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線上的項羽怎麼輸了?

2021-01-19 江雪閣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們焦慮重重,有的把不滿周歲的嬰兒就送去上課,有的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一周參加五六個培訓班。人生的起跑線在哪裡?贏在起跑線上就能做人生的贏家嗎?項羽和劉邦的故事告訴我們,起跑線上的輸贏不能決定一生的成就。項羽在起跑線上甩了劉邦二萬米,結局是項羽自刎烏江,劉邦建立大漢朝。

1、貴族和平民的出身差距

項羽,楚國的將門之後,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將,父親早逝,跟著叔叔項梁長大,項氏家族是楚國貴族,有威望。秦統一六國後,項梁殺了人逃到吳地,從事喪葬行業謀生,按照軍事訓練的方式培養了一批江東子弟。

項羽本人不僅長得帥,還力拔山兮氣蓋世,勇氣過人。有次看到秦始皇巡遊的氣派場面,霸氣地說,「彼可取而代之」。

劉邦,「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劉邦的父母沒有名字,即使後來當了皇帝,還是沒有名字,用現代話說就是劉老頭,劉老太,可見是貧民出身。

劉邦好酒及色,不事家庭生產作業,意思就是街頭混混。亭長是最小的官,經常送苦力去鹹陽服勞役。有次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場面,羨慕地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2、造反起步的規模

陳勝、吳廣起義後,全國各地紛紛鬧起義。會稽的太守殷通找項梁,讓他尋找楚國名將桓楚幫他帶兵,也想起義。項梁說,我把侄兒項羽叫來,讓他去找。殷通喚項羽進去,項梁一個眼神,項羽就把太守殺了,拎著殷通的頭,佩著太守的印出來,殷通手下的人很害怕,有膽大反抗的人,項羽一下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人皆慴伏。太守的兵成了他們叔侄的兵,加上原有的力量,號稱有了八千江東子弟。

項梁、項羽正式造反,帶八千子弟過長江,準備和東陽陳嬰的二萬起義軍匯合,陳嬰聽到楚國軍事世家項氏叔侄過來,趕緊把二萬人馬歸順他們領導。他們繼續往北,渡過淮河,黥布又主動把自己的軍隊交給項梁。短短幾個月,叔侄倆還沒做什麼,隊伍就擴大到了六七萬人。

劉邦沒有主動造反的意識,有次他押送縣裡的罪犯去驪山修秦始皇墓,一路上不斷有人趁夜晚睡覺時逃跑,眼看無法交差,劉邦乾脆讓剩下的罪犯也逃路,這些罪犯非常感動,願意跟著他一起逃,一起躲進硭蕩山中。也就十幾個逃犯而已,即使後來靠他的造神故事,比如殺蛇、神奇出身,腿上的七十二顆痣等,吸引一些逃亡者,也就幾十個人的隊伍。

沛縣令想造反,又怕沛中子弟不聽他,於是在蕭何和曹參的建議下,派樊噲去山中找劉邦回來帶兵。劉邦回來了,縣令後悔了,反而想殺了蕭何他們,蕭何和曹參連夜逃出城去找劉邦,天明後向城裡射傳單,讓城裡的人殺縣令,不殺縣令起義軍來了會屠城,城裡人果然把縣令殺了,開城門迎接劉邦他們。因為蕭何、曹參是文官,膽小怕惹禍家族,謙讓不肯當沛令,讓劉邦當了沛令。

項羽和劉邦都有大志向,想當秦始皇這樣的大丈夫,走的是同一條造反的路。在起點上,項羽優勢突出,既有個人戰神氣質,又有家族勢力加持,還有雄厚的啟動軍事實力,劉邦根本無法和他相比,直到秦朝滅亡後的鴻門宴時,劉邦還沒有實力和項羽正面對抗。那麼為什麼是劉邦笑到最後呢?因為人生是漫長的長跑,起點的領先不能決定終點的輸贏。

