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先點擊上方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精彩文章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蕅益智旭(1599年-1655年),俗姓鍾,字智旭,號蕅益,又號西有,別號八不道人。江蘇省木瀆人,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被尊為淨土宗九祖。晚年住於浙江杭州的靈峰,因此又被尊稱為靈峰蕅益大師。
藕益大師開示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眾生燕雀處堂,罕思出離,惟逆境當前,庶幾生遠離之心。故佛稱八苦為八師,非虛語也。
公冶長在縲絏而非其罪,聖賢不以為恥。世出世求無忝己己躬而已。素患難行乎患難,婆藪仙人在地獄,化無量獄眾,發菩提心。遍融達觀憨山三大師,坐刑部牢時,勸牢中無量人,歸敬三寶,持齋念佛,或藉現在脫苦,或藉永出輪迴。惡因緣是好因緣,莫謂囹圄非自利利他地也。皈依三寶,奉持五戒,自念佛,勸他念佛,自斷十惡,勸人莫行十惡,自修十善,勸人同修十善。此十善法,雖下品為神因,中品人因,上品天因,而上上品則為羅漢支佛菩薩如來之因。黽勉修持,久而不替,不惟現災可脫,而無始三界牢獄,亦將從此永離矣。
藕益大師【佛前十不求】原文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慾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
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嬌奢必起。嬌奢起必欺壓一切。體難本妄難亦奚傷。以患難為解脫。
三、究心不求無礙。無障則所學等。學等必未得謂得。解障無根障既自寂。以障礙為逍遙。
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願不堅未證謂證。究魔無根何能嬈。以群魔為法侶。
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輕慢。志輕慢必稱我有能。成事隨業事不由能。以事難為安樂。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虧道義必見人之非。察情因情乃依緣。以弊交為資糧。
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內必自矜。內自矜必執我之是。悟人處世但酬報。以逆人為園林。
八、施德不望求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意有圖必華名欲揚。明德無性亦非實。以市德為棄屣。
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必動。痴心動則惡利毀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富貴。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人我未忘。存人我怨恨滋生。忍抑為謙抑我何傷。以受抑為行門。
白話譯文一、念佛的人不應該求無病,求無病就生貪心,貪心一生就會破戒、會退道心。在身體有病時應做到心中無病,不以病為病。患病不能懊惱,應以病苦作為幫助自己修行的良藥。
二、人處於世間,不要求沒有磨難。無磨難則驕奢之心必起,驕奢之心起就會壓倒一切求法之心。經歷磨難會抵減人的驕奢心,要以磨難作為獲得解脫的資本。
三、要經常審視自己的心,別去追求成功之路無障礙。如果沒有障礙,修行之心就會懈怠,就會停滯不前,就很容易在未得道時而認為自己已經得道了,要會解決障礙,讓障礙沒有生存的根基,障礙也就不存在了,要將障礙視為解脫的磨練。
四、做事不求容易達成。太容易成功就不能磨練堅強的意志,意志不堅就會妄求,會隨心而走岔路。想成就就要認真努力、腳踏實地,不能逃避困難尋求易成,應該把困難當作精進的動力。
五、與人交往不求利於自己,事事有利於自己就會虧失道義,虧失了道義就會引起人我是非,遇到是非要學會依緣解決,要以「不爭人我」作為修持的資糧。六、
做人不求適順自己,若凡事順心就會產生傲氣,傲氣生就會執著於自己的看法,就不能悟道,不能開佛慧。要以逆境作為達成菩提願的增上緣。
七、施德不能求回報。若求回報就是有所圖,有所圖就會貪心起,有貪心就會處處宣揚自己顯示自己,就會失功德。要低調做人,要把得失放下。
八、見到利益不要貪求。貪求會生妄想,會為利益毀失自己的德行,世間的利益本來就是空,見利不要妄加追求,以不貪利為富貴。九、被人誤解不要執著於申明,執著於申明就會引起爭執。爭執會滋生怨恨,放下執著、爭執,謙和做人,退讓三分又何妨?以忍讓、謙和作為修道的法門。
十、修行的一切障礙要學會用智慧去解決,要經常審視自己、覺知自己的德與行,要身體力行、勤於努力,道行可直進。每個修行的人,如果以真誠心去修,就應該視自己是佛的勤務員,是眾生的修行工具。要幫助眾生去修行,這才是真修行,才能了生脫死。人呀,也就是為了了生脫死而修行的呀!千萬不要執著,執著是不能了道的。
----熱門推薦
認識佛教 慈光講堂APP 佛說阿彌陀經 皈依
無量壽經 虔誠禮佛 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
敬請常念觀世音菩薩,平安吉祥;
常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
感恩!( 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煩請告知)
↓↓↓點擊 閱讀原文 了解更多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