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分析羅德率領英格蘭將士驅逐諾曼人所帶來的後果

2020-12-22 紅袖談史

引言

羅德曾經率領英格蘭將士,先後兩次將諾曼人趕出英格蘭,如今竟然答應將英格蘭最重要的防禦堡壘交於諾曼第公爵,日後他恐怕要為自己的輕率付出慘重的代價。 回到巴約城堡後,威廉召集所有諾曼第男爵,舉行會議。

據傳,會議召開前夕,威廉命人去巴約教堂以及附近城池的教堂,取出所有的聖骨遺骸,並按照順序,將這些聖人的遺骸安放在一個木製箱子裡,並在箱子外面裹上金絲線製成的寬布,箱子隨後被移送到召開會議的大廳。會議召開時,威廉手持裝飾著花紋的佩劍入座,諾曼第貴族則坐在他的兩側,其中包括哈羅德。此時,人們將兩個小小的聖物盒放在木箱上,威廉說道:「哈羅德,我希望你在會議成員面前發誓,你一定會遵守對我許下的諾言,也就是,在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去世之後,你要幫助我得到英格蘭王位。你將迎娶我的女兒阿德利薩為妻,並把你的妹妹嫁給我的一位男爵。」

哈羅德面對如此陣勢,猝不及防,無法否認自己說過 的話,走近兩個聖物盒,把手放在上面立誓:「上帝保佑,在我的有生之年,一定不遺餘 力履行自己的諾言。」所有與會的人都跟著喊道「願上帝保佑!」哈羅德立誓之後,威廉公爵命人打開木箱,人們這才看到下面的箱子裡面裝有聖骨。哈羅德此前立誓時,萬萬沒有想到這樣的狀況,他看到這一幕,渾身顫抖,面色凝重,擔心自己立下了世界上最可怕的誓言。不久之後,哈羅德將弟弟烏爾夫諾特留下,帶著侄子離開諾曼第。威廉公爵 一直送他到岸邊,饋贈他大量禮物。

威廉此時內心喜悅,因為哈羅德已經立誓助他一臂之 力,這塊通往英格蘭王位之路的絆腳石已經被剷除。哈羅德回到英格蘭之後,將在諾曼第所發生的一切告知愛德華,國王若有所思,說道:「你出發之前,我就提醒過你,你親自前往諾曼第勢必會給你自己乃至整個英格蘭招來禍事。上帝保佑,希望這一切不會在我有生之年發生!」 這樣的言辭、這樣的語氣幾乎證明,愛德華在年少輕狂時期,確實答應諾曼第公爵,將英格蘭王位傳於他。他即位之後,很可能對諾曼第公爵又做過允諾,以至後者對英格蘭王位幾乎勢在必得。

而且即使他沒有明確表態,他對威廉表達的手足之情就足以讓後者對得到英格蘭王位信心滿滿。 如今,諾曼第和羅馬教廷之間的合作有了堅實的基礎和明確的方向。哈羅德曾經在聖骨遺骸的面前立下誓言,這是有目共睹的,只要諾言被打破,羅馬教廷就有權進行幹涉。 如果哈羅德未能履行諾言,羅馬教廷會聯合諾曼人,以教會的名義,指控英格蘭,向其發難;或者散播迷信的陰謀論,從精神上擊垮英格蘭人。此時,謠言四起,人心惶惶,人們不禁聯想起過去的一些預言:英格蘭人會遭遇前所未有的災難、英格蘭會受到外族人的侵 略以及英格蘭百姓從此受到奴役等。

這些謠言毫無根據,不足為信,但是卻深深禁錮 了英格蘭人的思想,在他們看來,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愛德華本就孱弱,經歷了這些事件,對英格蘭的未來甚是擔憂,健康每況愈下。他心裡清楚英格蘭即將要面臨的所有危機,都是他對諾曼人過於親近和信任而導致的,因此備受煎熬。為了獲得內心的安寧、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贖罪,愛德華對宗教信仰更加虔誠,慷慨饋贈各地教堂和修道院。這位英格蘭國王直到去世前,都過著哀傷閒散的日子。

