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常言道:「創業易守成難。」任何一場徵服戰爭過後,面對自己浴血奮戰得來的大好江山,徵服者們必定朝名市利,針鋒相對、毀冠裂裳之事時有發生。諾曼人也不例外。平定英格蘭之後,他們開始內訌,矛盾首先在國王與其長子之間爆發。威廉的長子叫羅貝爾, 此人有一顯著特徵,雙腿較短,諾曼人稱他為「小短腿」。
早在黑斯廷斯戰役之前,威廉就正式指定羅貝爾為自己的王位繼承人,眾多諾曼人貴族見證了這一儀式,他們都認定年輕的羅貝爾為未來君主。威廉稱霸英格蘭之後,羅貝爾垂涎父親手中的遼闊疆土,請求父親將諾曼第公爵之位讓予他,卻遭到威廉的拒絕。父子二人產生了矛盾,威廉的另兩個兒子「紅臉」威廉和亨利公然斥責兄長 的所作所為,表示對父親的支持。實際上,「紅臉」威廉和亨利覬覦羅貝爾王位繼承人的位置,一直伺機取而代之。如今威廉和羅貝爾之間出現不和,兩人自然不會放過大好時機。一天,國王攜眾王子來到萊格勒,羅貝爾徵用羅傑·查西亞格的房子入住。其間,「紅臉」威廉和亨利來到羅貝爾的住處,上樓玩起骰子。
突然,兩人發出很大聲響;接著,他們將一桶水直接倒在樓下的羅貝爾及其好友的身 上。羅貝爾感覺受到奇恥大辱,惱羞成怒,遂拔出利劍;威廉和亨利見狀拔腿就跑,羅 貝爾緊追不捨。國王聽聞此事,親自前來才平息了這場騷亂。但是,羅貝爾心中的怒氣 難以平息,父親的無情和兄弟的侮辱令其寢食難安,他決定離開這裡。第二天夜晚,羅貝 爾帶領自己的所有手下上路。抵達魯昂後,他試圖攻下堡壘,卻沒有成功,並且損失了大 量人手。羅貝爾帶領僅剩人馬逃了出來,越過諾曼第邊界,抵達佩爾什。奧貝 爾·勒裡博的侄子于格在此處有兩座城堡,分別名為索雷爾和雷馬拉德。
于格在其城堡內熱情地接待了羅貝爾,才使他逃過一劫。後來,國王威廉和羅貝爾父子二人慢慢消除隔閡,然而,這樣的狀況並沒有持續太久。羅貝爾身邊的親信很快就又開始慫恿這位野心勃勃的王子;他們為他出謀劃策,就連談笑間也時刻不忘提醒他:「尊貴的王子,如今您生活得捉襟見肘,您的父親既然貴為 英格蘭國王,為何不請他賜您英格蘭封地,或是按照他所承諾的,將諾曼第公國賜給您 呢?否則,父親家纏萬貫,兒子卻沒有分文可以施捨身邊好友,這實在不符合道理啊!」諸如此類的言論終日縈繞在羅貝爾的耳邊,擾亂他的心緒。於是,他又一次來到威廉面前,請求他遵守承諾,將諾曼第公國賜予自己。
國王威廉以父親的身份語重心長地告訴兒子,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平日與人相處時,尤其要知人善任,多與老成練達、 博學多才的人交往,要善於辨別善惡,多聽取善意的建議。羅貝爾不服,斬釘截鐵地說 道:「我來到這裡是來請求拿回屬於我的東西,不是來聽人說教的。您說的這些話,我在讀書的時候已經聽的夠多了。請您明確回答我的問題,好讓我明白接下來應該怎麼做;如果您拒絕我的請求,那麼我也下定決心,不依附於任何人,憑自己的本事闖出一片天地。」 國王大怒,表示他不會讓出諾曼第,因為這是他生長的故鄉;也不會和任何人分享英格蘭,因為這是他用血汗換來的。
羅貝爾說道:「既然如此,我要離開這裡了,我要去 為外國人效勞,我的國家拒絕給我的東西,或許我在別的國度可以拿到。」羅貝爾果真 離開了諾曼第,他去佛拉芒、洛林和阿基坦,拜訪了多位公爵、伯爵和富有的城堡主人, 向他們講述自己的遭遇、控訴自己的不滿,請求他們的援助。他在途中遇到不少好心 人熱情相助,倒也收穫不少錢財。然而,羅貝爾揮霍無度,時常獎賞身邊那幫狐朋狗友, 隔三差五還尋花問柳,很快便欠下巨額債務,再次開始遊走四方,求人施捨。他的母親瑪蒂爾達心系兒子,在國王威廉不知情的情況下,寄過幾次錢給羅貝爾。威廉得知此事之後,嚴厲禁止了妻子的這種行為。
