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部門成立「以愛同行—關注青少年精神與身心健康工作小組」,呼籲全社會共同做好生命守門員角色

2021-03-03 澳門培華中學家長會

特區政府高度關注青少年精神及身心健康發展,教育暨青年局、衞生局、社會工作局聯同中華教育會、天主教學校聯會及明愛生命熱線等共同設立「以愛同行—關注青少年精神與身心健康工作小組」並隨即召開工作會議,望透過社會全方位的廣泛參與,加大融合平臺,以做到聯防、聯控、聯動的協作機制。

小組在會上針對現況進行分析和討論,根據國際相關研究和經驗,需要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方能做好預防和介入的工作,期望協調政府及民間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包括教學人員學生輔導員家長醫護人員社會工作者等等,面向青少年開展多方面預防教育和發展性工作


小組討論的共識和工作方向


多方面落實措施緩解學生學業焦慮,貫徹執行和檢視現行課業和評核指引;

共同促進師生和同儕關係,加強教學人員在學生問題上的輔導技巧、危機處理、溝通和情緒管理、抗逆抗壓等培訓,將有關培訓納入教師專業發展的必修項目;

落實建立校內發現、通報和跟進的機制;

提升親職教育功能,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引導和宣傳工作,多渠道協助家長做好親子溝通和營造良好相處條件;

開發/收集家長教育資源,在不同媒體平臺加強宣傳推廣,協助家長和子女提升抗逆力;

進一步發揮「生命熱線」作用,加強宣傳;

針對校內和家庭中發現青少年學生的風險和隱性個案,學校可直接透過衛生部門提供的「綠色通道」,直接轉介作出適時支援。


小組關注應重視生命教育的主題價值融入學校規劃和課堂教學。



小組認同須立即開展實務措施, 建立聯絡恆常機制,做好各個層面工作,減低風險因素;呼籲社會各界各持份者共同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多一分關懷,多一分參與,期望全社會努力為我們的幼苗做好生命的守門員



免責聲明:

