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CCO-雷群英:代謝異質性|腫瘤發生發展的幕後之手

2020-12-17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平臺

主旨報告作為CCO大會每年最重磅的內容之一,每一位入選專家都歷經層層篩選、激烈角逐,最終脫穎而出,報告內容也因為展現了我國腫瘤領域的最新進展,代表中國腫瘤學工作者臨床、科研的最高水準而備受矚目!2020年度共有9位專家入選,作為2020CCO官方合作媒體,本期開始,醫悅匯2020 CCO專題將帶搶先觀看2020 CCO 主旨報告專家風採!

2020 CCO會議特刊、每日新聞、新媒體專題全方位宣傳正式啟動!

關鍵詞:幕後之手

雷群英教授

復旦大學

代謝異質性:腫瘤發生發展的幕後之手

腫瘤是代謝性疾病

我們知道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代謝性疾病, 其實腫瘤也是代謝性疾病。這是源自瓦博格先生發現的現象:腫瘤細胞即便在正常氧的情況下也是優先地使用糖酵解。經過近百年的研究,廣義的瓦博格效應已不局限於糖代謝的異常,而是涵蓋了多種代謝的異常,因此腫瘤的核心特徵是代謝重編程。大流行病學數據表明, 肥胖等代謝異常與腫瘤的發生發展高度相關。我們知道異檸檬酸脫氫酶IDH1/2突變導致alpha-酮戊二酸生成降低,而類似物2-HG的積累造成組蛋白甲基化的異常,從而導致腫瘤的發生,凸顯了代謝異常先於腫瘤發生發展。此外,代謝異常不僅導致腫瘤細胞的代謝重編程,代謝物還通過不同的代謝信號通路來對微環境進行重塑,從而協同來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腫瘤的發生發展會導致代謝重編程,但代謝異常先於腫瘤發生發展。因此代謝異常是腫瘤發生的關鍵因素之一。例如IDH2的抑制劑已在2017年被FDA批准,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中位生存期明顯延長,這也是讓腫瘤代謝領域倍受鼓舞的事件。

胰腺癌代謝的高度異質性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5年生存率低於8%,因缺乏早期診療的靶點, 一經診斷大都是晚期。此外,胰腺導管癌KRAS突變率大於90%。我們前期發現在胰腺癌早期去乙醯化酶SIRT2過表達來調控乳酸脫氫酶A, 促進糖酵解,導致胰腺癌的發生。非常有意思的是, 一旦獲得了KRAS突變,其代謝特徵會轉為依賴於穀氨醯胺補給途徑。此外,Lewis C. Cantley團隊發現非經典的穀氨醯胺通路促進胰腺癌的發展,而在胰腺癌發生發展中存在氧化應激(ROS)的失調, 我們發現ROS可抑制精氨酸甲基化酶CARM1,而CARM1又抑制MDH1的活性,因此ROS激活了非經典的穀氨醯胺代謝來促進胰腺癌細胞生長。

支鏈胺基酸和穀氨醯胺相偶聯。BCAT1/2催化支鏈胺基酸代謝的第一步,把支鏈胺基酸轉變成相應酮酸。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胰腺癌病人在診斷為胰腺癌的5-10年之前血漿中的BCAA升高;在KPC(Kras,p53雙突變小鼠)中也發現BCAA上調,那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及機制是什麼?我們在KC(胰腺組織Kras突變小鼠)中發現了BCAT2在PanIN中明顯升高,支鏈胺基酸的水平也明顯升高。進一步發現KC、KPC和臨床樣品中BCAT2的表達水平明顯升高,而胰腺組織特異性敲除BCAT2顯著抑制KC的病理進程。BCAA劑量依賴促進KC小鼠來源的類器官生長,進一步發現BCAT2抑制劑顯著抑制類器官的生長,而添加酮酸和核酸回補表型,表明BCAT2介導的BCAA分解代謝對 PDAC至關重要。對臨床樣品分型發現KRAS突變和BCAT2呈明顯正相關,我們進一步發現KRAS抑制BCAT2的228位點磷酸化,阻斷其泛素化降解,從而穩定BCAT2。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發現BCAT2的抑制劑顯著改善其病理分期,從PanIN 3期延緩到1期;還發現低支鏈胺基酸飲食幹預顯著抑制KC PanIN和KPC PDAC進展。因此在KC早期用抑制劑或低支鏈胺基酸飲食幹預明顯抑制PDAC的發生發展。

