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大禹治水的源頭」
這裡是「中國西部的旱碼頭」
這裡有特色鮮明、風格迥異的民族建築
這裡處處飄蕩著「花兒」美妙的旋律
「東方小麥加」臨夏
春暖花開
河州牡丹邀約天下客
疫情過後再相逢!
臨夏,隸屬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是州委、州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距省會蘭州117公裡。
乘坐飛機到達蘭州中川機場後,可以轉乘中川機場專線直達臨夏市,或者自駕選擇康臨、蘭合高速等直達臨夏市。
臨夏市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南道重鎮,曾稱為枹罕、河州,素有「茶馬互市」、西部「旱碼頭」和「河湟雄鎮」之稱,有「花兒之鄉」、「彩陶之鄉」和「牡丹之鄉」之稱。
山水新臨夏,悠悠古河州
小編帶你走進甘肅
邂逅「絲綢之路」上的遺珠!
共同尋找詩和遠方的美景!
// 劉家峽 //
黃河上遊河段,有許多峽谷和川地相間出現,河水穿過千巖壁立的深邃峽谷,水勢有如萬馬奔騰,景色十分壯觀,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劉家峽。
圖/攜程旅拍@蘇丹卿 攝
劉家峽位於青海與甘肅交界處,劉家峽水庫有一個很大的水利發電站,可供應陝、甘、青三省的用電。
圖/攜程旅拍@蘇丹卿 攝
到劉家峽遊覽,可乘船溯流而上,河水清洌,浪花飛舞;進入峽谷後,但見兩岸奇峰對峙,景色變化多端,足可與桂林山水、長江巫峽相媲美。
圖/攜程旅拍@蘇丹卿 攝
出峽後,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蕩漾,襯以藍天白雲,別有一番湖光山色。
劉家峽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水庫大壩處有電廠和劉家峽旅遊公司提供各式的遊船,可乘船直達水庫西南端的炳靈寺石窟參觀遊覽。一般遊程約需二至三個小時,坐快艇約需一個半小時。
圖/攜程旅拍@蘇丹卿 攝
// 炳靈寺石窟 //
炳靈寺位於劉家峽水庫上遊,在南北長2公裡的陡峭峻險的紅砂巖懸崖上,石窟神龕鱗次櫛比,棧道凌空,雄偉壯觀,是甘肅三大石窟、我國五大石窟之一。
圖/攜程旅拍@任袁泰山 攝
炳靈寺石窟,始建於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從十六國時代起,歷經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各代,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炳靈寺石窟在承襲前代民間藝術的基礎上,吸收和融合外來佛教藝術,以嶄新的姿態、簡潔的手法,創造了生動的雕塑形象和繪畫藝術,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畫可與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齊名。
圖/攜程旅拍@蘇丹卿 攝
石窟分上寺、洞溝、下寺三處,以下寺最為壯觀。
圖/攜程旅拍@任袁泰山 攝
炳靈寺如同大大小小的石窟寺廟一樣,在隴原大地落地生根。在這之後的一千多年裡,用信仰哺育著這片土地,為絲路上來來往往的商隊保佑祈福。
圖/攜程旅拍@蘇丹卿 攝
炳靈寺入口處懸崖旁邊佇立著峻峭的姊妹峰,周圍有鴛鴦洞、藥水泉等勝境,山青水秀,峰險石奇。
// 松鳴巖 //
松鳴巖是河州八景之一,距臨夏市50公裡,海拔2730米,位於和政縣南端陡石關口。
圖/攜程旅拍@探奇旅行 攝
每逢農曆4月26至28(俗稱四月八),當地群眾和外地遊人便前來遊覽山水,漫唱"花兒",舉行一年一度的松鳴巖"花兒"盛會。
松鳴巖建於明成化年間,主峰建有玉皇閣、菩薩大殿、二殿、三殿和聖母宮等建築,萬丈懸崖上建有飛簷寺。
圖/攜程旅拍@金陵蚊子包 攝
方圓數十裡山巒被百年古松覆蓋,山勢峭拔,松柏參天。每當風吹過,松鳴如濤,因此遠近聞名。山中還有鹿、雉、蘭馬雞、四不象等珍稀動物。
圖/攜程旅拍@金陵蚊子包 攝
青磚古韻,「銅」話世界
// 八坊十三巷 //
這裡不是江南古鎮,卻有它的靈氣;這裡不是成都寬窄巷,卻有它的韻味…這裡有著濃濃的鄉愁,勃勃的生機…這裡是獨具民族特色的臨夏八坊十三巷。
臨夏古稱河州,而在臨夏市內的回民又稱「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時成為臨夏的別稱,從元朝至今,圍繞著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個教坊、十三條街巷,故稱為「八坊十三巷」。
磚牆黛瓦,青磚雕花,古樸的照壁,古香古色的門廊院落,青磚灰瓦的街道,令人嘆為觀止的磚雕、銅雕、蛋雕,如今的八坊十三巷,已成為臨夏市旅遊的新靚點、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築藝術"大觀園"。
