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己能夠一帆風順去求佛,這樣做是錯誤的,在佛前有十不求!

2021-01-08 名鏡非臺

就佛教寺廟的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言,很多人會習慣性地把它們當作苦難的避難所。他們相信,如果我們有什麼要求,在佛菩薩面前許願,燒香,我們就會得到祝福,讓我們的生活幸福。這就真的是我們拜佛的目的嗎?

人的一生一帆風順了,這就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嗎?很多人總是想抄近路去求佛,這是錯誤和愚蠢的。我們不應該這樣求佛,而應該學習佛,而後最終成佛,從而獲得最終的解脫。但在順境中,你永遠成不了佛。為了成佛,我們必須做到在佛前十不求。

第一:念身不求無病

有些人在生病時就向佛陀祈禱,希望自己永遠沒有病痛。其實,如果生活中沒有痛苦,就很容易產生貪心的念頭,很容易破戒而退,失去菩提心。要知道疾病和痛苦本來就是空相的,也是由因緣業力引起的。明白了這些,就不會感到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折磨。疾病和痛苦,在一定程度上治癒了人們內心的貪婪,讓人們知道滿足和幸福。

二、處事不求無難

在佛陀面前,不要祈禱你永遠不會有困難。如果人生總是一帆風順,容易生高傲之心,容易會目空一切,有傲慢而奢侈的心。有時候生活中的一些艱辛,不是為了刁難一個人,而是一種磨練和幫助。有時過於順利,未必是件好事。世間諸法都是因為因緣而誕生,無論是好是壞,我們都應該積極對面對,隨緣而行,不違背緣。

三、究心不求無障

人的一生是一個修心的過程。我們的信念一直在變化。當我們看待任何東西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心,我們會有不同的認知。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的心理起伏,每一次與現實的碰撞,都是新生,都是心中涅槃重生。因此,如果內心沒有障礙,就很難獲得最終的自由和解放。

四、立行不求無魔

沒有魔,佛從何而來?如果把魔鬼當作一種負面的違緣,是很難有成就的。但是如果魔看作自己的幫助,那便所行無礙。佛修行時,他遇到了他的堂兄提婆所造成的各種破壞。最後,當佛陀開悟時,他反而感謝了提婆。正是提婆的「魔」才造就了今天的佛陀。所以,我們做事情不畏懼魔障礙,克服它,超越它,你就能成就一番事業。

五、謀事不求易成

如果你太容易成功,那麼事情的本身對你就沒有價值或意義。很多人去寺廟燒香,向佛菩薩祈禱,以保持他們的順順利利。如果貪心,不努力,這樣的人生是很難有大成就的。人生的價值在於突破和挑戰,雖然困難暫時被阻擋我們,但風雨過後的彩虹才是我們最希望的。

六、交情不求益我

在現代社會,許多人與人之間的事情大多都是帶有功利主義色彩。交朋友,不是找真心對我的,而是找自己的利益夥伴夥伴。相互之間有利可圖,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當沒有利益的時候,你在我眼裡什麼都不是,這是想法是非常可怕的。人生中,名利的欲望是虛假的,因利益而交朋友,最終是兩敗俱傷。所以,不要做這種事!

七、於人不求順適

在人際交往中,不要期望身邊的人都服從你的意志,這是一種妄想,自己容易滋生傲慢。當我們與他人相處時,難免會遇到摩擦。在這個時候,我們有問題就改正,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沒有原因的。當事情發生時,我們應該用智慧和耐心來處理。

八、施德不求望報

社會上存在著許多功利性質的形式主義的慈善機構,它們以慈善的名義為窮人提供救濟,但在本質上形式大於內容,利己大於利他。這種行為叫做陽善,就是有回報的去行善積德。然而,我們提倡的是積陰德,那就是,我們做任何善事,都不指望回報,也不希望讓人知道,這種發至內心的善行有著最大的功德。「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九、見利不求沾分

「貪心不足蛇吞象」,不要貪心,見到了利益就忘記情義。不要我們看到做某事是有利可圖的時候,久忘記我們的初衷。對金錢的愛往往破壞一個人的修養,為了獲得金錢,毀掉了自己的苦修,這是完全不必要的,完全不值得。財富不是去掠奪,而是從布施行善中而來,要知道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求也求不到。

十、被抑不求申明

當你被誤解和壓抑的時候,你不急於解釋,不要有嫉恨之心,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業力,相信真理是不證自明的,修行忍辱,修行善法,不與他人發生衝突,有一顆柔軟而和平的心,那麼你就是在修菩薩之道。

