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院刊︱陳菊霞: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營建家族新探

2021-02-19 故宮博物院院刊

關於莫高窟第217窟的始建者,絕大多數的學者都認為是敦煌的陰氏家族,故將其稱為「陰家窟」。但也有少數日本學者對此持懷疑態度,由於缺乏證據而未能提出新觀點。本文對第217窟的供養人關係進行了重新梳理,認為該窟應為劉氏家族窟。

第217窟位於莫高窟南區南段二層,由前室、甬道、主室組成,因該窟壁畫題材新穎,繪畫技藝精湛,而被世人所關注。關於該窟的始建者,以往學界多認為是陰氏家族。但筆者通過細緻梳理窟內的供養人關係發現,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由此,本文擬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嘗試對第217窟的功德主展開新的討論。

賀世哲先生是最早研究第217窟供養人的學者之一。他注意到第217窟西壁龕下北壇南壁西向第三身和第四身供養人分別題作「囗囗囗戎校尉守右囗衛翊囗右郎將員外置同囗貞(缺)魚袋上柱國嗣瓊」和「囗囗嗣子嗣玉」,因這二者都以「嗣」字排輩,使賀先生聯想到了P.2625《敦煌名族志》。在《敦煌名族志》中,陰稠的孫輩正是以「嗣」字排輩,如陰嗣業、陰嗣瑗和陰嗣王等。賀先生由此懷疑《敦煌名族志》中的「嗣王」可能是「嗣玉」之筆誤,與第217窟供養人中的「嗣玉」當為同一人[1]。

隨後,賀先生在《從供養人題記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營建年代》一文中又修改了這二人的供養人題名,分別錄作「囗囗囗戎校尉守左毅衛翊前右郎將員外置同正員外郎紫金魚袋上柱國嗣瓊」和「⋯⋯品子嗣玉」。但關於這二者與P.2625《敦煌名族志》中陰氏的關係,仍保持與前文相同的觀點[2]。此外,賀先生還在肯定第217窟中的「嗣瓊」與「嗣玉」與《敦煌名族志》中陰氏有關聯的前提下,將第217窟的建成時間大致推定在唐中宗神龍年(705-706)之前。之後,賀先生的這一推斷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認同[3]。

當中國的大多數學者都認同第217窟為陰家窟之說時,一些日本的學者卻對此持懷疑態度。如秋山光和先生說[4]:

關於其(第217窟)建造年代,儘管人們對於八世紀前半葉這一點並無異議,然而缺乏確切而肯定的根據。最近,敦煌文物研究所根據西壁北壇南側面上的供養人題名,對建造年代試行推斷,並且明確指出,此窟是敦煌名族陰氏的供養窟,甚至肯定其建造年代為神龍年間(705-707)。這一點儘管還有問題,但畢竟可以認為是在八世紀早期、開元以前;從樣式來看,也可以充分肯定這一點。

從引文「這一點儘管還有問題」來看,秋山光和先生對將第217窟推定為陰家窟還是有些許疑慮的。另外,山崎淑子和下野玲子也持同樣的態度,這從她們反覆辨識第217窟供養人題記可反映出來。而山崎淑子更是明確表達:「在2008年之前,報告者就對陰氏家族與該洞窟之間是否有關聯這一點存有疑問。」[5]

本著這種疑慮,下野玲子於2010年對第217窟的供養人題記作過詳細的調查和記錄。山崎淑子則於1995年、2003年和2012年三次前往第217窟現場進行核查和辨識。她還將調查結果撰寫為論文,發表在2013年11月《鹿島美術研究》(年報第30號別冊)。去年,又將此文譯為中文,即《圍繞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的開鑿與重修之歷史——漢語史料中的供養人》,參加了2016年8月在莫高窟舉辦的「2016敦煌論壇:交融與創新——紀念莫高窟創建16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因為山崎淑子於2004年改姓,所以在這篇論文中她的署名是菊地淑子。

