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大利的中國老農與當地老農

2021-01-18 浙南華僑

在義大利看到了我們的明天模樣


英國人瓦特,1776年,發明了人類第一臺「有用」的蒸汽機,應用到了各種機械上,開啟了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

此刻,2017年1月22日,我憑白無故想到它。

這天,我眼前,義大利東海岸,一位來自青田的老農,一位義大利老農,比鄰而居,此刻雙雙在勞作。

見我來,義大利老農放下單輪推車,靠向籬笆,向我搭訕。他指著中國老農,雙手一上一下比劃著,意思是中國老農嗬喲嗬掄鋤頭,又指指自己的鼻子,嘴裡突突聲,意為「我是拖拉機耕地」。又說他70歲了,兩個女兒嫁人走了,是空巢老人。接著,他鋸下蘋果樹的枯枝,整齊疊在單輪推車,推進了20米,進屋。這邊中國老農75歲,定居義大利幾年間,將女兒的別墅草地開成菜園,一塊種上茭白,一塊種土豆,一塊種白菜,前邊養雞鴨,後邊做曬場,一幅中國農村風景。這中國老農說,「義大利人太懶」。

義大利老農用拖拉機翻地,中國老農用鋤頭;義大利老農用單輪車運輸,中國老農用扁擔;義大利老農下地穿成套專業服裝,中國老農下地穿靴子。發展相差30年。30年後,在中國,農民也不會挑擔,不會鋤頭,也穿成套專業服裝,不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臉朝泥土背朝天。技術本身的傳播像傳染病一樣快速。

「再也沒有比發明創造更愚蠢的事啦」,瓦特說。

發明創造是那麼愚蠢!他說對了。當年,蒸汽機的發明使多少人失業,社會動蕩,許多農民要「做掉瓦特」。今天發現新機器也然。只是今天的政府很高明,先讓你嘗甜頭,再讓你失業,讓你飽嘗子女遠離的冷清。當今社會保障做得好,有失業保險,有各類補貼,背後卻是無奈。「閒暇是文化的守護神」,義大利人的無所事事,義大利的咖啡館,義大利的海灘,義大利的博物館,擠滿人,這情景,是許多後中國的模樣!

見朋友圈中一位仁兄獲「青田孝子」稱號!這又引發我的感慨,「人作為鋤頭的寄生蟲」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像義大利人的兒女一樣,不會在生於斯長於斯的市鎮呆著,不可能再做「孝子」,機械越發達,兒女們走得越遠。歐洲沒有「孝子」啊。

義大利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你得接受一個無所事事的明天,你得接受一個子女遠離的明天,你得接受一個腦體萎縮的明天,你得習慣於咖啡館!





