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個年齡,運動鍛鍊已經成了朋友圈的一種時尚。老年人,作為一個孤獨的群體,更是把鍛鍊當做生活中不可多得的「樂趣」。但是有的老人不管身體狀況,不管任何事情,雷打不動都要完成多少步的行走,多少小時的鍛鍊。那麼過度鍛鍊對老年人真的好麼?讓我來告訴你,老人千萬不要超負荷運動。
1. 運動過量的導致關節磨損。我們在站立時,因需要對抗地心引力作用,長期運動過量,關節會比常人磨損得快,關節一旦破壞就很難復原,尤其中老年人的器官自行修補能力較低,年歲越高,關節磨損退化的程度越大。
2. 運動過量導致心臟負荷增加。運動時會使心肌耗氧量增加,造成心房壓力升高,老年人常因應激性血壓升高誘發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短時間內迅速出現胸痛、胸悶、眩暈、呼吸困難等,隨之就是心臟驟停,血壓、脈搏與心音消失。
3. 運動過量導致低血糖昏迷。運動量過大,超過了本身身體的機能負擔量,尤其是老年人,糖原儲備及胰島調節功能較差,常常會成供不應求的狀態,更容易誘發低血糖昏迷。
4. 運動過量導致骨折發生。隨著年齡老齡化,骨質疏鬆及微量元素缺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老年人的骨密度相對來說已經減弱,如果平時進行長期跑步的鍛鍊,就會誘發疲勞性骨折。
1.根據自己症狀:頭暈、呼吸困難、定向力障礙、精神恍惚、心臟跳動快和脫水,或容易激動或抑鬱、睡眠質量下降、精神萎靡、嗜睡並伴有體重下降、食慾降低和頻繁的疾病時,就要停下運動。
2.專家建議:需要保持最合適心率。每天堅持慢跑或打球,儘量保持最合適心率【(220-你的年齡)×65%】25分鐘。超時超量超心率可認為運動過量。
運動原則一:酸加
老年人剛參加體育運動時,會出現肌肉酸脹的現象,這是由於肌肉中代謝產物乳酸積累過多,刺激神經末梢而引起的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只要循序漸進,酸楚感就會逐漸減輕或消失,此時運動量可逐漸加大。
運動原則二:痛減
有些老年人自身患有各種老年性疾病,如腰腿痛、頸椎病、肩周炎等,在運動後常出現局部疼痛並有逐漸加重感,這說明身體某一部分肌肉或肌腱有隱性炎症反應,此時運動量應減少、減輕,以免炎症擴大。
運動原則三:麻停
在運動鍛鍊中,要是感到某一部分機體出現麻木不適的感覺,這是局部神經受壓的徵兆,也是鍛鍊方法不當的反應,此時應立即停止運動,查找原因,並改換方式或項目。
1.散步:對老年人來說,散步是一種非常好的健身方式,所謂「人老腿先老」,散步能防止腿部肌肉萎縮,提高新陳代謝的速度,對於一些久病初愈的老人,有很好的恢復效果。
2.太極拳:太極拳屬於一種特別柔和的有氧運動,能充分休息大腦皮層,用神經中樞調節身體機能,使得整個神經系統更加靈敏,經絡暢通,活躍各個器官。常年堅持練習,能對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適量運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運動要量力而行。老年人一般傾向於小強度長時間運動,一天運動總時間不超過2小時,每周3~4次效果最好。
一END一
作者:吳青鳳 編輯:金龍 審稿: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