彌留之際,他精神恍惚,神志不清,仿佛看到《聖經》裡可怕的場面,他不斷重複自己的不祥預感:「上帝的憤怒之火恐怕要通過戰爭才能熄滅!」他的言論嚇壞了病榻前的眾人,不過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甘德認為這不過是年邁國王臨死前的臆語,不足為懼。去世前,愛德華年邁病弱,不過還是向所有大臣們宣布他的繼承人。在他看來,最有能力統治英格蘭的人就是戈德溫的兒子哈羅德。在這樣的情況下,愛德華將王位傳給哈羅德而非諾曼人這個決定,打破了人們對於愛德華的偏見。此時,「剛勇王」埃德蒙的孫子埃德加也身在英格蘭,他的父親在丹麥人統治時期逃到匈牙利,埃德加出生於匈牙利。

他資質平庸,童年時期在匈牙利度過,他甚至不會講英語。這樣的王位候選人顯然不敵哈羅德這位英勇無畏、成功擊退外國勢力的大將。在英格蘭百姓的眼中,即使年邁病重的愛德華國王沒有將王位傳於哈羅德,他也是眾望所歸,是帶領英格蘭擺脫厄運、脫離困境的不二人選。愛德華葬禮次日,哈羅德就被推選為新任英格蘭國 王,並由大主教斯蒂甘德為其加冕。他自即位起,便為國家的命運操勞,成了一位公允、明智以及和善的君主。此時,英格蘭子民情緒低迷,哈羅德費盡心思鼓舞人心。由於一顆彗星出現,整整一 個月,英格蘭人都可以觀測到此顆彗星,大家驚訝之餘,甚是恐慌。

人們聚集在城市街道和廣場,觀此天象,認為過去種種針對英格蘭的不祥預言即將應驗。哈羅德執政之初,恢復了過去愛德華取締的一些撒克遜習俗。比如,哈羅德在憲章中親自籤名,而不像諾曼人那般用印章代替。對於那些得到愛德華特許留在英格蘭並保留職位的諾曼人,哈羅德既沒有剝奪他們的職位,更沒有將其驅逐出境。這些外國人繼續享有各項公民權利,但是對於哈羅德的寬容大度卻不曾有感恩之心。他們把愛德華去世以及哈羅德即位的消息告訴威廉,並為其出謀劃策。威廉在魯昂附近的獵場裡面試箭時,得知這個重大消息,他若有所思地把弓箭交給隨 從之後,越過塞納河,回到了魯昂的居處。

他在大廳中來回踱步,時坐時站,整個人思緒 萬千。手下的人均不敢靠近,他們一言不發,靜靜地看著威廉公爵。此時,一位與威廉關係很親密的官員正好來了,大家都圍上去,詢問他公爵這樣不安是為什麼。官員回答道:「具體情況我並不清楚,大家不要著急,我來問問。」話畢,他走到威廉面前,問道:「您為何不將您得知的消息告訴大家呢?您想要做什麼呢?消息都傳開了,英格蘭國王已經去世,哈羅德登上王位,他這是背叛了對您許下的諾言呀!」公爵回應道:「傳聞不 假。我因為愛德華的去世而傷心,因為哈羅德的背叛而惱恨。」

官員說道:「愛德華國王的去世,我們無能為力。但是,對於哈羅德,我們勢必要懲罰他,討回公道!您千萬不要惱火,只要您下令,諾曼第英勇的戰士們即刻出徵,討伐哈羅德!」此時,哈羅德的弟弟託斯蒂,從佛拉芒來到諾曼第,鼓動威廉發動戰爭,支持他懲戒哈羅德這個背信棄義之人。託斯蒂此前被諾森布裡亞人剝奪統治權,哈羅德成為英格蘭國王之後,也不曾為自己的弟弟重新奪回政權。託斯蒂在威廉面前宣稱自己在英格蘭比哈羅德更享聲譽、更有權勢,而且他允諾,任何願意協助他徵戰英格蘭的人,事成之後, 他都願意將英格蘭國王之位雙手奉上。僅憑託斯蒂一面之詞,向來謹慎的威廉豈敢冒險?