八坊民居多以四面合圍、對稱封閉式的小型四合院為特徵。一般百姓居民多居住小獨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只有少數富裕人家還建有偏院、車馬院或一進數院式。
在遠去的馬蹄聲中,老街巷的故事依然被津津樂道。緊閉的木門,窗欞上雕著暗花,牡丹花香瀰漫在空氣裡,讓人美了眼,醉了心。
漫步在八坊十三巷中,一幢接一幢的建築,猶如一幅幅徐徐展開的畫卷,置身其中,細細欣賞,方能領略其雅致。
河州牡丹,花開勝絕
古人有云: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
牡丹——百花之王,從古至今,被譽為國花,三千繁花,唯有牡丹花開勝絕。
河州牡丹,歷史悠久,名冠三隴,河州更把牡丹列為當地花卉之首,可謂是愛牡丹愛到骨子裡。
春季是牡丹的主場,當點點春意染上古老河州時,陣陣春風送來牡丹誘人的芬芳。此時的河州,到處盛開著雍容華貴、嬌俏豔麗的牡丹,花香盈滿,香味四溢,仿佛置身於牡丹王國的世界。
河州牡丹品種繁多,其中以紫硃砂、佛頭青、梨花雪、粉西施、綠蝴蝶、醉楊妃等最為名貴。花色繽紛多彩,紅、白、紫、黃等,即使花色同為紅花,有的如丹,有的像火,有的卻似紅瑪瑙那樣晶瑩;同為白花,有的似冰,有的若銀,有的宛如白玉。
而河州牡丹「頭牌」是河州紫斑牡丹,花瓣內面基部具深紫色斑塊,花大盈尺,造型端莊嫵媚,花香襲人,色澤豔麗,如花傘撐開。一朵朵如彩雲追月,美不勝收,沁人肺腑,令人陶醉。
五月,河州牡丹花開,一切都是剛剛好!在陽光下,在綠葉叢中,和煦的微風輕撫枝葉,牡丹花隨著清風緩緩的擺動,肆意綻放,寓意吉祥,花開富貴。
古市新姿,魅力畢現
有一個美麗的村子,位於國道213線蝴蝶橋處,由臨夏市母親河——大夏河滋養著這片沃土,她就是折橋村!
本地人通常稱之為折橋灣,她腰身一灣,灣出了一道秀美的景致,灣出了一手暴炒草雞的清香,灣出了一種深深的鄉村情懷!
挑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邀上三五好友,卸下心底厚重的煙火,尋一處寧靜,度一場清歡。
走進折橋鎮,小路兩旁是一座座意趣盎然的庭院,整潔,古樸,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種花養草,時不時看到清新爛漫的薔薇花,藤蔓纏繞,繞牆而生,仿佛牆上掛著翠綠的碧毯,當中點綴著繽紛的花朵,好不愜意。
隨意走進一戶人家,繁花似錦,木門木窗,質樸自然。移步易景,兩三座別具一格的涼亭坐落在水面上,清清池水,魚遊其中,飲兩三杯淡酒,掬三分暖陽,花開正當時,一眼望去,魚肥,花紅,葉翠,心淨……
在這裡,生活褪去喧囂,心靈得到陶冶,不經意間遇見生活中的小歡喜……
河州味道,吃貨天堂
// 髮菜湯 //
臨夏的髮菜湯,因諧音「發財」,寓意佳,是宴請賓客,過年過節餐桌上必點的菜餚。而臨夏髮菜湯從做法到吃法都是獨一無二,是屬於臨夏人的「專利」。
做法是提前將髮菜泡好,放入幾個雞蛋黃攪拌均勻,蒸幾分鐘,再把剩下的蛋清打發至泡沫後,倒在髮菜上,上鍋蒸5--10分鐘出鍋,就成了臨夏髮菜。
圖/攜程旅拍@蘇丹卿 攝
而湯汁,一般採用肉湯,多為羊肉湯或雞湯,把髮菜切塊並把湯汁倒在上面,然後加點木耳銀耳,再撒上一點香菜蒜苗沫,一道獨特可口的臨夏美味便做好了。
// 手抓羊肉 //
手抓羊肉名譽八方,是來臨夏不得不吃的一道美味。
臨夏隨處可見的鮮羊肉鋪子,半生半熟的羊肉,翻一翻,專屬羶味撲面而來,在臨夏當地人的心中,是家鄉的氣息。
圖/攜程旅拍@蘇丹卿 攝
常說,「吃肉不吃蒜,味道減一半」,不管是肋條肉還是其他部位的,一口肉,一口蒜,或者蘸著椒鹽、辣椒油和醋,一塊肉下肚,舒坦極了~
// 蓋碗茶 //
蓋碗茶是寧夏回族男女老幼普遍飲用的一種茶。
蓋碗,又稱三泡臺,民間叫盅子,上有蓋,下有託盤,盛水的花碗口大底小,精緻美觀。
圖/攜程旅拍@蘇丹卿 攝
蓋碗茶,因配料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根據不同的季節選用不同的茶葉。在配料上,一般有紅糖磚茶、白糖清茶、冰糖窩窩茶。回族泡蓋碗茶需用滾燙的開水衝下碗,放入茶葉和各種配料,衝入開水,加蓋,泡茶時間一般為二至三分鐘。
圖/攜程旅拍@蘇丹卿 攝
每到炎熱的夏天,喝蓋碗茶比吃西瓜還要解渴。到了冬天,人們早晨起來,圍坐於火爐旁,烤上幾片饃饃,或吃點饊子,總要「刮」幾盅蓋碗茶。
// 油香 //
油香是回族對油餅的一種特殊稱謂,苗族人稱為「油粑粑」。
吃油香的時候也有講究,有一些地方的回族在吃油香時,拿在手中面兒要向上,一塊塊兒掰著吃,而不能用口直接咬。當然,大部分地方的人只需用手把油香撕成兩半兒,隨後即可咬著吃。
臨夏
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既是古韻古風的「花兒」之城
也是令無數追溯中華文明的學者嚮往的「彩陶之鄉」
盼疫情過後
來臨夏,體驗萬般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