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複合材料合同,暴露出美國高超聲速飛彈研製可能遇到了挫折

2020-12-22 環球時報

11月13日,一家名叫巴特勒科技的美國企業獲得了美國國防部4630萬美元的合同,研製一種高超聲速下的熱防護材料。合同的名字叫做「用於高超聲速的碳-碳複合材料製造」。這份合同的授予,讓人多少感覺有點不對味。

碳-碳複合材料是人們所熟悉的宇航防熱材料,而熱防護系統是航空宇航領域中當仁不讓的關鍵技術之一,特別是到了高超聲速階段。世界上沒有多少材料可以耐受高超聲速武器飛行時產生的氣動加熱,而不變形、燒蝕乃至解體。無論太空梭還是X-37B,用的都是碳-碳複合材料隔熱瓦。美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獵戶座」也打算採用同樣的防熱材料。如今把它用在高超聲速武器上,聽起來似乎也很合理。

但是,碳-碳複合材料是最好的嗎?顯然不是。

研製中的美國高超聲速飛彈

按照哈爾濱工業大學有關專家的論文,碳-碳複合材料在惰性氣氛保護環境下具有優異的高溫力學性能,但由於碳元素特殊的性質,它在空氣環境下 400℃便開始發生氧化現象,且隨著溫度的升高,氧化速度逐漸加快。也就是說,在稠密大氣中使用,無論採用東風17那樣的助推滑翔彈道,還是X-51A那樣的巡航彈道。碳-碳複合材料都會和氧氣發生反應,很快就把自己燒掉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美科學家們都採取了很多辦法。主要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是改進材料結構,即使有所燒蝕也不會影響強度;第二種是在裡面添加一些燒蝕材料,比如鋯元素的化合物,溫度升高的時候讓它們先燒掉,保護碳-碳複合材料本身;第三種是加塗層,把氧原子擋在外面,不和碳原子反應,塗層的種類很多,包括金屬、玻璃、陶瓷,等等。

碳纖維複合材料

但即使採用了各種辦法,碳-碳複合材料的耐高溫指標也不能讓人滿意。一般用在不超過2000攝氏度的情況下。多數情況下在1500~1700攝氏度下使用。這麼高的溫度,連鋼鐵也融化了。為什麼還是不能滿足高超聲速武器的研製需求呢?這是因為速度越快,氣動加熱就越劇烈。如果材料耐熱性能無法提升上去,就意味著高超聲速飛彈的使用受到巨大限制。如果在低空的稠密大氣中使用,速度和射程不能進一步提高。如果要提高速度和射程,就必須把飛彈推到高空稀薄大氣中飛行,降低氣動加熱的強度,但這會導致暴露攻擊意圖。而且當飛彈從高空俯衝下來、攻擊地面目標的時候,還是要穿越稠密大氣。如果這時候減速來緩解氣動加熱,動能殺傷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不減速,彈體可能就燒掉了。

要想達到更高的飛行速度,就要選擇另一大類熱防護材料:超高溫陶瓷。超高溫陶瓷的種類很多,按照有關文獻的數字,它們的熔點高達3000攝氏度以上,某些陶瓷在實驗室中表現出了比碳-碳複合材料更優越的性能。有趣的是,陶瓷本身在高溫環境下也是要氧化的,但是通過合理選擇材料配方和結構,氧化層反而會保護後面的陶瓷材料,確保飛彈結構穩定。

無論中美科學家,對這兩種材料的優劣都是非常清楚的。實際上,美國科學家在超高溫陶瓷領域一直開展廣泛而深刻的研究。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試驗結果。

太空梭的碳-碳複合材料防熱瓦嚴重燒蝕

那麼,美國國防部這次為什麼還是要把碳-碳複合材料投入批產,來支持高超聲速飛彈的研製?答案很簡單,美國的超高溫陶瓷研製進度可能並不順利。

超高溫陶瓷的研製是個非常艱苦的過程,具體陶瓷配方的研製完全是個「一爐一爐扔錢」的過程。要經過漫長的嘗試才能突然發現一種合用的配方,其中的很多試驗幾乎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反覆失敗幾乎是家常便飯了。有了配方,要想製造合格的陶瓷材料,難度也非常大。其實超高溫陶瓷的製造方法和我們常用的瓷器一樣,就是用高溫燒制,讓材料內部發生反應,達到人們想要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然而超高溫陶瓷的這個指標,可比茶壺高太多了。所以,國內外每年都為此發表大量的文獻,卻還沒有哪個機構公開宣布,自己的超高溫陶瓷燒結工藝可以投入大批量生產了。