在佛陀面前這十件事不求,而你能做多少件?生命中所有的事情都有因果關係,都是自己的因緣和業力,命運握在自己的手中!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求佛》,為了你,我在佛前求了幾千年!
    《求佛》誓言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可關注「經典歌曲音樂欣賞」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更多好聽的經典音樂了。經典老歌丨民歌丨草原歌曲丨薩克斯丨小提琴丨口琴丨舞蹈等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可關注「經典歌曲音樂欣賞」,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更多好聽的經典音樂了。經典老歌丨民歌丨草原歌曲丨薩克斯丨小提琴丨口琴丨舞蹈等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可關注「經典歌曲音樂欣賞」,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更多好聽的經典音樂了。
  • 佛前十不求,燒香拜佛人,需要了解
    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求佛本不屬於佛經本意,但也屬於修道的一個法門。燒香拜佛也是需要注意事項的,在佛前要做到這十不求。(一)念身不求無病學佛之人不一定要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身體太健康,就會永遠不生病。人一直不生病就會生起貪心。
  • 求佛到底有沒有用?
    佛菩薩不僅僅是寺院裡供奉的塑像,110的警察、120的醫護人員、119的消防員......在別人危難的時候,伸手去幫助別人的人,都是菩薩。­但人們似乎非得親眼睹見如來法身現前才能相信佛菩薩真實不虛。這種想法非常幼稚。凡夫無慧眼,當面不識如來。金剛經言:若人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菩薩隨順眾生根機顯現各種身份度化有情。
  • 「許願的最高境界」不求佛的保佑,反而會得到更多
    導語:許願是很多人都會做的事,但是許願有正信的許願和迷信的許願。比如簡單地求佛保佑、求發財、健康等,如果不了解這些都是自己努力才能夠得到的,自己不努力而將希望寄托在佛菩薩身上是很難滿願的。這樣的許願就是迷信的許願。正信的許願是立下目標,並發願向著目標去努力。
  • 佛學:身上有這3個特徵的人,求佛也無用!
    但其實在佛教中,是不提倡我們去許願的,因為世間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因果關係,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自己種下的因,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夠改變的。我們未來會遭遇的一切,也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佛並不能幫我們改變什麼;且有的人從未努力過,只會等待天上掉下的餡餅,但世上一切皆有因果,天上也不會白白掉下餡餅。
  • 藕益大師【佛前十不求】
    黽勉修持,久而不替,不惟現災可脫,而無始三界牢獄,亦將從此永離矣。藕益大師【佛前十不求】原文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慾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嬌奢必起。嬌奢起必欺壓一切。
  • 南懷瑾老師:求佛修道做功夫就是一個大妄念,已經被自己欺騙了
    這叫吃飽飯沒事做,你想另用一個方法去除妄想,也是一個大妄想。可是有些水泥做的腦子,他就是點不通。當法師的只好因材施教,告訴他先吃素七天。來問法時,洗澡洗乾淨,帶些供養來,跪著,慢慢求。過三個鐘頭再傳你一個法,法多得很,愛怎麼傳就怎麼傳,然後慢慢去妄想。其實是拿一個大妄想給你。你抓住大妄想,覺得小妄想清淨,還以為有效、有進步!人不自欺就欺人,再不然被人欺,根本就是妄想。妄想怎麼來的?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在哪裡?
    有人說念佛好,我就改念佛,有人說你應該讀經,念大悲咒,念楞嚴咒,十小咒,我很聽話,又念了好幾年。後來又讀了三年《地藏經》,從2014年開始步入正軌,一直讀誦《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聖號。雖然前些年我學的比較雜,但我還是應該感恩所有指點我的師兄們,或許我就是這樣的因緣,佛菩薩就是這樣安排的。
  • 佛教:佛前燒香時,嘴裡默念這3句話,效果往往最好
    導語在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當中的閒暇日子經常會去寺廟去進行燒香為這一年的生活取得保佑。但是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那麼嚴肅甚至嬉笑打鬧把這當作玩笑來看,事後發現生活沒有任何變化,因此怪罪佛說求佛沒有用,造成一個死循環,這是錯誤的。為什麼說求佛過程中要保持嚴肅呢?