在該篇論文中,菊地淑子參考伯希和、史巖、謝稚柳、下野玲子和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的錄文對第217窟的供養人題記又進行了逐一的分析和考定。但結果並不如她所願,她自謙說「本稿至多可以說是報告文,未能提出主旨展開論述,還稱不上是論文」[6]。但是,她在文中提到了池田溫先生在給她的回信中所表達的看法。現試錄兩點:一、「關於『陰』字,沒有任何記錄」;二、「《題記》中只記錄了『品子嗣玉』、『男嗣玉』和『嗣瓊』,因此不能輕易就推斷這些姓名與所謂《敦煌名族志殘卷》中關於陰氏的記載『嗣王』有直接關係」[7]。很顯然,池田先生對將第217窟判定為陰家窟也是持懷疑態度的。菊地淑子在文章的結語中寫道[8]:

迄今為止,雖然在關於第217窟的所有調查記錄中從未發現「陰」字,但是在很大的可能性上,陰氏和該窟的開鑿營建密切相關,因此若要深究這個問題,有必要把相當長的時間投入到研究敦煌文獻中去。

第217窟的供養人主要分布於四個區域。一、西壁下方〔圖一〕。西壁龕下正中畫一香爐。香爐的北側有6身男供養人,龕下北壇南面有4身男供養人。北壇東面南側有1身男供養人,北側畫面較殘,似是馬隊。香爐的南側有6身女供養人,龕下南壇北面有5身女供養人,南壇東面北側有1身女供養人,南側似為轎車。二、東壁門兩側。北側是1身比丘,南側是1身男供養人。三、甬道南北壁各繪2身男供養人。四、前室西壁門上中間繪一香爐,其北側偏下方有男供養人和童子各1身;其南側偏下方有1身女供養人,其上半身已漫漶,但下裙依稀可見。

圖一  第217窟西壁

這四個區域的供養人原本都有相應的題名,但因種種原因,大部分題名已經漫漶和模糊。其留存下來的題記,伯希和、張大千、謝稚柳、史巖、菊地淑子、下野玲子、張景峰和敦煌文物研究所等都作過詳略不等的錄文[9],故本文不再逐一錄出。

如果單從這些供養人畫像的時代來看,又可大致分為兩組。一、西壁下方和前室西壁門上的供養人為一組,同屬盛唐。二、甬道和東壁的供養人為另一組,屬五代。

我們先來看第二組供養人,即甬道和東壁的供養人。關於這組供養人之間的關係及其繪製年代,筆者曾撰文討論,認為他們同屬劉氏家族,均繪製於五代,還將東壁門北洪認的供養人畫像的繪畫年代推定在貞明九年(923)至丙申年(936)四月間[10]。

由於甬道和東壁的供養人繪製於同時,由此可將第217窟在五代的重修時間判定在貞明九年(923)或之後,最遲也晚不過丙申年(936)四月。

這次重修的供養人畫像,以洪認的最為高大,他當是最重要的功德主。此外,洪認的題名也表明,他時任「都僧政」,或許劉氏家族這次重修第217窟,就是旨在慶賀洪認榮升都僧政一職。既然洪認是這次重修時最重要的功德主,那麼,甬道供養人題名中的「亡祖父」、「男」之稱呼都應當是以洪認的名義題寫的。甬道北壁的2身供養人都稱「男」,這說明洪認是有子嗣的,或許他出家的時間比較晚。另外,從甬道供養人之間的關係考慮,已漫漶題名的南壁列西向第二身供養人很可能是洪認的父親。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使洪認榮升都僧政這件事的確給劉氏家族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但是他們怎麼能在陰氏家族窟中動工慶賀呢?這明顯不符合常理。更何況當時的陰氏家族仍是敦煌的名族,且其族勢遠遠強於劉氏。由此,我們需要重新考察第一組供養人。

