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是個女排迷

2020-10-08 歆寶十四歲

我出生在女排第一次奪得世界冠軍的1981年,我的母親是一個鐵桿女排迷,那一年對於她是難得的喜上加喜。

小時候家境貧苦,父親在建築工地做著搬運的零工,母親是一家百貨商店的雜貨員,每天整理櫥窗貨櫃讓她經常累得直不起腰。家裡那臺14寸黑白電視機是僅有的值錢家電,那也是母親精神世界的慰藉,從這個小窗子傳遞出來的關於女排的動態,幾乎是母親生活之外的唯一亮點。


1981年11月在日本舉行的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中國女排以七戰七勝的佳績,最後奪得冠軍。女排決賽那天,我還沒有滿月,聽母親說那一年的冬天也冷的特別早,而我也是特別的鬧騰不乖,她便抱著我半躲在被窩裡,看完了全程比賽。女排第一次奪冠,在母親和全中國球迷的熱淚以及我的嚎啕大哭中開始並結束。

我漸漸長大,陪伴我成長的除了家門口那條汩汩不息的江水,便是那黑白小窗子裡經常傳出的一個語速超快、慷慨激昂的男聲,伴隨著現場喧囂的陣陣吶喊,迴蕩在我整個童年的世界。後來我才知道,那個時代之聲是前央視主持人宋世雄老師的解說聲音,直到現在都是不可磨滅的記憶。

母親告訴我,我是個好兆頭,自我出生那年開始,女排便連續奪冠。母親這麼說,我當然知道她的用意,她生活中所愛的兩個重要部分,她願意將彼此聯結在一起。

在我六歲那年,母親懷上了二胎,那時正趕上國家計劃生育嚴打的時候,母親五個多月時肚子已經遮不住了,我們便被安排到上海舅舅家避風頭,父親一人留守浙江老家。寸土寸金的上海新昌路祥康裡,我們擠在舅舅好不容易騰出來的一個小閣樓裡,等待母親臨產。

母親待產的那幾個月裡,一邊要照顧我,一邊要克服自己的妊娠反應,加上對計劃生育的後顧之憂,整個人狀態都不太好。

好在那年正值女排參加第十屆捷克斯洛伐克世錦賽,為此舅舅家的彩色電視機也為母親搬上了小閣樓,母親在女排密集的賽事中似乎忘卻了很多煩惱。那一年在張蓉芳主教練帶領下的中國女排,克服重重困難蟬聯冠軍,同時成為排球史上第一支獲得「五連貫」的隊伍。也在那一年,我的妹妹出生了。


母親的生活更忙碌了,她是個要強的女人,家庭中的大小事她都能獨擋一面,處理的井井有條。在我印象中,她的生活就是每天沒完沒了地操持著這個家,拉扯著我和妹妹倆。家裡泛黃的照片有她年輕時的樣子,笑的很好看很燦爛,燙著一頭洋氣的捲髮,像那個年代與她同齡的女排姑娘們,眼神中透著閃亮的光。有時我在想,母親那麼喜愛女排,應該不只是喜歡排球這項運動,而是她能從女排身上寄託自己年輕時的少女夢想,那是一種對未來不設限的憧憬。

而生活既有它美好的一面,也有它殘酷的一面,它能夠輕易暗淡一個人眼神中的光亮。

我再長大一點,每逢有重大女排賽事,母親都喜歡喊上我一起看。從她的口中,我知道了80年代的女排輝煌一代,孫晉芳、郎平、張蓉芳、陳招娣等女排主力隊員,知道了她們在場上的位置和作用,知道了排球比賽的規則和賽制……在母親的影響下,我也成為了半個小球迷。母親依然不錯過任何一場女排賽事,一場場扣殺和歡呼陪伴她走過一段段甜苦交織的歲月,家裡14寸黑白小窗子也在妹妹出生後的第二年換成了18寸彩電。

但自從我開始懂事也願意陪母親一起看女排時,女排似乎連續十幾年都沒有再奪得過冠軍,母親依舊一如既往地喜愛與支持。女排隊員換了一屆又一屆,無論哪一年,無論誰上場,母親總能熟記她們的名字和位置;也無論最後取得什麼名次,母親些許遺憾後便是由衷地接納。

