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農養一日兵47年,回到日本後,他又是怎樣對待老農一家的?

2020-12-26 趣味論古今

要說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那真是有著很深的淵源。別的不說,就說上個世紀的抗日戰爭,在日軍的侵略下,祖國的多少英雄兒女在戰爭中犧牲,百姓一直生活在顛沛流離、水深火熱的上火當中,可以說日軍的罪行是不可饒恕的。

但是在抗戰的時候,其實也有日本人他們也不樂意戰爭,也是被逼無奈。曾在抗日的戰場上,就有一個我軍的將領救了日本的一個小女孩,並將她送回日本。在新中國成立後,她又回到中國看望當年的救命恩人,並對中日建交有一定的貢獻。

河南一老農救回日本兵

在日軍的隊伍中,並不是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想要戰鬥的。他們在日本也有自己的妻子子女,要是他們戰死,他們遠在異國的妻兒又該如何?

在1945年的時候,日軍宣布無條件頭銜。這一消息的傳出,很多日軍都撤離中國。他們的撤離是倉促的,為了儘快撤離中國,很多傷員都被留在了中國的境內。日軍的想法就是讓他們自身自滅,而就是這樣,河南的一個老農民孫邦俊機緣巧合之下救了受傷的石田東四郎。

石田東四郎在跟隨部隊來到中國的時候,他的內心並不是自願的,他不想戰鬥。來到中國之後,石田東四郎就在河南等地活躍。在一次戰鬥中,石田受傷險些喪命。此時的他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的家鄉,他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侵略中國,為什麼要戰鬥?

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石田東四郎也就被留在了中國。當時他的傷勢還沒有完全好,還是處於昏迷的狀態,當他睜開眼睛的時候,映入眼帘的就是孫邦俊。

當時孫邦俊在田間幹活,回家的路上看到了昏迷的石田。因為石田是日本人,他是不想救他的。但是人性本善,只是身為一個普通農民的孫邦俊又怎能見死不救呢,就算是一個日本人,也是一條生命啊。於是就把石田帶回了自己的家中,給他治療。

力排眾議,供養47年

孫邦俊把石田帶回家中後,周圍的鄉親們剛開始的時候很是反對,就連著孫邦俊一家也都被排斥。但是孫邦俊並沒有讓石田走,堅持給他治療。時間長了,鄉親們也就接受了自己的村裡面住著一個日本人的事實。

而石田雖然不是很明白他們在講什麼,但是他看得出來,孫邦俊是一個好人。而在傷好之後,石田也並沒有回去。此時的日軍早已撤出中國,石田找不到部隊,自己也沒有辦法回日本,於是就在孫邦俊的家中住了下來。這一住,就是47年之久。

隨著時間的推移,石田在孫邦俊的家中過得也挺開心,漸漸地他學會了中國話,沒事的時候還會和村裡的人聊天開玩笑。後來孫邦俊結婚生子,石田和孫邦俊的孩子相處的也十分融洽。

在1964年的時候,孫邦俊因病去世。他在去世之前交代自己的兒子,一定要幫助石田回到日本。因為孫邦俊看得出來,石田想家了。

回到日本,不忘當年救命之恩

在孫邦俊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孫保傑一直記著父親的話,善待石田並向相關的單位反映,讓他們幫助石田,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回應。

直到1992年的時候,日本訪華團來到中國。在孫保傑的幫助下,石田跟著訪華團回到日本。說來也巧,在日本訪華團中就有一個當年石田的戰友。他看到石田的時候非常驚訝,他說:「天吶,沒想到你還活著。」而石田則向他講述了自己這47年的遭遇。

回到日本的石田並沒有忘記孫邦俊的救命之恩,他仍然和孫保傑保持著聯繫,還邀請孫保傑一家前往日本做客。之後,石田的家人更是湊出15萬元之多的人民幣給孫保傑表示感謝。但是孫保傑沒有接受。於是這筆錢就被石田用來投資了一所學校,讓他生活了47年之久的地方的孩子有一個可以學習的地方。此後,石田還幫助孫保傑的兒子前往日本留學。

