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西在吳堡縣城對岸作畫
劉文西的吳堡石城情結
——記我與國畫大師劉文西的三次交往
文/慕生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吳堡石城,是全國保存最完整,建築歷史久遠,文物價值極高的「中國第一石城」,並享有「華夏第一石城」之美譽。
國畫大師劉文西早在五十多年前,就以他睿智的眼光認識到了吳堡石城所具有的「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劉文西語),他幾十年來一直醉心於吳堡石城的研究,二十多次來到吳堡石城,為吳堡石城的研究保護立下了汗馬功勞。
1964年7月,國畫大師劉文西在吳堡石城採風後留念
2014年10月23日-10月31日,在劉文西大師的率領下,黃土畫派第二十四次採風寫生團來到吳堡採風。這是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後,陝西省第一個大型藝術團深入基層進行採風創作,也是「黃土畫派」第二十四次到陝北採風寫生之行。
我從小就常聽人說國畫大師劉文西的赫赫名聲,尤其自第五套人民幣發行以來,隨時都能見到劉老創作的毛主席畫像,對劉老的敬仰之情不言而喻,可惜從未謀面。因有編著宣傳畫冊《吳堡石城》、《銅吳堡》這兩塊敲門磚,僅今年以來,筆者就有幸三次與劉老見面,每次都獲益匪淺。
2014年10月27日,劉文西赴石城採風後留影
今年5月22日,在西安蕎麥園集團董事長薛瑩巧的幫助下,我見到了劉老,他在仔細翻閱完書稿清樣後動情地說:「早在1964年我就曾慕名乘大卡車長途跋涉五、六天到吳堡去畫石城。那時的石城還有幾十戶居民,他們住在城裡的石窯裡。當時黃河發大水,波濤洶湧,石城高聳在黃河岸邊,這一情景對我產生了至今難以忘懷的震撼。我當時畫了好幾十幅速寫,太壯美了!這個石城幸運的被保護下來,將會是中國第一,也可以說是世界第一」。當我告訴他「中國第一是無疑問的」。他反問我「真的嗎?」我回答:「真的」,並說出了理由:今年3月,我們去北京採訪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高齡九十二歲的馬旭初。馬老說:「截至2013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共有7批,共計4295處,跟石城有關的共四個,其中有兩個是遺址,一個是崖墓群,真正的石城就這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基本囊括了華夏的古建精華。吳堡石城當然也稱得起『華夏第一石城了』」。劉老聽後,高興地笑了,隨即說:「應該是世界第一」。
2014年10月27日,劉文西率團在吳堡石城採風後,部分人員留影
劉老對吳堡石城有著深厚的感情,早在1960年,他就曾來過這裡。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劉老幾乎年年都要來石城採風、寫生、畫畫。他忘不了陝北的山山水水,溝溝岔岔,忘不了陝北的父老鄉親,更忘不了吳堡石城。他說:「我在陝西五、六十年,曾90多次到陝北,30餘次在陝北過年。我的藝術靈感常常來自這裡」。說到陝北的坡坡坬坬、村村鎮鎮他如數家珍。他和他所創立的黃土畫派就是根植於這塊土地獨樹一幟地生長、發揚光大的。
他曾以當年扳船送毛主席東渡黃河的川口村薛海玉為原型創作過國畫並發表在《人民日報》上,後來,為了當地小學的藝術教育,他還到川口小學給孩子們講美學並給幾個八、九歲的「山丹丹」畫像,這其中就有扳船送毛主席東渡黃河的老船工薛海清的孫女——陝西省文化經濟交流協會副會長、西安蕎麥園集團董事長薛瑩巧。
見面結束之際,高苗縣長邀請劉老到吳堡採風。在愉快地接受了邀請後,劉老不僅給《吳堡石城》題寫了書名,而且意外地說:「我家裡應該保留有1964年我在吳堡石城採風時的速寫圖,到時我一併帶上。」已經過去整整五十個年頭了,當時我們在座的所有人對年已八十二歲高齡老人的話半信半疑。因為一來五十年前的事他能記得清楚嗎?二來劉老的書稿有200多箱子,他能找的到嗎?
我與劉老的第二次見面是在今年9月22日,他惋惜地說:「速寫圖還未找上,我繼續找」。當我表示他上次題寫的書名格式與《吳堡石城》的封面結構不一致,能否重新題寫一次時,他不僅高興地答應了,而且說:「這次我給《銅吳堡》也題一個書名,你後天到我家來」。
9月21日早上,先是劉老的秘書給我打來電話,讓我下午取題字,後來劉老又親自給我打電話。當我表示由於一個很特殊的原因,我已回到吳堡時,劉老焦急地說:「怎麼辦?那你打發一個可靠的人來取吧!《吳堡石城》我題寫了兩幅,你從中挑一幅。1964年和1975年的素描畫我找到了七幅,一併給你」。合上手機,我不由地感動至極。
過了幾天,劉老又親自給我打來電話說:「我找到了一張1964年我在石城的照片,讓薛瑩巧給你轉發過來,你可以在書中一用」。劉老對石城的深情厚意由此可見。
10月25日,劉老率領由50多人組成的「金秋陝北,黃土畫派第二十四次陝北採風寫生團」終於來到了吳堡。我有幸又一次見到了劉老並整整陪伴了三天。還是一身灰色的裝扮,還是一頂多年的舊帽子,下車伊始,他就談及石城,不顧年邁體弱,旅途勞頓。當天下午,在縣委王華書記的陪同下來到石城對岸,揮筆作畫。三個多小時過去了,天色早已暗淡,在手電筒的光照下,劉老作畫4幅。其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獻身藝術的精神,令所有在場的人無不感動。
10月27日早上九點,劉老終於又一次站在了他五十年前寫生、作畫、攝影的地方——吳堡石城西溝對岸,筆者拿出他五十年前的照片,他興奮不已動情地說:「來,照一張,留個永久的紀念。」並隨即作畫一幅。
來到石城北段城牆,劉老再一次揮筆速寫,……時間已是下午三點,一直粒米未進的劉老才率隊依依不捨的離開石城。
深夜11點半,吳堡縣委常委會議室裡仍燈火通明,「吳堡石城保護利用暨文化旅遊發展座談會」正在舉行,劉老在眾人發言後又一次打開了有關石城的話匣子:「保護好石城我們有共同的責任,保護好石城比開發石城重要十倍、百倍,對石城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必須原封不動的保護起來,制定好規劃,有計劃的開發,反之,如果不按計劃開發,破壞後就再也無法恢復,必須汲取和借鑑國內外有關的保護和開發經驗,先保護,後利用,再開發」。劉老實實在在、高瞻遠矚的講話贏得了人們一次又一次的掌聲。
座談會後,雖已夜深人靜,在賓館,劉老仍在與王華書記促膝長談著有關石城的話題。
10月28日,就要離開吳堡了,劉老坐在車上,仍不忘叮嚀著:「你們一定要保護好石城、開發好石城,為子孫後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