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開展麻醉門診和術前評估,在實施麻醉前全面掌握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確保每一臺外科手術或內科檢查的麻醉安全。張權作為麻醉科的住院總醫師,每天都要會診和評估大量患者,下面是他親身經歷的一個典型病例:一位看似"沒啥大事"的65歲患者,差點做了手術,卻又怎麼在兩個月後猝死家中?他都經歷了什麼?
"我身體很好,沒啥大事兒"
這是麻醉醫生在做麻醉評估時,常聽到患者說的一句話。2020年5月的一天,68歲的王先生因1個月前開始左眼鼻側視物看不見在我院眼科被診斷為左眼視網膜脫落。眼科計劃在局麻下行左眼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但需要麻醉科給予強化鎮痛和鎮靜。老先生身體狀況一般,多年高血壓,未規律吃藥和監測血壓。除此之外,並無心臟方面的疾病和糖尿病等。可以說,王先生的身體條件尚可,比患有冠脈疾病、"三高"的患者好得多。眼科為了解除患者的疾患,請麻醉科前來會診。
張權醫生在出門診中
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張權初見病歷,王先生不算高齡老人,基礎疾病有高血壓,住院後控制比較穩定,滿足老年患者的血壓控制要求。但在既往史裡,提到患者2016年左側開顱行腦動脈瘤手術。這點引起張權的注意,為保證醫療安全,張權在詳細查閱病史資料並同眼科醫師了解後,得知王先生原來曾於外院接受過"大腦中動脈瘤切除術+基底動脈瘤加固術"。那麼,問題擺在了麻醉醫生面前:手術單上要求局麻強化,是不是把局麻打好點,讓患者睡一覺就可以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基於患者情況,麻醉醫生需要全程監護患者生命體徵,特別是血流動力學和呼吸指標。當你第一次站到講臺講課、第一次進行面試、第一次進入手術室……是的,每個人都會緊張,這會讓我們的循環系統劇烈波動,老年患者血管彈性不好,再加上王先生既往有開顱史和基底動脈瘤加固術後,隨時有破裂出血甚至猝死的風險,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平時,我們還經常聽到一些聲音:"你給點藥讓他好好睡一覺,不動就行。"那麼您是否還記得當年風靡全球的"天王級"人物麥可.傑克遜?他就是好好地"睡了一覺",卻再也沒醒過來……麻醉醫生所做的一切,都與呼吸循環緊密相連,舒適和危險相伴,不能有半點掉以輕心。
一臺"小麻醉"就這麼停了
張權和眼科醫生溝通討論麻醉方法,並希望得到相關科室的協助。後經多方聯繫,我們從為老先生手術的外院同仁口中得知,患者基底動脈瘤破裂出血的風險非常高,難以處理,當初進行的基底動脈瘤加固術是股息手術。經過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多科室會診,最後通過麻醉科、眼科、血管科、神經外科醫生同患者家屬進行風險交代和充分溝通,使患者家屬意識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小手術,手術的後果難以預計,最終他們決定放棄手術。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
張權每個月評估和會診的患者超過數百例,工作繁忙。漸漸地,就在張權快要遺忘這件事的時候,一個遺憾的消息傳來: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在隨訪中得知,王先生在出院兩個月後,危險還是發生了。雖然躲過了手術和麻醉的風險,但他還是在家中發生基底動脈瘤自發破裂出血,雖經醫務人員盡力施救,還是沒能挽救生命。
悲劇的發生,讓人感觸頗多。對每個人而言,生命只有一次;對麻醉醫生而言,麻醉評估千萬條,保障安全第一條。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在副院長兼主任張東亞的帶領下,積極配合各手術科室開展手術和無痛檢查,術前都會為患者進行綜合評估,我們絕不小題大做,卻會以謹慎的態度完成每次評估,這是對患者生命健康的負責。圍術期安全需要全院各兄弟科室共同參與,相信我們齊抓共管,相互配合,一定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安全的診療服務。
【來源: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