威廉贈予他幾艘船,等待時機,以觀察託斯蒂的實力。託斯蒂沒有直接前往英格蘭, 而是駛向波羅的海,抵達歐洲北部尋求外援,聯合北歐各君主,對抗自己的祖國。他和丹麥國王斯文會面,尋求他的幫助來與哈羅德抗衡。事實上,斯文是託斯蒂的母系親屬,但是這位丹麥國王毫不遲疑地拒絕了託斯蒂的請求。託斯蒂憤然離開丹麥,去往其他北部國家,企圖找到一位與他「志同道合」的君主合作。最終,他找到了一位挪威勇士——西格德的兒子哈拉爾德。在北歐的最高神奧丁的影響下,北歐大多數 人已不再像從前那般驍勇戀戰,哈拉爾德被譽為「北歐最勇猛的戰士、最後一位冒險家」。 他向南部徵戰時,或走陸地,或行水路,時而化身戰士,時而變為海盜,在北歐方言中, 大家稱他為「維京人」。

相關焦點

  • 西方史:論諾曼人入侵英格蘭期間對蘇格蘭民族的影響
    語言和血緣成了低地蘇格蘭人和高地蘇格蘭人之間最大的障礙,加上高地蘇格蘭人的個性中又融入了原始部落所特有的高傲和狂妄,時常挑起事端,高地和低地蘇格蘭人無法和睦相處,多年以來戰爭不斷。考慮 到這座城市的特殊性,這裡的居民擁有丹麥血統,與丹麥人始終保持友好往來,諾曼人擔 心會像在諾維奇一樣,遭遇援兵突襲,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們用被毀掉的房屋碎 片建造起堡壘和戰壕,以形成更強有力的防禦工事。在林肯,諾曼人所關押的人質當 中,有一位叫作瑟爾戈的丹麥人後裔,他通過賄賂監獄看守人而成功越 獄。
  • 西方史:分析羅曼人與英格蘭人之間的政治較量
    此時的英格蘭,正值徵服者們為解決內部矛盾而心力交瘁之時,突有外敵來襲的消息 傳至國內。據稱有一千艘丹麥船隻、六十艘挪威船隻和一百艘佛拉芒船隻聚集在利姆海灣 ,準備進攻英格蘭,前來解放英格蘭人民。20年來,丹麥國王數次給予英格蘭人民希望,又將英格蘭人民推進絕望的深淵,丹麥人似乎對此一直無法釋懷,他們不能完全置英格蘭人於不顧。
  • 西方史:淺析諾曼人到達英格蘭以後發生的命運改變
    顯然,威廉帶走了英格蘭目前最有民眾基礎和軍事實力的人,其目的非常明顯,挾持人質以暫時保證英格蘭的穩定。只要這些人不在英格蘭,想必不會有人可以掀起大規模的反抗浪潮。想當初在威廉第一次踏上英格蘭這片國土的時候,他就承諾不會讓任何一個諾曼人一無所獲。如今他不僅讓所有諾曼第士兵都腰纏萬貫,還給整個高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額財富。
  • 清代後期當西方介入之後變成了什麼樣子?造成了哪些後果?
    ▲李鴻章建立的船廠西方介入中國引起的另一類後果,則是政治和倫理範疇的,它包括外國人和當地居民之間越來越頻繁的摩擦和衝突、對西方人之仇視的發展、一場反對和仇視新生事物的廣泛的輿論。由於他們養尊處優,懷有傲慢的情感,由中國的風俗習慣以及中國忍受的苦難和劣行所形成的常見情景而使他們萌生了鄙視心態,這更導致他們孤立於中國社會環境之外。
  • 世界史:分析丹麥國王兒子率領艦隊靠近英格蘭東海岸的後續
    引言此時,由丹麥國王斯文兒子率領的丹麥艦隊靠近英格蘭沿海東岸,再次支援英格蘭的愛國事業。不過,丹麥人發現諾曼人已基本剷除叛亂,他們不敢貿然與諾曼人軍隊為敵, 於是撤退至佛拉芒。諾曼人控告瓦爾塞奧夫與丹麥人勾結,瓦爾塞奧夫否認此項指控,但是他的妻子,同時也是國王威廉的侄女,搜集證據,檢舉了自己的丈夫。
  • 牛津學生誓要拆除「羅德雕像」,而國內網媒曾大肆吹捧過他的獎學金
