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解決我國職業體育勞資糾紛的幾點法律建議

2020-12-14 中國律師網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沒有一個行業能獨善其身,其中體育產業所遭受的打擊更是前所未有。從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到NBA、歐洲五大聯賽等擁有最高關注度的職業賽事悉數停賽,全球大規模的體育賽事停擺使得職業俱樂部的賽事轉播付費、商業贊助、賽事門票、特許商品經營等收入嚴重縮水,同時又不得不按合同如期向運動員支付薪水。因此由各俱樂部發起或體育協會聯盟倡議的「降薪運動」席捲全球。

4月初,中國足協也向中超、中甲、中乙三級職業俱樂部下發了《俱樂部關於疫情期間球員和教練員薪酬調整事宜的聯合聲明》(下稱「《聯合聲明》」),建議對所有職業球員及教練員在降薪周期內(2020年3月1日至2020賽季各聯賽開賽前30天)執行不低於30%的降薪,並公布兩套執行方案,要求各俱樂部參照FIFA《關於應對新冠疫情足球管理問題指南》(下稱「《FIFA疫情指南》」)和該《聯合聲明》的指引,妥善處理降薪事宜,並在今年6月20日前將相關方案及合同向足協備案。但因為這份《聯合聲明》同《FIFA疫情指南》一樣不具有強制力,俱樂部並未得到他們想要的「尚方寶劍」,談判壓力絲毫未減輕。

5月8日,中國足協又對外公布了一份《倡議書》,對薪酬調整周期及幅度、適用的合同類型及爭議解決等都做了適當細化處理,參照《FIFA疫情指南》賦予俱樂部單方面降薪的主動權。但該《倡議書》非強制性文件,俱樂部也不敢貿然單方宣布降薪而影響球員備戰情緒。

5月11日晚,同時有兩個重磅消息傳出:1.天津天海俱樂部因財務不支宣布解散並退出中超;2.中超球隊大連人官宣已完成了降薪,球員同意放棄今年5月的工資。除此之外,其他俱樂部似乎都還在觀望。

值得注意的是足協先後發布的《聯合聲明》及《倡議書》,多次提到了「集體協商」的概念,足協倡議在已建立工會組織的俱樂部鼓勵與球員、教練員集體協商並籤訂集體合同。然而「集體協商」即「集體談判」這一概念在我國職業體育界卻還是個陌生的新鮮詞,即便「集體協商」在西方體育產業勞資關係領域已經被普遍應用。

筆者認為集體談判制度的缺失及相關法律制度的滯後應該是這次「疫情降薪」難以推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將從體育領域集體談判的制度與法規建設層面作淺略分析與建議。

一、西方職業體育集體談判模式借鑑

職業體育賽事實質上是一種市場經營行為,要維持經營的正常運轉唯有勞資間的「利益均衡」。而集體談判制度則是維持這種平衡的重要手段,通過集體談判的運作,能夠有效地緩解勞資衝突,使勞資雙方能夠通過談判的方式尋求各自經濟利益的平衡點,從而確保職業體育市場的正常運作。

以市場化最為完善的NBA為例,其早已建立一套制度完備、機製成熟的集體談判模式,簡單圖示如下:

 在這種談判模式下,勞資雙方地位平等,各方都積極收集對己有利的各渠道消息,甚至利用新聞媒體宣傳造勢,力求更多談判籌碼,而沒有人會消極逃避。因為根據相關法律,勞資任一方在合同期限或政府給出的期限到期前都不得拒絕、拖延或逃避談判,否則會面臨被起訴或受到法律處罰的風險。

二、西方集體談判制度的立法保障

通過上圖可清晰看到,集體談判制度的有序性需要國家立法來提供制度保障。在世界各國的職業體育發展領域內,職業體育的集體談判制度雖然大都晚於其他領域的集體談判制度的施行,但隨著職業體育的逐漸發展,各國立法的逐步完善,最終得以確立了職業體育集體談判制度。

同樣以美國為例,集體談判制度的合法性最初於1933年頒布的《全國產業復興法》(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中確立,隨後《國家勞工關係法》(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又稱「華格納法案」)又對集體談判制度作出了進一步保護及相關參與者的權利制約。最初這些於勞工相關法案僅僅適用於商業領域,而職業體育一度被認為「不具商業性質的特殊領域」。但是隨著美國體育職業化的快速發展,職業體育的商業性愈發顯著,美國政府更傾向於按照市場主體的規管要求從宏觀層面管理職業體育。1969年全美職業棒球聯賽最先被納入《國家勞工關係法》的調整範圍。緊接著國家勞資委員會在1973年又宣布了對全美橄欖球職業聯賽的管轄權。隨後其他職業體育聯賽也被逐漸納入《國家勞工關係法》的適用範圍,集體談判制度從此開始進入職業體育的領域。