《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將第217窟西壁下方供養人〔圖二,圖三〕的繪製年代判定為盛唐[11]。從供養人的服飾來看,這種判定是正確的。因為這些男女供養人的服飾與莫高窟第130窟甬道南北壁樂庭瓌及其夫人的服飾類同〔圖四,圖五〕。而賀世哲先生將樂庭瓌夫婦的畫像年代推定在了天寶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間[12]。

圖二   第217窟西壁下方北壇南壁供養人

圖三   第217窟西壁龕下南側女供養人

圖四   第130窟甬道北壁晉昌郡太守樂庭瓌及家人供養人像

圖五  第130窟甬道南壁都督夫人王氏及家人供養人像

我們再來看前室西壁門上右側的供養人。《敦煌石窟內容總錄》將這身供養人〔圖六〕判定為盛唐[13]。筆者同意此看法。因為此身供養人的服飾與西壁龕下男供養人的服飾完全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身盛唐的供養人像並不是盛唐時期的作品,而是五代重修時仿盛唐供養人形象重新繪製的。

圖六  第217窟前室西壁門上北側供養人

在諸家抄錄的第217窟第一組男供養人題名中,能看到姓氏的僅有兩身。一身是前室西壁門上的供養人。伯希和抄錄其題名曰:「男清信    劉承化一心供養。」[14]另一身是西壁龕下北側列南向第二身供養人。伯希和抄錄其題名曰:「上柱國劉懷念。」[15]

留有姓氏的男供養人僅有兩身,且都為劉姓,這使我們不得不考慮其餘男供養人為劉姓的可能性。

我們在前揭文中已提到,賀世哲先生之所以將第217窟推斷為陰家窟,就是因為第217窟西壁龕下北壇南壁西向第三身供養人「嗣瓊」和第四身男供養人「嗣玉」都是以「嗣」字排輩。這與P.2625《敦煌名族志》中陰嗣業、陰嗣瑗、陰嗣王等的排輩規律相同。並且,賀先生還懷疑《敦煌名族志》中的「嗣王」可能是「嗣玉」之筆誤[16]。

但是,賀先生在作上述推斷的時候,完全忽略了我們剛才談到的「劉懷念」和「劉承化」這兩位劉姓供養人的存在。既然「嗣瓊」和「嗣玉」都以「嗣」字排輩,那麼,是否劉氏也有以「嗣」字排輩的可能性?有幸的是,筆者在S.11287K(11)號文書中發現有叫「劉嗣璡」的人名。這件文書寫於至德三載(758)至永泰二年(766)[17]。這說明,在盛唐時期,敦煌劉氏有以「嗣」字排輩的可能性。

鑑於第217窟西壁下方和前室西壁門上有盛唐時期「劉懷念」和「劉承化」的供養人像,以及寫於盛唐時期的S.11287K(11)號文書中有「劉嗣璡」之名的人,如果再加上五代時期以都僧政洪認為首的劉氏家族對第217窟進行重修等考慮,將第217窟定為劉家窟應更為妥當。

既然辨明了第217窟是劉家窟,而非陰家窟,那麼,我們就不能以記錄有陰氏家族的P.2625《敦煌名族志》的撰寫時間以及有關陰氏所任官職來推斷此窟的營建時間。其實,一些學者已從繪畫風格、藝術樣式和圖案特徵等多方面提出過第217窟的始建年代。如秋山光和先生認為,從樣式看,第217窟興建於8世紀早期,開元以前[18]。薄小瑩先生依據第217窟的裝飾圖案將其劃分在「貞觀後期、高宗武則天時期及開元前期」[19]。山崎淑子通過對莫高窟第217、103、123、323等窟的比較研究,認為第217窟是初唐末至盛唐初的「過渡期窟」[20]。筆者贊成上述三位學者的觀點,也認為第217窟始建於初唐末至盛唐初。