胰腺癌病程進展迅速,很快發展到惡液質。腫瘤細胞如何在此惡劣環境中獲得生存優勢呢?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腫瘤細胞會發生自噬降解,增加胺基酸分子的釋放,可被星狀細胞吸收,並促進星狀細胞分泌丙氨酸來促進胰腺癌發展。此外在營養應激的情況下,膠原來源的脯氨酸可被胰腺癌細胞利用促進胰腺癌細胞的生長。

腫瘤代謝具有高度的時空動態瞬時性

通過我們和國內外同行的工作表明,不同類型的腫瘤細胞代謝是不同的;同種腫瘤不同亞型的腫瘤細胞代謝是不同的;腫瘤發生發展不同階段其腫瘤細胞代謝是不同的;腫瘤中不同的細胞類型其腫瘤細胞代謝是不同的。因此,腫瘤細胞代謝的異質性具有高度的時空動態瞬時性,需要多學科多尺度深度的交叉融合。

歡迎來到2020 CCO主旨會場,雷群英教授將帶您一起找尋腫瘤發生發展的幕後之手!

相關焦點

  • 線粒體代謝:腫瘤治療靶點
    已有多項臨床試驗對抑制線粒體代謝作為一種新的腫瘤治療方法進行驗證。2020年Karthik Vasan等人在《Cell Metabolism》上發表了一篇題為《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as a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的綜述,著重介紹了線粒體代謝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及其作為腫瘤潛在治療靶點的最新研究進展。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代謝不僅是該生態系統的關鍵因素,而且還會驅使腫瘤幹細胞更新。2020年,Mouradi EI Hout等人在《Molecular Canc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Crosstalk between autophagy and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cancer stem cells》的綜述,詳細介紹了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間的關係。
  • 腫瘤中的免疫細胞代謝
    在這種情況下,腫瘤代謝本身就可以抑制免疫檢查點對腫瘤細胞的破壞。 2020年7月6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腫瘤系Sidney Kimmel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Jonathan D.
  • Cell:在腫瘤發生過程中,氧化代謝促進神經幹細胞永生化
    腫瘤發生的一個關鍵步驟是確定驅動腫瘤細胞起始的機制,這會觸發它們產生腫瘤的命運。到目前為止,對它們的研究主要是在基因調控水平上,通過研究腫瘤抑制基因MYC、p53或KRAS。腫瘤細胞內的代謝變化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特徵,但是這些變化是腫瘤細胞永生化的結果還是原因仍不清楚,因此這也是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IMBA)的Juergen A.
  • 胖是禍害,科學家首次發現肥胖會重塑腫瘤微環境代謝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癌症總發病率逐年下降,但是一些與肥胖相關的癌種,比如肝癌、胰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和子宮癌卻在上升[1]。肥胖會帶來機體代謝系統的紊亂,並改變細胞功能,比如腸上皮細胞的轉錄和表觀遺傳變化,就有利於結直腸癌的發生和進展[3]。
  • 臨床綜述:不容小視的腫瘤細胞能量代謝
    這種從代謝方面的看法與當前的主流觀點相悖,主流觀點認為多基因突變是不同類型疾病發生的基礎。按照Warburg的思路,基因突變只是腫瘤發生「犯罪現場」的「旁觀者」,反而「真正的罪犯」發酵卻逃脫法網,但是Warburg並沒有驗證這種分析方式的真實性。
  • Cell Metab|果糖如何驅動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發生發展?
    果糖是諸多代謝性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等發生生的「重要推手」。此外,果糖攝入增加也被發現與很多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關聯, 比如說胰腺癌細胞可以利用果糖作為替代的碳源進行增殖和轉移【1】。最近,有研究人員發現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果糖的濃度也是異常升高的【2】,但是果糖濃度的改變與AML之間的聯繫卻並不清楚。
  • 2020 CCO | 絕處逢生,全民科普!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科普盛宴圓滿...
    2020年11月13-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UICC)、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圓滿召開。
  • 「多面手」乳酸調控之-腫瘤微環境
    TME不僅對認識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等過程有重要意義,還對腫瘤的診斷、防治和預後有重要作用。因此,腫瘤微環境一直是腫瘤研究的一個關鍵和核心方向。 例如: 高濃度的乳酸轉運到細胞內作為燃料底物被代謝; 乳酸促進腫瘤侵襲轉移; 乳酸對於腫瘤血管生成是必需的; 乳酸的免疫抑制功能等。 針對腫瘤微環境中乳酸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腫瘤的發生發展。