但是瑪蒂爾達很快又開始寄錢給羅貝爾,威廉大怒, 斥責她是在「贈送財富給自己的敵人」。隨後,他下令抓捕王后的信使,並挖掉他的雙眼。信使是一位叫作桑松的西布列塔尼人,他逃過了國王的追捕。大難不 死的桑松後來變成一名修道士,日夜為自己的靈魂和身體祈福。一天,羅貝爾來到了位於諾曼第邊境的博韋。熱爾伯魯瓦的城堡主人,埃利子爵與另一位子爵一同熱情地接待了羅貝爾。據史料記載,兩位城堡主人共同管理一座城堡是熱爾伯魯瓦的風俗,他們權力相當,熱情接待自各地而來的逃亡人士。在那裡,威廉的兒子羅貝爾開始招兵買馬,不少騎士自法蘭西王國和諾曼第公國前來投靠羅貝爾。
此時,國王威廉的士兵當中,不少人日漸疲於阿諛奉承的宮廷生活,正所謂「伴君如伴虎」,他們最終選擇放棄當前職位,來到熱爾伯魯瓦。聽聞此事,國王威廉怒不可遏,親自帶兵穿過海峽來到博韋,包圍了熱爾伯魯瓦城堡。 恰逢羅貝爾外出,伏兵發起攻擊。羅貝爾與一位騎士戰了幾回合,將其從馬背掀翻在地。這位騎士身披盔甲,看不到臉龐,只見羅貝爾的利劍刺向騎士的手臂,騎士大呼出聲,羅貝爾這才聽出來,此人正是自己的父親威廉。羅貝爾快速將父親攙扶上馬,放走了他。威廉回到營地,眾臣子和主教們聽聞此事,便藉機調解父子之間的關係,企圖說 服威廉和兒子重新握手言和。
威廉一開始並不接受,說道:「為什麼你們要在我面前為一 個叛徒求情,他搶走了我的士兵啊!這些士兵都是我精心培養而成,現在卻為我這個不孝子效命!」但是,他畢竟從兒子手中撿回了一條性命,威廉終於妥協了,表示會原諒自己的兒子。然而父子之間的和睦又沒能堅持多久,羅貝爾第三次遠走他鄉,直至威廉去世都沒有回來。威廉痛恨羅貝爾的所作所為,日夜詛咒自己的兒子,厄運也確實伴隨了羅貝爾一生。或許當初威廉徵服英格蘭,就已註定羅貝爾一生的不幸。「徵服者」威廉為家庭關係焦頭爛額之時,被徵服者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威廉離開英格蘭期間,長期被壓迫的英格蘭人仍然苦不堪言,那些諾曼第出身的貴族、法官、主教和修道院院長開始濫用權力壓榨窮苦百姓。這些人當中最冷酷無情的一個當屬達勒姆主教沃切爾。自從懲辦瓦爾塞奧夫之後,沃切爾就掌管了從特威德河到泰恩河之間的區域。主教身邊不乏溜須拍馬之人,他們大肆稱讚他既可用武力鎮壓刁民,又擅用柔政教化他們。然而事實是,沃切爾對待英格蘭人民可謂敲骨吸髓,他不僅強迫人民向他繳納重稅,還允許官員私自向人民徵稅;他任由手下士兵肆意掠奪民宅、殺害民眾。在沃切爾的統治之下,多少英格蘭人無辜喪命,無人敢言;直到柳爾夫遇害,人們終於 忍無可忍,決意反抗。柳爾夫曾經居住在英格蘭南部,被諾曼人剝奪全部財產之後,逃到 達勒姆,遂定居在此地。
柳爾夫深受當地人愛戴,他的遇害激發了人民的鬥志,人們對沃切爾的恨意達到頂點。在諾森伯蘭人體內沉寂已久的抗爭精神終於被喚醒。人民深夜聚首,共商大計,最終一致決定,在沃切爾開庭審理政務之日發動進 攻。此次開庭選在泰恩河沿岸進行,這裡位於諾曼人新建教堂的旁邊。開庭當日,諾森伯蘭人身藏武器,成群結隊來到法庭之上,謙虛地表示要與他們的主人和平談判,希望沃切爾可以滿足他們的訴求。主教回答道:「我不承認你們的任何控訴,除非你們先交四百鎊稅金給我。」
一個懂法語的英格蘭人表示稅金數目需要商議,請求沃切爾給他們時間容他們稍作討論,諾森伯蘭人全部後退幾步,佯裝商討之際,突然一聲令起:「殺了 主教!」信號一出,他們抽出藏在身上的武器,跳到沃切爾面前,將他殺死;同沃切爾 一起的數百個諾曼人也被殺害;只有兩個英格蘭僕人倖免於難。人民暴動很快蔓延至整個達勒姆,諾曼人的堡壘遭到包圍;但是諾曼人駐軍畢竟人數眾多、武器供給充足, 他們頑強地抵抗住了諾森伯蘭人的進攻。人民群眾士氣受挫,於圍攻堡壘四日之後便散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