    拆除羅德雕像呼聲,並非僅僅是受到「弗洛伊德事件」影響,五年來,牛津學生一直持續對它的抗議,2016年奧裡爾學院已同意拆除羅德雕像,清除此人給學院帶來的影響,只是由於校方不同意,學院才宣布保留羅德像。作為市民代表,我們支持從牛津的高街上移除塞西爾·羅德雕像的訴求,並贊同牛津大學更廣泛地去殖民化……羅德看來是難逃一劫了,牛津校方2016年之所以反對拆除此像,並不是如他們所說的:「公平對待歷史的複雜性」,而是錢,羅德基金會當時就揚言:如果推倒羅德雕像或把它遷出牛津,他們就撤回對學校的捐贈贊助。
  • 西方史:分析諾曼第軍隊對伊利島的圍堵
    因為這些修道士們的背叛,諾曼人得以進入伊利島, 他們屠殺了上千英格蘭人,包圍避難所,倖存的起義者也繳械投降。但是,赫裡沃德英勇無比,他拒絕投降,從隱蔽的小路離開伊利島,由於地形複雜,諾曼人根本不敢追捕。 赫裡沃德跨越多個沼澤地,來到林肯郡的低洼處。在那裡,英格蘭漁民將每日所捕獲的魚運送到附近的諾曼第哨所。這些漁民接待了赫裡沃德和他的同伴們,並將他們藏在了船上的一堆稻草下。
  • 潛入維京軍營的國王,率領英格蘭人抵禦海盜入侵!被視為民族英雄
    他不僅以促進文化教育事業,倡導編輯史書、翻譯拉丁文著作、彙編《阿爾弗烈德王法典》等「文治」著稱於史,而且也以謀略過人、英勇善戰的武功而流芳於後世。他在位期間,長期率軍與入侵英格蘭的維京海盜作戰,堪稱英格蘭傑出的民族英雄。中世紀的英國民間流傳著不少關於他的戰鬥故事,其中最富傳奇色彩的是他親自當間諜潛入維京人軍營刺探軍情的故事。
  • 《21.0:當代簡史》:巨變之下,該如何寫作當代史?
    加速理論家、馬克斯·韋伯高研院的院長哈特穆特·羅薩見證了加速浪潮中重要的社會文化發展,這種發展是同全球化一起形成的,並改變了時間結構,這個變革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經驗,同時帶來了一種新的矛盾心理。我們如何定義與寫作當代史?歷史學家漢斯·羅特菲爾斯1953年提出,當代史被認為是我們時代的歷史評述和描寫「同時代人」的學術史。
  • 西方史:簡析國王威廉對英格蘭人和諾曼人的要求
    引言國王威廉還要求,不管土地現在的主人是英格蘭人還是諾曼人,凡是曾經向國王愛德華支付地租的,現在也要向他繳納地租。國王威廉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仍然是因為他是英格蘭國王的合法繼承人。而諾曼人認為,大家通過戰爭徵服英格蘭,英格蘭王位所謂的繼承權早已被剝奪,所以威廉的這一說法並不被認可,反而遭到了諾曼人的反對。
  • 西方史:分析亨利一世出徵諾曼第公園
    法國國王路易六世萬般無奈,只能承認佛拉芒人民所 推選的公爵。 法國國王路易六世多次挑釁亨利一世,屢屢引起爭端。亨利一世應戰之前,在各位主教和貴族的建議下,在英格蘭境內任命多位新晉修道院院長以及高級教士等。根據記載, 自法國人統治英格蘭41年以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大量修建修道院,任命神職人員的現象從未有過。
  • 西方史:論諾曼人軍隊勝利後與英格蘭人民之間的意志差別
    他們以人頭稅過高 為契機,發動起義,參與者分別發誓,互相支持、永不背叛,當時,他們所成立的組織被 稱為「公社」。勒芒主教、貴族以及現任勒芒公爵的監護人若弗魯瓦·德· 馬耶納都受到起義者武力的挾持和恐嚇,被迫認可「公社」的合法性,並接受「公社」所制定的新的法律條款。
  • 關於羅德與施瓦茨公司對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發展的分析和介紹