相關焦點

  • 河南老農收留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是如何對待老農一家的?
    中國近代以來,爆發過讓所有中國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戰爭那就是抗日戰爭。至今為止依舊有很多影視劇再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為背景拍攝故事。可見抗日戰爭對中華民族的影響。不過,好在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最終我們取得了勝利,這場勝利不僅標誌著中國戰勝了日本,更是代表中國華民崛起的開端。但大家要知道,這樣的成果都是無數中華兒女用生命換來的。
  • 老農撿到成吉思汗「金牌」,專家低價收,老農回去到金店融掉
    金牌的主人原來是一位老農,這位老農名叫李獻功,他的父親在內蒙挖沙取石的時候,挖到了這塊金牌,但是因為老李不認識寶物,就將金牌隨手放在了家中的地窖之中。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老李的朋友來到家中做客才看到了這塊金牌,回想起成吉思汗的畫像之上寫有巴斯巴的文字,告知老李之後,老李才意識到這金牌的價值。
  • 段廷忠(播音)詩歌《老農.牛》
    老農.牛文/段廷忠——第三屆左龍右虎杯詩歌大賽參賽作品田野睜開了黃色的瞳孔,地平線宛若搖曳的小草,「嘟……駕,嘟……駕」沉睡的大地被老農的吆喝聲驚醒。.燕子嵌入藍天,白雲蒞臨於老農和牛的頭頂。犁過的土地瀰漫著芬芳,呈上了牛對老農的赤誠。高亢的吆喝充滿了希翼,飽含著老農期盼的願景。.牛拉著鐵犁,毫不懈怠奮力前衝。
  • 臺灣老農揭發餿油險遭挾持 連夜搬家(圖)
    原標題:臺灣老農揭發餿油險遭挾持 連夜搬家(圖)   臺中警方透露,最先檢舉餿油案的老農,多次向屏東縣府檢舉無效後,原決定到偵辦大統混油案的彰化地檢署求助,因老農的朋友認識臺中警方,才由朋友陪同,帶著搜證照片和資料,向臺中警方檢舉。   臺中警方從去年11月開始,三度到屏東搜證,發現郭的地下工廠員工常在半夜工作,忙進忙出,有明顯接油管動作,但無法確定油車載回廠內的是什麼油,轉報給屏東檢方偵辦。
  • 朱元璋在鄉下避雨,問老農:你姓啥?老農如實回答,封你世代為官
    一次,朱元璋微服出宮,查看自己的陵墓建築的咋樣,沒想到卻下起來大雨,朱元璋只好找到一戶農家避雨,朱元璋和老農民問過幾句話後,無意間問到了老農的名字,老農恭恭敬敬的回答道:草民名叫董茂
  • 內蒙古老農撿到一塊廢鐵,拿給小孩當玩具,鑑定後:中華第一龍
    01內蒙古老農偶然撿到一件「廢鐵」,並拿給小孩當玩具這位內蒙古的老農名叫張鳳祥。當天,他和往常一樣正在田地裡幹活。老農很是好奇,所以想要去一探究竟。老農伸出手在洞裡摸索了一番,這是他摸到了一個形狀像魚鉤的東西。老農將它取了出來,並拿在手上仔細敲了敲。不過,老農並沒有認出來這是一件好寶貝,他只是覺得這件東西有點沉,而且從顏色上看像是一塊廢鐵。所以,也就沒多在意。後來,老農還是將它帶回家中。
  • 老農挖出9公斤黃金,旁邊還有一「破壺」,專家:壺才價值連城
    中國的歷史文化悠久,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老祖宗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寶貝,但是近代經過戰爭洗禮過後,導致了我國許多文物丟失,甚至在戰爭時期被其他國家偷偷運走,流傳到了海外,還有一部分留在了我國大地上,具體位置不得而知,有時候會在人們幹活的時候不經意間被發現,起初都不被人放在眼裡,結果價值卻出乎意料。
  • 老農釣到一隻龜,背上插4支箭,網友:龜心四箭?專家:無價之寶
    在西方眼裡,中國瓷器的精美程度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比擬,當年的絲綢之路上,我國在海外最熱銷的商品,除了絲綢就是瓷器。而直到現在,中國和瓷器的英文都是一個單詞。而在瓷器文明之前,我國最輝煌的當屬青銅文明了。其是介於石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中間的一個歷史階段,我國的青銅時代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500年這會,橫跨夏商周三個時期。
  • 日本傷兵被中國農民收養47年,回日本後,傷兵是如何報答老農的?
    上個世紀發生的抗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法磨滅的傷害,無數中國人民在這場災難中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為此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經過十四年艱苦抗戰之後,中國人民終於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中國在近代史上的百年恥辱從這一刻開始被終結。