相關焦點

  • 河南老農養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日本兵是這樣對待老農的
    大家都知道戰爭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恐慌,心理和身體上的傷害才是最主要的,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兩枚原子彈,日本宣布投降,這才結束了長達多年的戰爭,人們的生活才得以安定,不再顛沛流離擔驚受怕。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事情就和戰爭與關,但是卻是一段兩國人民的真情意,河南老農養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日本兵是這樣對待老農的。
  • 河南老農收留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是如何對待老農一家的?
    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位河南老農收留了一名日本兵47年,日本兵被接回日本後,是怎樣對待老農一家的? 這位河南老農名叫孫邦俊,就是當地縣城中的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農民。日本投降後,還多日本軍人有傷在身就被遺留在了中國。
  • 河南老農收養日本兵47年,日本兵回國後,他是如何報答恩人的?
    河南老農收養日本兵47年,日本兵回國後,他是如何報答恩人的?我們中華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和善的民族,在面對敵人入侵的時候,全民都會奮起反擊,而在面對鄰國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國家也會不計前嫌的幫助他們。
  • 日本傷兵被河南老農供養47年,接回日本後,他這般回報老農一家
    動物尚知有返哺之恩,真心對待的人自然也會報以真心回饋,電影《生者的墳墓》,講的是中國老農供養日本兵長達半個世紀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是有真實原型的,那就是以中國河南南召縣山廟鄉老農孫邦俊一家,收養戰爭中傷殘日本兵石田長達47年,戰爭結束後將其送回日本的真實事件為原型,那麼被送回的日本兵是如何對待昔日恩人的呢
  • 日本傷兵被中國農民收養47年,回日本後,傷兵是如何報答老農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竟然有一位農民自願收養一位日本兵47年,這位日本兵被接回日本之後,又是怎樣對待老農一家的呢?這位老農名字叫做孫邦俊,他是我國河南省的一個普通農民。戰爭結束後的一天,孫邦俊和自己的妻子上街趕集,他感覺到有一個乞丐一直盯著自己看,於是便上前給了他一些食物,誰料這個乞丐拿到食物之後便一直緊緊跟著他。
  • 河南一老農收養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他如何報答的老農一家
    可是儘管大部分日本軍隊都撤離了中國領土,但少許日本重傷兵依舊被拋棄留了下來,當時在中國河南地區,就有這麼一位日本重傷員。石田東四郎是日本撤退過程中被拋棄的一員,因為戰鬥中傷勢嚴重,滯留在了戰場上,無人理會。
  • 河南農民一家供養日本傷兵47年,接回國後,日本如何回報這家人?
    但是天性善良的孫邦俊不忍他就這樣丟了性命,把他悄悄地藏在了山洞裡。       他的決定遭到了村裡其他人的反對,善良的老人還是說服了村裡的同鄉,石田就在村裡呆了下來。老人的生活非常清貧,但是無論怎樣,都會給石田壹口吃的,他感激老人的所作所為,越發不想離開這個熟悉的村莊了。一晃到了1964年,孫邦俊得了重病,即使盡了全家之力救治,他還是病重去世了。
  • 老農收留日本傷兵47年,隨後老農兒子去了日本,竟被這樣對待
    日本戰敗後,許多受傷的日本部隊跟不上軍隊,留在中國。當石田四郎流浪到河南省的一個小村莊時,這個村莊很窮,一年四季都在打仗,收成不好。沒有人想扣除自己的食物來同情日本人。他只能拖著病態的身體四處乞討,大概說不完,他很快就在街上遇到了一個忠實而誠實的農民孫邦俊。
  • 河南農民供養日本傷兵47年,接回國後,日本兵是如何報答恩人的?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很多日本人便很快撤離了中國,但還有日本人被「拋棄」在了我國,日本諜報員石田是其中一位,他因為戰爭受了很重的傷,因此日本認為他根本活不下去了,於是就將他放棄了。然而就在石田命懸一線的時候,一個中國村民發現了他,出於求生的本能,石田向對方乞討食物,這位村民名叫孫邦俊,是一個非常老實本分的人,他一眼就看出了石田身上所穿的是日軍的衣服,因此非常厭惡面前這個人,不理會他就往前走。
  • 日本傷兵戰後被棄,河南農民收留他47年,報答方式讓人感慨
    在我國河南,一名日本傷兵石田東四郎戰後被棄,河南農民收留他47年,而那個傷兵回國後的報答方式讓人感慨。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侵華日軍倉皇而逃,而後我國大部分地區人民生活逐漸趨於平靜,但人們的心中仍持深深的恨意,久久不能平息。然而在我國河南農村,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一名日本士兵被拋棄後被當地的老農救起。
