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似乎都很關注途嶽這款車型。
倒不是說途嶽有什麼新的亮點或者有什麼變化,途嶽還是那款途嶽,上汽大眾的那款代替變長後途觀L的緊湊型SUV。
途嶽成為焦點的原因,無非是銷量下滑,原本月銷輕鬆破萬,去年12月能摸到1.87萬,如今,在疫情復工後的銷量近為3000多輛。
網絡上熱心群眾也是各種為途嶽的低銷量找各種原因,比上汽大眾還要著急。
那麼今天我們要加入這場洪流來看下途嶽究竟怎麼了?
我們先從產品力開始分析:
眾所周知,所有合資品牌國產第一件事情就是加長。
只要加長,就迎合了中國消費者購車的第一需求:大。
而當年,上汽大眾的緊湊SUV一哥途觀,每改款一次都在發育長大,從端端正正的SUV變得細長苗條。
甚至可以說比例已經失調了,從設計角度似乎途觀L失去了SUV的原汁原味。
但銷量好就是硬道理。
那麼,在這個變大的過程中,原本的緊湊型尺寸誰來填補呢?途嶽當仁不讓。
你有沒有發現?途嶽雖然長度比途觀L短,但卻比途觀L更寬?
從車身比例上,途嶽將加長途觀的SUV感覺找了回來。
換句話說,途嶽的姿態才是SUV的姿態。
再加上採用了途昂的設計語言,壯實大氣是途嶽給人帶來的第一個好感。
途嶽的內飾算是大眾系列中比較新穎的,儀錶盤和中控顯示通過黑色高亮蓋板仿佛連為一體;
儀錶盤上橫向拉升的飾板貫穿到門,大眾的家族化內飾設計。
其他的扶手、杯託、空調都是按部就班的布置,這在人機體驗上不會出任何的差錯。
配置方面,途嶽也展現出一款緊湊型該有的態度。
除了「蓋中蓋」僅有主副駕安全氣囊,其餘所有配置都是清一色增加了,前排側氣囊和前後排頭部氣簾;
全系胎壓報警、安全帶未系提醒以及防抱死、車身穩定、剎車輔助等安全配置;
發動機啟停、自動駐車、上坡輔助、無鑰匙啟動、多功能方向盤也是全系標配;
在中高配車型上,主動剎車、倒車影相、自適應巡航、駕駛模式切換、座椅加熱等;
可見,途嶽的配置絕對不低。
動力總成方面,途嶽也提供了兩種配置:
兩驅版本採用了大眾最經典的省油組合,1.4T渦輪增壓發動機配合7速雙離合變速箱,可提供150PS的最大馬力和250N.m的峰值扭矩,百公裡油耗僅為6L;
四驅版本,則搭載了動力更強的2.0T渦輪增壓發動機和7速雙離合變速箱,可提供186PS的最大馬力和320N.m的峰值扭矩,百公裡油耗也只是7L而已。
從動力方面,途嶽體現了大眾一貫的高效輸出和經濟省油的特點。
綜上可見,途嶽作為大眾新生代的緊湊型SUV產品力可謂相當出眾。
那麼,有人說,銷量低可能和售價太高有關。
其實不然!
以途嶽國六車型為例,官方指導價16.58萬至22.38萬的價格,其實就是以前途觀未加長的售價,銷售政策始終沒變過。
在疫情前月銷一萬以上,如今跟隨大流大幅降價後,就只能賣3000輛,這似乎不合邏輯。
我們從細節中看出了端倪。
上汽大眾每年都要衝兩百萬輛的銷量,這個數字對很多車企而言都是天文數字,在如今,哪怕是疫情前的車市寒冬,其銷售壓力都是巨大。
每年的12月,就會發現上汽大眾所有車型銷量都會特別高,來滿足兩百萬的銷量要求。
這說明什麼?把車先賣給經銷商唄。
隨後一段時間,就是消化經銷商庫存的階段,當然月銷就減少了。
因此,你看下途嶽12月的銷量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如今月銷僅為3000臺了,
作為緊湊型產品,途嶽在市場競爭力和表現沒有任何問題。
大家無需太過擔心,隨著庫存消耗完,銷量自然會慢慢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