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2020-12-23 平湖一柱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諾貝爾獎中的物理、化學、醫學等自然科學獎項,是極具有含金量的。因此,一個國家的諾貝爾獎獲獎人數,不僅標誌著這個國家自然科學處於領先地位,也在一定程度是映射著這個國家教育狀況。

有數據統計表明,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佔獲獎總人數的近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德國人分享了近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我國現有人口14億,僅有2人獲過諾貝爾獎,其中還有一人是文學獲,這與我們這個人口大國和發展水平是極不相稱的。

諾貝爾獎物理、化學、生理(醫學)等獎項的評選標準雖然複雜,但其核心卻是簡單,那就是創新性、對人類的貢獻性和領先性。這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摘取諾貝爾獎,不僅要智力超群,學富五車,更首當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能力,而這「三創」絕非一日之功,當從娃娃做起。

德國人為什麼獲諾貝爾獎人數多?這與其基礎教育有關。任天軍先生撰寫過一篇文章《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原在《芳草(經典閱讀)》 2014年11期 ),文章中說:德國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在上學前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與中國相比,德國如此教育,孩子好像是「輸」在了起跑線上。但事實並非如此,德國孩子雖然「輸:在起跑線上,卻是」贏「在了終點線上。正是由於德國從小對孩子「快樂成長」教育,孩子們從小樂動手、愛操作,為孩子的創新、創造、衝擊諾貝爾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反觀我們國家,許多的家長總怕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牙牙學語起就教他們背唐詩,幼兒園裡讓孩子學拼音、識字、學算數,及至上了小學、中學,更是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語、數、英等各種文化課學習上,每天晚上做大量的作業,雙休節假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培訓班……家長對孩子所有的教育都指向分數、名次,加分、升學……較之以德國,真是有天壤之別。

單從文化課學習來說,中國的孩子的確「贏」了,德國的孩子的確「輸」了。但「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被異化成了學習考試的機器,自理自制能力缺乏、生活生存能力低下、沒有抗挫折能力,更難以奢談什麼創新……許多「優秀」孩子上了大學,不僅生活也難以自理,更有許多考試掛科,甚至不能畢業,有的畢業後不願工作,不想工作,淪為啃老一族,還有一些患上抑鬱症,自閉、厭世、自殺……贏在「起跑線」的孩子,卻「輸在了人生終點線」上,與諾貝爾獎漸行漸遠……這實在值得我們的家長、教師、學校、教育的頂層設計者們深思。

誠然,孩子有學習,便要進行測試,這無可非議。我們當下高中和高等教育尚未普及,因此通過考試來進行選拔也是最公平、有效的方式,關健是我們考試、選拔的關注點,不能僅放在文化課考試成績上,以一個抽象的分數來評高下,定前程。特別是學前和基礎教育階段,尤其如此。每個學段要讓孩子做一些適合自己年齡特點的事情,該玩當玩,該樂則樂,該學什麼就學什麼,禁止揠苗助長。學習不是以知識的機械識記為主,當把知識作為探索、發現的工具,引領孩子將學習變成和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唯有興趣、沒有壓力,唯有標準,沒有強求。誠如是,才能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同時,向著諾貝爾獎不斷前行……