三、我國職業體育集體談判制度構建的法律建議

眾所周知,我國現階段職業體育的市場化程度不高與體育管理模式的不合理有很大關係。目前在我國的職業體育勞資關係中,勞方是指職業運動員,而資方則包括了各職業體育俱樂部和各體育項目管理中心及其所屬的各體育協會。體育項目管理中心及其所屬的體育協會作為政府組織,他們在職業體育領域內既代表政府,又代表資方,既行使著政府對於職業體育的監督權,又行使著職業體育聯盟的管理經營權,身份上的雙重性使政府組織無法實現做一個中立、公平的守夜人角色。

當然管理模式的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建立職業聯盟機制、球員工會機制等都需要一個改革契機。本文僅從法律層面對我國職業體育勞資糾紛解決提幾點個人建議:

1.修訂完善《體育法》,將「職業體育」規管納入其中

作為我國體育領域的基礎法律,現行有效的《體育法》僅僅對社會體育、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做了綱領性規定,而職業體育卻尚未納入其中。這也是造成我國職業體育領域許多事項或糾紛無法可依最根本的原因。

建議修訂新增「職業體育」一章,將職業聯盟、球員工會、集體談判、集體合同等制度賦予法律概念並保障實施,在法律層面明確各體育項目管理中心及單項體育協會的監管職能,使得職業體育市場的參與主體各司其職、各守其規。

2.加速《勞動合同法》《工會法》等勞動立法與體育立法的銜接

我國的《工會法》《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等都為在我國職業體育領域內引入集體談判制度提供了相應的法律依據。但由於職業體育行業具有特殊性,上述勞動法律是否適用、如何適用於職業體育,到目前仍沒有清晰定論,而作為規範和指引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體育法》,也不存在與我國勞動立法的銜接。

因此,建議在《體育法》等體育類基礎性法律裡明確集體談判制度可以參照實施的法律法規,或者參照歐美等國家經驗,逐步將相關職業聯賽、職業運動員與俱樂部之間的勞資關係納入到《勞動合同法》《工會法》等勞動類法律的調整範圍。

3.構建多元化的職業體育勞資糾紛處理機制

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即「解決糾紛的替代辦法」,是對20世紀逐步發展起來的、各國普遍存在的、民事訴訟制度以外的非訴訟糾紛解決程序或機制的總稱,近年來也被廣泛應用於體育領域。與訴訟程序不同的是,它是以共贏而非對抗的形式解決糾紛,同時能大幅降低費用和時間成本,在職業體育勞資糾紛這種需要倡導互利共贏的領域有著比訴訟更為明顯的優勢。ADR的基本方式有協商(談判)、調解和仲裁。

我國《體育法》第32條規定,「在競技體育活動中發生爭議,由體育仲裁機構負責調解、仲裁。體育仲裁機構的設立辦法和仲裁範圍由國務院另行規定。」然而,由於專業的體育仲裁機構一直沒有建立,其事實上只是發揮了排除法院管轄的作用。

《中國足協章程》雖經多次修訂,但都明文禁止在該會註冊的俱樂部和球員將業內爭議提交法院,而只能向其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但是足協下屬的仲裁委員會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仲裁機構,其不僅難以確保自身的中立和公正,而且所作「裁決」不滿足仲裁裁決的終局性要求,其作為司法機構的地位存在質疑。

