能夠容納的國際資本規模非常小。至於疫情之後,全球產業鏈如何重整,如何取得平衡,還要看各國彼此之間合作與博弈的情況,全球各國經濟未來就是一方面競爭,另一方面合作,誰也缺不了誰,彼此之間又有很強的競爭關係,這樣的磨合還在持續,現在還不能下結論說美元一定走弱,它還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
  • 李迅雷重磅發聲!談A股:2500、2600點就是底部
    李迅雷認為,不管是否出現金融危機,經濟衰退似乎是必然的結局,327的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實現全面奔小康的目標,並提出了諸多舉措,如果這些舉措的力度足夠大,可以增加廣義財政支出6萬億左右,則GDP增速有望超過5%。投資中要把握結構性機會,而不是賭趨勢、追漲殺跌,要更多的抓住結構轉型中的產業、地域集聚機會。
  • 羅振興:貿易戰背景下的中美能源博弈與合作
    引子隨著中美貿易戰的爆發和不斷升級,中美能源合作受到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合作不斷減少,博弈不斷加劇,中美能源關係面臨全面惡化的風險。二、能源博弈加劇的原因為什麼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在歐巴馬政府時期還是穩定中美關係重要基石的中美能源合作會發生急劇變化?從根本原因來看,一是因為客觀上中美能源具有發生內在衝突的可能性,二是因為川普政府對中美關係整體定位發生了變化,三是因為川普政府的能源政策發生了急劇轉向。
  • 李迅雷:茅臺酒價格並不高相對全國職工平均月工資處於合理水平
    李迅雷表示,當前經濟已經進入資產過剩時代,形成了「核心資產荒」,在可預期的未來,市場的大類資產配置中,增量資金將優先流向於權益、基金、債券等資產。對於近期市場白酒股的持續上揚,李迅雷認為,其中有一定的邏輯性,但漲的結構上有一點問題,有些不應該給更高估值,但表現很強勁。總體來說,要理性來看,更長遠的角度來看。「茅臺酒價格並不高。」
  • 李迅雷:A股是結構性慢牛,房地產過剩是大概率事件,要多配置金融資產
    來源:新財富雜誌李迅雷認為,中國經濟的相對優勢是越來越明顯了,如果市場出現大幅下跌,可能就是一個買入的好機會。李迅雷認為,中國經濟步入存量時代,分化和集聚都有,疫情加大了分化的力度和速度。他指出,樓市是結構性的機會,股市也是個結構性機會。樓市的結構性機會可能所面臨的風險會大一些,因為居民資產配置是存在一定的扭曲,房地產的配置比重過大,所以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來講的話,應該要減持房地產。
  • 李迅雷:市場應該均等地給予90後做首席的機會
    李迅雷:當時還是畢業分配工作的年代,工作並不是自主選擇的,而是計劃分配的。在高校做研究並不能夠跟實際形成很緊密的結合,我還是想在社會實踐當中實現自我價值。中國的資本市場那時也正處在初創階段,在1990年兩地交易所還沒有成立之前,我就受委託參與有關中國資本市場書籍的寫作。
  • 中泰證券李迅雷:應加大黃金在資產配置中的比重
    他認為,今年下半年以下關鍵因素將影響黃金走勢:一是高風險、低機會成本和最近的黃金價格表現;二是股市(尤其是美國股市)出現的大幅上揚可能會使市場進入調整期;三是債券的收益率預期較低,極低的收益率削弱了債券的避險功能;四是市場對通縮或通脹的擔憂情緒。
  • 指南針全贏博弈股票軟體2013簡介
    指南針全贏博弈股票軟體2013 炒股軟體 大小: 115.0 KB 版本
  • 李迅雷重磅發聲:A股2500、2600點就是底部 一季度GDP負增長沒懸念
    李迅雷認為,不管是否出現金融危機,經濟衰退似乎是必然的結局,327的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實現全面奔小康的目標,並提出了諸多舉措,如果這些舉措的力度足夠大,可以增加廣義財政支出6萬億左右,則GDP增速有望超過5%。投資中要把握結構性機會,而不是賭趨勢、追漲殺跌,要更多的抓住結構轉型中的產業、地域集聚機會。
  • 李迅雷重磅發聲!談A股:2500、2600點就是底部;談疫情:對付病毒降息...
    李迅雷認為,不管是否出現金融危機,經濟衰退似乎是必然的結局,327的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實現全面奔小康的目標,並提出了諸多舉措,如果這些舉措的力度足夠大,可以增加廣義財政支出6萬億左右,則GDP增速有望超過5%。投資中要把握結構性機會,而不是賭趨勢、追漲殺跌,要更多的抓住結構轉型中的產業、地域集聚機會。
  • 快看丨李迅雷:茅臺酒價格並不高,相對全國職工平均月工資處於合理...
    李迅雷表示,當前經濟已經進入資產過剩時代,形成了「核心資產荒」,在可預期的未來,市場的大類資產配置中,增量資金將優先流向於權益、基金、債券等資產。對於近期市場白酒股的持續上揚,李迅雷認為,其中有一定的邏輯性,但漲的結構上有一點問題,有些不應該給更高估值,但表現很強勁。總體來說,要理性來看,更長遠的角度來看。「茅臺酒價格並不高。」
  • 專訪劉晨明:小公司越來越難賺錢,買小公司的股票也越來越難賺錢
    中美摩擦方面,重點要關注的是雙方的爭端點是否主要與經濟相關,比如2018、2019年的摩擦主要表現在兩國互相加徵關稅,導致匯率的大幅度貶值,市場對出口行業、製造業都存在很大的擔憂;但是過去一兩個月的時間裡,中美之間的摩擦沒有涉及到整體經濟領域,只是個別公司或是對細分領域有影響,匯率不僅沒有貶值反而在升值,所以對市場的影響也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