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的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魯迅一年的工資就能買一套房

2020-12-23 元氣滿滿的應對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1950字,閱讀約4分鐘

在流通和社會發展過程中,貨幣的價值是不斷變化的。比如說現在我們有幾千,幾百元,但是我們只是買一些生活用品或者一些普通的家庭生活用品,而在二三十年前,可能是一個家庭半年甚至一年的收入。

有時候我們在看電視劇或者一些書的時候,也會好奇「銀幣」,「銅幣」在古代代表了多少錢?民國時期,貨幣的單位是「洋」,也叫銀元,也有叫銀元的。它的購買力怎麼樣,現在跟我們比怎麼樣?

海洋的誕生:源於社會變遷

一個國家沒有統一的時候,一般是各種文化交流,不同思想理論碰撞的時候。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有不同的法律法規,貨幣種類不同也很正常。民國時期流傳的海洋,其實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就開始流入中國。直到清朝光緒年間,海洋才被廣泛使用。

民國以前,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五花八門,最常見的有「袁大頭」,「孫大頭」,「應陽」,「龍陽」等,佔市場的大部分。

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袁世凱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減輕造幣壓力,袁世凱決定統一貨幣。

新幣後面印有袁世凱頭像,故稱「袁大頭」。統一海洋,因其標準規範,生活中易識別,易使用,流通迅速。

從此,海洋得到了廣泛的利用。從我們現在的視角來看,海洋其實是那個時代的獨特符號,濃縮了那個時代興衰的故事。

貨幣價值變遷:見證歷史

雖然是統一貨幣,但在民國不同時期,甚至同一時期,不同地區,海洋的購買力是不同的。中國地大物博。新聞流通遠不如民國發達,這也是很正常的。

100大洋的重量是73兩,基本上沒有人隨身攜帶很多大洋。當時物資也比較匱乏,人民生活水平不太高,主要花費是解決溫飽問題。那麼,一個海洋能買到什麼,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區是不一樣的。

1912年的北京,一個大洋可以買到60斤大米,折算成當時的價格,相當於300元左右。到20世紀30年代初,一片海洋只能買25公斤大米。

到了上世紀30年代末,如果是在成都,一個大洋只能買到16斤大米或5斤豬肉。物價上漲得很快。短短30年,一片海洋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這裡面有經濟發展變化的原因,也許是因為當時戰亂頻繁,人們顛沛流離,糧食和工業生產能力不穩定,資本家趁亂謀取利益,人們的生活水平自然比較低。

海洋購買力:反映人民生活水平

從海洋購買力的變化來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受時代潮流變化的影響很大。那些當時社會地位比較高,收入增長比較穩定的人呢?這些我們可以從許多文學大師的記載或文學作品中窺見一斑。

民國時期是各種文學流派蓬勃發展的時期。當時社會對教育非常重視。從事文化和知識傳播的人,不僅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歡迎,而且在文學創作或教書育人方面也有相當高的收入,被認為是中產階級以上的收入。

以魯迅為例。1919年,他的年收入是3500美元。那時,他可以買房子了。現在是幾百萬。魯迅先生於1936年去世。在他去世之前,他的年收入已經達到了15000美元。

魯迅是一位文學大師。當時,他社會地位很高,能力出眾。除了在各大高校擔任教師外,他還有不少稿費,版權費收入。其他普通從業者自然沒有這樣的優厚條件。當然,他們的收入肯定不會太差。普通教師,作家等的收入也能達到100到200大洋的水平。

從事文化教育行業的人畢竟還是少數。更多的普通人是從事服務業的農民,工人或店員。他們的收入一般只有10-20大洋,只能說是勉強夠用。那麼,從事商業的人經濟狀況如何?

目前在上海大名鼎鼎的錦江飯店,民國時期被稱為「錦江小宴」。當時租一個店面開一家餐館需要2000塊錢,也就是1萬塊錢。當時可以開5家餐館。

當然,食肆的經營成本和開支仍然很高,不能單以鋪面的租金來衡量,而在當時生活水平低的情況下,只有中上層人士才能負擔得起食肆這樣的地方。一般人平時是不會去那個時候的。對於普通人來說,一萬大洋已經是一筆巨款,可以過上好日子。

滄海桑田,也是社會階層急劇變化的時代。因此,在短短的幾十年裡,海洋的價值和購買力也發生了迅速的變化。如果不是生活在那個時代,只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很難推斷出當時貨幣的購買力。我們只能從文學記載和影視記錄中了解到當時人們生活的片段信息。

了解歷史,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無論是文化習俗,文獻書籍,法律政策,還是對外交往,商業狀況,貨幣價值,甚至飲食習慣,語言習慣,都是我們了解歷史的一個很好的視角。

比如,從海洋利用的變化中,我們也了解到當時的文化和人們的生活狀況。與我們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相比,我們真的是幸運的。