  • 日本傷兵被河南老農供養47年,接回日本後,他這般回報老農一家
    動物尚知有返哺之恩,真心對待的人自然也會報以真心回饋,電影《生者的墳墓》,講的是中國老農供養日本兵長達半個世紀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是有真實原型的,那就是以中國河南南召縣山廟鄉老農孫邦俊一家,收養戰爭中傷殘日本兵石田長達47年,戰爭結束後將其送回日本的真實事件為原型,那麼被送回的日本兵是如何對待昔日恩人的呢
  • 泰國男子騎摩託車搶手機,老農心急之下抓住車尾,被拖拽二十多米
    據泰國媒體2月17日報導,當地一名賣甘蔗的老農身上多處受傷。起因是一名小偷裝作顧客偷走了他的手機,在對方試圖駕駛摩託車逃離現場時,這名老農拼命抓住了摩託車想要奪回自己的手機,結果被對方拖拽了二十多米,導致他身上多處受傷。
  • |老農食譜|我們的招牌純素大包子!傾囊相授就這麼做!
    我們就是喜歡大吃大喝啊~這是俺們花裡胡哨的某一餐。老農奉行這個原則,無論自己的吃穿用度,還是拿出來上架賣給別人的,均是如此。為了讓遠遠近近的大家都能吃上,老農在此公開我們包子的配方!心靈手巧的有識之士,可以在家自己做起來!這樣是最好!
  • 為什麼七八十歲的老農還在勞作,是缺錢還是閒不住?
    七八十歲的老農還在勞作,是缺錢,還是閒不住?七八十歲的老農還在勞作,不奇怪。他們缺錢,也會勞作。不缺錢,也會勞作。閒不住是他們的優良本色,缺錢是主要的。一、七八十歲的老農還在勞作,他們缺錢嗎?肯定缺。二、七八十歲的老農閒不住嗎?如果農民能像城裡人一樣,每月有幾千塊的養老金,錢都花不完了。真正閒不住的,可能少之又少。別看七八十歲的老農還在勞作,你所看到的只是表面,有很多人都是在咬牙堅持。他們擔心一旦停下,便再也拿不起鎬鍬。他們擔心一旦停下,成為子女的憂愁。這就是勞動人民的善良,可貴之處。
  • 就吳偉光先生的太極拳觀點,俺老農也談談對太極拳的理解
    俺老農不想在此作評論,僅僅是談一點俺對太極拳的理解。首先聲明,俺是一個泥腿子,文化程度不高,說的不對了,您權當俺這個泥腿子放的屁比那兩腿泥要臭,哈哈一笑結局,千萬可別把俺給扣上個帽子像鬥爭壞蛋的一樣打入十八層地獄,嘿嘿嘿。
  • 老農出價500萬賣掉家傳寶刀,專家很氣憤,老農:你們沒資格說我
    英雄如楊志都是如此,被金錢難倒,老農就更不用說了。老人慾作價500萬賣掉自己的這把清帝御賜寶刀。這件事一時之間鬧得沸沸揚揚,連當地的文物專家們也聞訊趕來,想要阻止此事。三、賣刀風波引爭議老人賣刀的消息傳開,得知消息的當地文物專家第一時間趕到了老農的家裡。他們對此事提出了質疑。
  • 網友各有各的說法,看看老農怎麼說
    不過,最近我就此問題採訪過多位老農,老農卻將網友得出的這些結論全部否定了。老農說,網友總結出來的這些木材或竹材都不是製作扁擔的好材料,如果利用這些材料製作扁擔,其使用的「舒適度」會很差,用來挑擔會很累人。
  • 老農撿到一塊石頭,上面長滿了白毛,專家:我們得研究研究
    然而,在遼寧本溪,一個老農在遛彎時,發現了一個石頭,這個石頭上長滿了白毛,究竟是為何?老人撿到長毛的石頭後,就把它拿回家,放在院子裡。村裡的人很多都來看熱鬧,眾說紛紜。剛開始他們以為白毛是石頭表面的,結果卻發現這些白毛是石頭內部長出來的,村裡人更覺得奇怪了。
  • 老農挖出一隻「金蠶」,拒絕5萬賣給文物販子後上交,後續如何
    老農欣喜若狂的拿著跑回家,找親朋友好友詢問,眾人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一個在村裡相當面熟的人名叫王二,他說這也許是以前的古董也說不定,並且幫老農介紹給了一位文物販子!文物販子來到後仔細打量了一下,出價五萬元打算把金蠶買走!
  • 老農把豬仔當寵物養,5年養出1800斤「豬王」,如今成鎮館之寶!
    老農把豬崽當寵物養,5年養出1800斤「豬王」,如今成鎮館之寶! 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耗國之一,許多中國人更是頓頓都離不開豬肉,對於那些養豬戶來說,一頭豬就能賣出上萬元的價格,因此更是對豬非常寶貝。
  • 唐伯虎和一老農在田梗上相遇,農夫出了個對子,唐伯虎乖乖讓路
    而燈謎是寫在彩燈上面的謎語,謎語來源於中國民間口謎,後經文人加工成為謎,它在中國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隱語」或「廋辭」。秦漢時則成為一種書面創作。三國時代,猜謎盛行。在宋代出現了燈謎。人們將謎條繫於五彩花燈上,供人猜射。明清時代,猜燈謎在中國民間十分流行。 下面就來看古代兩個有關燈謎對子的歷史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