既然合適的超高溫材料還沒研製出來,美國軍方著什麼急下單呢?在報導中,巴特勒科技提到了這樣一句話,這項合同將為美國提供「繼續追趕乃至超越強大對手在高超聲速武器方面的能力」。很顯然,美國對中、俄在高超聲速飛彈上的領先地位非常著急,認為自己已經處在落後狀態了。那麼寧可採用性能低一點的材料,也要先把型號搞出來,批量裝備到部隊。至於超高溫陶瓷的應用,等到下一代再考慮吧。

或許這裡還有一個因素。在超高溫陶瓷的配方選擇中,鋯這種金屬佔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全球鋯礦石的探明儲量多數不在中國也不在美國。其中澳大利亞和南非分別佔65.38%和17.95%。其他鋯儲量相對豐富國家還有印度、莫三比克和印度尼西亞。中國和美國的鋯資源儲量基本相等,都僅佔世界儲量的0.6%,只有澳大利亞的百分之一。美國如果依靠澳大利亞的鋯礦來保證高超聲速飛彈研製裝備,就面臨著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問題。用碳-碳複合材料就沒有這個問題了。這個問題對中國來說或許更嚴重,能不能保證鋯資源供應,對於我們的高超聲速技術發展,是個必須解決的難題。

(作者:孔新 版權稿件,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文章內容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焦點

