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遊戲開始嘗試打破操作終端的隔閡,實現跨平臺上架,供以更多玩家體驗。3月中旬,本獨佔於Xbox與Win10平臺,由Undead Labs開發、Xbox game Studios發行的喪屍末日生存遊戲《腐爛國度2主宰版》,正式登陸Steam平臺。據悉該作支持簡體中文,預售價為90元。
其實微軟取消遊戲獨佔並非首次。2019年,微軟將自家看門大作《光環·士官長合集》移植到STEAM平臺,贏得一眾好評。嘗到甜頭的微軟再次取消遊戲獨佔,除了再讓PC玩家略感驚喜之外,跨平臺發行與主機平臺獨佔策略的取捨,也已成為熱議話題。
跨平臺發行,是否已然有了取代主機獨佔的趨勢?
STEAM商店頁面
主機御三家對獨佔的態度
除了取消一些原有遊戲的獨佔,微軟還決定在其備受矚目的新世代主機Xbox Series X發售前兩年,放棄遊戲獨佔。這意味著在這期間,微軟所有的次世代大作都將登陸舊款Xbox或者PC平臺。
微軟Xbox主管菲爾·斯賓塞認為,遊戲行業的發展方向是以玩家為核心而並非遊戲設備。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比起獨佔策略,微軟更加重視其Xbox Game Pass的發展,會員制的模式也成為了一種新的盈利方式。
微軟獨佔策略的放鬆,背後隱藏的是對自身優勢的思考。相較索尼而言,微軟在獨佔遊戲陣容上處於下風,但微軟有覆蓋全球用戶的Win10系統平臺,轉而開發龐大的用戶群,揚長避短,不但開闢了新的用戶來源,還贏得了打破獨佔的美名。
次世代主機Xbox Series X
面對微軟天然的平臺特點,索尼與任天堂似乎更加專注於獨佔遊戲的質量,畢竟這才是大部分玩家更為看重的要點。
比如索尼,目前來看,索尼還是堅持延續遊戲獨佔的傳統,依靠其華麗的第一方獨佔遊戲陣容,在全球市場上依舊具有優勢。不過索尼也不是完全不在乎PC平臺,《地平線:零之曙光》登陸Steam就能證明這一點,看到微軟在Steam平臺試水成功,索尼似乎也有些坐不住了。
次世代主機PS5
任天堂方面,由於第一方優質的獨佔遊戲是Switch銷量的重要保證,也是任天堂成立至今的吃飯傢伙,所以相比於索尼,任天堂可能更加依靠獨佔策略所能帶來的效益。配合Switch特殊的硬體功能,《1-2switch》《健身環大冒險》這樣能夠凸顯主機硬體特點的獨佔遊戲,也很有競爭力。
然而目前的情況是,在堅持第一方遊戲獨佔的同時,任天堂也並非只考慮主機平臺。這幾年老任先後上架了數款手遊,成績不錯。譬如去年發售的《馬裡奧賽車巡迴賽》,上線首月便有超1.2億次的下載量,不到三個月營收已到6700萬美元。而2017年上線的《火焰之紋章:英雄》,則在兩年之內突破了5億美元的營收大關。
總的來說,對於主機端獨佔遊戲,除了任天堂外,索尼和微軟都有跨平臺的打算。而御三家的統一策略則是,都不再只盯著主機平臺發展。
外網分析師Benji Sales表示,在新一輪的次世代主機市場中,他更看好索尼的PS5。因為索尼正在開發大量第一方大作的續作,並且會在PS5平臺獨佔,如《戰神》《漫威蜘蛛俠》續作等。
無疑,這些大作必將成為PS5銷量的強力幫手。同時,如果這些大作在日後宣布在PC端發售,也會在為索尼帶來第二波收益的同時,或許還可以對整個遊戲行業的市場格局,造成衝擊。
PC平臺之戰:Epic獨佔所引發的風波
除了主機—PC的跨終端發行,一向以多渠道並行為主的PC分發市場,也於2019年出現了「獨佔」的關鍵詞。因為在這一年,一家獨大的V社遇到了對手,靠虛幻4和《堡壘之夜》起家的Epic Games。
那Epic商城是怎麼一步步把Steam持續多年的壟斷局面打破的呢?