中國體育職業化之路任重而道遠,在我國職業體育領域構建以專業調解、仲裁制度為首的多元化勞資糾紛解決機制迫在眉睫。

(作者:袁璐,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


【責任編輯 劉耀堂】

相關焦點

  • 徐士韋:論體育行政糾紛解決進路
    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及案例研究等方法對體育行政糾紛的解決進路進行研究。首先,對體育行政糾紛的內涵、特徵進行了界定和闡述。其次,對體育行政管理主體資格及體育行政糾紛的分類進行分析。最後,圍繞體育行政調解,體育行政複議,體育行政訴訟的內涵界定、受案範圍等方面對體育行政糾紛的解決路徑進行了分析和論證。以期為我國體育行政糾紛的解決實踐提供參考價值。
  • 退休人員勞資糾紛如何處理,怎麼解決退休人員勞資糾紛?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對於勞動者來說是屬於弱勢地位的人們,在勞動的過程中,勞動者的需求就是為了工資,那麼如果遇到一些企業剋扣工資,故意辭退等都會導致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那麼退休人員勞資糾紛如何處理,怎麼解決退休人員勞資糾紛?
  • 寧波海事法院與寧波海事局建協作機制 助船員勞資糾紛「最多跑一地」
    這也是全國首個司法與行政攜手解決船員勞資糾紛的協作機制。作為國內首個司法與行政攜手處置船員勞資糾紛的協作機制,將進一步完善我國船員權益保障體系,為航運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和就業環境。」調解中心調解員由寧波海事局資深執法人員擔任,寧波海事法院選派法官為日常調解工作提供法律指導。今後,寧波海事法院受理的海船船員勞資糾紛案件,對事實清楚、法律關係簡單的,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可委託調解中心進行訴前調解。意見規定調解中心應在接受委託函起十五個工作日內辦結,但雙方當事人同意延長訴前調解時限的,可以延長十個工作日。
  • 競技體育制度變遷背景下教練員權利保障研究
    職業俱樂部的建立和職業聯賽的興起,促進了我國競技體育由舉國體制下的體工隊專業制度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業化制度轉變,有效解決了單純舉國體制下經費投入,教練員、運動員待遇等諸多問題,起到了協調融合部門職責、規範各利益集團行為,發揮政府與市場對競技體育及體育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 體育總局關於印發《關於進一步健全機制 充分發揮法律顧問作用的...
    體育總局關於印發《關於進一步健全機制 充分發揮法律顧問作用的意見》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0-06-28 來源:政策法規司 字體
  • 光明區構建勞資關係良好生態
    積極開展送法到基層的勞動普法活動,提高勞動者權益保護意識和法律法規知曉度。創新勞動法律宣傳方式,注重以案說法、案例分析,活用勞資糾紛處置現場、「仲裁直通車」等普法載體,將普法教育課堂開到基層一線,開到勞資雙方面前。繼續推行仲裁建議書等方式,加強對企業的用工指導和服務,針對企業勞動用工管理的難點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法律服務,將勞動關係隱患消滅在萌芽。
  • 金灣強化勞資糾紛處置,今年調解案件同比上升105.7%
    南都訊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疫情使金灣企業普遍受到衝擊,用工不足、訂單減少、資金短缺,企業勞資隱患因素增多。金灣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壓實疫情防控和勞動關係穩控責任,積極做好預防和化解企業欠薪勞資糾紛工作,有效保障務工人員的基本權益,實現勞動力市場穩定。
  • 青島即墨潮海街道:開展「企業勞資法律體檢」活動廣受歡迎
    魯網7月27日訊(記者 於建軍 通訊員 常含佩 時昱)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出現了職工利益受損增加現象,勞資爭議也呈上升趨勢,為發揮好工會組織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積極作用,把企業生產經營中潛在的各種風險關口前移,青島即墨潮海街道辦事處總工會積極響應即墨區總工會開展為轄區企業免費
  • 企業使用微信管理頻頻引發勞資糾紛
    面對電子化辦公的普及,如何防範微信管理用工中產生的勞動糾紛?有律師建議,國家層面應儘快出臺相關規定或指導辦法。因庭審中只拿出半張人事調動微信群截圖,拿不出更多的證據,李麟訴請單位履行給自己升職加薪承諾的主張被仲裁庭駁回了。11月30日,李麟主動辭去公司職務,也沒有再進一步訴訟索賠。因為在用人單位「嚴絲合縫」的證據鏈面前,他覺得沒有勝算。疫情突發加速了用人單位電子化辦公。
  • 向會英:職業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問題研究
    (二)法律規定不明確,法院案例裁判不一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當競爭法》三部法律是調整我國職業體育賽事轉播權主要涉及的法律。其中,《體育法》是我國體育領域的基本法,該法第3條規定了"國家鼓勵、支持體育社會團體按照其章程,組織和開展體育活動",但對職業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屬性、產權歸屬並無明確規定。《著作權》作為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法律,也沒有明確適用於體育賽事節目保護的條款。《反不當競爭法》僅能從不當競爭的角度適用於賽事節目轉播的一些侵權行為。總之,職業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規定不明確,缺乏足夠的法律保護。