  • 美國空軍高超聲速飛彈準備首次試射
    這次測試驗證了B-52發射平臺與整個飛彈和地面系統的聯合行動能力,該飛彈將在今年年底前進行首次飛行試驗。B-52轟炸機攜帶AGM-183A進行飛行測試美國空軍武器項目執行辦公室的柯林斯準將表示:「這是一個裡程碑性的事件,對於這個項目,我們的團隊,以及整個空軍來說都是如此。ARRW是美軍獲得高超聲速能力的第一步。」
  • 印度宣布成功進行高超技術測試,可用於研發高超聲速飛彈
    印度宣布成功測試了高超聲速技術驗證飛行器。分析認為,該技術可用於研製高超聲速武器,提升印軍遠程打擊能力。9月7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宣布,當天上午成功進行了一次國產「高超聲速技術驗證飛行器」(HSTDV)驗證測試。
  • 中國第6次試飛高超聲速飛彈 或2020年部署
    這是中國第六次進行高超聲速滑翔器飛行試驗,美國稱中國的高超聲速滑翔試驗目的在於研製可突破反導系統的新一代洲際或中程飛彈。高超聲速滑翔器(示意圖)《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導稱,國防部官員稱,這次試驗中代號為DF-ZF的高超聲速滑翔器被安裝在彈道飛彈頭部,從山西五寨飛彈實驗中心發射。
  • 美國被小看了,高超音速飛彈布局曝光,原來謀劃了幾十年
    自2016 年以來,美國軍方、國 會、智庫等各方均開始集中呼籲美軍加快推動高超 聲速武器的採辦工作,加速發展高超聲速飛彈,並 啟動了多個重要研製項目。2018 年10 月11 日,美 國《航空周刊》發表專欄文章,對美國高超聲速 武器的發展現狀及路線進行了長篇分析,披露了大 量美軍高超聲速飛彈技術方案及研製計劃等相關信 息。
  • 美國將於2021年開始高超聲速飛彈生產
    據defenseworld網站2020年12月17日報導,美國空軍負責採購、技術與後勤的部長助理威爾·羅珀(WillRoper)12月14日在首屆杜利特爾領導人中心論壇上表示,美國空軍將在本月進行首次高超聲速飛彈助推測試,
  • 美國專家對高超聲速武器及平臺關鍵問題的觀點
    中國航空報訊:美國正在開展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和巡航飛彈研發,預計未來幾年內就可以投入戰場。但圍繞尺寸更大的、定位於打擊與偵察/高速民用和軍用運輸/甚至多級入軌等任務的高超聲速飛行平臺,目前仍有大量科研工作需要做。 美國此前開展的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行器和吸氣式超燃衝壓驗證飛行器等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美國防部國防現代化研究與工程局局長馬克·劉易斯表示,「我們可以確信,設計研製能夠產生正推力的超燃衝壓發動機已不存在技術障礙。
  • 美國一邊發展核彈頭高超聲速飛彈 一邊造六代機攔截
    美國海軍中將沃爾夫表示,美國的海軍戰略系統正在計劃研製一種潛射型的高超聲速飛彈。與此前要求的不同,這款飛彈可能將同時具備從水面艦艇和潛艇發射的能力。此前,美國曾公布過多種高超聲速武器的研製計劃。儘管目前俄羅斯早就高調宣布自己已經開始批量製造高超飛彈,但從美國的實際研發情況來看,美國的高超飛彈不會晚於2020年服役。早在2014年8月,美國發布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技術成熟度的報告》中就提出,美國的戰術高超聲速武器將在2020年技術成熟度達6級,已經能達到實用水平。
  • 高超聲速被趕超,美航母被當「活靶子」,美國卻真要感謝俄羅斯
    根據海外相關網站4月18日的報導,美軍高超聲速武器的負責人說,要加快高超聲速武器的試驗步伐,預計將會在2023年研製成功。並且表示這是在2019年年底受俄羅斯部署高超聲速武器的刺激,才讓他們走得更快。據悉,美國陸軍此次研究的高超飛彈叫做通用高超聲速滑翔體,叫做「通用」是因為它將用美國陸軍飛彈和海軍潛射飛彈發射。而這種彈頭在過去的九年內僅僅只飛行了四次,按照美軍負責人的說法,下一次將在2021年第三季度飛行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每次的試驗都將提高精度,可以讓飛彈能適應更加嚴酷的環境。
  • 日本發布全新高超音速飛彈研製計劃,不容忽視
    而對於飛彈自身,其中之一搭載的是普通的旋成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另外一種則搭載了技術上更為先進的乘波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也正是因為如此,世界各軍事強國在研或已經裝備使用的高超聲速飛彈許多都配備了乘波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
  • 「星空2號」:第二代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啼聲
    航天科技集團氣動研究院是我國研究高超聲速飛行方面最具實力的單位之一,擁有大型高超聲速風洞等研究設施。之前筆者在寫微信公號文章的時候,光想起「彩虹」無人機是他們研製的,有點以偏概全了。11院在高超聲速技術方面的研究也是國內第一集團的,圖為其擁有的FD-7高超聲速風洞……如果11院哪天告訴你他們開發出了高超聲速變形戰鬥機,別驚訝……這個「特種進氣道」是幹嘛的就不用我廢話了吧?