直到2003年世界盃和2004奧運會女排再次奪得雙連冠,我們等待了十多年。我從一個懵懂的孩子,長成了一名大專學生,而母親則邁向了中年,歲月在她身上留下了太多不再年輕的痕跡,沒有變的是,她還是那個好強的、節儉的、精幹的女人。

我大專畢業參加工作後,每次回家都會給她帶來一些女排的最新資訊,陪她聊聊女排。母親非常欣賞陳忠和教練和郎平,無論起起落落,她骨子裡所敬仰的是女排精神,以及帶給她豐盈的心靈力量。

我成家後,回來陪母親的次數便更少了。在網絡發達的現代,她開始主動問我關於女排的賽事動向,後來我便將女排的比賽日期寫在了紙條上,貼在她房間醒目的地方,也會教她如何查看手機裡關於女排的新聞資訊。她的眼睛開始慢慢變得老花眼了,看電視都需要戴上老花鏡才能看得清。

《奪冠》上映後,我決定帶一輩子都沒進過影院的母親看一看這部影片,這幾乎是她關於女排的半生回憶,我想不用我介紹劇情,她應該比我們都看得懂。

以前我提出帶她去影院看電影,都被她拒絕,我知道在她節儉的觀念裡,去影院是捨不得的消費。但這一次她並沒有拒絕,《奪冠》將是她第一次體驗影院的處女片,對她來說意義非凡。

影片首映那天,我買了晚上七點多的票,母親生怕遲到,一路上催促我快一些,看得出她的激動和緊張。

影片全程,母親都目不轉睛地看著,直到影片落幕,中間她好幾次拿紙巾擦拭奪眶而出的眼淚。守著黑白小窗口和小彩電看了半生的女排比賽現場,此刻面對熒幕中播放的更像是女排紀錄片或回憶錄時,我想她的內心一定充滿了感激,感激自己的人生有女排彼此守護,帶給她美好的期許和支撐。


影片結束,我們坐到了最後一個離場。

音樂聲中,我想起了上海的那個閣樓間,我躺在母親懷裡收穫女排「五連冠」;想起了母親那麼多年一個人在電視機前的振臂歡呼和吶喊,想起了五星紅旗升起時,母親淚流滿面的一個個瞬間……

