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
2020年,時值《中國金融》雜誌創刊70周年。《中國金融》雜誌開設「70年 70人」專欄,邀請70位與《中國金融》同命運、共成長的金融界領導、專家、學者,暢談中國金融業的改革發展故事以及與《中國金融》雜誌的深厚情緣。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做客專欄,以「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三支柱」為主題,深入解讀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過去與未來。
屠光紹首先以親身經歷回顧了資本市場30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與變遷。站在「三十而立」的歷史新節點,屠光紹認為中國資本市場要實現由大變強需要依靠三大支柱:
第一大支柱是大力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包括註冊制、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投資人利益保護制度等。註冊制致力於為企業服務,解決「進口」問題;而退市規則地不斷推出則是解決了企業的「出口」問題。
第二大支柱是切實提升資本市場服務體系的能力,即提升投行、基金公司、會計律師等專業機構的服務能力。屠光紹指出,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需要一個龐大的服務體系支撐,因為投資人並非萬能的。現在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不斷發展,這些專業機構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都需要進一步提升。
第三大支柱是有效發揮資本市場機構投資人的作用。屠光紹認為,機構投資人相對散戶有更專業的投資能力,可以有效平衡市場,解決市場波動。而更重要的是,機構投資人能夠支撐市場結構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且相較於散戶,在公司治理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屠光紹強調,有了以上三大支柱,中國資本市場才能真正實現「三十而立」,才能在未來行穩致遠。而在中國的新經濟格局中,資本市場在促進產業升級、科技創新以及結構調整等方面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大的舞臺。
內容來源 | 中國金融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