  • 「6馬赫」的高超音速飛彈,給了印度「鳴槍」的勇氣?
    印度媒體稱,HSTDV的成功讓印度加入了「高超音速飛彈俱樂部」,成為繼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之後,全球第4個開發和測試這一技術的國家,這將為印度研製6倍音速飛彈鋪平道路,並且有望在5年內製造第一枚高超音速飛彈。
  • 美國都沒搞定的技術,日本高超音速反艦飛彈將採用超燃衝壓發動機
    根據計劃,這款飛彈的研製工作已於2019年時就啟動了,計劃在2030年左右列裝日本自衛隊,那與此前日本方面公開的使用火箭助推滑翔原理的高超聲速飛彈概念相比,此次被爆出的日本新一代多用途高超聲速反艦飛彈採用的是更加激進的超燃衝壓發動機技術。▲此前日本方面研製的高超聲速反艦飛彈採用的是火箭助推滑翔原理,且搭載有無動力的乘波體高超聲速滑翔彈頭,採用頭體可分離設計。
  • 印度首發高超聲速飛彈,速度6馬赫,號稱全球第四,將來專打航母
    報導稱,這種國產高超音速技術將為印度研發6馬赫的高超音速飛彈鋪平道路,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第4個成功測試高超音速技術的國家,加入了「高超音速飛彈俱樂部」。 與此同時,印度媒體開始熱切地討論在飛彈驅逐艦上部署這種高超聲速飛彈的能力,以獲得對對手艦隊的絕對優勢。
  • 日本加速研發高超聲速武器 專家:以「離島防禦」之名提高進攻能力
    新聞回顧:日本防衛省日前公布了一份計劃,將同步開展兩種高超聲速飛彈研發,新型飛彈計劃2030年左右開始部署。日本加快發展高超聲速武器有何目的?以日本的技術實力,新型飛彈又能否如期部署?就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邵永靈為您深入解析。據報導,日本計劃實施高超聲速巡航飛彈和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並行發展的策略。軍事觀察員邵永靈介紹,與俄羅斯已經服役的高超聲速武器相比,日本的高超聲速飛彈在技術上差別不大,但飛行距離和速度受限。
  • 我國高超聲速技術獲得突破,運轉速度遠超美近3倍,美國無力追趕
    在這其中高超聲速技術成為航空領域的最新熱點,也成為了現在各國發展軍事力量的主要目標。而靠這項技術所研製的武器也會擁有強大的穿透力和超強打擊能力,這或許能夠改變未來戰爭的規則。其實發展高超聲速武器非常困難,因為要擁有在高速下依舊可以正常工作的制導系統、能夠承載巨大熱量的材料以及具有大推力的發動機。而這幾項的嚴格要求,也讓很多國家望而卻步。
  • 俄羅斯高超音速飛彈部署美國邊境,美軍反導系統遭受考驗
    ▲俄羅斯"匕首"空射高超聲速飛彈的多視圖(圖片來源於:網絡)那說到"匕首"空射高超聲速飛彈,其是俄羅斯研發的一種採用火箭助推滑翔原理的空射高超聲速飛彈,該彈的技術大致源於俄羅斯此前的"伊斯坎德爾"陸基近程戰術彈道飛彈,但由於"匕首"空射高超聲速飛彈採用的是空中發射方式,並且它的發射平臺還是最高飛行速度可達2.83馬赫,實用升限為
  • 為何中俄如此鍾愛高超音速飛彈,美國卻抱著亞音速飛彈不撒手?
    ▲被掛載在俄羅斯米格-31截擊機上的"匕首"高超聲速飛彈(圖片來源於:網絡)除了3M22"鋯石"外,俄羅斯目前還擁有一款高超聲速反艦飛彈,這就是被稱之為"匕首"的空射高超聲速飛彈,與3M22"鋯石"不同的是,"匕首"採用的是相對保守的火箭助推滑翔方式來達到高超聲速飛行能力,不過其射程相對於3M22"鋯石"的500公裡來說卻遠了不少
  • 高超聲速武器:用實力詮釋「唯快不破」
    俄羅斯是首個批量列裝高超聲速武器的國家,所列裝的主要有「先鋒」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匕首」高超聲速飛彈、「鋯石」高超聲速巡航飛彈等。「先鋒」高超聲速助推滑翔飛彈是以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為彈頭、以洲際彈道飛彈所用助推器為動力載具的洲際飛彈,彈頭最大飛行速度據稱超過20馬赫,可攜帶核戰鬥部或常規戰鬥部。
  • 揭開面紗,俄羅斯首次公開神秘高超音速飛彈,可裝備大當量核彈頭
    ▲俄羅斯方面去年公布的"先鋒"高超聲速飛彈發射畫面(圖片來源於:網絡)與俄羅斯戰略火箭軍部隊正式裝備"先鋒"高超聲速飛彈的時間不同的是呢,由於需要提前讓學員儘快學習了解和掌握"先鋒"高超聲速飛彈這款裝備的性能和具體的操作使用方法,俄羅斯戰略火箭軍軍事學院從去年9月份開始就裝備了"先鋒"高超聲速飛彈。
  • 美國給萬噸大驅裝高超音速飛彈,沒想到尺寸太大,竟要拆除艦炮!
    這哪能行,現在美軍希望「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攜帶高超聲速武器,成為一種具有超強打擊能力的全能艦。據美國Naval Institute新聞報導,美國眾議院2021年的國防預算將規定,到2021年,美國海軍開始將即時全球打擊(promptglobal strike,PGS)武器系統整合到驅逐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