1、文章圖片來源網上圖片,僅供讀者參考。

2、網頁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智慧財產權,請告之,

    我們即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學生暑期田野考察】社區精神醫學:在正常/不正常、個人與社會之間,做一條流動的變形蟲
    玉裡這個小鎮也因為玉榮與鄰近的玉裡醫院這兩家超大型療養院,有頗高比例的人口為慢性精神病患。近二十年來,玉榮透過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開創出精神復健的「玉裡模式」,其成果已經獲得臺灣與國際相關學界的高度肯定。同時,玉榮也成為各類醫療專科齊備的綜合醫院,守護著花東縱谷南段民眾的健康。
  • 港人精神健康指數創9年新低 1成人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
    「2020精神健康月」籌委會研究工作小組公布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在今年6月22日至7月6日進行電話訪問,合共訪問了1,002名15歲或以上的市民
  • 香港青少年軍總總會成立
    ,該會著重培養青少年自信心、責任感、自律性和團隊精神。我們相信,總會猶如一所大學堂,教導青少年朋友許多課堂以外的知識。」學生冀參與青少年軍回饋社會會上,3名學生分別代表大學生、中學生和海外學生發言。他們認為,軍營生活體驗,提升了個人身心的質素,同學們熱切期望參與青少年軍,希望把握機會鍛煉自己及學習更多知識和技能,學以致用,回饋社會。盡力為港培育優才香港青少年軍總會是目前本港唯一以中式軍事步操為訓練基礎的自願性制服團體。
  • 2018年大中華區企業社會責任趨勢與分析
    透過Impact Hub Shanghai的串連,我們轉譯了由「商道縱橫」與「財新媒體」共同發表的《2018年中國CSR十大趨勢》白皮書,同時也將去年由「CSRone永續報告平臺」發表的〈 2017 第三屆臺灣永續現況與趨勢分析發表會揭示 12 項關鍵發現〉與中國今年的CSR十大趨勢進行簡單的比對,讓大中華區的CSR關注者可以更全方面的了解相關資訊。
  • 家暴通報與立案落差大值得正視
    【2021年02月03日-星期三-澳門新聞】善牧中心主任黎彩燕表示,自《家暴法》於2016年生效後,中心院捨入住率上升,大部分入住婦女經歷長年家暴,精神受到傷害,中心會轉介她們接受心理醫生輔導,倘發現與她們同住的長者或子女亦受到傷害,便需要與社工局、教育部門及其他社服機構共同協助,她建議加強有關強制施暴者接受輔導及治療的措施
  • 【為民眾服務】民建聯會員大會總結會務工作五大重點
    李良汪以團結社會齊心抗疫,守護民眾健康安全;培育優秀人才梯隊,秉持理念薪火相傳;關注社會建言獻策,爭取民眾合理權益;深化項目與時並進,延伸社區服務網絡;強化緊急支援隊伍,提升社區防護力量五方面總結理事會去年工作。
  • 【MC閱讀】興業銀行香港分行舉辦2017環保健康跑 倡導快樂工作健康生活
    為體現興業銀行香港分行三周年行慶和慈善嘉年華兩項主題,是次活動兼顧趣味性和競賽性,分為8公裡健康競賽跑和4公裡趣味休閒行兩個小組,其中8公裡跑步比賽分設男子和女子兩組,成績取前八名頒獎。同時,在活動現場也有長春社組織環保知識競答及環保工藝小作坊等遊戲活動。 是次活動專門設置了開跑儀式。
  • 香港青少年軍成立:訓練不是洗腦
    青少年軍成立 樹建港報國大旗經過一年多籌備,本港唯一以中式軍事步操為訓練基礎的自願性制服團體——香港青少年軍總會,昨日下午在解放軍駐港部隊昂船洲軍營正式成立。行政長官梁振英、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解放軍駐港部隊司令員譚本宏中將任青少年軍總會榮譽贊助人。當天,梁振英、張曉明、中聯辦副主任王志民、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姜瑜、譚本宏、解放軍駐港部隊政委嶽世鑫中將等主禮香港青少年軍總會成立慶典。特區政府官員代表、各界青年組織負責人、13個制服團體以及約300名大學生、中學生代表等參加慶典,共同見證香港青少年軍總會正式成立。
  • 評論 | 折返歸零:尚盧高達與維爾託夫小組
    對高達和小組成員而言,電影作為面向真實的媒介,其體制的政治即是意義產生的問題,而美學形式更與政治密不可分,維爾託夫小組作品中的聲音,影像,以及聲音和影像之間均構成「鬥爭」的關係。從汽車工業生產線上伴隨一把分折英國階級的報導員聲音,一位女士赤裸全身來來回回在屋內行走,聲道上又是一把講述階級革命格言,聲音並不具有支配性,但需要觀眾時刻關注,同時令我們意識到電影具宣傳的性質,《英國之聲》其中受毛主義思想影響是相當明顯,唯沒有將鬥爭情況以畫面表現出來,只是配搭了一系列汽車生產線的製造過程、裸體女性,新聞畫面等影像,畫面看似沒有關連,但都是小組成員認為觀眾有必要關注。
  • 天主教教宗與東正教主教 共同發表「反同婚」等30點聲明
    雙方不但和平會談3小時,還在結束後共同發表30點聲明。宣言中,東正教與天主教回應全球重要議題,更強調「家庭是人類社會的核心」、「婚姻是一男與一女的結合」,等同間接否定同性婚姻。除關心信徒,該聲明也關注難民議題,「歐洲必須堅定站在基督的信仰上,面對不同背景的難民,接納他們進入社會。」更重要的是,教宗方濟各與東正教主教基利爾提起「家庭」議題,並強調「婚姻是家庭的基礎,而婚姻是由一男一女結合」,間接否定同婚議題;同時對現代社會逐漸拋棄婚姻真義「感到憂心」。
  • 【軍旅】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結業喇
    他又表示,夏令營為香港青少年提供了可貴的機遇,讓學員體驗軍人生活,磨練意志、鍛煉身體,提供了學校以外寶貴的學習經歷。 培養服務社會奉獻祖國精神梁振英相信通過此次活動,有助於學員建立正面積極的人生觀,培養服務社會、奉獻祖國的精神,他認為,學員們在15天活動中學到的東西,一定終身受用。
  • 青少年自殺頻傳,如何接住你的孩子
    有時候當事人並不需要我們協助做什麼,他們需要的只是了解與陪伴。近日大專院校生尋短事件頻傳,尤以臺大生接連數起自殺案例引發社會關注;根據臺灣自殺防治中心今年公布的最新數據,臺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已連續三年創新高,高居青少年十大死因第二位,年輕世代為何選擇自殺來了結剛要綻放的生命,除了感嘆惋惜外,該如何預防與關懷,才能適時接住每個即將墜落的生命。
  • 觀影《親密治療》 身障者與性治療師的愛之旅(評鑒分享會)
    愛是經歷過的真實,也是願意感受他者的真實。愛的驚喜    是生命中遇見了妳愛的驚喜    是破碎後香氣四溢在宇宙的絕美中   我看到妳的容顏在這現代社會某些以外表以金錢為主流擇偶條件的現況下,身障者的確很難輕易戀愛、結婚、與愛人發生性行為。
  • 慶祝退伍軍人日白思豪 宣布擴展心理健康服務
    紐約退伍軍人日大遊行於昨在曼哈頓中城盛大上演,來自紐約、新澤西、賓州等地,包括海陸空三軍各部隊、退伍老兵以及戰時殉國將士遺屬等近3 萬人參與其中,在紀念退伍軍人,並向其與現役軍人致敬的同時,亦為民眾與遊客帶來一場難能可貴的視覺及精神盛宴。遊行隊伍也包括州長柯謨、市長白思豪、市議會及市警務處現任及候任處長奧尼爾與謝伊。
  • 監警會加兩成員 主席梁定邦︰正式展開史無前例的審視工作
    餘黎青萍和林定國林鄭:由始至終要用好監警會這個法定機構監警會主席梁定邦對二人的加入表示歡迎,指「香港社會現正面臨前所未見的艱難時刻,而會方亦正式開展史無前例的審視工作。」她說,監警會就審視工作已成立專責小組,會向督導委員會交代,又委聘外國專家,並呼籲公眾提供相關資料,所有工作均肯定會令審視工作達到認真、客觀及公平。
  • 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大學教育全過程(新知新覺)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要把青少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要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教育全過程,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   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 熊秉真《幼醫與幼蒙:近世中國社會的緜延之道》
    且詳細呈現過去千年來,中國家庭在新生兒之照顧,乳哺嬰兒,嬰幼兒生理,其成長與發育現象等各方面的關注、進展、變化。本書內容新穎動人,過程曲折驚奇。勢必為刷新學界及世人對中國近世社會生活之認識,亦足為今日為人父母者之賞讀。  幼醫與幼蒙,鮮活而深入地指出了近世中國家族的緜延之道。
  • 餘國春: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國民身份認同
    同時,以政策鼓勵香港學校加強與內地不同城市各相對應學校的互動交流,例如:加強舉辦兩地學生共同參與的學科類競賽;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訪互動;進一步推動夏令營、冬令營活動的開展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中,增進兩地學生的學習和情感交流,互幫互助,以同齡人之間的互動提高香港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增強他們的愛港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