女排的故事,小時候是母親講給我聽,以後就換我講給她聽吧。

相關焦點

  • 對於女排的記憶,是從母親講述郎平開始的
    排球,這一運動項目,最先是從母親那裡聽來的我這個1990年後出生的小孩子自然是沒有看過的,只見母親滔滔不絕地講述當年她看排球的場景,隊員如何配合,主力如何牛掰,怎樣贏得了勝利。中國女排的比賽只要有,是必看的,巴西女排以全勝戰績奪得歷史上首個世界冠軍,美國女排斬獲銀牌,中國女排和古巴女排分列第三和第四位。
  • 中學生作文:《母親是個多肉迷》,球有球迷,棋有棋迷,戲有戲迷
    球有球迷,棋有棋迷,戲有戲迷……而我母親,是個地地道道的多肉迷。這不,一大早就不見我媽媽的身影了,我餓得肚子咕咕叫,卻無可奈何。這已經是第九九八十一次,睜開眼後不見我媽的蹤影了。我已經積累到了經驗,知道她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是去淘肉。果然不出我所料,半小時後,她就拎著大大小小好幾盆多肉回來了。一看她的臉,那掩不住的笑容都快流溢到整間屋子了,我表面是崩潰的,內心更是崩潰的。我覺得,別人都是被二胎剝奪了母親對自己的愛,而我卻被幾盆植物輕而易舉剝奪了母愛。唉,給多肉迷媽媽做兒子,心得多大才能活下去啊!
  • 我被變(貶)成了「蘇迷」
    我是山西人,自從16年里約奧運會以後,我便迷戀上了「中國女排」。作為一個年輕的球迷,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了解女排動態和知識,以前只是在《西瓜視頻》上偶爾看看女排的比賽視頻,19年世界盃之後不久,偶爾一次誤打誤撞扎身投入到了《今日頭條》的懷抱,《今日頭條》太好了,裡邊的內容包羅萬象,五花八門,想要自己的內容應有盡有,但是我最注重的還是女排版。
  • 女排精神在傳承:那個女兒成了母親 那個隊員成了教練
    「我一點都不介意別人說我是靠父親在球隊中生存的,從小以來父親就是我的偶像,的確沒有父親就沒有我的今天,我的人生與父親對我的栽培無法分割,能夠成就今天這樣的王茜,我要感謝我的父親,同樣也感謝能有幸成為他的隊員。」據王茜自己介紹,外界對她的爭議,她比誰都清楚,但不論如何,她依舊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他配得上與天津女排一起分享每一次勝利的喜悅。
  • 蔡明擔任中華廣場舞推廣大使,自曝39年前迷上女排
    該大賽將分為線上海選賽、三大賽區複賽、全國總決賽三個階段,預計將吸引數萬人報名參加。擔任推廣大使的著名演員蔡明現身活動現場,她和特邀嘉賓、中國女排隊員姚迪一起分享了與廣場舞結緣的幕後故事。「我一直是女排的球迷。」
  • 蔡明擔任中華廣場舞推廣大使,自曝39年前迷上女排
    該大賽將分為線上海選賽、三大賽區複賽、全國總決賽三個階段,預計將吸引數萬人報名參加。擔任推廣大使的著名演員蔡明現身活動現場,她和特邀嘉賓、中國女排隊員姚迪一起分享了與廣場舞結緣的幕後故事。「我一直是女排的球迷。」與主持人談及前段時間熱映的影片《奪冠》時,蔡明亮起了近40年中國女排球迷的身份。
  • 今天是體育迷的節日,桌球足球女排精彩賽事連番登場!
    今天是體育迷比較充實的一天,今天是周末,加上我們這邊昨天晚上下雪了,路比較滑,窩在家裡看比賽真是不錯的選擇。今天的幾場重要比賽可以兼顧到中國絕大多數的體育迷,最早開始的就是今天下午15點開始的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總決賽的男女單打決賽,兩場決賽都成了中國選手的內戰。男單決賽是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小胖樊振東和全滿貫選手馬龍之間進行。
  • 中國女排的朱婷,在菲律賓的迷妹也不少,主動「輸球」也要見偶像
    毫不猶豫立馬訂票去觀影,說實話我並不能算女排迷,但從小的作文裡都是寫滿了「女排精神」,在非常艱苦的環境裡如何拼出一條冠軍之路,真的了不起。再看電影,一點點回憶都被帶出來了,我覺得如果說「舊女排精神」是,考古2018雅加達亞運會的趣事,有關菲律賓迷妹和中國女排的小插曲。
  • 女排罕見王姓氏是華裔選手,母親是中國人,男友也是華裔人
    在中國的體壇中,球類運動遙遙領先,尤其是中國女排,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是與女排們平日裡的努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更是離不開郎平教練。可以說郎平是中國的巾幗英雄。大半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女排,十分偉大。在低谷期時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幫助女排重塑造了往日的輝煌,在巔峰期沒有因此而驕傲而是一直砥礪前行!