我們知道,一個洞窟的供養人往往就是該窟的出資營建人。下面我們通過分析第217窟的供養人年代來看看該窟的營建和重修時間。

我們在上文中談到,第217窟西壁下方的供養人繪製於盛唐時期。以西壁下方北壇南面列西向第三身供養人為例來看,他頭戴軟腳襆頭,兩腳垂至肩上,身穿圓領長袍,腰束革帶,手持笏板。他所戴的這種襆頭為「官樣」巾子,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圖七〕。《舊唐書•輿服志》云:「玄宗開元十九年十月,賜供奉官及諸司長官羅頭巾及官樣巾子,迄今服之也。」[21]《唐語林》亦稱:「開元中,燕公張說當朝文伯,冠服以儒者自處。玄宗嫌其異己,賜內樣巾子長腳羅襆頭。」[22]《中國傳統服飾形制史》又具體解釋了這種巾子的樣式:「其樣式比英王踣樣還高,頭部略呈尖形,圓球和前傾已不明顯。⋯⋯也有稱『內樣』或『開元內樣』的。」[23]可見,第217窟西壁下方的供養人當繪製於開元十九年(731)十月之後。同樣,西壁下方梳高髻,穿中袖短襦長裙的女供養人服飾也反映了這一時代特徵。因為與唐初的供養人相比,她們的袖子和長裙都略顯寬鬆。而且,我們也注意到,這些男女供養人的服飾與莫高窟第130窟甬道樂庭瓌夫婦及其子女的供養人像很相似。而樂庭瓌夫婦的供養像繪製於天寶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間[24]。此外,我們前述的「嗣瓊」和「嗣玉」都以「嗣」字排輩,而筆者發現,寫於至德三載(758)至永泰二年(766)間[25]的S.11287K(11)號文書中有名叫「劉嗣璡」的人。從以上時代信息判斷,第217窟西壁下方的供養人應繪製於8世紀中期。

圖七   第217窟西壁下方北壇南面列西向第三身供養人

既然第217窟西壁下方的供養人是繪製於8世紀中期,那麼,他們就不可能是始建時所繪的功德主了。當然,始建時的供養人也是有跡可尋的,因為在西壁下方的供養人畫像之下還有一層供養人。其重層現象,張景峰已有詳細記錄,此不贅述[26]。從第217窟始建於初唐末至盛唐初,以及西壁下方表層的供養人繪製於8世紀中期來看,西壁下方底層的供養人應當就是始建時的功德人。

第217窟西壁下方表層的供養人告訴我們,在8世紀中期,劉氏家族又重修過該窟,但除了這些供養人畫像,我們在目前的第217窟中還找不到這一時期重修的其他壁畫和塑像。

時至五代,當洪認擢升為都僧政時,以他為代表的劉氏家族又再次重修了第217窟。此次,他們不僅重修了甬道,也重繪了前室,還將他們的供養人畫像畫在了甬道南北壁、東壁門南北,以及前室西壁門上南北兩側[27]。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前室西壁門上對稱繪製有男女供養人,依他們的服飾來看,屬盛唐時期,但從重層壁畫來看,他們為五代所繪。由此,筆者認為,這一對供養人應是洪認的先祖,即盛唐人物,洪認在重修第217窟時又將其畫像補繪在了前室。

以往,學界普遍認為莫高窟第217窟為陰家窟。當然,也有一些日本學者,像秋山光和、菊地淑子、池田溫、土肥義和等先生,對此存有疑慮,但苦於找不到相關證據。筆者在撰寫《陷蕃前的敦煌文書——S.11287新探》一文時注意到了「劉嗣璡」一名,由此,對第217窟的供養人進行了重新梳理和考察。

首先,通過考證洪認的生平,辨明了第217窟甬道和東壁的供養人關係。即時至五代,當洪認榮升為都僧政後,以其為代表的劉氏家族重修了第217窟。

其次,重新考察了第217窟西壁下方和前室西壁門上的供養人。雖然這些供養人都著盛唐服飾,但二者卻有所區別,前者是盛唐時期繪製的供養人,後者則是五代時期補繪的盛唐人物。但最為珍貴的是,這些盛唐供養人當中留存了「劉懷念」和「劉承化」之題名。