    打開APP 關於羅德與施瓦茨公司對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發展的分析和介紹 發表於 2019-10-14 09:31:57 羅德與施瓦茨公司
  • 瑞典vs英格蘭分析 英格蘭勝率更高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2018世界盃瑞典vs英格蘭分析。這場比賽將於7月7日凌晨2點開賽大家是不是很期待這場比賽呢?
  • 西方史:論阿爾弗雷德一行人來到英格蘭後的遭遇
    而阿爾弗雷德的母親愛瑪卻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沒有做出一絲努力去拯救自己的兒子,最終阿爾弗雷德慘死於英格蘭。有歷史學家說,這本來就是愛瑪和新國王 一起設計的一場陰謀,她寫信給自己的兒子將他騙到英格蘭來,就是為了取其性命。
  • 【羅德專訪】歷史最悠久的獎學金有什麼特別?
    創始於1903年的羅德獎學金,依照英國礦產業大亨西塞爾•羅德的遺囑而設立,希望通過教育來黏合世界,減少強國間的衝突,發展至今,已是最負盛名的國際獎學金項目之一,眾多科學界、政界、商界等領袖都曾是它的獲得者。
  • 【明哥足球分析】比利時VS英格蘭!這是英超的盛宴!
    比利時中場坐擁德布勞內這樣的世界級球員,不過稍感遺憾的是,另一前場大腿阿扎爾因感染新冠還未痊癒,他將錯過今晚的比賽。英格蘭近些年同樣人才井噴,大英帝星是層出不窮。在歐洲杯預選賽更是摧枯拉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今晚英格蘭防線有較大的問題,裡斯·詹姆斯和馬奎爾因上輪吃到紅牌被禁賽。而喬·戈麥斯和阿諾德也因傷無法在本場復出。
  • 戰爭、合併、獨立:《BBC蘇格蘭史》道盡蘇格蘭與英格蘭恩怨情仇
    紀錄片《BBC蘇格蘭史》利用最新的考古發現和歷史研究成果,從不同的方面將蘇格蘭的歷史呈現在讀者面前。就像是BBC蘇格蘭分公司所說的:「《蘇格蘭史》是我們迄今為止最有野心的節目。」而《BBC蘇格蘭史》這本書也成為讀者了解蘇格蘭無可替代的讀物。
  • 進擊的巨人121話分析:艾倫放過羅德,目的很簡單,拯救赫裡斯塔
    在121話的漫畫內容中,格裡沙按照艾倫的指引,僅僅放走了羅德,殺害了除他之外的所有人。那麼對於艾倫來說,他為什麼唯獨放走羅德這個人呢?其實目的很簡單,羅德在之後的劇情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回顧一下之前的內容可以發現,如果當初不是羅德隱瞞了赫裡斯塔的出身,將她送到兵團的話,赫裡斯塔作為王族的醜聞,可能很早就被中央憲兵秘密殺害了。儘管我們知道羅德並不是愛惜他這個女兒,只是為了利用赫裡斯塔的血統,可就是因為他的這一番操作,赫裡斯塔才成功地活了下來。赫裡斯塔這個角色對艾倫來說非常的重要,兩人在兵團中相識,在多次的並肩作戰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 羅德與施瓦茨示波器與Marvell車載交換機實現寬帶測試
    而將PCIeGen3.0引入汽車行業將給尚不熟悉該技術的工程師帶來新的挑戰。羅德與施瓦茨和Marvell使用R&SRTO示波器為Marvell88Q2112乙太網收發器在業內首次成功執行1000BASE-T1一致性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