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大利看到了我們的明天模樣
英國人瓦特,1776年,發明了人類第一臺「有用」的蒸汽機,應用到了各種機械上,開啟了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
此刻,2017年1月22日,我憑白無故想到它。
這天,我眼前,義大利東海岸,一位來自青田的老農,一位義大利老農,比鄰而居,此刻雙雙在勞作。
見我來,義大利老農放下單輪推車,靠向籬笆,向我搭訕。他指著中國老農,雙手一上一下比劃著,意思是中國老農嗬喲嗬掄鋤頭,又指指自己的鼻子,嘴裡突突聲,意為「我是拖拉機耕地」。又說他70歲了,兩個女兒嫁人走了,是空巢老人。接著,他鋸下蘋果樹的枯枝,整齊疊在單輪推車,推進了20米,進屋。這邊中國老農75歲,定居義大利幾年間,將女兒的別墅草地開成菜園,一塊種上茭白,一塊種土豆,一塊種白菜,前邊養雞鴨,後邊做曬場,一幅中國農村風景。這中國老農說,「義大利人太懶」。
義大利老農用拖拉機翻地,中國老農用鋤頭;義大利老農用單輪車運輸,中國老農用扁擔;義大利老農下地穿成套專業服裝,中國老農下地穿靴子。發展相差30年。30年後,在中國,農民也不會挑擔,不會鋤頭,也穿成套專業服裝,不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臉朝泥土背朝天。技術本身的傳播像傳染病一樣快速。
「再也沒有比發明創造更愚蠢的事啦」,瓦特說。
發明創造是那麼愚蠢!他說對了。當年,蒸汽機的發明使多少人失業,社會動蕩,許多農民要「做掉瓦特」。今天發現新機器也然。只是今天的政府很高明,先讓你嘗甜頭,再讓你失業,讓你飽嘗子女遠離的冷清。當今社會保障做得好,有失業保險,有各類補貼,背後卻是無奈。「閒暇是文化的守護神」,義大利人的無所事事,義大利的咖啡館,義大利的海灘,義大利的博物館,擠滿人,這情景,是許多後中國的模樣!
見朋友圈中一位仁兄獲「青田孝子」稱號!這又引發我的感慨,「人作為鋤頭的寄生蟲」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像義大利人的兒女一樣,不會在生於斯長於斯的市鎮呆著,不可能再做「孝子」,機械越發達,兒女們走得越遠。歐洲沒有「孝子」啊。
義大利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你得接受一個無所事事的明天,你得接受一個子女遠離的明天,你得接受一個腦體萎縮的明天,你得習慣於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