  • 佛說:保持真實的自己,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
    與其如此,倒不如堅定意志,從一開始就不給自己幻想的機會,與真實相伴而行,心裡總是踏實很多。弘一法師勸誡那些驅逐利益的世人,「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智慧。」世間人一生中能夠覺悟,甚為難得。覺悟愈早愈好,功力才能踏實。自己沒有真實功夫,很難體會大師的開示。
  • 佛教常識:佛前十不求,你知道都是哪些嗎?
    《寶王三昧論》說「佛前十不求」,都有哪些呢?對於學佛的人,這些常識不可不知!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易生。一般人都希望身體健康,永遠沒有病苦。但身體若是無病,就很容易產生貪慾的念頭,俗話說慾壑難填,貪慾一旦起來,就一定會破戒而退失道心。
  • 《求佛》曾經火遍大江南北,但你是否了解裡面的悲傷愛情故事?
    誓言當年在哈爾濱有一個女朋友,當初因為事業的原因,被迫與自己的女朋友分開。分手後曾經也是很難過,於是他與自己的朋友陳超講述了這些年他與自己女朋友的事情,陳超聽到後也是非常的感到,於是陳超的靈感就出來了,就創造出了這首《求佛》。
  • 當年的《求佛》,竟然是200塊錢買來的
    2004年一首《求佛》火遍大江南北,街頭巷尾理髮店和音像店都是放的這首歌,你知道這首歌誰唱的嗎?知道這首歌價值200元嗎?「我們能不能再相見,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幾千年」這樣感人的歌詞,出自於著名詞作家陳曉,陳曉也是《老鼠愛大米》的詞作者,當時陳曉聽到原唱者的愛情故事,深受感動就寫下了這首歌,原名叫《一世情緣》。
  • 佛說,佛前拜佛時,默念這3句話,福報無量
    導語從古至今,無數的善男信女去寺院燒香拜佛求神保佑。有的人拜佛是為了求佛菩薩保佑平安,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等;有人拜佛是因為表示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和感恩;有的拜佛是為懺悔自己的錯誤、過失、業障;也有的是無所求的禮拜。有的人拜完後確實自己的情況有所好轉,所保佑的也能實現。
  • 席慕容:為此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下一段塵緣Buddha made me a treeBy the path you may take.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In full blossoms I'm waiting in the sunEvery flower carrying my previoushope.
  • 佛教:求神拜佛真的有用嗎?醒醒吧,別再愚昧了!
    只可惜,很少有人能明白這個道理,還是到處求神拜佛,以求改變自己的命運,卻不知道只有自己的行為才能保佑自己。佛家所說的燒香拜佛,只是一種渡人的方便法,一切供養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而是讓大眾通過廣修供養培養自身的布施利他心,斷除自私慳貪的惡習。拜佛磕頭,不是為了求取加持,而是教人放下傲慢,懂得謙卑和懺悔,是對佛菩薩的恭敬和皈依。
  • 如何在佛前「許願」和「還願」?不是真懂佛的人,多半會弄錯
    有句話說:「未知苦處,不信神佛。」意思就是說,沒有經歷過難以承受的苦楚,就不會把希望寄託給神佛。佛說:「世人皆苦。」 古往今來,總有不少信佛之人前去寺廟燒香拜佛,將心中所願所求告訴佛祖,祈求佛祖能夠應允。
  • 關於業力,既然是自身業力,求佛不也沒用嗎?菩薩又不能改因果
    好事都是菩薩功勞,壞事就是自己了?既然是自身業力,又與菩薩有啥關係啊?既然是自身業力,求佛不也沒用嗎?菩薩又不能改因果。答:1、關於能否改因果的問題。因果規則,用更直接的表達方式是:因+緣=果。相當於過去的種子,加上現在的種種外緣條件,產生相應的結果。
  • 這種人不懂佛,拜再多佛,佛也不會保佑他
    有種人,最不懂佛。這種人即使拜再多佛,再去求佛,也很難有佛的保佑。這種人就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之人。    很多人平常從來都不去拜佛,僅有遇上情況時,才拋到佛前求佛幫助,這樣的人,實際上並不懂佛。學佛一定不要做這種人,因為這種人無情無義,遇上情況去找菩薩幫助,菩薩幫助了你,你扭頭就忘記了菩薩的恩德,把佛菩薩跑到腦後,平常只圖著自己去追求名利,貪圖享受,一旦遇到危急情況時,才又想起了佛菩薩,這樣的人說真的很不懂佛。
  • 十不求
    六、做人不求適順自己,若凡事順心就會產生傲氣,傲氣生就會執著於自己的看法,就不能悟道,不能開佛慧。要以逆境作為達成菩提願的增上緣。  七、施德不能求回報。  十、修行的一切障礙要學會用智慧去解決,要經常審視自己、覺知自己的德與行,要身體力行、勤於努力,道行可直進。每個修行的人,如果以真誠心去修,就應該視自己是佛的勤務員,是眾生的修行工具。要幫助眾生去修行,這才是真修行,才能了生脫死。人呀,也就是為了了生脫死而修行的呀!千萬不要執著,執著是不能了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