  • 日本戰敗後傷兵被棄,河南老農收留照料47年,日本兵如何報答的?
    中國近代歷經過非常多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最令人難以忘記的就是抗日戰爭,當時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給中華兒女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傷害。為了將侵略者趕出中國,無數優秀的英雄兒女拿起了手中的武器。雖說當時我軍的武器裝備相當落後,但是我軍依舊以非常頑強的意志將侵略者趕出了中國。
  • 老農的牛被壞人割掉舌頭,包拯說:把牛殺了,小偷就會自投羅網!
    老農的牛被壞人割掉舌頭,包拯說:把牛殺了,小偷就會自投羅網! 中國國土面積大,人口又多,就算皇帝有三頭六臂一個人也無法管理,這時就需要一些有能力的官員輔佐,才能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說到官員,歷史上清廉正直的官員非開封府包拯莫屬,他不僅能力超群,斷案如神,而且名聲遠揚,備受老百姓的愛戴。
  • 當年的河南農村小夥到日本打工,娶回市長女兒,現在過得怎樣了?
    高中輟學打工,前往日本胡文兵是河南信陽新縣人,高中畢業的他本該繼續考取大學完成學業,卻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困難,無法交出學費,只能帶著高中學歷輟學打工。到了日本後,胡文兵最開始在長崎的一家食品廠打工,後來又去了愛知縣的一家汽車工廠,在工廠的產業鏈底層從普通人員幹起。胡文兵拼命工作賺錢,充分使用能力,認真對待工作,在發工資時,也會及時把一部分錢寄回家裡。
  • 歷史解說:河南一老農收留日本逃兵47年,逃兵回國後,是這樣
    但就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河南卻有一位老農,以德報怨收留了一位日本逃兵47年,逃兵回國後,是如何報答老農的呢?戰爭結束後,河南南召縣泰山廟縣裡,一位叫作孫邦俊的老農,某天與妻子趕集時,偶遇了一位行為奇怪的人,此人穿著破衣服走在路邊,不停問路人討要食物。經了解,孫邦俊得知此人並非附近的居民,而是戰爭後遺留的日本兵。
  • 日本傷兵遭遺棄,河南一家收留照顧他47年,他卻用這種方式報答
    當戰爭進行到尾期的時候,很多駐紮在我國的日本人在聽到日本戰敗的消息後,都紛紛逃竄回日本,但在中間也有一些日本人因為被遺棄或者其他原因而選擇留在了中國,其中有一名日本傷兵就是被遺棄在中國,被河南的一個農民收留,並且悉心照顧了47年。在他找到家人以後,卻選擇了令人唏噓不已的方式報恩。
  • 河南小夥去日本打工,意外娶了日本市長女兒,後來怎樣?
    提起日本這個國家,早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稱日本國為扶桑國。根據傳說,當時秦朝派一個修仙道士帶了一些童男童女前去尋找修仙之地,這些童男童女就是日本人祖先。當然這種說法還沒有具體的考證,只是一種傳說,中國與日本的關係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化。近幾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我國與日本的關係也在緩和,中國人與日本人的交流也多了不少。有一個貧困的河南小夥去日本打工,意外娶了日本市長的女兒,他後來怎樣?
  • 河南小夥胡文兵到日本打工,娶回日本市長女兒,後來生活怎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每個人都會經歷很多的事情,而有一個一窮二白的河南小夥赴日打工,娶了日本市長女兒,賺得百萬財富,那麼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出身平凡,赴日打工這個小夥名叫胡文兵,河南信陽人,他從小家庭條件不好,在空閒時間,他會幫助家裡做一些農活,因為學習成績差,在高中畢業後,他就外出打工,補貼家用,而在打工的過程中他嘗遍了人生的各種痛苦,從中他也有了很多的體會。
  • 河南老農釣到「青銅烏龜」,背上插著4支箭,選擇無償上交國家
    河南有一位老農平時沒事就喜歡釣魚,那天他和往常一樣去河邊釣魚,察覺魚鉤鉤住了什麼東西,但是不像魚那樣四處掙脫。老農以為是鉤住了水草之類的東西,所以想把魚竿提起來看看,這一看嚇一跳,沒想到釣上來一隻「烏龜」。
  • 河南老人收留日本傷兵47年,細心照料回國後,日兵如此回報!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害死了很多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戰爭初期,嘗到點好處的日本囂張的稱三個月就拿下中國,但是我國無數的英勇戰士站了出來一同抵禦外敵,他們認為他們可以佔領中國,但不現實。抗日戰爭結束時,小鬼子在我國寸步難行。直到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戰爭才徹底結束,日本一個接一個地被送回日本,但一些殘疾軍人被遺棄到了中國。
  • 被「交警」處罰後,老農越想越不對…… | 回音壁
    被「交警」處罰後,老農越想越不對…… | 回音壁 2020-12-24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