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家族(ZSJZ22)是一個周氏宗親服務平臺;弘揚周氏文化,發揚周氏精神,傳播正能量;增強凝聚力.為周氏宗親提供尋根問祖、在線交流等服務。
汝南周氏,中國古代著名家族,郡姓門閥之一。源於姬姓,出自周平王姬宜臼的後裔,屬於以王朝名稱(以國)為氏。
周平王(?―公元前720年),姬姓,名宜臼(一作宜咎),周幽王姬宮湦之子,母王后申後(申國國君申侯之女),東周第一任君主,公元前768年―公元前720年在位。
西周末年,周幽王無道,於後宮得褒姒以後,生子伯服。不久,竟廢申後及姬宜臼,以褒姒為後,以伯服為太子。於是姬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和犬戎進攻周幽王,周幽王與鄭桓公均被犬戎所殺。隨後,申、魯、許等諸侯國擁立姬宜臼繼位。姬宜臼為避犬戎之難,於公元前770年遷都洛邑,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
在周平王繼位同時,諸侯虢石父擁立周幽王的兒子伯服為天子,史稱周攜王,周王朝出現兩王並列的局面。周攜王二十一年(公元前750年),支持周平王的晉文侯攻殺周攜王,使周王朝再度重新統一。結束周王朝長達10年的兩王並立局面,穩定東周初年的局勢。
周平王的太子姬洩父(姬洩父)很早去世,故由周平王之孫、姬洩父之子姬林繼位,是為周桓王。
按長子嫡傳授位的傳世慣例,周平王少子姬烈,受封汝墳侯。汝墳,古國名,原為商代諸侯國,後歸周,國除。西周初為摯國,沈國、蔡國、均廢不存,因此,周平王讓少子烈食採於汝墳。傳19世而亡於秦。故國轄今河南上蔡、葉縣、汝南、平輿及安徽阜陽西地域。
因姬烈屬於周王朝一族,當地稱他們為「周家」 。歷經500餘年成為這一帶聚族而居的望族。秦初姬烈後裔姬秀以國為姓,稱汝南周氏。
漢朝建立,這些故王族又重新恢復了周氏的侯位,漢高祖劉邦將姬烈十九世孫周邕的孫子周仁重新封為汝墳侯,賜號正公,從此遷籍安城(今河南平輿縣王崗鎮)。從此周氏作為汝南望族,經漢、魏、晉、隋、唐,歷時千載,英才輩出,青史不絕。
周仁生十子,因仕宦遷居東南者眾,長子周球修《汝南周氏譜》。周仁居安城一支五傳至決曹橡周燕,周燕五傳至零陵太守周嘉,繼而再傳至南北朝時襲蓬陵侯周表(居山東),周表生子周才卿,德仁二州刺史,進爵永城敬侯。才卿生子歸仁、懷義。歸仁授襄陽刺史,卒後封息國公,懷義為太子宗衛率。
周歸仁,(581-639)隋末義寧元年進士,選授襄陽刺史,魏博諸軍事節度使,徵討有功,賜玉帶。貞觀十三年卒,封息國公,贈光祿大夫加太保。貞元初追贈扶天定難大功臣。子:貴珠、貴瓊、貴瑛、貴瑰、貴璋.
周貴珠,(605-673)字元明,又字席珠。唐貞觀初年(673)進士,司績郎中。子: 文明、文 穎、文 寶
周文穎,(622-699): 字仲盛,又字奇敏。唐永徽年進士。任宏農太守。子:安 時。
周安時,(651-717),字朝用,唐總章初年進士。授督使司。子二:如 錫、如鍉。
周如錫,(671-757). 字彥德。唐垂拱聖歷間(689)進士。先為朝散郎,除。為高州(今茂名市)刺史,後欽、廉、白、橫、貴、鬱六州邊界海盜作亂,奉敕授徵南大元帥、水陸馬步都統使徵討,因功授左金吾衛大將軍、賜玉帶。進金紫光祿大夫爵。天寶九年(750)因議事不合聖意,謫為道州司馬。如錫生十八子:宏初、宏明、宏立、宏本、宏頌、宏道、宏正、宏章、宏休、宏德、宏謙、宏量、宏度、宏順、宏慎、宏頒、宏亮、宏交。
連同胞兄、道州刺史周如鍉所生六子:宏憚、宏懽、宏憫、宏憐、宏惻、宏憶,這遷湘汝南周家24兄弟均進士及第入仕,當時被大唐名相周墀讚譽為「二十四才子」。
周如鍉、周如錫兄弟二人擇居湖南九疑山下大陽洞(今寧遠縣天堂鎮大陽洞)之望崗。被尊為汝南周氏遷湘始祖。
周如錫卒後葬寧遠大陽望崗金雞插翅嶺《寧遠縣誌》記載為「古名賢墓」 。周如鍉卒於任所,被其長子移葬其卜居地江永縣清涼臺。
其後二十四宏開枝散葉,後裔遍布天下。尤其以周如錫之子宏謙公一支後裔、宋元公周敦頤一族稱著,人稱「汝南周氏遍天下」 。
宋太子少保趙抃有《錫公贊詩》曰:
齎志安邊,奮往直前。
指揮如意,奏凱言旋。
膺爵受賞,氣節彌堅。
議事不合,謝職辭權。
擇居仁裡,兄弟怡然。
令嗣十八,王筍班聯。
疑山蒼翠,瀟水潺湲。
清風兩袖,難以言傳。
歷朝歷代,播散外府外州的十八宏後裔,每逢清明上元日,都會跋山涉水來到遷湘始祖如錫公墓前祭奠這位護國功臣、耿直忠貞的先祖。千年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