最後,S.11287K(11)號文書中有「劉嗣璡」之名,這說明在初盛唐時期的敦煌地區,不僅有陰氏以「嗣」字排輩,劉氏也有以「嗣」字排輩的可能性。如果再以第217窟西壁下方和前室西壁門上的盛唐供養人中有「劉懷念」和「劉承化」之題名,以及五代時以洪認為代表的劉氏家族重修第217窟看,將第217窟定為劉家窟要比定為陰家窟妥當一些。

此外,還討論了第217窟的供養人與其營建和重修的關係問題。第217窟始建於初唐末至盛唐初,其功德主繪製於西壁下方底層。在8世紀中期,劉氏家族再次重修第217窟,但就現存繪塑內容來看,判斷不出他們繪塑的主要內容,僅是知道他們將供養人畫像繪製在了西壁下方。到了五代,當洪認榮升都僧政時,劉氏家族又一次重修了甬道,並重繪了前室,還將家族的供養人像畫在了甬道南北壁、東壁門兩側和前室西壁門上兩側等。

附記:本文有關敦煌石窟的圖片系敦煌研究院文物數位化研究所提供,特此感謝。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

(責任編輯:何 芳)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唐宋敦煌石窟圖像與洞窟宗教功能研究」(項目編號:19BZJ015)階段性成果。

[1]賀世哲:《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校勘》,《中國史研究》1980年第3期。

[2]賀世哲:《從供養人題記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營建年代》,敦煌研究院編《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頁203,文物出版社,1986年。

[3]史葦湘:《世族與石窟》,敦煌文物研究所編《敦煌研究文集》頁125,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年;段文杰:《唐代前期的莫高窟藝術》,敦煌文物研究所編《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三冊,頁162,文物出版社,1987年;樊錦詩、劉玉權:《敦煌莫高窟唐前期洞窟分期》,敦煌研究院編《敦煌研究文集·石窟考古篇》頁158,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頁80、246,甘肅教育出版社,1996年;馬德:《敦煌陰氏與莫高窟陰家窟》,《敦煌學輯刊》1997年第1期;張清濤:《武則天時代的敦煌陰氏與莫高窟陰家窟淺議》,《2004年石窟研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頁42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張景峰:《敦煌陰家窟研究》頁136-140,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張景峰:《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主室供養人畫像調查新發現》,《敦煌研究》2016年第2期。

[4][日]秋山光和:《唐代壁畫中的山水錶現》,敦煌文物研究所編《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五冊,頁202,文物出版社,1987年。

[5][日]菊地淑子:《圍繞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的開鑿與重修之歷史——漢語史料中的供養人》,敦煌研究院編《敦煌論壇:2016交融與創新「紀念莫高窟創建16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頁758,敦煌莫高窟,2016年8月。

[6]前揭《圍繞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的開鑿與重修之歷史——漢語史料中的供養人》,頁763。

[7]前揭《圍繞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的開鑿與重修之歷史——漢語史料中的供養人》,頁758。

[8]前揭《圍繞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的開鑿與重修之歷史——漢語史料中的供養人》,頁763。

[9][法]伯希和(耿昇、唐健賓譯):《伯希和敦煌石窟筆記》頁125-128,編為第70號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3年;張大千:《漠高窟記》頁538,編號為第268窟,臺北故宮博物院,1985年;史巖:《敦煌石室畫象題識》,《敦煌叢刊初集》第五冊,頁124-125,編號為第91窟,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謝稚柳:《敦煌藝術敘錄》頁351-352,編號為第268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敦煌研究院編:《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頁99-101,文物出版社,1986年;前揭《圍繞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的開鑿與重修之歷史——漢語史料中的供養人》,頁754-762;前揭《敦煌陰家窟研究》,頁136-140;前揭《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主室供養人畫像調查新發現》,頁33-35。