  • Cell Metab|代謝檢測進入單細胞時代
    能量代謝重編程對於腫瘤和免疫反應至關重要。當前的代謝檢測方法只能分析細胞群整體代謝能力。而細胞分選和細胞培養會改變細胞的代謝活性,因而它們不能用於從人體活檢中獲得的異質性或者稀有活細胞群體進行代謝檢測。所以,迫切需要一種用於檢測複雜樣品的,並且操作簡單的代謝譜分析方法,該方法可用於在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分級並在免疫治療後監測反應。
  • 浙大團隊發現腫瘤細胞特異性脂質合成代謝機制,成果登《自然》!
    腫瘤細胞的脂質合成像狂奔的野馬生物體內所發生的用於維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生化反應統稱為代謝,包括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和脂質代謝等。在生命體中,脂質的合成與蛋白質、核糖核酸(DNA, RNA)的合成同樣重要。脂質是細胞膜的組成部分,是能量的來源,也是信號傳導的「信使」。
  • 靶向腫瘤能量代謝治療"任重而道遠"
    2016年3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發生改變,相比正常組織細胞的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在最近一期的Cell和Cell Metabolism雜誌上發表的兩篇文章中,科研人員提出了在將靶向腫瘤能量代謝運用於臨床治療的路上,仍存在另外兩個巨大的障礙。第一是在腫瘤中存在著癌細胞代謝異質性;其二,目前我們對腫瘤代謝的相關研究無法模擬出體內腫瘤真實環境的能量代謝,從而得到的數據與真實情況存在差異和不可信。
  • 2020 CCO | 主題會場-支修益教授邀您參加 「2020全國腫瘤科普能力...
    2020年11月12-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將在廣州召開。本次會議以"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為主題,2020全國腫瘤科普能力提升大賽暨腫瘤科普訓練營總決賽也將作為中國腫瘤學大會(CCO)科普專場的重要主題活動之一,於11月13日在廣州隆重舉辦。
  • 代謝差異導致腫瘤轉移潛能差異
    代謝差異導致腫瘤轉移潛能差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9 13:35:02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Sean J. Morrison和Ralph J.
  • 惡液質,腫瘤病人的「鬼門關」
    腫瘤的治療,特別是化療、放療與手術治療,引起的食慾不良和組織消耗會導致機體惡液質的發生。 2 代謝改變與能量消耗 腫瘤在生長的過程中會釋放某些因子促進自己的成長,這會導致患者的代謝水平發生變化,如糖類代謝、脂肪代謝、蛋白質代謝等。
  • 2020 CCO | 主旨報告-吳小華:抗癌保育二重奏
    2020年度共有9位專家入選,作為2020 CCO官方合作媒體,本期開始,2020 CCO專題將你帶搶先觀看2020 CCO 主旨報告專家風採!傳統的根治性子宮切除或者根治性放療治療早期宮頸癌取得了良好的生存率,但同時會讓年輕宮頸癌患者永久性喪失生育力。自本世紀初,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根治性宮頸切除術(ART),僅宮頸、宮頸旁組織以及區域性淋巴結,然後子宮下段與陰道上端吻合,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 惡病質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
    腫瘤在進展過程中會引起機體生理、代謝和免疫反應的改變。腫瘤中可溶性因子、外泌體和代謝產物的釋放可導致遠處器官發生變化,已利於腫瘤細胞的轉移定植。2020年3月Anup K Biswas等人在《Nature Reviews Canc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Understanding cachexia in the context of metastatic progression》的綜述,討論了循環因子促進惡病質發展的機制,並探討了腫瘤轉移過程中信號觸發和放大的過程,現介紹如下:
  • 2020 CCO|華大基因CEO尹燁:癌症防大於治,意在術先!
    腫瘤防治,科普先行。11月12日-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召開。
  • 醫學最前沿003|肥胖讓腫瘤細胞更有戰鬥力!|PHD3|高脂飲食|CD8|癌...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癌症總發病率逐年下降,但是一些與肥胖相關的癌種,比如肝癌、胰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和子宮癌卻在上升。2018年《柳葉刀腫瘤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330例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超重患者較正常體重患者的總生存可長達13個月左右。肥胖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顯得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