相關焦點

  • 「贏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
    教育上總是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或「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等。之所以說這些提法是似是而非的,是因為它只有個口號,初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又沒經過驗證,誰也不能明確是否真的有道理,或者有道理到什麼程度。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任天軍先生撰寫過一篇文章《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原在《芳草(經典閱讀)》 2014年11期 ),文章中說:德國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在上學前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某一檔電視節目上一個6歲的小女孩讓更多人大吃一驚。她不但熟悉很多許多國學經典,還能準確表達出原文經典隱含的意思。唐詩宋詞對她來講更加輕鬆。這些有著非同常人的潛質的,也讓其他孩子的父母揪了一把汗。自己家孩子拿什麼跟人家競爭?有些孩子,光履歷表就能甩自己的孩子幾條街。再說關於親子相處的方式,很多父母是盡心盡力的。
  • 課外輔導班:孩子們到底是贏在起跑線上,還是累倒在起跑線上?
    經常有人講孩子的起跑線,告訴我們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意思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誰在給我們洗腦?誰經常說這句話呢?最多的就是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營銷人員,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有些家長把孩子的升學、命運寄托在輔導班上,使勁用錢砸,有些家長則說,學習好的孩子不用補,學習差的補了也沒用。輔導班到底有沒有作用?有什麼作用?能幫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嗎?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起跑線贏贏在那?輸又輸在那呢?
  • 鄭強: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人家的男孩子小時候玩夠了玩膩了,十八歲以後,就不再貪戀怎麼玩了,而是更加的努力學習了,做事情也更專注和投入了。 中國的小男孩呢?小時候不能玩,不允許玩,還被別人玩,整個社會都在玩我們的孩子,包括爹媽還有爺爺奶奶。 小孩子小時候不能玩,所以成人以後最渴望的就是玩,哪還有心思專心的搞研究呢?
  • 暑假補課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別把起跑線理解錯了,暑假也就白過
    我們家長喜歡在暑假給孩子報班學習,理由是:別人都報,你不報,開學就你輸了,想贏在起跑線,就得去補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成為了家長們為孩子教育投資的最好理由。可是什麼是起跑線呢?孩子的學習環境,接受的教育資源,甚至是提前學的知識?我們對起跑線的不同理解,其實都是為孩子傾盡所有的投入。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孩子一天天長大了,看著身邊家長的帶著孩子認字,學英語,上各種補習班,玲玲媽媽感到非常焦慮。玲玲上小學後,發現好多同學多才多藝,成績好分數高,自己孩子總是差一截。都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果自己不做點什麼,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不就越來越大了嗎?
  • 看似「輸」在了起跑線上,實則贏在了未來
    相信我國的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對此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謀劃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學習。琴、棋、書、畫少不了,英語、數學、認字一個都少不了,但是往往這些「優秀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備。
  • 父母不顧孩子想法、盲目報補習班,就算贏在起跑線,也會輸在終點
    近年來,孩子教育題材的電視劇數不勝數,一句「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現如今廣大父母的真實寫照。眾多家長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就將孩子從小送去不同的興趣班、補習班,我們擁有更多的技能,有更多的機會去選擇。
  • 不給孩子報班的你,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是否因為這樣,而覺得對不起孩子,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如果是,那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人是你,輸的是因為焦慮、不問情由就給孩子報班的那些家長。首先,現在各種班太多了,良莠不齊,很多非常流行的班經常質量很差,就靠營銷手段賣課。但一般家長沒有能力去鑑別課程質量,多數是聽信廣告。
  • 孩子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送給各階段的一年級學生!
    #家長們常說一句話:千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哪位家長清楚起跑線在哪?具體怎麼做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記得是個名人還是電影裡說過:人生不是短跑,不是短暫的衝刺,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因此起跑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不懈的耐力。個人覺得說得有道理,但這並不能讓家長們打消「千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
  • 有一種家庭教育,叫做「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該如何避免
    「突發疫情」和「線上授課」,成了背鍋的罪魁禍首,成了「家長不懂如何教孩子」的一張遮羞布。真相的確如此嗎?這3個月裡,家長和孩子,就學業方面,深度「合作」!學習效果如何,完全依靠家長的教育水平。難免有的家長,已經招架不住,盼望著早點複課。
  • 贏在了起跑線的姓氏有哪些?
    取名其實是一件非常有趣味性的事,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擁有一個好的姓氏,才是重中之重,其實這是沒錯的,有一個好姓氏,那麼在起名的時候,就相對於而言簡單很多,接下來就來看看那些贏在了起跑線的姓氏,看看你知道哪些姓氏。
  • 人生最大的謊言: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千萬不要相信什麼人生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話,只有百米短跑才在乎起跑線,而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起跑是沒有起跑線的,大家站的都是一堆,就是看誰能堅持到最後,堅持到最後才是勝利。人生是一場漫長的競賽,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後。誠然,有些人自小成績優秀,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成績一直優異,但也有曾經的成績優異到最後黯然無光,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麼優秀。前幾天遇到了小學的老師,談到了以前的同學,其中有一位一直成績很優異的同學L高考成績卻令人咋舌。
  • 那些贏在起跑線上的姓氏,怎麼取名都能好聽
    對於一個人來說,名字好不好聽姓氏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並且我們都有屬於自己家族文化的姓氏,說到這,可以說有些人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了,因為他們擁有一個美麗的姓氏。那什麼樣的姓氏才會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呢?
  • 還在迷信贏在起跑線?真正的三條起跑線,爸媽做到了幾條
    其實,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每個爸爸媽媽都耳熟能詳了。孩子世界的競爭實在是激烈,如果不提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那就更不可能在以後讓孩子上名校,到了社會上也不一定可以找到好工作。但是,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就一定可以贏早終點嗎?
  • 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又有何妨,掌握3要素,讓孩子做到緊「追」不放
    金姐怎麼也沒有猜到,孩子竟然會輸在起跑線上。現在很多家長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孩子無法跟別人的孩子相比,總是喜歡將過錯怪罪到孩子的身上。但是真正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確實家長的「舊思想」真正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是家長的「舊思想」現在很多家長都不敢去想像孩子今後的生活是怎樣的,不敢去猜測孩子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所以大多數家長都非常的焦慮,開始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
  • 親悅讀丨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你的起跑姿勢就錯啦!
    每年過了春節,當年準備上小學的孩子家長,很多就會忙著給孩子張羅幼小銜接。有的幼兒園,這學期開學以後,大班教室裡會空出一大片座位,一半的小朋友轉學去了銜接班。即便還沒去的,家長也在糾結:到底要不要上銜接班?不知什麼時候,銜接班火了起來。家長都怕如果不上銜接班,上了學孩子會跟不上。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至理名言還是偽命題?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到底有沒有什麼問題?羅媽媽覺得,這句話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需要看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孩子的起跑線我們先來看下這個例子,好幾家企業一起做差不多一樣的產品,剛開始大家做良性競爭,大家都賺到錢了。
  • 輸了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比如,沒出生就進行胎教,學爬行也要報個班,沒上幼兒園就帶孩子去進行各種腦力開發,上學了就更不用說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興趣班鋪天蓋地而來。 似乎家長們都覺得,越早受教育對孩子越有利,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