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悅讀丨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你的起跑姿勢就錯啦!

2020-12-10 齊魯壹點

你好,歡迎來到索菲爸爸親悅讀。

每年過了春節,當年準備上小學的孩子家長,很多就會忙著給孩子張羅幼小銜接。有的幼兒園,這學期開學以後,大班教室裡會空出一大片座位,一半的小朋友轉學去了銜接班。即便還沒去的,家長也在糾結:到底要不要上銜接班?

不知什麼時候,銜接班火了起來。家長都怕如果不上銜接班,上了學孩子會跟不上。甚至有傳言,一年級的老師如果看到班裡大部分孩子都會了,就會省略不講。如此一來,那些沒提前學過的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相反,提前把一年級的功課學了,孩子就會快速適應,自然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真實情況果真如此嗎?咱們從幾個方面來看一下。

首先看看國家相關政策是怎麼規定的。教育部2012年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5-6歲兒童的發展與教學中涉及讀寫的要求有:能夠專注地讀書,喜歡與他人討論書中的內容,對文字及內容感興趣,知道文字表達一定的意義;願意用圖畫和符號表現自己的想法;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寫畫時姿勢正確。

這裡面並沒有一般社會上銜接班著重教授的寫字和識字之類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曾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對於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上學前不進行正式的學習教育,也是國際上發達國家通常的做法,甚至是規定到法律裡面的。

那麼,對於這個問題,教育專家是什麼意見呢?語文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李懷源認為,相對於「讀」和「寫」,聽說能力是幼小銜接的核心。這個階段的重點,不是很多家長想的那樣是識字、學拼音、背古詩,進行大量無意義的機械記憶。上小學之前,孩子會寫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5-6歲是孩子智力開發的黃金期,應該通過各種遊戲活動讓孩子動手動腦,培養孩子探索世界、解決問題的能力,過早地讓孩子學習知識,不但對開發智力無益,甚至有害。學前班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書寫和計算,學習這兩項最立竿見影的辦法就是機械訓練。其實,等孩子進入小學後理解能力強了再去學,效果會更好。就像一年級下學期學習的元角分計算,是很多孩子的難點,費半天勁還是容易錯,但等到了二年級,不用教就會了。

作為最有發言權的一線老師們又是怎麼說的呢?老師們普遍反映,上幼小銜接意義不大。低年級的學生,重點是習慣和能力的養成,比如注意力、表達、社交、自理能力等的培養,這是他將來學習生涯的基礎。目前社會上的幼小銜接班,師資等各方面的質量都難以保障,教學重點也是以知識性內容為主,重知識準備輕行為習慣,而孩子一旦養成不良習慣,上學後再糾正反而事倍功半。另外,如果孩子對課上內容自以為「都會了」,就會不注意聽講,既影響學習的效果,也容易養成精力不集中的毛病。

按照教育部相關要求,現在正規學校都堅持一年級「零起點」教學,教學內容已經以教學計劃的形式固定下來,老師會按照教學大綱正常開展教學,每節課講什麼不是能夠隨意改變的,因此根本不存在「省略」不講的情況。真實情況是,老師對沒學會的孩子反而會格外關注。所以,家長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焦慮。

老師們長期觀察的結果是,搶學的孩子的所謂優勢,一般在3個月到半年之內就會消失,而搶學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會一直伴隨孩子。不管是幼小銜接的「夾生飯」,還是上學後的「回鍋肉」,都可謂弊大於利。

我個人的體會也是這樣。索菲上學前基本不識字,更不會寫字,只能歪歪扭扭地寫出自己的名字。我曾經給她一年級的語文老師說過「她不識字」,老師的回答是「我就是教她識字的」。從她後來的發展來看,上學前不識字並沒有影響她之後的學習,倒是有些提前學過的同學,後來的成績反而並不突出。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低齡的孩子相差一歲甚至半歲,其理解力和身體小肌肉的發育會有很大的差別。國家教育大綱的制定,已經考慮了孩子身心智力發育跟知識點的難易對應,就像上面講的,大一點理解力強了,很多東西學起來效果會更好。同樣,過早握筆寫字,對於手部小肌肉發育還不完善的小朋友,會因缺乏手指力量造成握筆姿勢不正確,進而影響坐姿和視力,久而久之,會有脊柱側歪、斜視近視等情況發生。