民國時期,名家文人輩出,精彩佳話連連。其中,複雜的關係也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這其實是屬於那個時代的獨特而有趣的故事。

這裡是《元氣滿滿的應對》,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相關焦點

  • 民國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魯迅一年的工資能買一套房
    比如說現在我們幾千幾百元,也不過是購買一些生活用品或一些普通的家居用品,而在二三十年前,可能就是一戶人家半年甚至一年的收入了。有時候我們在看電視劇或者一些書籍的時候也會好奇,在古代的「銀兩」、「銅錢」到底代表了多少錢呢?而在民國時期,貨幣的單位是「大洋」,又叫做銀圓,也有叫銀元的。它的購買力又是如何呢,跟我們現在相比是怎麼樣的呢?
  • 民國「大洋」多值錢?魯迅一年工資買一套房,一萬大洋開5間餐館
    也就是說,魯迅僅僅以一年的工資就在北京買下一套可以「開運動會的豪宅」! 由此引出一個問題:民國的「大洋」到底有多值錢 北京的房價大家都清楚,用「恐怖」來形容絲毫不為過,像魯迅買的「豪宅」放到現在最起碼價值過億,試問一下,即使放到現在,又有幾個人能夠年入過億呢?
  • 魯迅工資350大洋,如換成現在的人民幣,大概是多少?
    魯迅工資350大洋,如換成現在的人民幣,大概是多少?魯迅先生那可是小編的偶像啊!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是當時典型的愛國主義代表。大家也說他是當時唯一「醒著」的人。發表了許許多多的愛國文章,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銀元的來歷大家都清楚了,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一塊大洋當時 的購買力到底如何,相當對於現在的人民幣多少錢?相關資料顯示:1911年-1919年期間,1銀圓可以買30斤大米或者8斤豬肉。現在主流統計方法是以米價來估算1塊銀元的購買價值,1塊銀元當時最多也就能買30斤大米,參照米價5塊一斤,30斤大米也就150塊左右,就算翻個番也就300塊,所以所謂的磚家就得出了1塊大洋相當對於現在300塊人民幣左右。
  • 民國時期,1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在民國時期,很少有人再將碎銀子作為流通的貨幣了,隨著錢莊制度的倒閉,所以銀票基本上也都沒有用了,反而被一些相對先進的銀行兌換券所取代。當時,市場上流通著許多種大洋,包括墨西哥鷹,日本龍洋,袁大頭,孫大頭都稱之為大洋。民國初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 魯迅一月工資300大洋,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在近代的小說中,「大洋」作為一種流通率極高的貨幣,經常出現在各種場面,這或許也讓人感到好奇,過去的大洋,究竟值得多少錢,又相當於現在多少呢? 一直到民國初期,政府統一了錢幣,先後鑄造有孫中山側面和袁世凱側面頭像的銀元,被民間俗稱為「孫大頭」、「袁大頭」,而重量,均定為3錢7分,一北洋政府以及國民政府初期,大洋都成為主要的貨幣
  • 魯迅每月工資350塊大洋,換成現在的人民幣值多少錢?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這事,首先就要弄清楚,魯迅生活的民國年代裡,一塊大洋相當於多少人民幣的購買力。最直觀的參考,就是當時日用品的價格。以學者李開周《曬一曬70年前工資單》一文裡,1933年南京日用品價格來對照:大米每斤價格為大洋四分錢,牛肉每斤價格為大洋三角錢。所以與今日物價比對下,保守估計,一塊大洋的購買力,應當在110元左右。
  • 魯迅月收入300塊大洋,那民國大洋,在現在應該換成多少錢?
    在我們現在所觀看的影視劇中,經常會了解到關於民國方面的知識。而民國時期流通的貨幣,那就是人們所通俗稱的"袁大頭"了,那就是民國的銀元,也可以說是民國大洋了。而一塊大洋究竟放在現在值多少錢呢?大家想必也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這篇文章就主要來談一談民國時期的大洋,放在如今究竟能價值多少人民幣。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就能大致了解了。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習慣稱銀元為大洋。到清末,清政府跟外國的貿易,交流越來越頻繁,清政府自己開始製造銀元,民國時銀元作為貨幣流通達到鼎盛,最為人們熟悉就是袁大頭,也就是民國時期發行的刻印袁世凱頭像的一圓銀元,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1912至1927年間又發行了刻印孫中山半身像的一圓紀念幣,又稱孫小頭。
  • 魯迅每月有350塊大洋工資,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看完後你就羨慕
    一、 首先我們來看看,魯迅的收入來源有哪些民國時雖然戰火紛飛,但是在東西方文化碰撞的情況下卻湧現出了很多的大師。因此當時的學術氛圍很濃厚,整個社會最尊重的便是知識分子。東北著名的軍閥張作霖,平時對任何人都是口無遮攔,可是對於老師卻尊師重道。每到孔子誕辰時,張作霖便會脫下軍裝,換上長袍馬褂,跑到學校給老師們作揖鞠躬。