[10]陳菊霞、曾俊琴:《莫高窟第217窟東壁供養人洪認生平考》,《敦煌研究》2018年第4期,頁45-50。

[11]前揭《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頁99-100。

[12]前揭《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校勘》,頁33-34。

[13]敦煌研究院編:《敦煌石窟內容總錄》頁85,文物出版社,1996年。

[14]前揭《伯希和敦煌石窟筆記》,頁126。

[15]伯希和在抄錄時,將第217窟西壁下方男女供養人的位置寫反了。參見前揭《伯希和敦煌石窟筆記》,頁127。

[16]前揭《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校勘》,頁32。

[17]陳菊霞:《陷蕃前的敦煌文書——S11287新探》,《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十三卷,頁189,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8]前揭《唐代壁畫中的山水錶現》,頁202。

[19]薄小瑩:《敦煌莫高窟六世紀末至九世紀中葉的裝飾圖案》,《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5輯,頁392,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20][日]山崎淑子:《試論敦煌莫高窟第217窟》,《2000年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暨敦煌學百年·石窟考古卷》頁213-222,甘肅民族出版社,2003年。

[21]《舊唐書》卷四五《輿服志》頁1954,中華書局,1975年。

[22]《唐語林》卷四《容止》頁128,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3]周汛、高春明:《中國傳統服飾形制史》頁104-105,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8年。

[24]前揭《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校勘》,頁33-34。

[25]前揭《陷蕃前的敦煌文書——S11287新探》,頁189。

[26]前揭《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主室供養人畫像調查新發現》,頁33-35。

[27]第217窟前室西壁門南和門北兩側分上下各有兩方地毯,這應是供養人站立或跪坐的方毯。可惜的是,供養人已全部漫漶。

文章由作者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此為陳菊霞:《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營建家族新探》全文,原文刊載於《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8期。

《故宮博物院院刊》

出版周期:月刊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0452-7402

國內統一刊號  CN 11-1202/G2

語種:漢語

開本:16開

國內郵發代號:2-411,國外發行代號:MO101

每期定價:25元

訂閱方式:

1、郵局統一訂購

     國內郵發代號:2-411

2、線上訂閱購買

    天貓淘寶旗艦店:ggcbs.tmall.com

    店內查找「期刊悅讀」,選購

    點選上文二維碼,通過天貓旗艦店或微信書店下單訂購

投稿方式:

投稿郵箱:yuankan@dpm.org.cn

郵寄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故宮博物院《院刊》編輯部

郵政編號:100009

相關焦點

  • 故宮院刊︱敦煌莫高窟第217窟的供養人是誰?
    在《敦煌名族志》中,陰稠的孫輩正是以「嗣」字排輩,如陰嗣業、陰嗣瑗和陰嗣王等。賀先生由此懷疑《敦煌名族志》中的「嗣王」可能是「嗣玉」之筆誤,與第217窟供養人中的「嗣玉」當為同一人。隨後,賀先生在《從供養人題記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營建年代》一文中又修改了這二人的供養人題名,分別錄作「囗囗囗戎校尉守左毅衛翊前右郎將員外置同正員外郎紫金魚袋上柱國嗣瓊」和「⋯⋯品子嗣玉」。
  • 敦煌出土文物 翟直碑
    翟直碑 1963年,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清理髮掘莫高窟第98窟窟前遺址時,發現了一堆石碑碎塊。隨後,經賀世哲先生拼合,敦煌文物研究所將這堆碎塊分碑陽和碑陰分別復原成兩塊石碑。這兩塊石碑長均為96釐米、寬均為61釐米,館藏號為Z01112、Z01113。該碑是以翟通為代表的翟氏家族營建莫高窟第220窟的造窟功德碑。 現存《碑記》首行「……(上缺,字數不詳)吾郡司馬上柱國潯陽囗囗囗囗囗囗碑記。
  • 敦煌 莫高窟【精品特窟9】盛唐45窟
    平臺上樂隊分列,演奏法樂;舞伎揮臂擊鼓,踏腳而舞,巾帶旋轉,節奏激揚,迦陵頻迦(美音鳥)亦撥彈琵琶,載歌載舞。聖眾們沉浸在蘊含哲理的法音法樂的美感享受之中。淨土圖的兩側繪有未生怨故事和十六觀。右側的未生怨故事是《觀經》的主旨,敘述頻婆娑羅王當初求子心切,結下了未生怨。阿闍世太子長成後,將父王頻婆娑羅囚禁深宮,斷其糧水。
  • 【精品特窟】敦煌莫高窟北魏第254窟 賞析
    位置:九層樓左側在綿延千裡的絲綢之路上,有一座人類文化藝術的寶庫敦煌莫高窟虔誠的信仰、千年的營建,造就了它的渾厚與絢麗。其中的254窟就是顆耀眼的明珠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建於北魏是莫高窟最早的中心塔柱式洞窟
  • 楊富學 | 敦煌莫高窟464窟的斷代及其與回鶻之關係
    19窟題記所謂「秘密堂」,據推測即榆林窟第29窟。如果此說不誤,那麼榆林窟第29窟的營建年代即應在夏仁宗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27] 另外,在酒泉文殊山萬佛洞、瓜州東千佛洞第4窟、第7窟、寧夏山嘴溝石窟、寧夏拜寺口西塔、黑水城出土唐卡等西夏上師像中,也可以看到這種蓮花帽。
  • 在三大石窟聯展中,莫高窟第285窟複製窟體現敦煌石窟精華
    在洛陽博物館二樓,三大石窟聯展的第一個展廳為敦煌展廳。在展廳內,敦煌研究院為此次聯展帶來的第三個複製洞窟——莫高窟第285窟複製窟給人的最大感受,莫過於無論頭頂還是四周,滿眼皆是五彩斑斕的壁畫,宛若置身於亦真亦幻的佛國。
  • 莫高窟晚唐代表窟第94窟啟動窟外建築修繕
    11月19日,敦煌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修繕工程開工儀式在莫高窟九層樓廣場舉行記者24日從敦煌研究院獲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項目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修繕工程已於近日啟動,保護內容包括屋面揭瓦,更換開裂損傷大梁、檁、椽,鋪設窟內架空木廊道及玻璃屏風等。
  • 敦煌莫高窟飛天壁畫
     提示:點擊上方"鮮花天降的法緣"↑免費訂閱本微信推廣平臺 有的橫遊太空,有的振臂騰飛,有的合手下飛,氣度豪邁大方。勢如翔雲飛鶴。飛天落處,朵朵香花飄落,頗有「天花亂墜滿虛空」的詩意。
  • 社會捐資助力敦煌莫高窟「姊妹窟」榆林窟文物保護
    (資料圖)甘肅省文物局供圖中新網蘭州12月12日電 (記者 馮志軍)敦煌研究院12日發布消息稱,國強公益基金會11日向敦煌研究院捐贈900萬元,用於該院榆林窟洞窟保護展示設施建設。今年5月,國強公益基金會還捐贈80萬元用於榆林窟第17窟的保護展示設施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修繕工程正式開工
    2020年11月19日,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修繕工程開工儀式在莫高窟九層樓廣場舉行,參加開工儀式的有敦煌研究院保衛處韓延軍處長,保護研究所郭青林所長以及設計、監理和施工單位相關技術人員。莫高窟第94窟窟前殿堂建築修繕工程由甘肅省文物保護維修研究所設計、敦煌市第二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甘肅經緯建設監理諮詢有限公司監理。工程參建各方在充分考慮旅遊參觀、文物本體安全以及施工環境等影響因素的前提下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修繕工程計劃於2021年4月28完工。
  • 敦煌石窟藝術【經典多圖】