回顧整個過程不難發現,Epic商城在進入PC遊戲市場時,初期便利用更低的銷售抽成和昂貴的獨佔費用等手段,拉攏眾多遊戲廠商。在建立自身遊戲陣容後,又通過一波又一波的優惠,以及免費送遊戲等方法吸引玩家。
雖然年初時因遊戲獨佔、鎖國區、截胡等行為遭到了玩家的討伐。但福利的增多與開發商的心之所向,Epic商城的口碑也逐漸回升。
目前,在Epic宣布獨佔或限時獨佔的主要遊戲有《無主之地3》《地鐵·離去》《控制》《荒野大鏢客2》《底特律變人》《天外世界》等等。雖然epic 商城仍有功能不齊全,服務較差等缺陷,但憑藉這些大作與頻繁福利的真香警告,也基本算是站穩了腳跟。
還在遊戲日報小miu庫中的Epic優惠券
Steam方面,為應對來勢洶洶的Epic商城,V社也做出了一些措施。如遊戲庫界面的優化改版,與EA重歸於好,開啟Steam Lab項目等等。不難看出,從「討好」開發商等舉動來看,Steam逐漸重視起了這位新進的對手。
改版後的遊戲庫界面
登陸steam的EA大作《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
在平臺大戰中,遊戲廠商的態度也各不相同。
出於對Epic平臺偏低的抽成和獨佔費用的考慮,有些廠商選擇了妥協。據IGN年度遊戲《控制》的開發商,505 Games母公司的財報顯示,Epic花費了949萬歐元來獲取該遊戲PC版限時的獨佔權。此數字對於其開發商而言,毫無疑問是豐厚的。
《控制》
還有一些廠商,甚至在已經宣布登陸Steam商城後又叛逃至Epic。如關注度極高的《地鐵:離去》,這款本來已經在steam預售的遊戲,一夜之間就轉到了Epic商城的陣營中,開發商與Epic商城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當然還有堅持拒絕獨佔的開發者,曾位於Steam願望單前五十的《DARQ》的開發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為了不讓期待本款遊戲的粉絲失望,他拒絕了來自Epic方面的獨佔邀約。
有的廠商吃了回頭草,當時首個與Epic方面籤下限時獨佔合同的開發商Supergiant Games,他們的新作《hades》又回到了steam平臺。
選擇Epic獨佔的廠商,可能是看中了更低的平臺服務費用以及遊戲引擎的免費使用,還有Epic方的資助。而選擇Steam的廠商,則是看重Steam多年經營的用戶基礎,完善的平臺功能體系,也有少部分對於獨佔策略的抵制。但總體來說,都是處於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慮。
《地鐵:離去》
玩家們對獨佔策略的態度
先來談談主機玩家們。
獨佔策略可以說是伴隨了主機行業的發展,因此主機玩家們對於遊戲獨佔的接受度比較高,不同的獨佔遊戲陣容已經成為主機玩家們購買不同平臺主機的決定性因素。在主機遊戲領域,獨佔策略反而衍生出一種別樣的主機文化,以不同的遊戲類型迎合不同的遊戲愛好者,簡言之,獨佔是促使玩家購買主機的關鍵因素。
即便索尼對於獨佔策略有所放鬆,但放鬆的程度還是很有限的。短時間內我們或許還很難看到其它索尼的第一方大作登陸PC平臺,各種因素導致主機平臺的獨佔策略在短期內很難有大的變化。
視角轉向PC平臺,相較於主機玩家,大部分PC玩家們面對Epic所實行的獨佔策略是比較抗拒的。這其中又有什麼原因呢?
大多數玩家們認為,Epic與其搞獨佔惡意競爭,不如花功夫開發更好的遊戲,這樣更光明正大一些。畢竟其風評受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Epic將已經在Steam宣告上架或者是已經預售的遊戲搶奪到自家平臺,這種行為對於玩家們來說當然是無法接受的。
steam平臺《地鐵·離去》的差評
但為何堅持獨佔策略的Epic商城又能在下半年有所好轉呢?
近日,Epic Games CEO Tim Sweeney發推表示,事實上,獨佔策略的最終受益方是玩家們。他認為,當開發商在Epic平臺上以更低廉的價格享受服務後,節省下來的開支有一部分會作為遊戲的優惠,從而使得玩家收益。
從現實情況來看,Epic商城確實在今年實行了十分誘人的優惠政策,這導致更在乎遊戲質量與性價比的玩家紛紛倒戈。到目前為止,Epic商城的收入已超6.8億美元,遠超外界預期,其中大部分收入來自獨佔遊戲。當Epic在獨佔策略中吃到甜頭後,自然會將這樣的戰略打法延續下去。
當然,仍然有大量的堅守玩家在抵制Epic的獨佔,《荒野大鏢客2》在結束於Epic商城的限時獨佔後,Steam平臺的銷量三天破20萬,可見仍有很多玩家用行動表示自己的態度。
Epic的獨佔策略真的改變了行業環境嗎?
答案為,是的。Epic通過實行獨佔策略,的確動搖了Steam的在PC平臺絕對強勢的話語權,抨擊了三七分成的體系。開發商的收益提高,自然對於新遊戲的開發有所幫助,玩家們也得到了一定的價格優惠,從這個角度來說,對遊戲行業的發展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Epic商城的收益分成與Steam商城收益分成
正如Tim Sweeney自己所說,為開發者爭取更多利益(降低抽成),堅持獨佔策略(支付高額的獨佔金),是Epic商城未來立足PC市場的重要手段。所以即便可能會犧牲掉部分用戶口碑,拉攏好遊戲開發商,也是他們不二的突破口。
其實有一家遊戲公司與Epic非常相似,那就是著名的波蘭蠢驢,不過Epic為遊戲廠商服務,而蠢驢的GOG則完全是為了玩家。它們的「良心」操作本質上都是營銷手段,就像遊戲廠商對Epic有好感一樣,GOG也受到了大量玩家的歡迎,也正是因為玩家最在意的就是遊戲,GOG上就不會存在獨佔遊戲。
其實可以看出,傳統遊戲廠商的市場思路正在發生轉變。不管是推出獨佔遊戲還是為玩家帶來大量優惠,都是在存量時代下,嘗試拓展新的競爭優勢。
索尼遊戲登陸PC、任天堂出手遊都是為了吸引更大的玩家群體,微軟讓大量自家遊戲登陸PC,也是因為PC用戶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這些都是大時代下,傳統廠商不得不做出的改變。
可以預測,未來獨佔遊戲策略會放鬆,但不會完全放開。老遊戲跨平臺吸引新玩家,新大作留住老用戶的組合拳,或許將成為廠商未來的主要政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