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羅德曾經率領英格蘭將士,先後兩次將諾曼人趕出英格蘭,如今竟然答應將英格蘭最重要的防禦堡壘交於諾曼第公爵,日後他恐怕要為自己的輕率付出慘重的代價。 回到巴約城堡後,威廉召集所有諾曼第男爵,舉行會議。
據傳,會議召開前夕,威廉命人去巴約教堂以及附近城池的教堂,取出所有的聖骨遺骸,並按照順序,將這些聖人的遺骸安放在一個木製箱子裡,並在箱子外面裹上金絲線製成的寬布,箱子隨後被移送到召開會議的大廳。會議召開時,威廉手持裝飾著花紋的佩劍入座,諾曼第貴族則坐在他的兩側,其中包括哈羅德。此時,人們將兩個小小的聖物盒放在木箱上,威廉說道:「哈羅德,我希望你在會議成員面前發誓,你一定會遵守對我許下的諾言,也就是,在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去世之後,你要幫助我得到英格蘭王位。你將迎娶我的女兒阿德利薩為妻,並把你的妹妹嫁給我的一位男爵。」
哈羅德面對如此陣勢,猝不及防,無法否認自己說過 的話,走近兩個聖物盒,把手放在上面立誓:「上帝保佑,在我的有生之年,一定不遺餘 力履行自己的諾言。」所有與會的人都跟著喊道「願上帝保佑!」哈羅德立誓之後,威廉公爵命人打開木箱,人們這才看到下面的箱子裡面裝有聖骨。哈羅德此前立誓時,萬萬沒有想到這樣的狀況,他看到這一幕,渾身顫抖,面色凝重,擔心自己立下了世界上最可怕的誓言。不久之後,哈羅德將弟弟烏爾夫諾特留下,帶著侄子離開諾曼第。威廉公爵 一直送他到岸邊,饋贈他大量禮物。
威廉此時內心喜悅,因為哈羅德已經立誓助他一臂之 力,這塊通往英格蘭王位之路的絆腳石已經被剷除。哈羅德回到英格蘭之後,將在諾曼第所發生的一切告知愛德華,國王若有所思,說道:「你出發之前,我就提醒過你,你親自前往諾曼第勢必會給你自己乃至整個英格蘭招來禍事。上帝保佑,希望這一切不會在我有生之年發生!」 這樣的言辭、這樣的語氣幾乎證明,愛德華在年少輕狂時期,確實答應諾曼第公爵,將英格蘭王位傳於他。他即位之後,很可能對諾曼第公爵又做過允諾,以至後者對英格蘭王位幾乎勢在必得。
而且即使他沒有明確表態,他對威廉表達的手足之情就足以讓後者對得到英格蘭王位信心滿滿。 如今,諾曼第和羅馬教廷之間的合作有了堅實的基礎和明確的方向。哈羅德曾經在聖骨遺骸的面前立下誓言,這是有目共睹的,只要諾言被打破,羅馬教廷就有權進行幹涉。 如果哈羅德未能履行諾言,羅馬教廷會聯合諾曼人,以教會的名義,指控英格蘭,向其發難;或者散播迷信的陰謀論,從精神上擊垮英格蘭人。此時,謠言四起,人心惶惶,人們不禁聯想起過去的一些預言:英格蘭人會遭遇前所未有的災難、英格蘭會受到外族人的侵 略以及英格蘭百姓從此受到奴役等。
這些謠言毫無根據,不足為信,但是卻深深禁錮 了英格蘭人的思想,在他們看來,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愛德華本就孱弱,經歷了這些事件,對英格蘭的未來甚是擔憂,健康每況愈下。他心裡清楚英格蘭即將要面臨的所有危機,都是他對諾曼人過於親近和信任而導致的,因此備受煎熬。為了獲得內心的安寧、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贖罪,愛德華對宗教信仰更加虔誠,慷慨饋贈各地教堂和修道院。這位英格蘭國王直到去世前,都過著哀傷閒散的日子。
