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尚知有返哺之恩,真心對待的人自然也會報以真心回饋,電影《生者的墳墓》,講的是中國老農供養日本兵長達半個世紀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是有真實原型的,那就是以中國河南南召縣山廟鄉老農孫邦俊一家,收養戰爭中傷殘日本兵石田長達47年,戰爭結束後將其送回日本的真實事件為原型,那麼被送回的日本兵是如何對待昔日恩人的呢?
1964年,孫邦軍老伯病逝,臨死前孫寶傑託付老伯以自己的死,如果有機會幫助石田回到自己的祖國,孫寶傑一直銘記著父親的教誨,在父親去世後的30年裡,治療石田,還向相關單位作出了反應,但一直未能得到答覆,直到1992年,孫寶傑帶石田到日本探望石田集團必須途經南陽,石田在日本探望石田集團時遇到了昔日戰友金田,在鑑定石田的身份時,兩人痛哭失聲,在得知孫邦軍的家人收養了石田文雄後,日本代表團表達了感激之情和高度尊重,石田文雄據信已經去世。
1993年,當日本官員報告石田的所有信息都已被證實時,他在哥哥和孫寶傑的陪同下回到了他鬧鬼的家鄉,後來,石田講述了他在日本各個領域的救援,努力呼籲和平,並邀請孫寶傑一家來日本訪問,為了表示感激,湊了15萬元的禮物送給孫寶傑一家,當時的15萬可以說是一大筆錢,但孫寶傑並沒有接受這筆錢,而是立即拒絕了石田的好意,「我覺得父親救石田不是為了錢,因為生命是平等的,沒有國界,值得珍惜,我們只希望中日兩國和平相處。」
石田家鄉縣長得知此事後,公開向孫寶傑的家人表示感謝,並對當年日本在中國犯下的罪行表示誠摯的歉意,1998年,日本能源工業技術開發研究所駐北京首席代表出資8萬元,在孫寶傑的家鄉創辦梁溝小學,同年,在政府和石田的幫助下,在南詔縣建立了中日友好小學,日本政界和商界更是為石田的救援,為南詔縣捐贈了600萬日元,建立了「中日友好泰增植物園」,幫助該縣擺脫貧困。
孫寶傑一家人半個世紀以來對石田的關愛被很多日本媒體報導,也因為這個事件,很多日本人看到並意識到,中國的大愛沒有國界,沒有種族,沒有過去的恩怨,這是關於生命的平等和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