  • 美國女排有一位姓王的華裔球員究竟是誰?母親曾是中國女排運動員
    自從郎平執教美國女排之後,她們就一躍成為了世界女排的一流強隊,也是中國女排在明年東京奧運會上,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在2019年的女排世界盃上
  • 女排之中的「另類執著」事件,為打排球拿到威脅母親,她現在怎樣
    女排創造了世界上無法打破的紀錄,可以說是非常的英勇無畏了。在中國排球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創造了奇蹟。曾經的中國女排,每打一次都輸,甚至很多球迷都已經放棄了希望,每次女排打球,中國和外國打比賽的時候,球迷們都會失望的關上電視。直到有一次,那些球迷依舊關上電視,但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就收到了中國女排勝利的消息,這下可把球迷們給激動壞了。然而你都了解女排內部的人員嗎?
  • 女排老將因傷半夜疼醒,32歲沒對象父母發愁,母親公布擇偶標準
    中國女排時隔四年之後衛冕世界盃的冠軍,女排姑娘們成為國人心目中的偶像,在中國女排陣中,已經32歲的老將顏妮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球員,在本次世界盃上,顏妮不僅幫助中國隊奪得冠軍,而且自己還榮膺最佳副攻,這也是顏妮連續兩次世界大賽成為最佳副攻,這名老將是中國女排的一塊寶,對中國隊衝擊明年的奧運會冠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江蘇女排迷之操作!國手級二傳缺席全錦賽,23歲小將疑似退役
    北京時間9月17日,各隊將於今日奔赴江門,迎接即將到來的全錦賽,而作為爭冠熱門的江蘇女排,近日也是公布了全錦賽名單,不過這一份名單出爐以後,外界紛紛感慨,江蘇女排可謂是迷之操作,令人看不懂。,令她成為江蘇女排的替補二傳徵戰全錦賽呢?
  • 白浪:《奪冠》裡演母親郎平,我給自己打100分
    雖然是第一次演電影,但導演陳可辛對她的表演褒獎有加,「比我用過的拿過獎的演員演得都好」。演郎平前,沒和母親有過多溝通2019年的一天,白浪下班回到舊金山家中後,接到陳可辛導演的邀約,請她在電影《奪冠》中飾演青年郎平。她回絕了,因為演戲對她來說完全是個陌生領域。陳可辛沒有放棄,但白浪再次回絕。
  • 白浪:《奪冠》裡演母親郎平,我給自己打100分
    雖然是第一次演電影,但導演陳可辛對她的表演褒獎有加,「比我用過的拿過獎的演員演得都好」。演郎平前,沒和母親有過多溝通2019年的一天,白浪下班回到舊金山家中後,接到陳可辛導演的邀約,請她在電影《奪冠》中飾演青年郎平。她回絕了,因為演戲對她來說完全是個陌生領域。陳可辛沒有放棄,但白浪再次回絕。
  • 為演好母親郎平,白浪月減重30斤,母親盛讚你就是我
    國家隊在役期間,郎平就拿下了4個世界冠軍;而擔任國家隊教練後,郎平又帶領中國女排三次站上世界冠軍的最高領獎臺。如果為中國女排附屬上一個名字,那一定和郎平相關。對於出演母親青年時期的親身經歷,白浪起初並不自信,甚至還三次拒絕過陳可辛導演。
  • 排球迷注意!世界盃中國女排連戰荷蘭塞爾維亞!CCTV5全程直播!
    北京時間9月27日,2019女排世界盃迎來第三個階段的比賽,中國女排轉戰大阪迎戰最後三個對手。世界盃前兩站,中國女排連斬俄羅斯、巴西、美國隊等強勁對手,豪取8連勝,穩居積分榜首,不無誇張地說,世界盃冠軍正向中國女排招手。
  • 美國女排有一位姓王的華裔球員究竟是誰?母親曾是中國女排運動員
    自從郎平執教美國女排之後,她們就一躍成為了世界女排的一流強隊,也是中國女排在明年東京奧運會上,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在2019年的女排世界盃上,美國女排並沒有派出她們的全部主力陣容,因此最終的比賽成績並不算十分的理想
  • 女兒白浪《中國女排》演郎平,發第一條微博:終於知道母親多辛苦
    2019年11月14日上午10點14分,一個名叫白浪的美國大妞,用註冊的「Bai_Lang2020」帳號發了第一條微博,瞬間感染了千萬中國球迷,因為她是電影《中國女排》的重要角色,她的母親是偉大的傳奇中國女排郎平主教練,她也是27年來,第一次公開表示:不知道自己母親年輕時有多辛苦、有多棒!
  • 早在天津女排第一次奪冠時,我就放言天女奪冠是中國女排的悲哀
    看哪決賽中的精彩場面,一攻一守才有觀賞性,可怎麼都不能理解,一支重炮林立的八一女排,怎麼能打不過一個牛皮糖的天津女排?大有江蘇球迷在女排吧中對現實不滿的情緒,只不過沒有那麼執著而已。因為不是誰的球迷,更沒有地域概念,八一是解放軍的球隊,就是全國的球隊,別說是天津女排,就是黑龍江女排的球隊,我也會挺八一女排,因為沒有迷,更沒有粉,有的只是一種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