所謂「贏在起跑線上」也好,「輸在起跑線上」也好,更多的是利益機構人為製造的焦慮,家長如果不理智地做出自己的判斷,跟風上班,花費了時間和精力財力,卻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對自己對孩子都是一種信心上的打擊。

本期親悅讀就跟大家分享這些。孩子的成長,要遵循客觀規律,有些事情,慢慢來,才比較快。下期跟您分享兩本書,看看爸爸媽媽應該怎樣做一個靜待花開的好園丁。

如果您有什麼問題,歡迎來情報站點擊話題#報銜接班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留言跟帖~我會選擇一些有共性的問題和大家一起探討,並在下期欄目中有針對性地予以解答。

【參與方式】下載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在情報站編輯#報銜接班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文字+圖片/短視頻上傳即可,快來齊魯壹點跟隨索菲爸爸,與您的孩子共度美好時光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趙世峰 視頻 欣迪)

相關焦點

  • 你的孩子真的贏在起跑線了嗎?
    著名央視主持人撒貝寧,曾經在主持的節目《開講啦》,說過一番關於「人生起跑線」的觀點,他的這則觀點,讓人印象很是深刻,撒貝寧說:「千萬別相信什麼人生別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話,只有百米短跑才在乎起跑線。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起跑你看過誰站起跑線上,大家都一堆出發,誰能堅持到最後才最關鍵。」
  • 掌握這種最佳跑姿,贏在起跑線!
    許多人都說,只要掌握了最佳的起跑姿勢,那麼你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同時也搶佔了勝利的先機。在短跑比賽中沒有一個固定的最佳起跑姿勢,原因是每個人的身體條件與力量水平各不相同,但這並不能表示找不到最合適的起跑姿勢。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玲玲上小學後,發現好多同學多才多藝,成績好分數高,自己孩子總是差一截。都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果自己不做點什麼,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不就越來越大了嗎?終於,玲玲家在多年的母慈子孝後開始了雞飛狗跳的陪讀生活。
  • 孩子教育需要注意的點,不是簡單的贏在起跑線
    有人說要打破寒門魔咒,鄉村兒童的起跑線要更加提前,甚至從0開始!還有人說真的起跑線是孩子內心的覺醒。你覺得呢?具體什麼才是贏在起跑線,方法又是什麼呢?想一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我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在成人後自信、獨立,人際關係處理柔韌有餘,能夠更好地生存生活。歸根結底是贏在教育!教育廣義上是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心智兩個字就涵蓋了所有的教育本質。心智其實就是大腦、眼睛、耳朵以及身體的各種器官,協調合作,對外界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然後輸出信息進行行動。
  • 大學有沒有「起跑線」?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暖冬先生,ID:FC73185440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一說起起跑線一詞,就不得提起熱議的話題:「不能讓小孩輸在起跑線上」。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顧孩子的喜好,生生給孩子安裝上補習班,興趣班,私教課等大山。
  • 獨家述評|快樂童年,「起跑姿勢」要正確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道道無形的「起跑線」、一個個「別人家的孩子」,困住了許多家長。不少家長反映,現在的孩子普遍比自己小時候聰明,學東西早且多,入學前就已習得加減乘除法、會背誦許多古詩。但是,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杜亞松看來,許多家長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好、考入名校等,卻往往忽視對於孩子學習品質,特別是注意力的培養,其結果就是導致孩子在上學之後,特別是在三年級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學習上的問題,而家長也會一下子不適應,進而產生焦慮。
  • 「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數據告訴你
    當問到「希望將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時,「健康」(提及率達到34%)和「快樂」(提及率達到23%)成為高頻詞。但「健康」和「快樂」並不能取代育兒觀念中的競爭意識。66%的媽媽認為「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不給孩子報班的你,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你是否因為身邊的人都在給孩子報班,但你卻沒有給孩子報,而覺得焦慮?是否因為這樣,而覺得對不起孩子,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如果是,那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你:贏在起跑線上的人是你,輸的是因為焦慮、不問情由就給孩子報班的那些家長。
  • 超前教育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該加速還是「踩剎車」,父母需謹慎
    人們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現在的媽媽們從孩子是胎兒的時候,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教育,而超前教育的風也是一直越刮越猛,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越來越多的父母在跟風的路上,超前教育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嗎?