    元代以後敦煌停止營建,宗教功能喪失,逐漸荒廢。而隨著敦煌藏經洞的發現,從中出土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法器等5萬餘件文物,震驚了世界,敦煌石窟作為文化遺產重新引起國內外學術界重視。莫高窟第55窟-宋莫高窟藝術是敦煌藝術的主體,被譽為絲路明珠、人類文明的寶藏。
  • 莫高精神——甘肅敦煌莫高窟之一:石窟景區
    《千年莫高》使觀眾在參觀洞窟之前對絲綢之路的形成、佛教東傳、敦煌莫高窟的營建等內容有較為深入的了解,還能使觀眾認識和領悟敦煌莫高窟巨大的歷史和人文價值,帶給觀眾穿越時空的心靈碰撞。1983年推移表層甬道,露出底層甬道南、北壁五代畫菩薩各二身,色彩猶新。
  • 佛教雕塑藝術——敦煌莫高窟
    五代和宋時期的洞窟現存有100多個,多為改建、重繪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壇窟和殿堂窟。從晚唐到五代,統治敦煌的張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為莫高窟出資甚多,因此供養人畫像在這個階段大量出現並且內容也很豐富。塑像和壁畫都沿襲了晚唐的風格,但愈到後期,其形式就愈顯公式化,美術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
  • 敦煌莫高窟終於也開放了!5月10日起可參觀八大洞窟
    該院還取消了臨近開班的第十一期莫高學堂(成人班)研學活動。在「雲遊」期間,敦煌莫高窟與騰訊等共同打造的首個集探索、遊覽、保護敦煌石窟藝術功能於一體的微信小程序——「雲遊敦煌」搶先體驗版正式上線,並推出華為河圖,讓千年石窟以另一種方式「活」起來,為敦煌莫高窟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 敦煌莫高窟壁畫
    敦煌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敦煌莫高窟和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四大石窟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南北長約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
  • 敦煌莫高窟終於也要開放了!5月10日起可參觀八大洞窟
    莫高窟門票暫不接受旅行社團隊預約,團隊預約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疫控」期間,只參觀八大洞窟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敦煌研究院自1月24日起對所管轄的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北石窟寺、榆林窟、西千佛洞石窟暫停開放,該院還取消了臨近開班的第十一期莫高學堂(成人班)研學活動。
  • WA | 朱捷,莊慎 | 敦煌莫高窟窟門的一次公益設計和改造實驗 | 入口
    關鍵詞:敦煌莫高窟,智能窟門,防風沙,通風調節2013年10月,時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和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CIOB)中國區主席孫繼偉博士共同發起公益活動,旨在通過社會力量對莫高窟窟門實施優化改造。
  • 千年敦煌莫高窟的背後 隱藏著多少辛酸故事
    關於莫高窟的來源有三種說法。據李懷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記載,「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門樂僔,戒行清虛,執心恬靜,嘗杖錫林野,行至此山,忽見金光,狀有千佛,遂架空鑿巖,造窟一龕。次有法良禪師,從東屆此,又於僔師窟側,更即營建。伽藍之起,濫觴於二僧。」李懷讓的《重修莫高窟佛龕碑》點出了莫高窟開窟的緣起,是說在公元366年,一個雲遊的和尚手執錫杖西行至三危山,忽見金光燦燦,形狀如千佛閃耀。
  • 敦煌莫高窟塑像,榆林窟密教壁畫
    大美敦煌 | 莫高窟第45窟彩塑壁畫藝術敦煌石窟藝術以建築、雕塑、壁畫三種藝術形式為主要構成。彩塑是敦煌藝術的主體之一。窟莫高窟的特窟不一定比普窟美,但它具有更高的藝術水平和獨特的研究價值,背後的歷史文化內涵也更為豐富,需要我們更好的保護和解讀。
  • 故宮敦煌特展「終極攻略」一鍵收藏→
    ↑故宮敦煌特展觀展第一期,剩下幾期可以在視頻號首頁查看哦~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小趣怎麼會忘了大家呢?這個展應該怎麼看?若時間有限,有什麼一定要看?看展前應該做哪些準備?有什麼注意事項?要說故宮敦煌特展,給人最大的驚喜,莫過於「莫高窟」復原洞窟了!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第220窟和第320窟,在午門西側進行「整窟原大臨摹」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