相關焦點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總是有人說:孩子之間的輸贏就是父母之間的輸贏。很多父母就為了這句話就會對孩子付出全力。哪個父母的教育更加合適,更加科學,孩子自然就會更優秀。某一檔電視節目上一個6歲的小女孩讓更多人大吃一驚。她不但熟悉很多許多國學經典,還能準確表達出原文經典隱含的意思。唐詩宋詞對她來講更加輕鬆。
  • 「起跑線」的終點不是「北大清華」
    三十多年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火遍大江南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紛紛將孩子送進各種培訓班裡,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實際上又有多少家長懂得「起跑線」的真正含義,又有多少家長其實偏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 父母不顧孩子想法、盲目報補習班,就算贏在起跑線,也會輸在終點
    近年來,孩子教育題材的電視劇數不勝數,一句「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現如今廣大父母的真實寫照。眾多家長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就將孩子從小送去不同的興趣班、補習班,我們擁有更多的技能,有更多的機會去選擇。
  • 輸了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在我們國家,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培養。 比如,沒出生就進行胎教,學爬行也要報個班,沒上幼兒園就帶孩子去進行各種腦力開發,上學了就更不用說了,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興趣班鋪天蓋地而來。 似乎家長們都覺得,越早受教育對孩子越有利,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 贏在起跑線上的項羽怎麼輸了?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們焦慮重重,有的把不滿周歲的嬰兒就送去上課,有的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一周參加五六個培訓班。人生的起跑線在哪裡?贏在起跑線上就能做人生的贏家嗎?項羽和劉邦的故事告訴我們,起跑線上的輸贏不能決定一生的成就。
  • 有多少父母能做到,不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一次兩次失敗基本是不足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的,家長一定要耐心等待。02 不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知道什麼時候,「贏在起跑線上」就成長家長養育孩子的一個重要方式。 尤其是在學習上,必須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2歲上早教,幼兒園提前學小學知識,小學起就各種培優班……生怕自己孩子比別人家孩子差了。
  • 「贏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
    教育上總是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或「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等。之所以說這些提法是似是而非的,是因為它只有個口號,初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又沒經過驗證,誰也不能明確是否真的有道理,或者有道理到什麼程度。
  • 課外輔導班:孩子們到底是贏在起跑線上,還是累倒在起跑線上?
    經常有人講孩子的起跑線,告訴我們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意思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誰在給我們洗腦?誰經常說這句話呢?最多的就是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營銷人員,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起跑線贏贏在那?輸又輸在那呢?贏和輸又和一輩子有什麼關係?贏在起跑線上了嗎?
  • 「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數據告訴你
    當問到「希望將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時,「健康」(提及率達到34%)和「快樂」(提及率達到23%)成為高頻詞。但「健康」和「快樂」並不能取代育兒觀念中的競爭意識。66%的媽媽認為「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孩子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送給各階段的一年級學生!
    #家長們常說一句話:千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哪位家長清楚起跑線在哪?具體怎麼做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記得是個名人還是電影裡說過:人生不是短跑,不是短暫的衝刺,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因此起跑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不懈的耐力。個人覺得說得有道理,但這並不能讓家長們打消「千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
  • 不給孩子報班的你,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你是否因為身邊的人都在給孩子報班,但你卻沒有給孩子報,而覺得焦慮?是否因為這樣,而覺得對不起孩子,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如果是,那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人是你,輸的是因為焦慮、不問情由就給孩子報班的那些家長。
  • 鄭強: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第二: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線上! 我們中國家長最信奉的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現在的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看看遍布大街小巷的早教班,看看我們幼升小的考試題,很多家長恨不得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我們的預熱太過分了,我們恨不得在第一步就比別人出人頭地。
  • 贏在起跑線?不如避免倒在終點前
    文 | 卓訓 2001年開始,家庭教育界開始關注「起跑線」的問題,並以一篇「怎樣才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引發家長們的討論。 現在,家長都重視對孩子的培養,懷孕期間,進行胎教,孩子剛會說話,教孩子背唐詩,上學了,不惜一切代價上雙語學校,重點學校。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更是把孩子拱了起來,只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其他一概不用操心。能學習的工具書,能補身體的營養品,寧可自己勒緊褲腰帶,也要給孩子買,花多少錢從不皺眉頭。目的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至理名言還是偽命題?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到底有沒有什麼問題?羅媽媽覺得,這句話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需要看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孩子的起跑線我們先來看下這個例子,好幾家企業一起做差不多一樣的產品,剛開始大家做良性競爭,大家都賺到錢了。
  • 別讓「贏在起跑線上」毀了孩子的一生!
    自己的兒子正在上一年級,作為一個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太了解小學生家長們的焦慮和渴望了。「贏在起跑線上」雖然持續遭到社會詬病,但家長們都像「上了頭」,根本停不下來。現在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要了。以前自己上學的時候很少聽到「家庭教育」這個詞。
  • 有一種家庭教育,叫做「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該如何避免
    我相信有非常多的優秀孩子,做得非常出色,很自律,各項功課安排得井井有條,態度是多麼的積極,多麼的積極,多麼的令父母省心。我也聽到了許多抱怨及無奈的聲音,「我的孩子一點都不自覺,怎麼辦呢?」「突發疫情」和「線上授課」,成了背鍋的罪魁禍首,成了「家長不懂如何教孩子」的一張遮羞布。真相的確如此嗎?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玲玲上小學後,發現好多同學多才多藝,成績好分數高,自己孩子總是差一截。都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果自己不做點什麼,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不就越來越大了嗎?終於,玲玲家在多年的母慈子孝後開始了雞飛狗跳的陪讀生活。
  • 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又有何妨,掌握3要素,讓孩子做到緊「追」不放
    但即便是困難重重,金姐從來沒有過放棄的想法,因為他覺得只有讓孩子提早學習,孩子今後才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孩子才能在上學時擁有一個好的成績。原本金姐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沒有錯,可是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卻仍舊無法和周圍的小孩子進行比較。金姐怎麼也沒有猜到,孩子竟然會輸在起跑線上。
  • 看似「輸」在了起跑線上,實則贏在了未來
    相信我國的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對此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謀劃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學習。琴、棋、書、畫少不了,英語、數學、認字一個都少不了,但是往往這些「優秀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備。
  • 親悅讀丨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你的起跑姿勢就錯啦!
    每年過了春節,當年準備上小學的孩子家長,很多就會忙著給孩子張羅幼小銜接。有的幼兒園,這學期開學以後,大班教室裡會空出一大片座位,一半的小朋友轉學去了銜接班。即便還沒去的,家長也在糾結:到底要不要上銜接班?不知什麼時候,銜接班火了起來。家長都怕如果不上銜接班,上了學孩子會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