  • 讀書郎:你的孩子也許不能贏在起跑線,卻能贏在終點線上!
    (原標題:讀書郎:你的孩子也許不能贏在起跑線,卻能贏在終點線上!) 迫於競爭的壓力,社會上出現了一批「狼爸」、「虎媽」的熱潮。「三十六計報培訓班為上策」,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先爭取在別人家孩子前面讓自家孩子把該學的學了,鋼琴、舞蹈、繪畫等等,能報的幾乎全報。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家長們都想讓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殊不知學得太繁雜,反而拖孩子後腿。
  •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何以輸在了終點線上?
    任天軍先生撰寫過一篇文章《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原在《芳草(經典閱讀)》 2014年11期 ),文章中說:德國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德國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在上學前對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 親悅讀|每個生命都是奇蹟!有時間給孩子看看這本書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世峰歡迎來到索菲爸爸親悅讀。我們上學的時候,都讀過語文課文《蟬》。《蟬》出自法國博物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昆蟲記》也成為孩子們的必讀科普書。可是這麼多年來,除了《昆蟲記》,你還讀過其他值得稱道的有關昆蟲的科普讀物嗎?
  •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益智早教機給你答案
    當一個稱職的爸媽可說是非常不容易了,面對天真宛若一張白紙的孩子,家長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尤其是1-6歲寶寶,正是益智啟蒙的關鍵時期,但由於生活工作中的各種瑣事,很多家長不能給予孩子更多陪伴呵護,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遺憾缺席。
  • 親悅讀丨陪娃寫作業你吼過嗎?其實,等待是更耐心的愛!
    你好,歡迎來到索菲爸爸親悅讀。 今天是4月的最後一天。明天是什麼節日?地球人都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多數人不知道。4月30日,是一個很有意思的 「國際日」,叫做「國際不打小孩日」,最早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於1998年發起,有眾多國家參與,旨在宣傳正面管教方法,倡導兒童人權。
  • 鄭強: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第二: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線上! 我們中國家長最信奉的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現在的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看看遍布大街小巷的早教班,看看我們幼升小的考試題,很多家長恨不得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我們的預熱太過分了,我們恨不得在第一步就比別人出人頭地。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總是有人說:孩子之間的輸贏就是父母之間的輸贏。很多父母就為了這句話就會對孩子付出全力。哪個父母的教育更加合適,更加科學,孩子自然就會更優秀。某一檔電視節目上一個6歲的小女孩讓更多人大吃一驚。她不但熟悉很多許多國學經典,還能準確表達出原文經典隱含的意思。唐詩宋詞對她來講更加輕鬆。
  • 別讓「贏在起跑線上」毀了孩子的一生!
    自己的兒子正在上一年級,作為一個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太了解小學生家長們的焦慮和渴望了。「贏在起跑線上」雖然持續遭到社會詬病,但家長們都像「上了頭」,根本停不下來。現在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要了。以前自己上學的時候很少聽到「家庭教育」這個詞。
  • 課外輔導班:孩子們到底是贏在起跑線上,還是累倒在起跑線上?
    經常有人講孩子的起跑線,告訴我們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意思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誰在給我們洗腦?誰經常說這句話呢?最多的就是課外輔導機構的老師、營銷人員,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起跑線贏贏在那?輸又輸在那呢?贏和輸又和一輩子有什麼關係?贏在起跑線上了嗎?
  •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父母首先得是這三種類型,看看你在其中嗎
    小峰媽媽說,孩子不太聰明,為了讓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她也是逼不得已才給孩子報了這麼多課程,想讓孩子趁放假的時間,好好學習,開發智力,爭取名列前茅。其實小峰媽媽的做法大錯特錯,過多壓榨孩子,讓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不但不能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反而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牴觸心理。
  • 贏在起跑線:起跑加速的完美姿態是高水平短跑運動表現的基礎
    起跑階段,關鍵的是要求運動員「身位」迅速提高,身體重心的提高要迅速。起跑的「終極目標」,就是運動員將軀體重心「奮力推進提高」,從而進入加速階段。    這一過程涉及三個環節:準備(運動員在起跑器上各就各位)→預備(起跑前重心提高)→起跑加速(從靜止狀態加速至身體重心完全提升至高位)。    這些環節中,運動員的動作都有需要注意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