  • 長沙市 | 抓一線勞動糾紛「難點」 解勞資糾紛多發企業「痛點」
    經過現場的仲裁院工作人員的詳細講解,她才恍然大悟,拿出那份《仲裁申請書》一一對照,終於知道怎麼處理這個勞動糾紛了。她所在的公司已經踩了幾條勞動用工「紅線」,不過現在回去改正還為時未晚。連日來,長沙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的巡迴庭深入園區,帶典型案例到現場開庭調處,以案說法,以案釋法,並發放《勞動人事爭議法律法規政策彙編》,指導企業依法用工,提升一線勞資糾紛處理能力。
  • 向會英:職業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問題研究
    其中,《體育法》是我國體育領域的基本法,該法第3條規定了"國家鼓勵、支持體育社會團體按照其章程,組織和開展體育活動",但對職業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屬性、產權歸屬並無明確規定。《著作權》作為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法律,也沒有明確適用於體育賽事節目保護的條款。《反不當競爭法》僅能從不當競爭的角度適用於賽事節目轉播的一些侵權行為。總之,職業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規定不明確,缺乏足夠的法律保護。
  • 建築施工總承包企業如何預防勞資糾紛
    《支付條例》作為我國第一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專門性行政法規,對建築行業的施工組織、工程計價、價款支付、勞務管理影響重大。加強源頭預防導致勞資糾紛產生的原因諸多,但從源頭來看,業主方的資信不良或者業主破產、債權債務危機,均可導致工程款無法及時支付或下遊資金鍊斷裂的情形,《支付條例》第二十四條、第四十九條規定了以擔保方式保障農民工工資的發放。
  • 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研究
    因此,單一的訴訟途徑已不能滿足社會公眾解決糾紛的需求,加快完善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但長期以來,我國法律和相關文件均規定調解自願原則,即只有經各方當事人同意才能啟動調解程序,審判實踐中也一直嚴格遵循該原則,這嚴重製約了非訴訟糾紛解決機製作用的發揮。
  • 關於我國高純石英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我國是高純石英消費大國,中低端產品自給有餘,部分出口,高端產品仍然依賴進口,仍是處於「低價賣出、高價買進」狀態。目前,國產高純石英量是遠不能滿足高新技術應用領域對其的需求。隨著高純石英在半導體、太陽能光伏和光纖等高新技術應用領域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掌握高純石英加工技術愈發重要。
  • 吉喆的合同,李洪元的251,勞資背後,真正閃耀的不是法律,是溫情
    事件起因是公司不續約、賠償而引起的勞資糾紛,李因此被控涉嫌敲詐勒索罪。之後華為的官方回應,更是一幅公事公辦,無上「法律「:「華為有權利,也有義務,並基於事實對於涉嫌違法的行為向司法機關舉報。我們尊重司法機關,包括公安、檢察院和法院的決定。如果李洪元認為他的權益受到了損害,我們支持他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包括起訴華為。這也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華為的回應,引起國民的廣泛熱議。
  • 分析:從池子勞資糾紛案看主播與MCN機構之間的法律關係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從池子勞資糾紛案看主播與MCN機構之間的法律關係近日,池子與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笑果文化」)的經紀合同解約糾紛引發熱議。事實上,解約與違約糾紛在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通道網絡)機構與主播之間亦十分常見,除此之外,二者還會涉及到法律關係定性糾紛及知產與競業限制糾紛。
  • 律師解讀:農村土地被侵佔、承包地有糾紛,如何解決?
    萬典律師經常能夠收到農村百姓關於土地糾紛的諮詢,自家土地被侵佔、土地確權有糾紛、農村承包地有糾紛、土地徵收徵用糾紛以及土地被行政機關強佔等問題,這些農村土地糾紛的難題困擾著很多老百姓,由於對法律知識了解較少,面對土地糾紛時村民們往往不知道如何解決,很多時候選擇了忍氣吞聲,這裡萬典律師詳細講解農村土地糾紛問題如何處理
  • 哈囉出行疑因勞資糾紛成被執行人,執行標的73862
    哈囉出行疑因勞資糾紛成被執行人,執行標的73862原標題:哈囉出行疑因勞資糾紛成被執行人,執行標的73862哈囉出行經營主體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日前新增一起被執行人記錄,執行法院為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執行標的『73682元,立案時間為12月15日,案號:(2020)粵0105執26846號。
  • 他倒在調解勞資糾紛的路上……
    上午10時30分許,李墩派出所接報李墩鎮工業園區發生勞資糾紛警情。正在所內值班的許楊林一看報警人是某公司安全科科長楊波,當即意識到此前調解的一起勞資糾紛又出了新狀況,喊上輔警阮陳雄、葉章露,一同趕往現場。 10時38分,三人抵達園區,往二樓走去的許楊林卻突感胸口一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