  • 魯迅說他每月工資300大洋,換成現在的人民幣值多少錢?
    據魯迅在他的日記裡坦言,除了一開始工資不夠用之外,到1926年時他的工資已經達到了300多塊大洋,不但足夠他個人開銷,還有富餘補貼家用。 魯迅這300塊大洋的工資,換成現在的人民幣值多少錢?可能超乎你的想像。一般來說,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按照當時的購買力來算的話,至少相當於今天的110塊。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1912年,隨著滿清政權的沒落,民國逐漸走上歷史的舞臺。在民國時期,當時所用的貨幣是銀元,又稱作是「大洋」,那麼,當時的一塊「大洋」,如果放到現在的話,價值多少呢? 這1個銀元,不管是看起來,還是聽起來,都不像是很多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在民國時期,買一頭大大的水牛,需要花費的銀元是5個,買一袋大米的話,要用1個銀元。
  • 民國初年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所以一塊銀元差不多相當於1克黃金。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一塊銀元以現在的金價算差不多350塊左右!然而你如果用當時的物價來換算的話,情況又不同了!在一戰爆發前,即銀元價值還未出現大波動的時候,其米價在每石6塊左右,注意是舊制,一塊銀元差不多能買30斤大米;按現在算下來也就一百塊左右。這還是建立在其生產條件落後,米價相對佔比高於現代的那麼一個時代。
  • 民國初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
    除了吃飯之外,1918年在北京租一座有十七間房且黃金地段的四合院,租金只需二十塊大洋。就算是買房,1925年在北京西直門大街買一套有四十間房,且「帶電燈、電話、花房、車馬」的豪宅,全款也就五千五百大洋,相當於大學正教授最多十八個月的薪水。對於北洋時代的精英們來說,就算不賺外快只吃「死工資」,這大洋,也是躺著花都花不完。
  • 民國時期的1塊大洋,相當於今天的多少人民幣?
    魯迅先生在1919年之時曾經為了安置入京的家人,花了3675塊銀元購買了一套「三進四合院」。魯迅當時每個月的工資是350塊銀元,一年下來是4200塊銀元,也就是說這座四合院差不多花了他一年工資。雖然當時魯迅先生已經算得上中等偏上的高收入人群了,可他為了買這座四合院,還得賣了紹興老宅。後來到了1924年,魯迅又花了800塊銀元買了另一座約400平方米的四合院。如今想要再在北京買一座400平方米的四合院,怎麼也得上億了。
  • 幾百大洋買汽車,幾千大洋買北京四合院,民國大洋價值有多高?
    民國時期的經濟水平不同於現在,現在的一塊錢硬幣與當時的一個大洋的價值自然也不相同。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現代人或許已經把一塊錢當做不是一回事,畢竟一塊錢能做什麼?現在買個包子都要幾塊錢,所以一塊錢真的被變得一文不值了。
  • 民國初期,三千多大洋可買京城一套四合院,一塊大洋值多少人民幣
    大洋購買力驚人魯迅花了3500大洋買下了北京的一處四合院,這個例子雖然真實,但是也並不能讓我們直觀的感受到民國時期大洋到底有多麼"值錢"。要是想衡量大洋的價值,還得從購買力來判斷。有限的收入水平從上面的例子就能看出,袁大頭不僅現在"值錢",當年也是"硬通貨"了。那麼,民國時期,人們的收入大約在什麼水平呢?
  • 魯迅每月工資是350塊大洋,換算過來值現在多少人民幣?你行麼
    隨著科技的發達,現在大多數年輕人在付款的時候都會使用手機來支付,在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我們都使用的是人民幣。現在還依然有許多地方會使用人民幣來付款。民國時期都是用大洋來付款的。魯迅當時的工資是有三百五十塊錢的大洋,我們可以換算一下,三百五十塊大洋換算成人民幣又是多少錢呢?物價的全面持續上漲, 這也是從我國70年代到現在的一個趨勢。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到底有多值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家裡有的看看
    袁大頭有不同時期以及類型的,不同的袁大頭作為古董的價值差別很大,但在民國時都是作為銀幣,除了一元,還有角幣。當時錢幣的換算關係和人民幣一樣,以十進位,1元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
  • 民國時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多少人民幣?你可能永遠不會信
    原標題: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你可能永遠不會信 從最開始的「物物交換」,到後來的貝幣、金屬貨幣,再到後來的紙幣,在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交易的方式不斷改變,貨幣形式也不斷的變化。1912年,隨著滿清政權的沒落,民國逐漸走上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