彌留之際,他精神恍惚,神志不清,仿佛看到《聖經》裡可怕的場面,他不斷重複自己的不祥預感:「上帝的憤怒之火恐怕要通過戰爭才能熄滅!」他的言論嚇壞了病榻前的眾人,不過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甘德認為這不過是年邁國王臨死前的臆語,不足為懼。去世前,愛德華年邁病弱,不過還是向所有大臣們宣布他的繼承人。在他看來,最有能力統治英格蘭的人就是戈德溫的兒子哈羅德。在這樣的情況下,愛德華將王位傳給哈羅德而非諾曼人這個決定,打破了人們對於愛德華的偏見。此時,「剛勇王」埃德蒙的孫子埃德加也身在英格蘭,他的父親在丹麥人統治時期逃到匈牙利,埃德加出生於匈牙利。
他資質平庸,童年時期在匈牙利度過,他甚至不會講英語。這樣的王位候選人顯然不敵哈羅德這位英勇無畏、成功擊退外國勢力的大將。在英格蘭百姓的眼中,即使年邁病重的愛德華國王沒有將王位傳於哈羅德,他也是眾望所歸,是帶領英格蘭擺脫厄運、脫離困境的不二人選。愛德華葬禮次日,哈羅德就被推選為新任英格蘭國 王,並由大主教斯蒂甘德為其加冕。他自即位起,便為國家的命運操勞,成了一位公允、明智以及和善的君主。此時,英格蘭子民情緒低迷,哈羅德費盡心思鼓舞人心。由於一顆彗星出現,整整一 個月,英格蘭人都可以觀測到此顆彗星,大家驚訝之餘,甚是恐慌。
人們聚集在城市街道和廣場,觀此天象,認為過去種種針對英格蘭的不祥預言即將應驗。哈羅德執政之初,恢復了過去愛德華取締的一些撒克遜習俗。比如,哈羅德在憲章中親自籤名,而不像諾曼人那般用印章代替。對於那些得到愛德華特許留在英格蘭並保留職位的諾曼人,哈羅德既沒有剝奪他們的職位,更沒有將其驅逐出境。這些外國人繼續享有各項公民權利,但是對於哈羅德的寬容大度卻不曾有感恩之心。他們把愛德華去世以及哈羅德即位的消息告訴威廉,並為其出謀劃策。威廉在魯昂附近的獵場裡面試箭時,得知這個重大消息,他若有所思地把弓箭交給隨 從之後,越過塞納河,回到了魯昂的居處。
他在大廳中來回踱步,時坐時站,整個人思緒 萬千。手下的人均不敢靠近,他們一言不發,靜靜地看著威廉公爵。此時,一位與威廉關係很親密的官員正好來了,大家都圍上去,詢問他公爵這樣不安是為什麼。官員回答道:「具體情況我並不清楚,大家不要著急,我來問問。」話畢,他走到威廉面前,問道:「您為何不將您得知的消息告訴大家呢?您想要做什麼呢?消息都傳開了,英格蘭國王已經去世,哈羅德登上王位,他這是背叛了對您許下的諾言呀!」公爵回應道:「傳聞不 假。我因為愛德華的去世而傷心,因為哈羅德的背叛而惱恨。」
官員說道:「愛德華國王的去世,我們無能為力。但是,對於哈羅德,我們勢必要懲罰他,討回公道!您千萬不要惱火,只要您下令,諾曼第英勇的戰士們即刻出徵,討伐哈羅德!」此時,哈羅德的弟弟託斯蒂,從佛拉芒來到諾曼第,鼓動威廉發動戰爭,支持他懲戒哈羅德這個背信棄義之人。託斯蒂此前被諾森布裡亞人剝奪統治權,哈羅德成為英格蘭國王之後,也不曾為自己的弟弟重新奪回政權。託斯蒂在威廉面前宣稱自己在英格蘭比哈羅德更享聲譽、更有權勢,而且他允諾,任何願意協助他徵戰英格蘭的人,事成之後, 他都願意將英格蘭國王之位雙手奉上。僅憑託斯蒂一面之詞,向來謹慎的威廉豈敢冒險?
威廉贈予他幾艘船,等待時機,以觀察託斯蒂的實力。託斯蒂沒有直接前往英格蘭, 而是駛向波羅的海,抵達歐洲北部尋求外援,聯合北歐各君主,對抗自己的祖國。他和丹麥國王斯文會面,尋求他的幫助來與哈羅德抗衡。事實上,斯文是託斯蒂的母系親屬,但是這位丹麥國王毫不遲疑地拒絕了託斯蒂的請求。託斯蒂憤然離開丹麥,去往其他北部國家,企圖找到一位與他「志同道合」的君主合作。最終,他找到了一位挪威勇士——西格德的兒子哈拉爾德。在北歐的最高神奧丁的影響下,北歐大多數 人已不再像從前那般驍勇戀戰,哈拉爾德被譽為「北歐最勇猛的戰士、最後一位冒險家」。 他向南部徵戰時,或走陸地,或行水路,時而化身戰士,時而變為海盜,在北歐方言中, 大家稱他為「維京人」。